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谁谋反使用了”清君侧“的口号? 吴楚七国叛乱所提出的口号“清君侧”是谁想到的?

作者&投稿:张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著名的清君侧口号,利用者有三位,一味就是汉朝初年七国之乱,发起者吴王,一位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和史思明,还有一位就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明成祖朱棣。

先说说,汉初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吴王刘鼻。当时的汉景帝想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弱藩王的势力,但是中央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保证,而地方的藩王势力强大,已经成为尾大不掉的局面,中央的缺乏措施过于激进,最终导致了七国之乱。当然了,最后在周亚夫的镇压之下,七国之乱最终失败了。

第2个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安禄山当时也是地方的节度史,拥有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这几大权力,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削弱这些藩镇势力采用了杨国忠的建议,但是杨国忠本身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而且当时的唐朝中央军和地方的节度使部队,完全没有可比性,中央军早就沦为花架子,根本打不过地方的中央军,而且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越来越微弱,这也就造成了安禄山,带领着几十万大军,想要夺取天下取而代之,当然了,最后在哥舒翰和郭子仪等一代名将的镇压下,清君侧也宣告失败。

最后,这个明成祖朱棣可能是为数不多清君侧成功的,明朝初年,朱元璋驾崩之后,把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文,但是朱允文,相对自己的这些叔叔们,并没有这个能力坐在这个皇位,毕竟当年老朱打天下的时候,都是这帮儿子在前线奋勇杀敌,他的这些儿子们相当于都是经过了社会的考验,属于社会人士,但朱允文明显就是一个书生,也就是一个学生,学生是怎么可能斗得过社会人的呢?尤其是朱允文听信身边大臣的建议,想要削藩,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但是,明成祖朱棣是一个心眼特别多的人,他装神弄鬼把自己装成一个残障人士,骗过了朱允文随后就先发制人,起兵造反,因为他早就看朱正文,这个侄子不爽了,毕竟当年打天下的时候,他立的功劳才是最多的。

他早就对老朱的这个安排有不满,但是很显然他知道自己肯定打不过自己的父亲,因为他对自己的父亲太了解了,开局一个碗就能夺取江山,这个能力它是不具备的,但是朱允文就不一样了,朱允文从小没有经过社会的毒打,所以最后明成祖朱棣起兵造反,然后夺取了江山,成了为数不多清君侧成功的。



历史上不少都是用这个做借口来收买人心帮他的,著名的有安禄山和朱棣,安禄山依靠清君侧的名义爆发了安史之乱,而朱棣就是用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把部队调到北京郊区的。

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就以清君侧这个口号造反,典型的皇帝昏庸,造反有理,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然最后是失败了,但这也重重动摇了唐王朝的根本,使唐王朝由盛转衰。

第一个使用“清君侧”这个说法的是在战国时期,诸侯不满皇帝听信晁错的谣言,就提出了“清君侧,诛晁错”。

第一个利用“清君侧”造反的人,就是汉初“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吴王刘濞,当时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弱诸侯王的权力,结果引发叛乱,以失败告终。

~

明朝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关于皇位的争夺,你都听说过哪些?
答:朱棣便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姚广孝为他谋划了靖难之役,朱棣用兵灵活多变,经过几次大小战役,终于在建文四年,攻破南京城,朱允炆自焚而死,朱棣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二、汉王朱高煦之乱。明成祖朱棣一共有三个儿子,太子朱高炽温和仁德,次子朱高煦野心勃勃、嚣张跋扈,一直都有谋反的心思,...

唐朝安禄山叛乱,背后的真实原因真的是为了杨贵妃吗?
答:而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为相,相较于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庸碌无能的杨国忠并未能被安禄山所尊重,杨国忠恼羞成怒下多次启奏安禄山谋反,原本有此野心的安禄山惶惶不可终日,以致不得不反。再次,唐玄宗年迈,盛宠将驰 虽然此时安禄山因善于巴结逢迎,使之受宠于唐玄宗、杨贵妃,但唐玄宗日渐老去,届时唐...

清君侧,诛晁错,主要是讲的哪段历史呢?
答:汉景帝朝最轰动朝野的事情就是新皇帝施行削藩策,引发诸侯王叛乱。吴国联合七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吴国的反叛,应该说是在汉景帝和大臣们预料中的,一是景帝在做太子时和吴国太子下棋,失手砸死了吴国太子,引起吴王仇恨。二是吴王势力雄厚,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扩张割据势力,造反之...

“清君侧”在历史上屡次发生,历史上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又是怎么结束...
答:“清君侧”在历史上屡次发生,历史上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又是怎么结束的?而唐李商隐在一首诗《情》中写道:“古代有清君一面,但现在不乏成熟。”那么今天,我们来探讨历史上第一个“清君一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结局如何?历史上,代表“清军扁”的军事行动有四次,即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

朱棣靖难起兵的时候,普通士兵知道自己是在谋反嘛?
答:作为自己人的下级,必定遵从,而更下级的普通士兵,也肯定是听基层军官的,毕竟这也是自己人,这就是为何主帅谋反,士兵必定跟随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古代军营中,所谓的薪水,虽说是由朝廷发给将军,但是由将军之手发到每个士兵手上,对于这些普通士兵来说,谁发钱,就听谁的,这是一个朴素但又实用的...

...乱的背后真相,仅仅只是因为安禄山认为杨贵妃红颜祸国而清君侧...
答:唐玄宗对安禄山判断失误。安绿山造反的心思唐玄宗和很清楚,但是唐玄宗认为安禄山造反是没有胜算的,只能依附效忠与自己,因此防范之心没有那么强烈,就自己为是的放权给安禄山,而安禄山对自己造反胜算也高估了,在皇权即将交替,朝廷各方势力蠢动的关键时期,安禄山终究是着急了,发起了安史之乱。唐朝累积...

“清君侧,靖国难”是什么意思?
答:历史上最出名的“清君侧”当属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和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说是“清君侧”实际上就是给自己造反制造一个有利的借口,借着所谓清除皇帝身边的佞臣,而起兵造反。而正常情况下这些所以的“佞臣”实际上都没有多大的过错,只不过是他们的一些有利于加强皇权的主张损害了这些地方势力的...

清君侧,诛晁错,主要是讲的哪段历史?
答:这使吴越来越富有,完全没有必要向人民征税。但是反抗皇帝是一件大事,这不足以成为强大的力量,而是一个很好的借口。这时候朝廷要砍范昭断刘丕非常生气,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这个借口也为后人提供了灵感,安禄山、朱棣等人都用过,就是“清方”.潮厝为皇帝工作的缺点,文字必须流畅...

中国历史上的有名政变
答:二、西晋“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司统治阶层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内部混战,前后历时16年(291-306年)之久,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并引发了亡国和近300年的动乱。历时16年之久的内乱。这场权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

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中,谁是罪魁祸首呢?
答:那其他诸侯王当然就不答应了,尤其是跟着司马冏一起闹事的其他两位王爷,也都想着抢班夺权呢!所以河间王司马颙便联络上了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还没反应过来,这司马冏就认定了司马乂想要谋反,所以主动出兵攻打司马乂。司马乂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几百号人冲入皇宫。他以清君侧的名义将司马冏斩杀,而司马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