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十年|回归一个吉利后为何再造新品牌? 吉利靠什么连续三年位列自主品牌销量榜首?

作者&投稿:吴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汽车市场在经过2002、2003年的井喷、2004、2005年的低潮后,2006年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在这之后的十年中,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以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也在合资品牌的挤压和伤筋动骨的自我蜕变中走到了今天。之所以想到做“自主十年”这一选题,也是应后台读者的要求,希望能够为大家详细讲述各大自主品牌这十年的成长变迁。

继奇瑞、比亚迪之后,这一期,我们说一说吉利汽车。

在新鲜出炉的乘联会销量数据中,6月自主品牌吉利以53,713辆的销量挺进车企销量排行榜前十,同比大幅提升45%,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尽管吉利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306083辆,在自主品牌中位列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之后,但它的同比增幅也高达17.3%。

与其它自主车企高度依赖SUV车型相比,吉利在轿车板块的发展更为出色,即便是在近期,随着SUV产品博越、帝豪GS两款新车的先后上市,轿车在其企业6月的总销量中,依然占到76%。

不仅如此,从今年开始补短SUV板块的吉利展现出明显的后来居上之势。博越从今年3月26日上市起,仅两个多月就累计售出20,229辆,这对于一款处于市场培育期的中端SUV来说实属不易。此外5月4日上市的帝豪GS也累计售出了7,400辆。从长远来看,吉利可能会成为自主品牌中发展最稳健最均衡的一家。

不过,近来吉利的一个最新举动让我有些难以理解,那就是再造一个新品牌。

体系十年路:从“黑户孩子”到“有为青年”的蜕变

就像上一篇写比亚迪时一定要说王传福一样,在吉利的发展史中,其创始人李书福就像航海的舵手,起着决定性作用。

实际上,在李书福涉足汽车行业之前的12年里,他成功涉及过7个行业,而其中摸爬滚打的经验和经济累积成就了李书福后来的造车资本。

和王传福的经历如出一撤,1994年,初入汽车行业时,李书福遭到了当时大部分董事会成员的反对,而不同的是,作为我国第一家民营造车企业,当时的吉利不仅深陷“无人、无钱、无技术”的三无境遇,连政府也禁止民间造车。那时候,除了军工企业之外,只有“三大三小”轿车生产布局。

除了之后会说到的技术问题,由于不被政府支持,生产线的布局是当时的大问题之一。为了造车,李书福先向临海市政府谎称“要造世界上最豪华的摩托车”,而申请来了建厂的地皮。之后逐步收购了具有生产“6”字头轻型客车和两厢轿车资质的四川德阳监狱汽车厂,最终于1997年完成了吉利控股集团汽车制造厂的首期建设。


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李书福采用了“老板工程”,邀请资金持有者加盟吉利,将各个板块承包出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正是现在股份制的雏形,李书福算是中国股份制最早的实践者和获益者。

经过3~4年的准备,1998年,第一台真正量产的吉利汽车——豪情诞生了。在李书福造车之初,其打出的口号就是“造中国最便宜的轿车”。那时候,它和夏利之间的价格战可谓家喻户晓。

进入2000年,吉利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吉利名利双丰收,首先李书福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为最执着的人物,“汽车疯子”的称号也由此而来。同年,国家经贸委发布第六批、第七批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吉利JL6360和吉利集团生产的轻型客车HQ6360、MR6370、三厢式轿车MR7130榜上有名,并明确了吉利国家汽车定点生产基地的地位。

吉利终于从一个“黑户孩子”,变成了拥有“正式户口”的企业。


也同样是在2001年~2005年期间,吉利汽车通过主销车型吉利豪情、美日和优利欧逐步夯实“1.0时代”。2005年,吉利汽车首次入围全国汽车企业销量前十,位居第八。同年吉利汽车股票在香港发售。

2007年吉利与80家经销商联合发布了《宁波宣言》,正式启动战略转型,吉利决定从单纯的成本领先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转型,李书福大手一挥将价值8亿元的“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的生产线全部淘汰,同时新建了“新三样”——远景、金刚、自由舰的生产线,并逐步建立了全球鹰、帝豪、英伦三大品牌,开启多品牌时代。

看过自主品牌十年系列之前两篇文章的读者会发现,自主品牌的进化之路惊人的相似,2014年这一年吉利汽车遭受了销量滑铁卢,较2013年同比下滑了22.5%,销量跌回2011年42万辆的销售水平。而这与吉利汽车多品牌战略的失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幸好受挫之后的吉利迅速调整战略,于2014年推出“一个吉利”新品牌战略的同时,公布了“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新品牌使命。


到了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吉利正式宣布开始全面迈进精品车“3.0时代”。在这跨越20年的发展历程里,包含了吉利的多次转型。如果说美日、豪情、优利欧的推出是吉利汽车发展的“1.0时代”;那么2006年起以金刚、远景、帝豪为代表的起步和壮大,寓意着吉利汽车“2.0时代”;而以博瑞的量产为标志,到如今的博越、帝豪GS,再到今年8月即将出炉的远景SUV,就是吉利的“3.0时代”。

技术十年路:“轮子加沙发”到“一个吉利”的进化


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造车企业和第一家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体系的车企,吉利的进化史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而在这其中,技术板块的十年发展路自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和奇瑞、比亚迪等大部分自主品牌依靠“逆向发开”起家一样,那时候李书福最出名的言论就是将汽车称为“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造车初期,他潜心研究大量的汽车实物,吉利的第一辆汽车——吉利一号就是由奔驰和红旗轿车嫁接而成,当然结果可想而知。也正因为如此,李书福暂时搁浅了造豪华车的想法,改走小型车路线。

在肢解了当时的夏利之后,第一台真正量产的吉利汽车——豪情于1988年诞生了。这辆车前脸有些像奔驰,车型模仿的是夏利的车身和底盘,发动机是天津丰田发动机公司为夏利配置的丰田8A发动机,变速箱由菲亚特生产。一如吉利一号,这批产品也是一身毛病。一怒之下的李书福,毁了这批车,辞退了部分工人,加强了质量把控。可是1999年重新造的豪情依然还是老样子。


想尽了办法的李书福最终决定自己培养储备人才,从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间,李书福在造车的同时为吉利集团建立了一套国内最庞大且完善的民办教育体系:共有8大院校,涵盖从中专、大专、本科,再到硕士、博士的所有办学层次。

直至“1.0时代”的优利欧上市,吉利终于打破了惯用的“模仿”技巧,整车设计可圈可点。2005年,吉利集团与韩国大宇株式会社等诸多世界公司联合开发的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车——自由舰三厢轿车面市,受到了一众好评。自自由舰发布之后,吉利汽车加快了新车推出的步伐,不仅在外观上实现了突破,产品质感也有了大幅提升,其中搭载真正意义上中国自主研发发动机的远景,从动力、做工、造型等方面成为吉利汽车当时全新的标杆车型。

2007~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像众多车企选择“冬眠”,吉利反其道行之。不仅向中高端产品上升,还于2009年3月以4740万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的自动变速器公司DSI,这一收购使得吉利在核心零部件上的竞争力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不仅如此,李书福还从国外引进技术,投资数亿元建立汽车研究院。


近年来,自主品牌整体呼声很高,大部分的自主品牌都在转型,希望向上发展、突破品牌天花板。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部分自主品牌的成功,都仅停留在SUV板块,自主品牌能在轿车层面上取得成功的并不多,相反,吉利是自主品牌中为数不多在轿车板块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企业。

而今年,吉利更是接连推出博越、帝豪GS,和即将于今年8月面市的远景SUV,借以补齐SUV的短板。

模式十年路:农村小伙儿和欧洲公主的爱情

2010年,一桩震惊世界的并购案,成就了我国第一个民营汽车收购外国品牌的案例。当时,吉利收购沃尔沃就像农村小伙儿迎娶了欧洲公主,而不被业内人士看好。不过李书福采取了聪明的管理方式,一直坚持“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一原则,不把中国的管理方式强加在沃尔沃身上,并且用心呵护这位外来“媳妇”。让吉利和沃尔沃在文化和技术、销售等各方面实现优势互补。


2009年,沃尔沃集团销售总额仅为2184亿瑞典克朗,同比大幅下降近30%,总亏损147亿瑞典克朗。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同年销量为37.3万辆,比2009年增加11.6%,一举扭转2009年的亏损局面。2015财年沃尔沃全球销量首次达到50万辆,营业利润扩大至上财年的3倍以上。

业绩是展现合作成果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配件的联合采购、科技创新方面的深度合作,都让吉利学到了很多东西,至少我们在以自主品牌身份突破15万价格天花板的博越身上看到了成果。


虽然吉利在2015年SUV高速增长时期,因缺失强有力的产品而错失了市场红利,但这一年里吉利仍然是自主品牌的一大黑马,包括帝豪、远景、博瑞在内的多款车型,均取得了细分市场的第一名,而于今年补齐了SUV短板的吉利显然更加冲劲十足。

不过,吉利的一个决定让它未来的发展存在变数,近来,有消息称,吉利计划于2017年与沃尔沃联合发布定名为“L”的全新高端品牌,该品牌定位介于沃尔沃和吉利之间,目标直指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这个品牌将借助沃尔沃的技术打造,也是吉利向高端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不过正如之前我在《争当炮灰?中国汽车市场还能养活几个新品牌?》一文中探讨的,面对当下“微增长”的新常态,因新品牌扎堆而造成的远超想象的市场品牌饱和度,以及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向高端化进军的失败案例,吉利旗下新品牌的胜算能有多少,完全是个未知数。它会成为吉利攀高的利器?还是变身吸食母品牌资金储备的寄生虫?仅我个人的看法,并不乐观。

文|女青鲶  主笔

版权声明:

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改编,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创立了第一个品牌LADY Y后为什么邹菱昕为什么继续打造新品牌惜龄?~

LADY Y是邹菱昕创立的第一个品牌,而惜龄是第二个,意为珍惜年龄。惜龄的使命是:让每一个女人都爱得起自己。每一个女人都有爱自己的欲望,都应该有爱自己的权利,无论收入,阶层和学识。而惜龄不仅是开发一款产品,而且赋予了每个人爱自己的能力。

1月6日,吉利车企公布了2019年的136万辆的总销量,圆满完成了销售的额定目标,当前汽车市场处于寒冬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从2017年开始,吉利汽车就连续三年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在自主品牌车企中有着很强的实力,证明了消费者对吉利汽车有着很高的认可度。而取得136万辆的总销量的背后离不开吉利车企完善的产品规划。
?

全领域面向汽车市场
在2019年,吉利车企推出了多款车型,SUV车型中有星越、缤越和icon,MPV车型中有嘉际,与此同时在以往销量好的燃油车型和新发布的车型上推出了新能源车型,全方位的面向了汽车市场,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光推出新车型面向汽车市场还不够,吉利在宣传策略及营销策略上也得下着不少的功夫,从国六政策推出后,吉利车企做出了针对性的应对,在上半年为了清除库存的国五车辆,在车价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优惠,进一步的刺激消费者消费,同时参加了众多公益活动,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形象。在源头也控制产量,使得国五车型在上半年加快了清库存任务。

在下半年则火力全开,疯狂的生产车型,并推出星越及嘉际车型,星越车型定位在轿跑SUV市场,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喜好,而随着当下汽车市场消费主力逐渐转向90后及95后的年轻消费群体,让它上市仅7个月后就拥有了27707台的总销量,而定位于MPV市场嘉际车型,在上市后由于目前消费者在购车需求上逐渐的转为多元化且实用化的需求,在2019年的总销量也达到了32961台。加上与其它传统车系相结合,使得吉利车企在轿车、SUV及MPV三大领域中,都有足够的车型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
新能源领域同样出彩

除了在传统燃油车在销量上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表现,在新能源车型上更是如此,根据2015年李书福发布的“蓝色计划”,将新能源车型在2020年面向吉利销售车型的90%,时过境迁,已经过去了5年,新能源车型在销量上已经有了长足的提升,较前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19年的总销量中也有着113067台的销量,为今后新能源领域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知名度很高及销量非常好的燃油车上推出新能源版本,让新能源车型随燃油车型进行同步增长。
高端市场投入精力,用心打造全新架构

在高端品牌领域中,吉利对领克品牌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通过与沃尔沃一起研发的CMA架构使研发的车型在安全性、品质性与可靠性上有了一定的保障,让领克品牌有着128066台的年度总销量,同时开发BMA架构,使车辆的研发速度更快,让车辆在动力模块、电器模块、底盘模块、车身模块等都可以如积木般随意组合,各模块接口在架构设计之初就实现了标准化和共享化,使在这个平台研发出的车辆在兼容性上的表现更强。
海外市场再创新高
海外市场中,吉利有着更加锦上添花的表现,出口比增长了110.6%,加快了发展海外市场的速度,并且收购了SMART与宝腾,而收购了宝腾也就意味着吉利拥有了路特斯51%的股份,对未来发展跑车车型提前做好了准备。
综合来看,吉利在2019年的汽车市场上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车型的细分市场的考试中还是在国内外大市场的考试中,都有着接近满分的答卷,同时在2020年的规划中,吉利车企给出了141万台的总销量,就目前形势来看,还是较为稳扎稳打的,非常适合当下的形势,让我们抱有期待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不可能”到递交材料,吉利为何回归A股?
答:对于现在的吉利汽车来说,一个地方上市可能还真的不够。“吉利汽车回归A股的可能,不是暂时没有,以后也不可能,一个地方上市就够了。”这是吉利汽车董事长在13年前作为政协委员参加经济组讨论后分享的心得体会。 此时,吉利汽车刚刚在香港金融商海中挂牌两年不到。而这一“承诺”也仅仅坚守了13年,...

奇瑞发展史:小草房闯出自主老大,为何越走越稳?
答:自2010战略转型以来,经过2年的酝酿,2013年7月奇瑞推出正向研发首款产品艾瑞泽7,也是回归“一个奇瑞”后的首款产品,它的竞争对手是当时也相继回归一个品牌的比亚迪速锐与吉利帝豪EC7。 其实说回归一个奇瑞,但其实还是需要有量的支撑,在对单车成功几率没有把握的时候,还是延续了“多生孩子”的套路。继艾瑞泽7之后,...

整合沃尔沃只是个过程 吉利的目标是全球化
答:汽势Auto-First|文一 在并购沃尔沃十年的时间节点上,沃尔沃和吉利对外公布,双方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此次强强联手,双方将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整合后的新集团将继续保持旗下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的独特...

为何生命不给回炉再造的权利???例如,出生了,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想要...
答:这个世界没有再造的权力!任何在造的事物都是相对于其它事物而言,比如人与车,在人的眼里车可以再造!比如思想在他人眼里你们是相同的,可是没有一样的!世间万物都是相近,只是相近的数值大小不同罢了!所以你死了就在没有你了,出来新的人那也是新的。比如你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一个新的生命,...

抢滩科创板,吉利汽车是运气,还是必然?
答:更重要的是,吉利汽车登陆A股科创板,相当为自己贴上了科技车企的"标签"。登上"科创板",是车企和消费者的双赢?作为汽车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吉利汽车曾多次勇于第一个"吃螃蟹",无论是收购沃尔沃,还是入股戴姆勒,均给行业带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此次回归A股市场,吉利汽车同样走在了前列。回归A股...

吉利沃尔沃的十年之痒
答:作为吉利集团掌门人的李书福,早已通过近几年来多次的“买买买”,彰显了其在吉利公司的汽车版图以及国际化布局上的宏大野心。7月23日,浙江吉利集团又以4.35亿元拿下华菱星马公司控股权,但人们更关注的则是吉利与沃尔沃的十年爱情长跑。

即将回归科创板募资204亿,谁能阻挡吉利的扩张步伐?
答:与广汽、长城、东风、北汽、比亚迪等在港股上市的车企比起来,吉利是回归A股较晚的一个。从2005年港股上市到2020年回归A股,吉利汽车耗费了整整15年时间。15年里,吉利有许多机会回归A股,但都不为所动,而在一边静观广汽长城们轰轰烈烈搭建A+H上市平台。这一次,吉利怎么就动心了?在回归A股之后,...

付于武:中国迎来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十年 | 共话新十年
答:付于武认为,中国车企在过去十年正式迈向了正向研发的新阶段。 以吉利、长城、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都培养了一批拥有国际视野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团队。“这是我们十年来,最大的一个收获。” 不过,付于武认为,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暴露出了中国品牌的诸多不足。 其一,过去十年中国汽车人很少谈到成本控制,都认为...

【麻辣专栏】分析师谈吉利沃尔沃合并,资本运作是主因
答:张兆钧同时也猜测,这次合并应该是吉利主导的,吉利为寻求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通过这次合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凸显吉利品牌,新的合并公司能够逐渐拉升吉利的品牌形象。另外,张兆钧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二者合并在资本层面的考虑,张兆钧觉得,吉利可能追求的是合并后新公司内部更加合理的资金运作和管理...

吉利汽车的发展历史
答:2014年,吉利三品牌归一,发布全新品牌架构;2015年,吉利博瑞上市,进入精品车3.0时代;2016年,发布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发布LYNK&CO品牌(领克);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DRB旗下宝腾汽车及路特斯股份,收购美国太力飞行汽车公司,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执股股东。2017年,领克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