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朗读带拼音古诗

作者&投稿:郟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朗读带拼音古诗如下:

xíng jūn jiǔ rì sī cháng ān gù yuán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qiǎng yù dēng gāo qù,wú rén sòng jiǔ lái。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yáo lián gù yuán jú,yīng bàng zhàn chǎng kāi。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作品赏析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岑参这首诗则不然。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

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

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了。

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

“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

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

所以,诗人在此选择“菊”这个意象非常自然,再次呼应了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切时切地,紧扣诗题,也使整首诗渲染上了浓郁的节日气氛。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

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

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从内容上看,诗人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百姓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读音
答: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读音:yáo lián gù yuán jú,yīng bàng zhàn chǎng kāi。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出自《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应傍战场开的上一句
答:应傍战场开前一句:遥怜故园菊。作品原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鉴赏 唐代以九月九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怎么读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岑参读音为cén shēn。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岑参荆州江陵人,一说南阳人,后徙居江陵,唐代...

长安九日诗古诗带拼音
答:长安九日诗古诗带拼音如下:zhǎng ān jiǔ rì shī 长安九日诗 jiāng zǒng 江总 xīn zhú nán yún shì ,xíng suí běi yàn lái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gù xiāng lí xià jú ,jīn rì jǐ huā kāi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长安九日诗》是南朝陈诗人江总的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怎么读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读cén shēn。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朝代】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翻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作者的读音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cén shēn)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诗篇全文翻译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系列:关于爱国的经典古诗词大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 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2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3怜:可怜。  4傍:靠近、接近。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