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里,古代豪杰喝酒都会点熟牛肉,这是为什么?

作者&投稿:漳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每次看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都会碰到大侠点牛肉,好像成了约定成俗的事情,毕竟点菜牛肉是必不可少的,要你想一个菜必定会想到牛肉,在古代也没有个菜单,小二过来问你吃点什么你直接想到的就是牛肉,小说作者想到的也是牛肉,所以点牛肉就成了必备的。

其次就是古代牛肉可是个东西,既贵又少,所以大侠点牛肉显得自己有钱身份又不一样,不是一般人,猪肉什么的我们都瞧不上,吃肉只吃牛肉才配的上自己。毕竟古代牛都是用来耕种受到保护的,所以很少有机会吃到牛肉,大侠自然不一样,如果大侠坐下对店小二说来一碗花生米喝酒,显得就不那么的有气势了,那样别说行走江湖了,饭馆里都有人要欺负你了。

最后就是大侠喝酒配牛肉正好,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喝酒配牛肉是必须的,牛肉因为纤维粗,嚼起来特别有嚼劲,拿来配下酒菜正合适。



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算是侠义小说,等同于武侠小说吧?然而在这部小说中,好汉喝酒时,并不都点牛肉的。


在《水浒传》的第三回,鲁达、史进、李忠三人下馆子,吃的只是酒肉,作者并没有特别说吃的是牛肉。

在《水浒传》的第五回,鲁智深下馆子,并没有指明要牛肉,而是说,「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在《水浒传》中,鲁智深也是吃了狗肉喝了酒才大闹五台山。

在《水浒传》的第六回,鲁智深和史进下馆子,也只是吃肉,并没有特别指出是牛肉。

在《水浒传》的第八回,林冲、董超、薛霸三人下馆子,也只是喝酒吃肉,作者并没有特别明言说是牛肉。


在《水浒传》的第九回,鲁智深、林冲、董超、薛霸四人下馆子,吃的也只是酒肉。

在《水浒传》的第十回,林冲独自上酒店,也并没有言明要牛肉,但店家切了牛肉。

在《水浒传》的第十一回,林冲上梁山前下酒店,要吃饭,问店家有什么下酒菜,店家说,「生熟牛肉、肥鹅、嫩鸡。」林冲要了二斤熟牛肉。

在《水浒传》的第十二回,杨志下馆子,也只是吃肉,并没有言明要牛肉。

在《水浒传》的第十四回,雷横到晁盖家说事,吃得也只是酒肉,而且看描写,肉的种类应当很丰富。

在《水浒传》的第十五回,阮氏兄弟和吴用下酒店,店家主动推荐了牛肉,于是他们便要了,但在回去的路上,他们还买了鸡,准备回家当下酒菜。


在《水浒传》的第二十回,宋江和刘唐下馆子,也只是要酒肉,并没有要牛肉。

在《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也就是武松打虎那一回,武松上酒店,也是店小二说只有牛肉,想吃肉的武松就只能点牛肉。

在《水浒传》的第二十四回,武松和武大在家吃酒,吃的是鱼和肉。

在《水浒传》的第二十七回,武松在十字坡吃酒,也就是跟孙二娘动起手来那一回,吃的应该是人肉。

在《水浒传》的第二十八回,施恩给武松送吃的,文本里只提到是肉,还有鱼羹,并没有言明是牛肉。

在《水浒传》的第二十九回,也是武松醉打蒋门神那节,也只是要酒喝,并没有要肉。


我想,已经不需要我再给大家一回又一回地列举了,大家应该已经知晓,好汉上饭店,无非是挑好的吃,好的东西就是肉,在《水浒传》第十七回,杨志跟押生辰纲的兄弟们一起去酒店,也只是说路途辛苦,要吃肉,根本就没说要吃牛肉,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豪杰喝酒都会点熟牛肉」,既然前提都不存在,还有必要讲一讲「为什么」吗?



这其实是武侠小说作者在古代豪杰身上寄托出反叛色彩的体现。虽然现在牛肉市场十分普及——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牛肉,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古代牛肉一般人可不能随便吃。众所周知,在古代我国的耕牛由于其能够代替劳动力,成为小农家庭最重要的一个成员,所以屠杀耕牛、吃牛肉等行为其实都是不好、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而武侠小说的豪杰们则跳脱于朝廷之外,具有反叛精神,点牛肉能够彰显其粗犷、豪情万丈、身份尊贵等特点。

再说人们对武侠小说的初步映像大概是来源于《水浒传》吧,《水浒传》里面的绿林好汉叫着“小二,来坛白酒,切二两熟牛肉。”的描述画面感很强,许多作家在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得把这种场景也运用到自己的小说中了。

另外,熟牛肉易风干易保存,还很好切片(想象下兰州拉面里面的牛肉好了),比起猪肉来说制作、保存流程其实更方便。



~

为什么古代侠客吃饭,都是2斤牛肉一斤酒
答:甚至在一些严肃的场合那些侠客们喝了酒,还要将手中的碗摔在地上。其实这些方式都是文人对侠客的一种性情的表现,在很多小说之中所谓“侠客”,往往都是为民伸张劫富济贫的好人,而这种洒脱的性情则可以表现出他们不做作、真君子等特质。喝酒还可以说是正常的行为,但是吃牛肉在古代其实并不...

为什么有些武侠小说里的大侠总会来二斤牛肉?
答:《水浒传》里的好汉,似乎都特别能吃,说他们是饭桶,并不冤枉他们。而好汉们每到一个店,都会让店小二筛一壶酒,切二斤熟牛肉。比如武松过景阳岗,在那个鸡毛小店,要的是二三斤牛肉,估计是店小二觉得这大肚汉再能吃,三斤牛肉都多了,只切了二斤给武松。二斤牛肉可不少,店小二是用一个大盘子...

小说中描写大侠喝酒的句子
答: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 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酒家道:“只 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

我的论文是写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酒文化。谁能给点信息
答:我的论文是写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酒文化。谁能给点信息  我来答 6个回答 #热议# 有哪些跨界“双奥”的运动员? 源断汀兰 2009-04-29 · TA获得...岳灵珊道:“甚么大有道理,喝几杯酒助助兴,那也罢了,成日成晚的喝酒,又有这许多讲究,岂是英雄好汉之所为?”祖千秋摇头晃脑的道:“这位姑娘,言之差矣...

古代大侠浪迹江湖,顿顿吃肉喝酒,结账还相当大方,钱从哪里来的?_百度知 ...
答:却永远不差钱的原因。当然,也保不齐大侠在浪迹天涯时,早就存够了本钱。看到这里,你是否也开始羡慕其了大侠这种经济和灵魂都十分自由的生活状态呢?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这种生活方式放到古代还行,搁现在别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认清形势,放弃幻想,古代大侠虽然潇洒,那也仅只存在于小说之中。

分析一下金庸小说里的大侠们
答:胡斐想到这一点时,曾经内疚,但也想过就算了。所以胡斐始终只是中上人物。 四、《射雕英雄传》 郭靖郭靖是金庸小说中最出名的人物,这个四岁才会说话的蠢小子,浓眉大眼,就凭他的傻劲,不但练成了一身卓越的武功,而且还和古灵精怪至于极点的黄蓉,一见钟情,金庸刻意安排,简直已到了极点。 郭靖的一生,是毫无缺点的,...

你觉得古人喝酒和现在的人喝酒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还有古代将士出征前都要喝杯酒,以壮军威! 但了宋朝和以后,, 科技 和工艺的发展,喝酒就到了寻常百姓家里,一般人都可以喝起酒了!元朝后蒸馏酒的出现,也能喝的起高度酒了!小说里就出现英雄豪杰喝酒的场面!于是酒鬼就出现了,喝酒也不是 时尚 的事情呢! 明清时期,喝酒是普通的事情,喝酒就变街头混混的最爱,人们...

武侠片里去客栈都是二两牛肉,侠客都那么有钱吗?
答:传统武侠小说里,作者都喜欢写主角走进客栈,要二两牛肉一坛酒,其实这是是个量词,营造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场景,好像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英雄好汉。其实这个渊源大多来自于水浒传。不难看出白酒和牛肉是古代江湖人的标配。而且,牛是躬耕之本,古代其实是禁止吃牛的。所以敢吃牛的人大多是不怕死的,行...

不要轻信武侠小说和电视剧,为你解析古代真实的侠客生活
答:”只要看你顺眼,直接带你去酒楼喝酒。而那些能打的游侠,唐诗中是这么描写的,比如崔颢的《古游侠呈军中诸将》中“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这说明这些能打的少年游侠们没钱不要紧,可以从军去光明正大的杀人搏个功名。最接近武侠小说中佩剑行走江湖,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形...

古代大侠行走江湖的经济来源靠什么?
答:所以说古代真正的侠客,没有武侠小说中那么高、大、上,也是为五斗米折腰的。只要不偷不抢、有特殊武功、异能就被称为“侠客”。 可见武侠小说中那种游走四方、行侠仗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潇洒侠客在真正的 历史 上是少见的,即使有也是出身豪门,有人供养着,且在正义感上离标准侠客标准,有一定距离。武侠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