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新生儿进行合理喂养的指导

作者&投稿:岑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合理喂养的指导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合理喂养的指导,很多的新手妈妈,在宝宝的喂养方面伤透了脑筋,要怎么样的喂养方式才是安全又科学的呢,其中有什么讲究,如何对新生儿进行合理喂养的指导。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合理喂养的指导1

   一、母乳喂养技巧

  1、新生儿的胃容量

  一天大的宝宝胃容量约为5-7ml,或是一个玻璃弹子球大小。 到第3天,新生儿的胃容量增到22-30ml,或者是一个大号玻璃球那么大。 约第7天,新生儿的胃容量大概为44-59ml,或者是乒乓球大小。

  2、常用喂养姿势-揽球式

  适用于腹部有伤口、 手臂短、乳房大、乳头位置向下及婴儿较小的母亲

  3、常用喂养姿势-侧卧式

  (1)非常舒适,但刚开始不容易掌握(2)取舒适的侧卧位,身体放松(3)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4、婴儿姿势:尽量少穿衣;协助婴儿放松(安抚婴儿);将婴儿承托好,转向母亲;婴儿紧贴母亲,直接面对乳房;鼻子与乳头在同一水平、眼睛可与母亲接触

   5、四个关键点

  (1)婴儿的头和身体成一直线

  (2)婴儿面向乳房,鼻尖对着乳头

  (3)母亲将婴儿抱近自己

  (4)母亲拖住婴儿臀部

   6、吸吮

  (1)托着婴儿头及肩部

  (2)将婴儿紧贴近乳房,嘴巴接触到乳头

  (3)用乳头轻碰婴儿的上唇,待他的口张至最大时

  (4)快速将婴儿贴近乳房,将其下唇对于乳头下方

  (5)下巴紧贴乳房

  (6)婴儿双唇张大外翻,深深含在乳晕上

   7、吸吮不当

  (1)婴儿的下巴未接触到乳房

  (2)嘴唇向前伸,或下唇向内

  (3)吸吮时面颊紧张式凹陷

  (4)婴儿口腔上方有较多的乳晕

  (5)乳房看起来是被牵拉或拉长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合理喂养的指导2

   一:母乳喂养

  我们在之前都中多次的提到过,母乳是宝宝最纯天然的营养品,对于宝宝和妈妈来说都是最好的,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宝宝出生后的半小时后,妈妈就可以给宝宝适当的添加母乳了。

  在给婴早期的宝宝母乳喂养过程中,妈妈要根据宝宝实际需要进行喂养,以宝宝可以吃饱为基础,可以以多次少量的原则喂养。在宝宝成长到可以添加辅食的时候,

  那么妈妈就可以慢慢的减少母乳的喂养,同时也可以让宝宝在辅食中吸收更多的营养,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为宝宝的断奶做好准备日常的工作。

   二:人工喂养

  有一部分宝宝由于各种特殊原因,无法用母乳喂养,那么就需要用牛乳和羊乳还有其他代乳品等人工喂养的方式可以进行营养补充。

  人工喂养虽然可以很好地免去了妈妈一个人的辛苦喂养工作,爸爸也可以给参加进来,但是如何掌握喂奶的量是很需要经验的,尤其是要根据宝宝的实际发育程度进行人工喂养。

  具体的婴儿人工喂养奶量公式为128ml×体重(kg)。例如,宝宝5kg,那么需要的奶量就为640ml。在奶粉的冲调方法上,由于奶粉的表观密度为0.5-0.6g/ml,所以在给宝宝冲调奶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奶粉与水用1:4的比例冲调。

   三:辅食喂养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上,相信细心的父母早已经事先了解了辅食添加的原则:从少至多和从稀至稠还有从细至粗及从单一至多种等。那么经过我们也给爸爸妈妈的介绍,添加辅食前宝宝会给你6大信号,爸爸妈妈就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辅食喂养。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合理喂养的指导3

   1、奶

   (1)按需规律哺乳

  出生几天内哺乳无规律,随着哺乳及哺乳间隔时间的不断循环,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2周,或再长一点至满月都能够在按需哺乳的基础上自然形成规律,即母乳白天每隔2 h左右哺乳1次,人工喂养3~4 小时1次,混合喂养可依据母乳多少凋整哺喂间隔时间。

  一般每次哺乳15~30 分钟,哺乳时应避免婴儿边吃边睡觉或吃一会睡一会,刺激方法:捏耳朵,捏上、下肢,打开包被等使婴儿在清醒状态下有效吸吮,一次哺乳达到吃饱状态。

  哺乳次数、奶量与月龄及喂养方式有对应关系,新生儿除外.婴幼儿推荐哺乳次数:2~3个月龄每天6~7次,4~5个月龄每天5~6次,6~8个月龄每天4~5次,9~11个月龄每天3~4次,11~12个月龄每天2~3次,12个月龄以上每天2次。

  一般母乳取上限,人工喂养取下限。人工喂养推荐奶量:2~3个月龄每次120~150 mL,4~5个月龄每次150~180 mL,6~12个月龄每次180~210 mL,1~3岁每次200~250mL。

  若各相应月龄奶量仍不能满足婴儿,为避免养成过度饱腹才能满足的不良习惯以及减少过度喂养或过量饮食而导致的肥胖问题,建议增加次数不增奶量。

  临床常有家长将3个月婴儿奶量增加趋缓或略有下降的生理变化误认为异常,因为婴儿2~3个月以后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消耗逐渐减低。大部分婴儿在3个月时奶量增幅有所减低甚至不增,而4个月起又因婴儿从翻身、爬到行走活动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奶量即又有所增长。

   (2)母乳不足

  分娩后早开奶、使婴儿多次吸吮母亲乳头,才能增加乳汁分泌,但经过努力母乳量仍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时,应补充配方奶以免婴儿摄入不足。母乳是否充足、添加多少配方奶,需观察婴儿舌苔、大便等情况,若每天需补充配方奶2次,每次60mL以上则认为母乳不足,

  仅需补充一次奶量,但大于60~80 mL,疑似母乳不足,若仅需额外添加一次配方奶,且不足60mL,考虑母乳充足。若哺乳过程中,婴儿因吸吮不到奶水哭闹;每次哺乳含接乳头不肯放松时间超过30分钟;

  吃奶后仍不能安静睡眠或玩耍;或持续不足1~1.5小时饥饿感明显,补充配方奶后症状缓解者均为母乳不足征兆。体重不增是判断母乳不足的可靠指标,但要晚于临床表现,若以体重降低作为评估母乳不足为时已晚。

   (3)母乳喂养强调自然哺喂过程

  出生后由于特殊原因婴儿不能直接吸吮母乳,可将母乳吸出来保存待哺。为度量婴儿吃奶多少,人工将母乳吸或挤出来,再经奶瓶喂给婴儿,违背了WHO自然哺喂母乳的初衷,既影响乳汁分泌,又增加奶被污染的机会,还有因可能保存和复温不当破坏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和维生素等。缺乏婴儿对乳房的吸吮刺激可减少泌乳和排乳,一次人工吸出或挤出的奶量要低于婴儿自己一次有效吸吮母亲乳头所摄人的奶量,因此无特殊情况,不主张将母乳挤出来再经奶瓶喂养。

   (4)婴儿对配方奶抵触

  出生即人工喂养的婴儿对所吃配方奶粉并无抵触情绪,若母乳或某一配方奶哺喂一段时间后,需添加或更换配方奶粉时,婴儿常表现出对配方奶粉的`抵触,若坚持继续哺喂,多数婴儿在7

  天内能够接受,少数婴儿即使改用勺喂奶(去除人工乳头适应不良的干扰),也常会见到抵触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者,有学者认为对新的食物需要较长适应期的婴儿与气质特点有关。

  这种“先入为主”的现象以3~8个月龄婴儿表现最为明显。缓解的办法:可将少许新鲜米汤与配方奶混合或母乳与配方奶混合后再用勺喂。为减少衔接过程中发生能量或蛋白质摄人不足,不要突然断母乳或频繁更换奶粉,最大限度地降低婴儿适应不良。

   (5)夜间哺乳以及按需哺乳

  婴儿一出生就应着手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在按需哺乳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哺乳和睡眠。午夜至凌晨即23时至次日5时人最需要睡眠缓解疲劳、恢复体力。

  这期间哺乳会干扰睡眠及母子昼夜生活节律,影响母亲的休息,不利婴幼儿生长。多数2~3个月婴儿夜间不需要哺乳,4个月龄时连续睡眠时间可延长至6.8小时。

  建议4个月龄以上婴儿午夜至凌晨时问不安排哺乳,确实需要哺乳,应调整至靠近午夜至凌晨两端的理想时间段。按需哺乳并非随意无规律,有些母亲对按需哺乳理解有偏差,不能正确解读婴儿需要,特别是母乳喂养,常以喂奶缓解婴儿啼哭,一哭即喂奶或让婴儿长时间含接乳头,稍一动婴儿就吸吮

  ,哺乳不分白昼,0.5~1小时喂1次,每次哺乳时间不足3~5分钟,24 小时达lO~16次,严重影响母亲休息。只有合理调整喂养时同,保障母亲睡眠和情绪愉快,乳汁分泌充足才能促进母乳喂养。

   2、水

  水是婴幼儿生长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依据婴儿喂养方式、奶量、环境温度等适当喂水。母乳近90%为水,密度低,若环境温度低可以不给水,但环境温度高、婴儿出汗多或生病不显性失水增多时需补水。人工喂养因配方奶肾的溶质负荷较高,2次喂奶中间要适当给婴儿补充水。母乳喂养者要用勺喂水,小婴儿一次可喂1~3

  mL,用勺喂水不在于水量多少,目的在于利用觅食反射让婴儿口舌接触乳头以外的餐具刺激,以降低舌的外推反射,为日后顺利添加辅食做好准备。人工喂养用勺或奶瓶均可。

  每日补充水量个体差异较大。依月龄不同可补充20~200mL,幼儿因运动和活动增加,饮水可按需求适当增加。一般喂白开水,不宜喂糖水及含糖饮品,因含糖饮料可导致一过性高渗状态,婴幼儿口渴,表现更喜欢喝水及饮料。奶量摄入减少。

   3、辅食

   (1)准备阶段

  我国有关辅食添加的建议与欧洲及WHO原则基本一致。辅食添加比哺乳更为复杂,一般胃肠功能好、适应性强的婴儿直接添加辅食经过大多顺利;

  但胃肠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程度及适应性差的婴儿,添加辅食前没有适应阶段可能会出现喂养问题。辅食添加之前最好做些必要的准备,早用勺可减少因对新餐具的不适应而影响婴儿

  接受新添加的食物;出生后3个月婴儿唾液淀粉酶开始增加,添加辅食前几天喂一些米汤可诱导和刺激肠黏膜细胞分泌淀粉酶,同时胰淀粉酶的迅速增高加快婴儿对食物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2)添加阶段

   ①辅食的种类和性状及营养密度

  经过准备阶段后,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辅食,其顺序为先谷类食物如米粥、米粉,其次蔬菜、水果泥,再加动物性蛋白。先稀后稠,

  逐渐增加稠度提高食物密度。食物性状:先液态、后泥状、再从有渣的半同体到固体,各种性状食物可交叉添加,不能简单以直观的容积量来判断婴儿辅食添加多少。

  如同样稠度的米粥和工业化成品米粉,前者密度低,添加的量和次数可多些;后者营养密度高,添加的量和次数可少些。在考虑营养密度的同时还要兼顾食物营养的互补性,如将谷类或蔬菜和蛋白含量高的动物性食物搭配

  ,含食物纤维少和多的食物搭配,除家庭自制食物外还应添加强化营养素的工业化成品辅食。因早期婴儿消化道通透性相对高,肠道存在外来蛋白质透过的危险。

  4个月内不主张添加谷类以外的动物性蛋白。无过敏因素,只要食物足够烂和软,8个月以上的婴儿无禁忌。

   ②添加次数

  4~6个月龄为尝试和适应期,建议开始每日有1、2次的试吃,具体的量可依食物营养密度和消化功能上下波动,辅食添加成功的标志是能够替代相应月龄喂奶的次数。一般辅食添加次数:6~8个月龄每天l、2次,9~11个月龄每天2、3次,1~3岁每天3次。因母乳中耐酸淀粉酶有助于碳水

  化合物消化,婴儿对添加谷类食物可能比奶粉更易适应。从4或6个月龄到8个月龄短短2~4个月的时间,婴儿要从单纯奶过渡到成人食谱,仅在食物质地上比

  成人软、烂、碎,这期间每加一种新食物或改变一次食物质地都需要婴儿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正常的胃肠功能,同时家长还应有适宜的喂养行为。

   ③ 不适宜喂养行为

  婴儿胃肠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程度制约添加辅食时间、内容、质地和密度。4~8个月龄应以逐渐递进的方式添加,让婴儿接受不同质地食物的刺激,6~7个月龄起

  添加有渣食物可训练婴儿咀嚼和吞咽能力。临床卜很多因喂养困难来诊婴儿,最初添加辅食时间不晚也不难,但随月龄增长添加和

  增加辅食却变得极为困难。追究原因,一方面辅食已经可以作为一次主食时,并未减少奶量及喂奶次数;另一方面当遇到婴儿辅食摄人量少时,家长盲目地用奶来补充或替代,

  渐渐地婴儿倾向于选择低级“喝”而不选择高级“嚼”的进食方式。当8个月龄辅食

  还不能作为主食代替一次哺乳时不能认为辅食添加成功;若10个月龄仍未添加固体食物会增加喂养困难的概率;如果l岁或更晚才添加固体食物,婴儿接受和顺利完成进食有

  时会很困难。有家长担心小儿摄人量不足,随意浓缩奶粉或将蛋白高的蛋黄、肉及肉松加入奶里以增加奶的稠度,过度提高食物营养密度,

  会增加婴儿肾溶质负荷。这种错误喂养还因食物味道香浓,添加初期婴儿产生易于接受、食欲好的假象误导家长,一旦消化系统不能承受时,

  生理功能则发生紊乱,临床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睡眠不安、哭闹、食欲不好、无饥饿感、摄奶量少、拒奶、大便于燥或腹泻,若一种错误喂养时间较长或多种错误叠加可导致婴儿体质量不增或减低。还有母亲经常在喂养中剥夺婴儿自我进食和自我服务的要求

  如在进食时限制用手甚至不允许婴幼儿用手抓食物;1岁时不用杯或碗给婴儿喝水;幼儿期不能创造全家共同进餐以体验自家固体食物风味的机会,

  还有婴儿进餐时家人看电视,或多人围观,或多人参与喂食,过度地分散了婴幼儿对食物的注意和进食的专注,降低了由食物带来的快乐体验和满足感。由于婴儿自身对食物摄入有一定的调整能力,当婴幼儿强烈拒绝某种食物时要仔细分析,不要强迫进食。

   ④食物增味剂盐

  盐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大部分人不需要在食物中加盐就可以满足生理需要,很少缺乏。早期婴儿对盐高度敏感,成味可增加食物香味和口感,过早添加盐或

  其他调味品,会使小儿对普通淡味食物失去兴趣,长时间可诱导其对重味食物的嗜好,成人后罹患高血压风险加大。有研究显示人摄入的盐,10%来自食物天然成分,15%来自烹调加工及餐桌上加入的,75%是在食物加工和制作过程中添加的,新鲜米粥因稻谷香味刺激

  味觉即使不加盐也会诱人,婴儿辅食中盐作为调味剂何时添加需要谨慎。国外资料显示婴儿能坐稳,即6―8月龄可添加淡味调料,当能爬行时可添加更

  多种类的调味品。事实上成品面包、饼干等含钠量可高出家庭自制米饭、小豆粥近百倍,婴儿膳食若以工业加工成品为主可不加盐;家庭烹饪的

  辅食若不加盐,仅靠食物天然成分婴儿钠盐摄人量是很低的。如果食物味道过于清淡,婴儿对食物的兴奋性减低。进食愿望不强烈,因此,6个

  月以上婴儿家庭烹饪天然食物时可加淡盐味,另外,婴幼儿体表面积大,经皮肤丢失钠盐相对成人多,当有出汗多、腹泻、呕吐钠盐丢失,也要适当补充。

   4、 婴幼儿便秘

  排便是婴幼儿消化功能正常与否的另一个指标。出生~6周母乳喂养婴儿表现为胃肠道运动较快,排便次数多。4-6周婴儿每天排便平均4~5次,达10次也常见。

  但6~8周婴儿排便可突然减少到每周2次或每周1次,甚至更少,婴儿体质量增长良好,饮食规律应视为正常,然而,新生儿期排便次数和大便量少提示可能存在摄入量不足问题。大便性状可以反映出婴儿对食物的耐受情况,配方奶喂养1

  天或2

  天后自行规律排便1次也表明其消化功能正常。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性状、质地、含纤维素等与便秘发生有关,如蔬菜促进肠蠕动,柑橘可延迟胃排空。

  添加辅食后影响粪便性状因素更为复杂,喂养不当可导致便秘及腹泻,如奶里添加蛋黄,或长时间吃泥糊状无渣食物者易出现便秘。

   5、 幼儿饮食

  l岁以上幼儿食物应软、烂、形状大小适中,每天三餐饭,膳食要多样、搭配要合理,二餐奶,400~500

  mL,1~2岁偏小者可在家长辅助下进餐,水果自己拿着吃,不要再榨汁和打成泥状吃。2岁以上与成人进餐时间基本同步,餐间可增加点心、水果等。3岁则完全可以自己进食。

  综上,婴幼儿喂养过程十分复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但要考虑婴儿睡眠、排便、生理、生长发育特点,还要考



~

新生儿喂养指南
答:奶量可按婴儿每公斤体重计算,每公斤大概需要100—200毫升奶量。如婴儿体重为3公斤,则需奶3×100(120)毫升=300(360)毫升奶,大部分新生儿体重在2.5-4公斤之间,所以新生宝宝奶量为250-400毫升左右。每顿奶量分配刚出生的新生儿喂的容量大概30到60,相差一倍。所以有的孩子生下来可能吃20、30,有的孩子生下来第...

新生儿阶段:如何科学喂养和照顾宝宝
答:十五天的宝宝,我们的小小天使,正处于新生儿阶段。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特别的照顾和喂养,本文将为宝妈们详细介绍如何科学喂养和照顾宝宝。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随时想吃就可以吃,无需限制时间。这段时间,宝宝和妈妈都在互相适应,乳汁的产量也会随着宝宝的吸吮逐渐增加。奶粉喂养如果选择奶粉喂养,通常建议每...

新生儿喂养指南:如何科学喂养小宝贝
答:新生儿喂养规律对于足月的小宝贝,我们会按需哺乳,刺激乳汁分泌。在宝贝和妈妈相互协调后,会逐渐形成固定的喂养模式,大约每2-3个小时喂一次,每次哺乳时间15-20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喂养间隔可以逐渐延长到每3-4个小时一次。到了三个月后,夜间也可以暂停一次喂养,每天保持6-7次的喂养频率。牛奶喂养的间隔...

新生儿母乳喂养:正确方法
答: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天然、最健康的喂养方式,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非常重要。下面为你介绍一些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清洁双手和乳头在喂奶前,确保双手已彻底清洁,并将乳头清洗干净,以避免细菌传递给宝宝。佩戴口罩如果母亲患有呼吸道疾病,为了宝宝的健康,在喂养时应佩戴口罩,避免病毒传染。啕使用乳头保护罩或吸...

新生儿喂养指南:如何合理喂奶?
答:新生儿每天需要进食7-8次,每次的奶量要遵循渐进原则。第一周,每次的奶量大约在30-60毫升之间。之后,随着小家伙的胃口逐渐增大,第二周每次可以吃到40-90毫升,满半个月的时候,每次吃奶量可以达到90-100毫升。到了第四周,每次可以吃到90-120毫升的奶量。喂奶频率越小的时候喂奶越勤快。母乳虽然比奶粉喂养的...

新生儿喂养指南
答:亲爱的新手爸妈们,面对小宝贝的喂养,你们是不是感到有些迷茫呢?别担心,这里有一些关于新生儿喂养的小贴士,希望能帮到你们。按需喂养对于两个月以内的小宝贝,喂养应完全按照他们的需求来进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宝宝饿了,就给他们喂奶。随着宝宝的成长,大约两个月后,我们可以逐渐帮助他们建立规律的饮食和...

新生儿喂养指南:让宝宝健康成长
答:宝宝出生后,我们要尽快进行哺乳,这样不仅能促进乳汁分泌,还能给宝宝提供丰富的抗体。初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一定要确保宝宝及时吃到母亲的初乳。本文将为您提供新生儿喂养的指南,从开奶到喂奶时间,让宝宝健康成长。按需哺乳对于1~3天的宝宝,我们建议按需哺乳,每次喂食10~15分钟。️固定喂奶时间在接下来...

母乳喂养:新生儿最佳的喂养方式
答:母乳喂养是给新生儿最完美的营养供给,不仅可以提供宝宝所需的全方位营养,更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力,有效预防各类疾病。为确保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我们为您提供了以下实用建议。深入了解基础掌握母乳喂养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时间和频率等。参加专业课程或咨询医生、护士,能助您更好地入门。文...

新手妈妈必看:如何合理安排新生儿喂养时间?
答:那么,如何合理安排新生儿喂养时间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理论上按需哺乳,没有严格时间限制。但若宝宝已沉睡超过3小时,为避免低血糖,请采用这些小技巧唤醒宝宝:换尿布、轻触四肢、轻揉耳垂等。如仍无效,可尝试将宝宝轻轻抱起晃动。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对于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也请保持每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