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富二代成功创业的例子?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盈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好,有王思聪,苏宁的老板张近东的儿子张康阳和比尔盖茨还有巴菲特
富二代是指继承巨额财产的富二代。 富二代将继承个人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富二代继承的房地产总值占其全部资产总值的60%以上,可投资资产并不充裕。如今的富二代,习惯于购买和使用奢侈品,经常享受各种高端服务。他们是未来的精英。
富二代有知识成功型和艰苦奋斗型。 这两种是富二代的主体,有的花花公子失去亲人,最后也有一小部分平庸。
拓展资料:一:创业的阶段
第一阶段
在初创阶段,以产品和技术占领市场。
第二阶段
在公司化阶段,需要规范化管理来增加企业效益,这就需要企业家的思维从思维到思维的提升。原来的关系转化为渠道的建设。公司的销售靠渠道,创业合伙人团队也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
集体化阶段。这时候靠的是硬实力(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整个集团及子公司形成了系统平台。依靠团队通过系统平台完成管理(人治变成公司治理),销售变成营销,区域渠道变成区域网络,销售团队已经建立并具备一定的销售团队管理能力。从平面到三维的思考。这个时候就可以退休了。企业家和他们的合作伙伴有一个现金流系统(赚钱机器),为企业24小时工作。这是许多企业家及其合作伙伴梦想实现的理想状态。
第四阶段
这是创业的最高境界。集团总部阶段是无国界运作,俗称跨国公司。集团总部的系统平台与各子集团的运营体系形成一个系统。集团总部依托的是可以跨越行业边界的无国界核心竞争力(软实力)。子集团形成行业核心竞争力(硬实力),将使集团各行各业都能达到单兵作战情况下无法达到的性能水平和速度。思维从三维向多维转变,这是企业发展所能追求和实现的最高境界。



其实王思聪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大家都知道王思聪他爸是王建林,所以他是当之无愧的富二代,但是,王思聪并没有在他爸的公司里上班,而是出来选择创业,他爸给了5亿的启动资金,所以他创立了熊猫直播,这也是富二代成功创业的例子之一。

比如说王思聪就是很成功的例子,他虽然啊有一个很有钱的爹,但是他没有被这种情况迷失双眼,能成功立业的爱人有很多具体也受不了的东西,创办了香蕉传媒,开办了熊猫直播,总之王思聪是很成功的。

王思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儿子,自小被送到国外,在新加坡读小学,在英国读中学和大学。从英国回来,他担任了万达集团的董事,但并不负责任何事务。后来王健林拿出5亿元,让儿子成立了一家PE基金普思投资,任由其自己投资练手,如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那历史上我倒是不太清楚,但是我感觉王思聪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富二代创业成功的例子,那王思聪来说本身他是王健林的儿子,他什么都不做都会有很大的财富,但是他通过自己努力进军娱乐圈,做一些个直播平台,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故事有哪些~

一、《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二、《马云的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提供百度CEO李彦宏的创业故事:
第一,找到突破点。2004年李彦宏被迫从CEO位置下来做一个项目的经理,开始超越Google的“闪电计划”。李彦宏回忆说,当时的策略就是“用百度强的地方攻Google弱的地方”。百度很快找到两个突破点,一是百度服务器在中国,可以抓到四倍于Google的中文信息,百度索引量每年涨200%,Google每年仅涨50%;二是在中文内容稀少的情况下,百度推出贴吧等产品来增加内容。几年下来,信赖百度的用户终于超过竞争对手。
第二塑造企业文化,百度发展从一两个人到现在一万两千人,远超李彦宏创业时想象。李彦宏还向学生总结了做好企业的三个心得:首先要有共同的使命目标,百度使命是“让人们最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其次是核心的公司文化,百度 “简单可依赖”文化已为每个员工理解、认同和贯彻;第三是高效的流程和制度,“想要做世界级的公司,必须要有世界级的流程”。
第三,注重用户体验。李彦宏还强调,未来操作系统越来越不重要,相反,构建在操作系统上的服务很重要。比如说安卓电话在中国现在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安卓电话默认的搜索变成百度了,因为百度跟手机厂商谈,在中国百度可以给厂商分更多的钱。”
李彦宏指出,不管百度做不做操作系统,未来整个IT产业的重心会从操作系统转到互联网服务。百度要做的是不仅有网页检索,还有贴吧知道一系列用户非常喜欢的服务。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百度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
1991年,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李彦宏所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成功,也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之外,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成为首家进入纳斯达克成分股的中国公司。百度已经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
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第十一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第八届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并获聘“国家特聘专家”。
2018年1月19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刊发了对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专访。并且李彦宏以“the innovator(创新者)”的称谓,成为了本期亚洲版的封面人物。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家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企业家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答:王裕岱他们在炎炎的列日下开着三轮走街串巷,揽到活后,又要在毒毒的日头下用木柴大火熬沥青,到房顶上去施工,没干几天,王裕岱肩膀上就被晒的脱了皮,手上胳脯上经常有烫伤,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总是拣最累最难干的活去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下来,他们赚到了六万多元。98年又用了市场上风行的改性沥...

成功企业家创业故事
答:成功企业家创业故事二: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

那些世界上最成功的人25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答:比尔盖茨25岁的时候,为微软奠定了传奇的基础。比尔盖茨是天才型的,从小到大把牛还给老。盖茨出生于1955年,家境富裕。十三岁的时候,在湖畔中学学习期间,我和保罗阿伦(Paul University)开始学习Basic编程。17高中毕业前卖给母校的他的编程作品赚了4200美元。18岁进入哈佛大学,20多岁时,与Altair 88...

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故事有哪些
答: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

像马云一样自己创业成功的人有那些
答:像马云一样自己创业成功的人有:一、马化腾 马化腾,1971年10月29日生于原广东省海南岛东方市八所港(今海南省东方市) ,祖籍广东省汕头市。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现任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1998年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

创业成功人士的案例有哪些?
答:创业成功人士的案例如下:1、国美黄光裕 黄光裕1969年出生在广东潮阳,初中还没有毕业黄光裕就跟着哥哥开始做生意,1969年时17岁的黄光裕兜里揣着4000块,又贷款了3万元,在北京盘下了一家门面,开始做家电生意。当时家电市场壁垒很强,和一二级批发站比拼黄光裕没有什么优势,于是兄弟俩决定将家电卖的便宜...

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
答:创业征途上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坚持到最后,成为真正的人生大赢家,下面是我整理推荐的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1 一、丁磊:免费邮件的奇迹 年龄:38岁 创业时间:1997年创立网易 第一桶金:电子邮件系统 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 163.net...

林宇辉:作为台湾富二代的那些创业故事
答:林宇辉:作为台湾富二代的那些创业故事 导语:这个林百里眼中,一向乖巧的小儿子,心中还有一个梦想,他说,此刻大家认识他,是因为他是“林百里的儿子”真希望有一天,他能反客为主,让大家用“林宇辉的父亲”来介绍林百里…… 二十四年前,林百里靠创立广达跻身台湾科技首富榜;二十二年后,次子林宇辉创业,父子关系却一度...

这些创业者居然都是富二代
答:这么看来富二代对于创投市场来说确实有着不小得影响,我盘点下来发现当今的创业成功人士里也确实充斥着不少的富二代。1、滴滴出行柳青 滴滴出行作为国内第一个成功的打车平台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而公司的总裁柳青就是一位标准的富二代。父亲柳传志是联想公司董事会主席,2011年11月卸任,现任联想集团董事...

请问现在有哪些商业人士是白手起家的?举些好的例子也可。
答:在这次会议上马云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从这天开始,马云开始铁下心来做电子商务。 尽管只有50万创业资金,但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