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作者&投稿:封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傍晚时分,梁园内乌鸦乱飞,春色已褪,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
这首诗的前两句“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梁园的景象:夕阳斜挂,暮色四合,一群群乌鸦纷乱地飞来飞去。抬眼望去,园子萧条寂寥,只有两三户人家。
通过“日暮”、“飞鸦”描绘出了一幅夕阳西下、乌鸦乱飞的暮色画面,给人一种萧条、冷落的感觉。再通过“极目”、“萧条”等词语进一步强调了园子的荒凉冷落。

~

山房春事原文及翻译
答:《山房春事》共有两首。第一首,通过描写春色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第二首,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山房春事二首赏析
答:第三、四句转入写静景,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床上。虽是静景,但作者却是动静结合的描绘——两句都与风有关,而并没有直接写风,可见作者观察细微而笔力不凡。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梁孝王曾在梁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

山房春事(其二)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是什么?
答: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耳舌噪;平视前方,一样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注:“耳”“舌”连在一起)

分析《山房春事二首》的构思之妙
答:★这诗妙就妙在用了倒叙的手法:(将最后的句搬去前面、开始作第一句)春天来了花还是依然按着旧时的日子开,它这庭院的树还不知道这里的主人家已经全走光了!放眼望去一片萧条的景象只余下零星的两三户人家,昔日兴旺、热闹、繁荣的梁氏庭园、如今在暗淡的夕阳下只见到乱飞着的乌鸦,一片衰落、凄凉...

诗歌鉴赏。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答:(1分,意思对即可)小题1:绝句 边塞(2分,每空1分) 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小题1从诗句内容角度理解和描绘画面。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三、四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用了拟人和夸张。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喜爱之情

山房春事译文及注释
答:(其二)曾诗酒风流的梁园笼罩着暮色,天空中稀疏地飞着几只乌鸦。竭尽目力望去,萧条冷落之中,远远近近只横陈着两三户人家。满园的奇木异树,不知已人去楼空。春天到来之后,还像往年春天一样开花。注释 ①春事:春天的景象。此题原作二首。②梁,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③庭树:指梁园...

岑参山房春事译文及赏析
答: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秋,岑参由匡城至大梁。次年春,游梁园,第二首诗即作于游梁园后,而第一首可能作于此前。 《山房春事二首》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

山房春事注释译文
答:本文探讨的是山房春事,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这一主题来源于原作的两首诗篇。其中,'梁',被通俗称为竹园,是西汉时期梁孝王刘武的杰作,位于现今河南省商丘县东部,占地三百多里,堪称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园内有山池洲渚、宫观相连,奇花异木繁茂,更有兔园点缀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曾是当时...

《山房春事》中“梁园日暮乱飞鸦”的“乱”用的好的地方在哪里?_百度...
答:“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