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作者&投稿:源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克服心理落差破解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入学后,关键是要解决好和新环境的融合问题,破解“适应障碍”。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很多“改变”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也并不是奇怪的事情。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对新的环境不能认同,由此产生心理落差。


  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是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集中“地带”。发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给自己施加的学习压力较大,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难以妥善处理好时间支配和自我控制、人际交往等问题,常常由此带来烦恼,并影响情绪。


  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对大学新生至关重要。对于新的学习生活,过于放松和过于紧张都是有害的。有的学生习惯于“马不停蹄”,进入大学后也不让自己喘口气,要求自己继续做“尖子生”,这就会造成心理的持续疲惫,一旦遇到阻力,就会难以承受。大学时期必须强调精神的适度放松,过于紧张不利于对知识的博览吸收。也要注意放松过度问题,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想轻松轻松,不进行目标规划,从而造成理想缺损,对大学生活感到茫然、空虚、乏味,这是部分大学生入学适应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进入大学后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规划。这样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患。


  “必须认识到,专业仅仅是一个‘背景’。”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满意就采取懈怠的方式应付学习,对未来的就业又充满了不安,由此造成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不少。其实,即便是以后不能实现转系,还可以采取双修等方法扩大知识面。大学的专业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而不是一种束缚。但是,大学新生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必须要有所准备,大学的教学与中学不同,老师讲完课就离开了,没有硬性作业,许多学习都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完成。没有了老师的“指挥棒”,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自由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就尤为重要。


  (2)张扬个性适可而止


  大学新生是人际关系问题的多发时期,由此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不会和同学尤其是同寝室的同学相处,易冲动、烦躁、报复心强,是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最突出表现。


  一些大学新生过于张扬个性,认为这是“酷”的表现,而不管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他人,从而引发人际关系危机。大学生拥有自己鲜明的性格无可厚非,但不能失去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部分学生虽然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由于正处于个性勃发的阶段,不懂得与室友相处之道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一直呈多发之势。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一些独生子女的率性而为往往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大学新生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明确人际关系的原则。从心理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就更重视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喜欢自己。而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过于表现自己,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会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而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在集体生活中,尤其应注意要有坦诚的心态,避免对同学的偏激理解,在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别人帮助;在别人面临困难时,也要热情援助,这才有利于建立新的良好人际关系。


  (3)多种途径帮你适应大学新生活


  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人际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新生一直要记住四个字"适者生存"。不要想着回到过去,沉溺于过去解决不了问题,时光不会倒流,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变化。看看学校公告栏,你会发现学校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准备了一系列迎新活动,导师讲座、辅导员座谈会、学长交流会、迎新晚会……这些活动新生都应当多多参加,在活动中能与校长、老师、学长以及同学沟通交流,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同学对学校的认识,能有效帮助新生认识新群体新环境。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也是可行的方法。除了学校举办的迎新活动,多参加课外活动也有助你尽快适应。体育运动:篮球、足球、羽毛球……运动会让人放松,心情舒畅,很多男生往往能很快找到志同道合的球友;班级郊游、联谊舞会、同乡聚会……群体活动能扩大你的交际圈,增广见闻,在新群体中找到归属感。


  另外,书是最好的引路人。听一场讲座你收获的是一家之言,参加一项活动你看的的是大学生活的一个侧面,这些都只是部门概览,要想看清大学的全貌,唯有通过书本。现在市面有许多关于大学生的书,如《新生入学指南》、《大学生访谈录》、《大学生活导引》等,内容涵盖生活、学习、工作,全面而详细地介绍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你可以花最少的时间了解到大学的基本情况,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适应大学新环境,培养自己的大学人际关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多看、多听、多想、多行动……多管齐下,就能以较短的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勇敢面对,唯有适应了,融入了,才能稳定,进而求发展,成长到成熟。


  三种倾向成为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处理隐患


  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是大学新生的主流心理。但是对大学生活即将带来的一系列“改变”,很多人则心理准备明显不足,有的显示出缺乏正确认知的倾向。


  (1)对集体生活忧心忡忡。不少大学新生担心住不惯集体宿舍。现在多数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习惯了家长对自己的溺爱、顺从,缺乏合作精神,对于大学里的集体宿舍,很多学生在感到陌生的同时担心与同寝室的同学相处不融洽。


  (2)自身定位过高。有一些大学新生对入学后继续“拔尖”非常苛求。有这样心理的学生在高中时都是学校的尖子生,也习惯了自己是老师的宠儿,一想到大学里都是各地的优秀学子,他们担心自己的“位置”,唯恐在新一轮学习竞争中不能取得优势。



~

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充满阳光
答: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态 1、不在同一水平线的对比会导致心态失衡。 人比人气死人!不管是职场中还是生活上,尽量不要和他人比较,因为没有可比之处。你最好的做法就是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即可。水土不一样,习惯不一样,不需要比谁有钱,更不需要比谁格调高。只跟自己比,就对了。 2、心态不好大多数是因为没有钱。

人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
答:1、自我矫正。心态不好的时候,如果你有意识到自己的心态不好的话,那么就得努力自己进行自我的矫正,这种矫正,就是指与普遍的首先规范行为进行对比,与普通的价值观进行对比,然后把自己不好的心态给大力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2、自我暗示。如果你能很好地意识到自己的心态出现问题了,例如,爱发脾气...

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答:职场心态调整方法1:自我调整 “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用好今天。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所有这些的关键就是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因此,遇到危机时...

心理压力大怎么办?缓解8大妙招
答: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试试换位思考。 3、音乐与生理保健法 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些优美的音乐,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

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12种方法帮
答:一、让自己安静下来,降低对物质的欲望,经常回归零点,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只要适当减少欲望,就能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二、关爱自己,有多余的能力就去帮助他人。这样既能给予他人快乐,也能减轻自己的压力。三、心情烦躁时,喝杯白水,听首轻音乐,闭眼回忆,慢慢梳理未来的方向。这是一种休息,也是一...

怎样调整自己心态
答:调整自己心态的十个方法:1. 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把自我经常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适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求胜机会。所谓退一步自然宽。2. 学会关爱自己,只有多关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关爱他人。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就要尽量帮助你能...

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答:1.自我鼓励法 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2.语言调节法 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幽默的诗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3.环境...

我想问问大家,怎么样调整自己的心态?
答:为什么,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态因人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糸,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心态随境而变,随心而动,性格,脾气也是心态变化的原因之一,对人事物的理解都会让一个人的情绪造成变化,心态因境,物,人,事,变而变,但人非草木,对每一件事都会有自已的观点,看法,心态是可控的,但也是不可控的...

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答: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心好友或师长,心情会顿感舒畅。· 07 ·为别人做点事 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单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08 ·在一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 依据美国心理辅导...

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答:调整自己的心态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压力、挑战和情绪波动。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调整自己的心态:自我意识: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模式。观察你的情绪,尝试理解它们的来源,并思考你的思维习惯。积极思考: 努力培养积极的思考习惯。尽量看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积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