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形动物 鱼的动物外形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越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鱼形动物的一般特征及鱼体各部度量

鱼形动物包括全部水生、冷血、鳃呼吸、自由活动的脊椎动物。它们身体多呈纺锤形,不具五趾的肢骨,而具发育的鳍,其中背鳍、臀鳍和尾鳍位于身体的对称面上,因不成对,统称奇鳍。胸鳍及腹鳍成对在身体左右两侧,统称偶鳍。鳍内有骨质棘,称鳍棘。鳍在身体的部位及相互关系,鳍刺及鳍条的排列情况,对鉴定鱼类化石有重要意义。鱼体各部名称及度量见图3-1之a。

图3-1 各纲地史分布

(据武汉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1980;孙跃武等,2006)

(a)鱼类形态;(b)鱼尾鳍类型;(c)鱼鳞类型

1)尾鳍:是鱼类重要的运动器官,也是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根据之一。根据鱼的尾部脊柱延伸状况和尾鳍形态及对称性等,可将尾鳍划分为3种类型(图3-1,b):①对生尾,尾椎延伸到尾鳍的末端,鳍叶背腹对称,这是原始的类型,亦有人称此种尾型为原型尾;②歪形尾,尾部脊柱延入尾鳍上叶,而且上叶比下叶长,相反者,为倒歪尾;③正形尾,尾鳍的背、腹叶几乎完全对称,尾椎末端稍向上弯,但未达尾的末端。

2)鳞:多数鱼类体表披鳞,有保护作用,一般可分为4种:①盾鳞,外形似盾,基板部分埋于皮层内,尖锥状小棘突出体外;②硬鳞,多为菱形,厚板状,表面具珐琅质层;③圆鳞,为骨质鳞,表面无珐琅质,可见同心状生长线纹;④栉鳞,也是一种骨质鳞,只是鳞片表面具小棘,后缘具小锯齿,(图3-1,c)。

2.无颌纲(Agnatha)

无颌纲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类别,无真正的颌,也无真正的偶鳍,体内无骨化的中轴骨骼,而脊索发达。本纲化石种类不少,现生代表如七鳃鳗,本纲化石在志留纪中晚期与早泥盆世地层中颇为常见。

无颌纲一般可分两个亚纲:

骨甲亚纲(Osteostraci)又称头甲亚纲,其特征是头和躯干的前部为一坚硬的头甲所覆盖,可保存为化石。具单鼻孔,开孔在头背面。无腹鳍,背鳍1~2个,体后披有长形鳞片,歪尾型。它们在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繁盛,至晚泥盆世绝灭。化石代表头甲鱼(Cephalaspis)(图3-2)。

图3-2 头甲鱼Cephalaspis lyelli

(转引自何心一等,1993)

下泥盆统,英国

异甲亚纲(Heterostraci)又名鳍甲亚纲,这是最古老而又为数不少的一类,其特征是头胸部为数块骨板所包围,躯体常被以鳞片,无中鳍与偶鳍,倒歪形尾。本亚纲最早出现于中晚寒武世,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繁盛,泥盆纪末绝灭。化石代表鳍甲鱼(Pteraspis)(图3-3),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

图3-3 Pteraspis rostrata复原图

(转引自J.A.Moy-Thomas等,1971)

侧视,下泥盆统,英国

3.鱼类(Pisces)

鱼形动物除无颌纲外,其余类别均具有颌及偶鳍,一般称鱼类,包括四个纲(表3-2)。

4.鱼类的演化与陆生四足动物的起源

一般认为,现代各种鱼类是由盾皮鱼纲(Placodermi)发展演化而来的。该类化石发现于志留纪后期地层中,繁盛于泥盆纪,因具成对鼻孔、颌及偶鳍,从而增强了盾皮鱼类的感觉、取食和运动的能力。泥盆纪时,由于地壳运动,古地理环境发生巨变,原在淡水栖息的鱼类,有的不能适应炎热干涸的环境而逐渐绝灭,也有部分由陆地水域被迫迁居海中。盾皮鱼的一支演变出早期软骨鱼类即是淡水鱼类迁到海洋生活的代表;另一支为适应干旱的环境,体内长出一对囊状突起,起原始肺脏的作用,代替鳃的功能,因此演变为早期的硬骨鱼类。

表3-2 鱼类的分类、主要特征及代表属例

(转引自孙跃武等,2006)

硬骨鱼纲的肺鱼类,总鳍鱼类中的扇鳍鱼类具内鼻孔及肉质偶鳍,能够在环境多变的淡水水域中生活。过去认为总鳍鱼类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但近年来新的资料表明,两栖类不一定从总鳍鱼类演化而来,有人重提肺鱼类可能是有后两栖类的祖先。总之,陆生四足动物的起源问题还有待解决。



鱼的动物外形~

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其游泳能力较侧扁型和平扁型强。适于在水底泥土中穴居和水底砂石中生活。如黄鳝、鳗鲡及多种海鳗。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龙、翻车鱼、河魨、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头和躯干相互联结固定不动,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头和躯干的分界线是鳃盖的后缘(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躯干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或臀鳍的起点为分界线,准确地讲,是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椎体为界。

鱼的动物外形有:

1、纺锤形
也称基本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以利于水中运动前进时减少阻力,故这类鱼善于游泳。常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可作长途迁移。例:鲤,鲫,鲨。

2、侧扁型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因此,游泳的能力较纺锤型差,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很少作长途迁移。如鲳鱼、蝴蝶鱼、鳊鱼、胭脂鱼、燕鱼等。

3、棍棒型,又称鳗鱼型。
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其游泳能力较侧扁型和平扁型强。适于在水底泥土中穴居和水底砂石中生活。
如黄鳝、鳗鲡及多种海鳗。

4、平扁型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例如魟、鳐、鮟鱇和鲇等。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龙、翻车鱼、河魨、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头和躯干相互联结固定不动,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头和躯干的分界线是鳃盖的后缘(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躯干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或臀鳍的起点为分界线,准确地讲,是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椎体为界。

线形动物的代表有哪些?
答:本门动物可分为:线虫纲,如蛔虫、蛲虫、十二脂肠钩虫、丝虫、小麦线虫等;腹毛纲,如鼬虫;轮虫纲,如臂尾水轮虫、球轮虫等;此外还有线形纲和动物纲等。线形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大多数轮虫以水中的原生动物、藻类等为食,有净池作用,又可作为渔业生产的良好饵料,促进渔业发展。大多数拇虫寄生在...

线形动物有哪些呢?
答:线形动物有寄生虫、铁线虫、蛲虫、蛔虫、丝虫等。线形动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动物。它通常两端尖细,不分节,呈长圆柱形,并且它具有原体腔,消化道是直的,前面部分为口,后面部分为肛门,还有个特点就是雌雄异体。线形动物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身体大多呈圆柱形,细长,两端略尖,故又称圆虫,但也有极...

扁形动物有哪些?
答:一、猪肉绦虫 门:扁形动物门 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早在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白虫的记载,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该虫体形态描述为“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并指出因炙食肉类而传染。...

线形动物是什么样子的?
答:常见线形动物如醋线虫、钩虫、蛲虫、蛔虫、丝虫、鞭虫、旋毛虫等。常见环节动物如蚯蚓、蚂蝗、沙蚕等。0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答:线形动物:身体,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型,两头尖,有口有肛门,它们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也有些种类寄生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环节动物: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环境中,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使他们的运动更加灵活。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

什么是扁形动物
答:扁形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无脊椎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已记录的扁形动物约有15000种。生活于淡水、海洋等潮湿处,体前端有两个可感光的色素点(眼点)。体表部分或全部分布有纤毛。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

线形动物的代表
答:线形动物的代表是:蛔虫;钩虫;丝虫 线性动物形态特征:线形动物体呈线形,粗细一致,0.5到1毫米。体被角质膜;消化管退化,常无口,以体壁吸收寄主营养;原体腔内充满间质;雌雄异体,雄体较小。成虫自由生活在河流、池塘等淡水中。春季产卵,卵粘成索状;幼虫水底栖,寻找机会钻入或被吞入昆虫等...

线形动物有哪些?
答:线形动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动物。它通常两端尖细,不分节,呈长圆柱形,并且它具有原体腔,消化道是直的,前面部分为口,后面部分为肛门,还有个特点就是雌雄异体。它的体型是像线一样形状,粗细都一样,大小约为0.5~1毫米。它的特点是,体被角质膜;它的原体腔内充满着间质;雌雄异体,雄体一般...

环形动物有什么
答:1、蚯蚓 蚯蚓(earthworm)是环形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2、水蛭 水蛭亦称医蛭,俗称水蚂蝗,分布于世界各地,共有300 多种,我国有100多种。 宽体金线蛭、茶色蛭及日本医蛭干燥的动物全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什么是扁形动物?
答:涡虫纲是扁形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纲,一般自由生活,多数不超过5毫米,最大的达半米长。例如真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体表具纤毛,摆动时激水呈涡状,所以称涡虫。身体柔软扁平而细长,背面稍凸,多黑色或褐色素,腹面色浅,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耳突,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口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