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应不应该教文言文辩论资料

作者&投稿:军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中学生该不该学习文言文

1、该不该的问题,不是问题,尤其不是中学生能选择的问题。这么说的意思是,要接受现状,往往有同学出于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找来找去,找不到文言文学习的意义所在,于是发问,该不该学,这是一门知识,是学习的必备内容,因此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2、明确说应该学。这首先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文化尽管有的看不见,摸不到,却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文言文里面蕴含的人生其实是中国先人认真思考的结晶,对我们现在也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其次文言文语言简练、精炼、凝练,以一当十,鲁迅先生的文笔那么犀利,那么有味道,其中一个功劳就应归为他的文言文功底深厚。整体不说,直接引用古人的话,也可以增加言语的文采和厚度。

2. 该不该重视文言文辩论赛

如果不重视文言文,我们怎么可能了解并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呢?

如果全国十三亿人,竟然没有人能读懂《十三经》《二十四史》,那么当我们的某些邻国告诉你,钓鱼岛是他们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土地是他们的,南海的岛屿也是他们的,甚至连中国的很多历史人物和人文传统也是他们的,任何人、任何国家都可以随意曲解和篡改中国的历史,而我们竟然没有人能够加以指斥和辩驳,请问这将是何等严重的事情?(这个问题还可以拆分为文化和国土两部分,尤其是国土的部分,还可以反驳“文言无用”“古文化落后”之类的论调)

请问夏朝是不是存在?商朝的历史都有些什么?这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够认真回答?数千年来,夏商两朝几乎只是在简单的历史和神话小说中存在的朝代,为什么?因为夏朝没有丰富的文献记载,商朝虽然留下了大量的甲骨文资料,却长期湮没在安阳的殷墟里。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学习文言文,读懂近三千年来的文献典籍,那么不难想象,总有一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都会变成神话传说一样的人物,没有人记得,没有人了解。

我们景仰《诗经》《楚辞》的华美辞章,景仰唐诗宋词的优美意境,可是我们有几个人能认真理解《诗经》《楚辞》的文辞意蕴?有几个人能体会每首诗文各自的精妙之处?同样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有什么不同?同样是婉约派词人,李煜、柳永、李清照和姜夔是不是全无区别?请问,如果没有精湛过硬的文言文功底,我们怎么可能与古代的诗人词人血脉相连,神理相通?

今天的中国人穿的是西装牛仔,吊带长裙;吃的是鸡翅汉堡,牛排批萨;出行靠的是汽车火车,飞机轮船;联络亲朋靠的是电话手机,传真伊妹儿。再加上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学说hellow、OK,一直到大学还在四六专八、雅思托福。春节、中秋我们给长辈拜年嫌麻烦,却哭着喊着要过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请问,从衣食住行到言谈举止,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除了一颗被西方文明和现代快餐文化日益蚕食的脆弱灵魂之外,我们中国人还拥有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为自己保留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独有风格呢?

有人说文言和传统文化太落后、太陈腐,请问相对我们来说更重视文言阅读的香港台湾有没有比极力将语文课本里仅存的一点点文言课文都要铲除干净的大陆地区更加陈腐落后?我们那个至今仍然穿和服、过旧节、听能乐、看相扑的邻国日本,有没有比我们中国更加陈腐落后?自己跑不动,不要怪路不好,请先看看自己的鞋带系好了没有!

就么这么些吧,这些问答都是有利于正方的,希望能用得上。

3. 辩论:中学生应不应该学古诗

应该学古诗的观点如下: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文学的意味实际上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的传承。

这种传承使知识者的传统在一段漫长的历史里绵延了数千年,其精神在知识者的文学传统中也显露了自己的经久不衰的魅力。 潜移默化是文学的一种特殊的功能,不能设想朗诵了一首唐诗或者宋词之后,人们的思想境界、艺术素养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然而它对于人的文化心理的积淀是无形的,它对于人的阅历和素质的影响也是渐进的 不少同学很喜爱古诗,觉得这些诗读起业琅琅上口,越念它越觉得有味道。

初一两册语文课本,选了十六首古诗,其中绝大多数是唐诗。唐代正是我国诗歌空前繁荣、空前普及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诗篇。

根据记载,当时连放牛娃都会吟诗。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闪烁的明珠。

它哺育了后代许多杰出的诗人,象郭沫若、艾青、郭小川等,都谈及过阅读唐诗的好处。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也说自己每天必读唐诗。

这正如一位著名哲学家说的:读诗使人灵秀。多读好诗,既能陶冶情操,又会使头脑变得灵敏。

因此,初中生多读诗歌,对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好处是很大的。 当然,读诗不象读散文,诗比散文难懂,原因在于诗歌这种体裁很特别。

清代诗论家吴乔普经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法国诗人梵希乐说:“散文是散步,诗歌是跳舞。”

这两个比喻准确地道出了诗歌的特点:诗歌的素材和语言是经过提炼浓缩的。因此凡是对表达语意无重大关系的词语都可省去句与句之间过渡性的说明也可以不表。

在诗歌中,句子成人的省略、句子的紧缩都是很常见的,有时出于格律音韵方面的需要,甚至打乱了句中词语的排列顺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歌的“跳跃性”。很多诗歌从外表看似乎句与句之间毫不相干,上句与下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样,学生阅读诗歌就觉得它的含意远不及散文的含意那样紧密和顺畅,“难懂”主要表现在这里。

这就需要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诗句之间的空白,完整地领会一首诗的含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进入诗人给我们描绘的艺术境界,领略诗“意境美”。下面,试以李白《静夜思》为例谈一谈。

李白这首诗只有二十字,可它既有描写,又有抒情,言简意繁。开始,我们可参照李白生平,把它改写成一则散文来读,体会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远离故乡的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先在心理上有所准备,然后很快就能理解背诵。

至于象《卖炭翁》这样具有情节的叙事诗,采取以上方法,效果尤其显著。同学们记忆力强,如果真正能心领神会课本中优秀的诗篇,并初步具备阅读古诗的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对于你们今后的学习与写作,还将进一步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国古典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乃至世界诗歌史上所居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浩如烟海和流派风格繁富的我国古典诗词对于我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所引发的影响,对于我国人民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美学趣味的提高和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读了古诗文,领会我国文字语言的节奏感,音乐美,心中会有一种难言的自豪感,从而深受祖国的语言、文学。



~

支持高中语文文言文增加的辩论赛
答:以往教学都是一味的教师讲学生听,大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让课堂失去了许多生机,如何才能让我们课堂重现生机,其实现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就能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想学文言文。 我们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5-...

在辩论会上 针对“学习文言文有没有实用价值"的辩题,如果你是正方选手...
答: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是我们老祖先的宝贵遗产,古诗文不只是艰涩难懂的汉字的积累,而是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古人的一段真实的情感,它是有生命的,通过它可以了解古代的社会风情、民俗风情等等,使我们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好古诗文对做人也有益,古人有一句话“腹...

辩论为什么没有必要学习文言文
答:倘若说成:不要到时候再说事先没有告诉你! 语气的对比显然前者更强,更有震慑效用。苏辙说:文者气之所形也。古文古诗中气势宏远跌宕起伏的不胜比数,而反观白文,大部分平淡如小河流水,相比于悬川绝壑。诚不如也。说到气之为文者,不得不提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有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学的...

辩论赛 学习文言文弊大于利怎样辩论
答:可以从耽误时间、没有实际用处、文言文中的信息过时三个方面说

最近有一个辩论赛 我方的辩证观点是 中学生的课本中古文比例应该增大...
答:简单说两点:1 。古文是文字演变历史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基础,人只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面才能开花结果。一个有着很好古文基础的人,往往比没有同类基础的人更能把握白话文的表达。2。古文是以前的祖先们用的文字,他们对历史、文化等的记录都是用古文表达的。一个忘记过去的民族是不会进步的。

求初中生应该学习古诗文的理由,最好再帮忙找出反方(不学)的人可能提出...
答:视觉上就很好看。很多人经常用美这个词来形容古文。因此我们应该学习美的东西。反方。目前,我们国家还是比较通用现代文。目前,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文本来就是所有语言中最复杂的一种,如果我们再去用古文来和老外交流,这对于老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我们应该把现代中文学好。

关于要不要学习古文的辩论反方
答:关于要不要学习古文的辩论反方... 关于要不要学习古文的辩论反方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匿名用户 2017-09-28 展开全部 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反对上辅导班辅导班,是一个专业的名词,民间老百姓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叫,主要称呼为家教。家教本来是家庭教育的简称,有研究表明...

我们班的辩论会,题目是学习文言文对当代大学生内在修养的形成有帮助...
答:都学了哪些文言文,学那些文言文又是为何呢?(如果对方正面回答问题,那漏洞就会很明显;如果对方转移话题,那也可以抓住对方不正面回答问题来发挥…)辩论,关键是随机应变,临场脑袋灵活,思路清晰,抓住对方的“失误”来辩。对于己方而言,就是准备若干条分论点和相关例证即可。^_^ ...

辩论为什么没有必要学习文言文
答:辩论并不是没有必要学文言文 只是必要性不大而已。文言文一定现在生活已经遥远了。大多数人,已经听不懂文言文了。便利辩论赛也要求得就是亲中的点赞和喝彩。所以肯定不能长篇大论地使用文言文,而需要用简洁明快的现代语言白话文。但是其中加几条耳耳熟能详的文言文自然是很好的事情。比如三人行必有...

现在不要学文言文的理由(是要辩论会用的啊)
答:文言文理解起来过于晦涩,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实用,且外国人来中国时要学汉语,如果学文言文的话一辈子都学不完。文言文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