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虫? 这是什么虫?

作者&投稿:乌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甘薯蚁象。

甘薯蚁象成虫体长5—7.9mm,狭长似蚊,触角末节、前胸、足为红褐色至桔红色,余蓝黑色,具金属光泽,头前伸似象的鼻子,复眼半球形略突。(引自 甘薯蚁象-百度百科)

甘薯蚁象没有毒,对人无害。只蛀食番薯,造成番薯变质腐烂,不适宜食用。清除被蛀食的番薯,甘薯蚁象自然会消失。



这种虫子叫甘薯小象虫,属鞘翅目,蚁象虫科。成虫体长5~8毫米,体形细长如蚁。全体除 触角 末节、前胸和 足呈桔红色外,其余均为蓝黑色而有金属光泽。头部延伸成细长的喙,状如象鼻,咀嚼式口器着生于喙的末端。膝状触角10节,雄虫触角末节成棍棒状,雌虫则成长卵状。前胸长为宽的2倍,在后部1/3处缩入如颈状。两鞘翅合起来呈长卵形,显著隆起。鞘翅表面具不明显的小刻点。足细长。卵椭圆形,长约0.6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表面有小刻点。
甘薯小象虫在 广东一年发生6~8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主要以成虫在田间 和贮藏薯块中及茎、叶、土缝 等隐蔽处越冬;卵、幼虫和蛹也能在薯块中越冬。早春成虫先在过冬植物上完成1代,再转移到田间为害。成虫飞翔力弱,怕直射 日光 ,有 假死性。卵多散产在薯块的皮层下,其次是较粗的薯蔓上,产卵孔口一般盖有胶质物,每雌约产卵30~200粒。整个幼虫期都在薯块或藤头内生活,薯块内部被幼虫蛀食成不定形的弯曲隧道,隧道内充满虫粪,由于伤口诱致 病菌 侵入,使受害薯块发生恶臭和苦味,老熟幼虫在隧道末端近表层处化蛹。此虫在气候温暖、土壤粘重、缺乏有机质 、干燥而带酸性土壤、栽培管理粗放、连作等条件下发生较重。

这种昆虫叫甘薯象蚁,它会为害甘薯、红薯之类的薯类农作物的块根。一般不会咬人的。



这个虫子像是这里头一个叫甲虫的东西吧 Into

现在在农村,有很多小虫子,咱们都不认识。这种小虫子应该像那种小昆虫。

这是什么虫?~

这虫子叫:蚰蜒 1.特征描述 :蚰蜒体短而微扁,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足易脱落。气门在背中央。触角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动物。我国常见的为花蚰蜒,或称大蚰蜒。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2.生活习性 :蚰蜒行动迅速,气管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现。唇足类中的蜈蚣只有4对单眼,虽然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体形细小的地蜈蚣有时能侵入人体而出现假寄生的现象。例如厚股蜈蚣能侵入小儿的生殖道内,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体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及蜘蛛为主食。蚰蜒,属于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的物种。种类颇多,我国常见的大蚰蜒或称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节活动,爬行速度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阴暗潮湿处,爬行于墙壁、蚊帐、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虫为食。 3.分布范围 :蚰蜒和蜈蚣常常出现在地表,因此温度对它们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热带、亚热带很多,寒冷地方很少。中国华中、华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都有唇足类分布。在华北及东北地区仅有耳孔蜈蚣小型的类群。还有若干唇足类栖息在岩溶地区的洞穴中。在海滨潮间带区虽然有潮汐的剧烈变化,也有若干唇足类生存。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上中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二旬,在土中开始孵化,能抵御低温,在“大寒”前后的堆雪下也能孵化,但若虫活动迟钝,在地下要停留数日,温度高,停留时间短,天气晴暖,出土个体明显增多。孵化期要延续1个多月。若虫出土后沿茎杆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叶的叶腋刺吸危害。雄性若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垌化为雄成虫,羽化期较整齐,前后·星期左右.羽化后即觅偶交配,寿命2~3天。雌性若虫3次蜕皮后即变为雌成虫,自茎杆顶部继续下爬,经交配后潜入土中产卵.卵有白色蜡丝包裹成卵囊,每囊有卵100多粒。草履蚧若虫、成虫的虫口密度高时,往往群体迁移,爬满附近墙面和地面。 4.与蜈蚣的区别 :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蜈蚣颜色比较暗,腿短,爬行的时候弯弯曲曲的行进,速度不是很快。通常是在地面发现它多些,而蚰蜒多半发现它在墙上游走。蚰蜒也咬人,但不很厉害,蜈蚣比较厉害,尤其大蜈蚣咬上很痛,没有生命危险。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蚰蜒皮炎及预防措施 1.概述:蚰蜒刺伤后数小时内使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初为半透明的水疱,以后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烂面,若有继发感染很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毒虫的毒液经测定 pH6.3~7,为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并非强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国内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如无继发感染,一般3~5天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2.病因: 蚰蜒呈灰白色,成虫长约0.5~2 cm,宽0.3~0.5 cm,虫体呈节状,约10~15节,每节有细长足1对,最后一对较长,背部从头至尾有1条线状黑斑,腹部灰白色,头尾各1对触须,两侧有1对黑色眼点,毒颚较大,末端有毒爪,与体内的毒腺相通。 3.治疗:给予消炎止痒的外用药涂搽,咬伤处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涂消炎的药膏或药水,如含有1%酚或1%薄荷炉甘石洗剂。亦可用南通季德胜蛇药片或上海蛇药,用水调成稀糊状外涂,数日即愈。若有继发感染,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明显者可使用抗组胺药。 4.并发症:蚰蜒刺伤后数小时内使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初为半透明的水疱,以后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烂面,若有继发感染很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毒虫的毒液经测定pH6.3~7,为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并非强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国内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如无继发感染,一般3~5天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豆象 Bruchuidae;bruchid;seed beetle 鞘翅目叶甲总科豆象科的通称。约10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有40多种。 体卵圆,中小型,少数种类较大。复眼大,前缘强烈凹入。触角11节,锯齿状,栉齿状。鞘翅毛有白色、棕色,常形成斑纹 ,末端截形 。幼虫为复变态,第1龄有长足,胸板有齿,经过一次蜕皮后,足部分或全部消失,形成不甚活泼的蠕虫型幼虫。

这是什么虫?
答:图片上的虫是蠼螋[qú sōu],革翅目蠼螋科的统称,它的别名: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屁夹子虫。 二、名称及概况 1蠼螋( earwig Furficulidae)是革翅目,蠼螋科的统称。体长4mm~35mm,体狭长,略扁平,头扁宽,触角丝状,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方形体表革质,有光泽;前翅特化为...

这是什么虫子
答:蠼螋俗称夹板子、夹板虫,或剪刀虫,俗称“耳夹子虫”,因为它们的雌虫在产卵后会像鸟类一样伏在虫卵上等待孵化。 蠼螋,为不完全变态类的昆虫,英文名earwigs,因此有人深信它们会爬入人耳中,但事实上不常发生。体长约小于一厘米到五厘米不等,腹部伸缩自如,末端有由尾毛特化成的尾钳,雌虫尾钳平直,雄虫弯曲,生长...

这是什么虫子?
答:这是臭虫,又称壁虱、木虱、床虱、扁螂等。属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是半翅目昆虫中具有医学重要性的一个群类 。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体扁,腹部宽,卵圆形,红褐色,无单眼。触角4节。喙3节,藏于头下沟内。翅退化,仅保留前翅革片的残痕。跗节3节。吸食恒温动物的血液,夜出性,白天...

这是什么虫子?
答:这是什么虫子?根据图片是 衣鱼,衣鱼(昆虫纲动物),衣鱼,亦称剪刀虫、蠹鱼、璧鱼、燕尾虫等,是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属缨尾目、衣鱼科,全世界已知250种左右,我国已知20余种。 该虫不仅是室内干储物的蛀虫,更是各地图书馆里普遍存在的重要档案图书文物害虫。附图说明:...

这是什么虫子?
答:基本信息中文学名:椿象中文别名:蝽象、蝽虫、臭大姐、放屁虫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纲:昆虫纲 Insecta亚纲:有翅亚纲 Pterygota目:半翅目 Hemiptera亚目:异翅亚目 Heteroptera科:椿象科 Pentatomidae概述正在加载椿象椿象,俗称放屁虫,身体扁平,体形由小到大不等,它的口器很长,前翅的...

我家有个虫子,是什么虫子啊!
答:你说的这种虫子就是蚰蜒,也叫草鞋底。这种虫子是节肢动物,与蜈蚣和马陆的亲缘关系较近。蚰蜒通常栖息于人类的房屋或潮湿的枯木附近,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蚰蜒有毒,爬到人体皮肤上若受到拍击时,头部的毒牙能咬伤皮肤,末端的毒爪也能刺伤皮肤,同时释放出体内的毒汁,引起皮肤症状。把杀虫剂喷在...

这是什么虫?叫什么名字?
答:答:农村常叫做锯木虫,其实是天牛幼虫。呈蠕虫状,半透明至乳白色,有的种类比较长(法布尔称之为“蠕动的小肠”),蛀蚀树木,常常在树干上引起条形隆起或蛀洞,有木屑从蛀洞排出。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

这是什么虫?就是一种像蜈蚣的,但脚细长且黄色,更恶心,在墙角里,_百度...
答:蚰蜒

请问这是什么虫子?怎么能消灭?
答:衣鱼虫,俗称蠹、蠹鱼、白鱼、壁鱼、书虫或衣虫是一种灵巧、怕光、而且无翅的昆虫,身体呈银灰色,因此也有白鱼的称号,嗜食糖类及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它的体型细长,无翅,身体上布满了鳞片,口器为咀嚼式。详情别称蠹、蠹鱼、白鱼、壁鱼、书虫、衣虫体长约一厘米所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这是什么虫子,在我身上找到的,在线等,
答:尺蠖(chihuo)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昆虫的统称。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完全变态。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全世界约有12000种,我国约有43种。幼虫为害果树,茶树、桑树、棉花和林木等。如茶尺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