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分简体字又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麻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有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

汉字简化既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更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之间存在字形、词汇以及存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因为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
1、字形差异,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汉字字形本身存在着明显差异。
2、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称“原子笔”。
3、存在时间的差异,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扩展资料:
1、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2、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更换偏旁,二是删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简化类推,六是草书楷化。
3、繁体分为「台湾正体」和「港澳繁体」两种,用字有一定差异。台湾正体是最复杂最原始的旧字形繁体字,港澳繁体则是经过了一定简化和异化的新字形。日语中的当用汉字是台湾正体+港澳繁体+简化字的综合。
如「学」字和「国」字是跟简体中的一样而不是繁体的(这其实是因为中国大陆的简体字方案参考了部分日语)。「污」字写作「汚」,是异体繁体。而「图」字则写作「図」,「单」字写作「単」,这是和中国不同的简化方案。
4、目前汉字的使用人数在17亿以上,范围包括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日语中由于受中华文化影响也使用部分汉字)、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等海外华人地区。
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广泛使用简体中文,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地区使用繁体中文。
5、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繁体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化字

随着目前全球汉语热的兴起,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使中华文化中的大量古代典籍至今仍然能为人们阅读和理解。汉字作为共同的书写体系,也是联系中国各方言区的工具,在当今也成为世界华人联系的共同纽带。

目前的汉字大体上可分为繁体和简体两个系统,这其实是自汉字产生以来就有的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锐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汉字产生,简体字、繁体字之分就一直存在,同一个字可能有两种字体,特别是宋、元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俗字”,即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在严格意义上,我们现在所说的“简体字”实际上应该被称为“简化字”。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就公布了《简化字表》,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政府分阶段公布了《简化字表》,并在大陆范围内加以推广。

许多专家表示,现在公布的简化字大多数是收集民间流传已久,比较认同的简化字体。中国以前曾经试行过一些简化过头的生造简化字,有的甚至失去汉字原有结构意义。上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简化字,如“展”字曾被简化为“尸”字下面加上“一”,被当时的人们形容为“尸横遍野”,但如今这样的许多字都已经被废除了。目前,中国在实行简化字时非常慎重,通常都要先试行一段时间,在报上刊登,反响好的才保留。

专家们认为,其实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有各自的优点。从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进趋势基本上是由繁入简,可以说汉字的历史就是一个简化的历史。在1949年前,大部分中国民众不识字,现在大陆民众的识字率约90%,除了普及教育的作用外,简体字的推广也功不可没。

郭锐教授认为,从大众文化的使用角度讲,简化字更能适应社会需求。世界上一些使用汉字的国家也因此进行汉字简化。比如,**早就有自己的简化字,中国上世纪50年代的简化字中还部分地吸收了**的简化字。新加坡教育部于1969年颁行《简体字表》,开始正式推行简体字。即便是一直使用繁体字的台湾地区,在民间也有不少使用简体字的现象出现,比如台湾的“台”字,大部分台湾人约定俗成使用简体字的“台”,而不是繁体字“台”。

郭锐教授说,当然,繁体字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在书法中。更重要的是,繁体字是对汉字演变的一种记录,如果繁体字消失,汉字的演进链条中就会缺失一环。另外,繁体字的识别能力还是阅读经典古籍的前提之一,如果不识繁体字,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必然受到影响。

简体汉字和繁体汉字的区别
答:简化字通常指古今流传下来的俗体字与笔画较少的异体字。狭义上的简化字通常指中华民国时期颁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其第一次把简化字称呼为简体字。繁体字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除了汉字字形本身的差异外...

汉字简体和繁体有什么区别?
答:简化字通常指古今流传下来的俗体字与笔画较少的异体字。狭义上的简化字通常指中华民国时期颁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其第一次把简化字称呼为简体字。繁体字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除了汉字字形本身的差异外...

简体与繁体字的演化过程
答:异体字有本组另行处理,代用字暂不入本表; 简体字表公布时,以简体字为主,附注繁体。排列按起笔丶一丨丿乛的次序,首笔相同视次笔,另附由读音检简字及由繁体检简字的两个检字表。 1952年下半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汉字整理组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一次稿,收比较通行的简体字700个。毛泽东阅该稿...

简体字和繁体字
答:简体字,与繁体字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汉字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形体,这几个形体笔画多的叫繁体字,笔画少的叫简体字。早期的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描绘事物的形象的精细和粗略就产生了简体与繁体的区别。在甲骨文中,一些字就同时存在繁体和简体。 由于隶变之后仍有不少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南北朝以来...

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有什么区别?
答: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一个字,一个是繁体书写法,一个是简写法。“ 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但在某些时候,港澳台通行字体会被笼统地称为“繁体字”或“繁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会被...

汉字是什么时候开始简体化的?
答: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实”、“宝”、“听”、“万”、“礼”、“旧”、“与”、“庄”、“ 梦”、“虽”、“医”、“阳”、“凤”、“声”、“义”、“乱”、“台”、“党” 、“归”、“办”、“辞”、“断”、“罗”、“会”...

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是什么?
答:2、Chinese(Taiwan):中国台湾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3、Chinese(Traditional):繁体中文 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

繁体字什么时候简化为简体字的?
答:推行简化字是一个过程。早在1952年,就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开始着手收集、整理、编制《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1956年11月教育部正式发文《关于在各级学校推行简化汉字的通知》。也就是说,应该算从1956年开始实施。1...

中国什么时候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的
答: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条。1936年2月5日,由于当时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强烈反对,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1950年7月,...

中国什么时候规定开始用简体字的,繁体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答:因为简体汉字笔划太少,容易造假,所以现代我国会计制度里才规定数字还得按繁体写法写一遍。繁体字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