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作者&投稿:暴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功能等,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就无法实

现语言技能的培养。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它是语言能力的载体,是形成语言理解(听、读、译)和语言表达(说,写、译)的途径。语言各技能相互依托、共同促进。语言理解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一种内化,而语言表达则是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基础上的'最终输出。

2.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英语思维模式在语法、语义、语篇、语用等方面与汉语言思维模式有差异。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之间的异同、联系、转换、互补会给学习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维想象空间,帮助学习者拓宽视野,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3.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突破。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任何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干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有利干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培养世界意识,最终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

4.学习能力

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就是有效运用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同时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学习能力是其他素养的“催化剂”。



英语专业核心素养包括哪些?~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英语教学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
人的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和后天生理特点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将人类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积淀于个体身上形成稳定而巩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属性。英语学科有着它自身的教育规律和特点。
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章(二)为英语学科确定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的落实,大致可以三个层面着手:一是课程改革,二是教学实践,三是教育评价。一线教师大多更关心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如何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具体到英语学科教学中四方面素养的实现途径,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语用知识传授与整合式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在中外文化认知与跨文化沟通中发展文化品格;通过课堂提问设计促进思维品质发展;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促进学习能力发展。
素养的形成并不是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而是以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经验和思考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扩展资料:
根据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培育核心素养,不仅是中小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所有类别教育的“共同目标”。
参考资料:鲁子问:英语核心素养植根的沃土--教育--人民网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核心素养的落实,大致可以三个层面着手:一是课程改革,二是教学实践,三是教育评价。一线教师大多更关心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如何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具体到英语学科教学中四方面素养的实现途径,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语用知识传授与整合式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在中外文化认知与跨文化沟通...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答:获得了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总之,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把人文素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答:对于趣味性学习的分析。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只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甚至是将教学内容升华到生活之上,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人格健全都是需要重视的,这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小学语文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答: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有哪些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扎根课堂,要着重夯实语文基础,抓好课堂教学,不断丰富语言积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我认为:一、识字教学重字理讲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

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答:“素养”,就是指个体在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能力和修养。 什么叫“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答: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语文素养是什么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在整个...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答: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语文素养是什么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在整个...

核心素养包含
答: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

小学语文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答:”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以及作者对它的精心呵护与深深的喜爱、多读、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点特色的广告语进行交流。实行课程改革...

新课标五大核心变化
答:第三个方面是内涵和情感,要感受的是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的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这三组就可以视为我们理解语言运用的三个重要的方面。(3)义务教育语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