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喻义,引伸义,双关义 举例说明幽默法的语言技巧(双关、反语、易色、比喻、夸张)

作者&投稿:崔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比喻义:通过本词打比方产生的固定词义。
引申义: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
双关义:1.意义双关 2.谐音双关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 及借喻三类。

明 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隐 喻 [暗 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借 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比喻象征义 双关义 引申义 分别是什么意思 请举例说明~

1.是象征了什么什么。
e.g.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
象征了天下母亲的舐犊之情。

  幽默的表现技巧


  一、幽默的载体
  幽默的载体可以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故事、笑话、俏皮话、歇后语和双关语等),也可以是视觉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摄影作品等)或听觉艺术(音乐),或是综合性艺术(如戏剧、曲艺、影视、歌舞、杂技等)。幽默出现在不同的艺术体裁中时,其表现技巧也不尽相同。在语言文字作品及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表演艺术中,幽默的表达主要依靠语言的修辞技巧,如比喻、双关、反语、拈连、仿拟、飞白、颠倒等,由语言的不谐调构成喜剧性矛盾冲突,使读者或听众因意外而产生联想,忍俊不禁。其中,笑话作为一种幽默形式比较典型。笑话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语言通俗,针对性强,流传面广,是人们揭露事物矛盾、嘲讽社会现象的主要语言形式之一。产生于中国北方、风行全国的喜剧性曲艺相声,以讽刺为主要功能,寓庄于谐,表现严肃的主题,其语言机智多变、含蓄凝炼,为各阶层的人民所喜爱。流行于中国江南一带以方言演出的喜剧性曲艺独脚戏,兼容讽刺和幽默,尤其长于对丑恶、落后现象的揭露、鞭挞和对生活乐趣的艺术反映。
  喜剧是戏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以讽刺、嘲笑丑恶、落后现象,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理想为主要内容。喜剧的构成依靠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喜剧性格的刻画,由此引入发出不同含意的笑声。哑剧则以动作和表情取代台词,夸张而又不失分寸地表现生活中令人发笑而又发人深省的题材。在电影默片时代,哑剧是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幽默画则运用色彩、线条等绘画语言,以有意识的特征强化或淡化乃至省略形成画面与实体的某种似与不似的喜剧性反差,给人以滑稽、突兀之感,含蓄地表达出某种情感、理想和审美观。
  在听觉艺术领域里,音乐语言的幽默意识既可通过比拟、模拟和简单组合等初级形态的表现技巧来获得,更多的则是运用夸大、反复、对比、不谐调等手法设计和处理音调、节奏、调性调式乃至音响、力度、音色等,从听觉上表现幽默的情趣和感受。
  二十世纪中叶相继出现的西方荒诞派戏剧和黑色幽默小说,则是当代变形幽默的载体,以荒诞为主要表现手法,显示出一种对人生的忧虑、冷漠、怀疑、悲观乃至绝望心态,其意境、载体、表现技巧与传统美学意义上的幽默存在着离经叛道式的差异。

  二、幽默的表现技巧

  1 对比
  对比是产生幽默的基本手法。幽默的对比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彼此之间没有历史的或约定俗成的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以揭示其差异之处,即不谐调因素。在幽默中,对比双方的差异越明显,对比的时机和媒介选择越恰当,对比所造成的不谐调程度就越强烈,观赏者对对比双方差异性的领会就越深刻,此时对比所造成的幽默意境也就越耐人寻味。
  幽默的对比可划分为画面、语言、人物和情境等四大类。画面的对比用于绘画艺术,语言、人物、情境的对比用于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这四类对比手法又可归纳为语言手段(包括文字语言。绘画语言、音乐语言和舞蹈语言等)和情节手段两大部类。大多数幽默作品是将语言手段的对比和情节手段的对比交织使用的。这种交织具体地体现在反复、移植、颠倒和交叉等四种幽默创作主要技巧手段上。
  2 反复

  反复是幽默创作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反复作为一种修辞格式和艺术手法,可以是情节、语言、物体、动作.画面、音响、场面等的重复出现,但在幽默艺术中的反复则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迥然不同的人物身上或两种毫无共性的环境之中,使之同人物的某种特殊性格、气质、经历,同环境的某种特征以及艺术家的某种独特风格联系起来,产生一种明显的不谐调,以表达与人物正常逻辑、合理预想大相径庭的结果,或表现某种一意孤行、无法遏制的执拗,使原本枯燥的重复出现了喜剧性的色彩,取得强烈的幽默效果。这种反复的技巧不仅能在喜剧中产生幽默的效果,有时在悲剧中也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3 错综

  以不同的形式重复表达相同(或基本相同)内容的一种修辞格式和艺术手法,错综手法是反复手法的延伸和发展,用以避免情节手段和语言手段反复时的呆板、单调,使幽默效果更加强烈。以错综形式出现的反复在戏剧、曲艺、电影等艺术样式中的运用极为广泛、频繁,在语言作品中也多有应用。错综式反复具有巧妙、自然的特点,对强调、渲染、深化反复内容,引起观赏者的注意和联想,造成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起着重要作用。

  4 移植

  移植是幽默创作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即把在某种场合中显得十分自然、和谐的情节或语言移至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场合中去,使之与新环境构成超出人们正常设想和合理预想的种种矛盾,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移植包括情节移植和语言移植。情节移植以违背人们的正常思维逻辑为前提。对情节内容进行与环境失调的移植,即有意无视时间、场合、条件、对象等因素的变化,使人物和环境,现实和历史、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社会地位之间产生强烈的不谐调对比和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趣味横生的幽默审美价值来。语言移植是对修辞手法的反动;即有意打破语言的正常使用习惯。打破语言条件和语言手段之间的正常对应关系,有意选择似乎是最不恰当的词、词组和句子,进行反常组合,造成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失调和错乱状态,从而产生了幽默感。语言移植往往借助于对不同语体的错综使用即语体移植,或借用某些修辞格式如比喻、拈连、仿拟、飞白等,有时甚至对某些词语作更新词义的创造性处理,给人以新鲜、风趣之感,增添了幽默的情趣。

  5 比喻

  比喻是幽默艺术中常用的修辞格式之一,有明喻、暗喻和借三喻种。幽默艺术在运用语言移植技巧时常采取明喻和暗喻手法,在运用语言交叉技巧时常采取借喻手法。

  明喻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构成,暗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构成,借喻则是以喻体代替本体。在语言移植技巧手段中,本体、喻体和喻词之间的差距极大,褒贬色彩也截然不同,含蓄而又出人意料的比喻给人以意料之外、清理之中的感觉,产生意味深长、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在语言交叉技巧手段中,巧妙的借喻使表面意义上的喻体和其所暗示的、带有一定双关意义的本体构成交叉,令人在领悟了比喻的真正含义后发出会心的微笑,因而具有很强烈的幽默效果。

  幽默所采用的比喻手法和一般修辞意义上的比喻在审美要求方面是截然不同的。一般的比喻以贴切、神似、谐调为原则,但幽默则反其道而行之,刻意追求由反差过大、或因对比荒谬所造成的不谐调,这是比喻的一种特殊用法。


  6 拈连

  拈连作为一种修辞格式,是指利用上下文联系,巧妙地把适用于叙述一事物的词语用来叙述另一事物。在语言移植技巧手段中,拈连的词语在新的语言环境里造成了明显、强烈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矛盾,使人在两种格格不入的事物拈连中领受到别具一格的情趣。是一种以不谐调为前提的幽默技巧。


  7 仿拟

  仿拟,是指对现成的词语、句章经改动个别成分后,“临时仿造出一种新的词语、句章的修辞格式。仿拟可分“拟词“、“拟句”、“拟章”“拟调”、“拟语”等数种。作为幽默艺术的语言移植技巧手段之一,仿拟住在借助于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联想,把适用于某环境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之中,或借现成句式、篇章、词调的形式,仿造出内容相反或相对的新句章,造成不谐调、不搭配的矛盾,使人有新奇感和生动感,产生出强烈的幽默效果。

  8 飞白

  飞白是明知其错而故意仿用的一种修辞格式,可分为文字飞白(白字)、语音飞白(白音)和词义飞白(白义)等数种。白字是相近文字形体的利用,白音是相同或相近发音的利用,白义则是词义理解错误的利用。有时,白字、白音、白义连用更能增添幽默效果。这种幽默语言技巧常被用于揶揄和讽刺不学无术而又自以为是的否定性幽默形象。


  9 颠倒

  颠倒是构成幽默的矛盾冲突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改换人物关系或本末、先后、大小、尊卑等关系,从而创造出具有浓郁幽默情趣的喜剧性场面。有时,词序的改换也能产生同样的幽默效果。人物关系的颠倒可以表现为父子、夫妻、长幼、男女、主仆等内容的错位,形成与人们相沿成习的传统观念相悖的新关系,具有极大的荒谬性和戏剧性,以致出现了风趣幽默的情节和结局。而本末、先后、大小、尊卑等的颠倒则通过事物关系的易位向人们的传统观念、正常逻辑和合理预想挑战,造成与人们认识规律的不谐调冲突,从而产生了情趣浓郁、联想丰富、寓意深长的幽默感。词序的颠倒形式上是语言上的,实际上是针对幽默的对象或人们熟习的某个格言、口号、定理或概念,以反常识的手法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

  交叉交叉是以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创造幽默意境的技巧手段,可分为情节交叉和语言交叉。情节交叉以“误会”、“矛盾”、“自嘲”等形式出现,在构成幽默的情节冲突、悬念、情趣方面起着主体框架的作用。语言交叉采用了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格式如谐音双关、语义双关、词义引伸、借喻、反语等,以实现两种互不相干的概念在观赏者意识中的交叉,成为用交叉技巧制造幽默意算的主要语言手段。


  10 误会法

  误合法是幽默情节交叉技巧手段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即把幽默的情节冲突建立在误会之上,构成幽默作品中人物的思维逻辑和观赏者思维逻辑在同一事物认识上的矛盾、对立和不谐调。这些认识上的交叉常常有好几组,彼此间又互相穿插交织,从而使情节冲突愈趋复杂风趣。在情节交叉中,幽默作品中人物出乎意料的误解把观赏者设想的正常思路打断,使观赏者合乎逻辑的期待落空,以致在误会和正解的反复对比中产生了浓郁的幽默感。误会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喜剧手法,构成了幽默的情节,引发出幽默的喜剧性冲突,进而推动了幽默的喜剧情节的发展。

  11 矛盾法

  矛盾法作为幽默情节交叉技巧的具体体现,有答非所问、蓄意歪曲和自相矛盾三种形式。
  答非所问是指把对方提出的问题巧妙地引向与原来的思路迥然不同的方向,造成问者和害者两种不同思路的矛盾交叉。答非所问可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自觉者,是指答话者出于某种目的,故意作出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王顾左右而言他,回避对问题的实际回答。不自觉者,系指答话者在无意中形成了答非所问的局面,即对问题的理解错误导致了答复的相左。答非所问是幽默艺术家设计情节冲突时挑起不谐调因素相交的手法之一,具有明显的幽默效果。

  当的默情节以非问答式的形态出现时,为了实现不同思路、逻辑的交叉,常常采用蓄意歪曲的手法,即有意漠视某些词语的本义或事物的真相,以造成两种不同理解的映照。歪曲对象可以是人们熟知的口号、故事、事实等,也可以是他人或自己的某一句话语。蓄意歪曲形式通过对原意的歪曲性引伸,挖掘出有悖于常理的新意,给人以强烈的不谐调感。蓄意歪曲与答非所问的表现手法相同,但前者以疑问对答的形式表现矛盾的交叉,后者则以陈述形式表现不同思想的相悖。矛盾法是直接的表现形式是自相矛盾,即通过人物的言行不一、言语的前后矛盾和行为的相互抵触,造成幽默情节中不同人物之间及作品中人物与观赏者之间对人物某种品质或性格的不同认识的交叉。自相矛盾是幽默艺术家刻画喜剧性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有着鲜明、强烈的幽默效果。


  12 自嘲法

  自嘲法是幽默情节交叉技巧的表现形式之一,即在幽默作品中赋予喜剧性人物一种特殊的气质和性格,当人物遭遇挫折难以实现愿望时,以自我解嘲及贬低、歪曲事物或事件的价值和意义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从而形成了与观赏者在对该事物或事件实际价值和意义的正常评价方面的理解交叉。


  13 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幽默语言交叉技巧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式,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双重意义,使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产生不谐调交叉。谐音双关以语音为纽带,将两个毫不相干的词义联系在一起,使观赏者通过联想领悟艺术家的幽默感。


  14 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本义和转义),使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彼此之间产生了双关。有些词语本无多义性,但在特定条件下受上下文影响,也可带有某种双关的含义。语义双关的修辞格式以语义的关联为纽带,利用本义和转义的差距造成幽默语言交叉,产生了含蓄的幽默效果。

  15 词义引伸

  词义引伸作为修辞格式,是比喻的特殊运用形式。在幽默语言交叉技巧手段中,词义引伸通过词语的本义和转义的人为交叉,产生出丰富的联想和暗示,造成了清晰的幽默感。在这种情况下。词语和语句通常是形式固定的习用形态,其本义或已消失,或已被淡忘、放弃。因此,当业已约定俗成的转义与重新引伸出来的本义相交时,就会产生新鲜、独特的幽默意境。

  16 反语

  反语是用相反的词语表达本意,使反语和本意之间形成交叉。在幽默语言交叉技巧中,反语以语义的相互对立为前提,依靠具体语言环境的正反两种语义的联系,把相反的双重意义以辅助性手段如语言符号和语调等衬托出来,使观赏者由字面的含义悟及其反面的本意,从而发出会心的微芙。反语是造成含蓄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

现代汉语: 词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到底怎么区分? 书上写的太笼统了!_百...
答:原文地址: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作者:xhkxr 本义 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示例及分析:(1)“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如:“这里的河水很深。”“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这个宅院很深。”(2)“实”: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如:“这是一个实心儿的铁球...

引申义和比喻义有什么区别
答:①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②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 ③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④浓,重。如:“颜色太深。”“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比喻义,也属于由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但因为它...

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区别?
答:比如:“兵”的本义为“武器”,一般来说它是这个多义词几个意义中最常用的一种意义。引申义 引申义:由词的本身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如:(1)他打了人。(2)打掩护。(3)打理公司。第(1)句中的“打”使用的是它的本义;而第(2)(3)句中的“打”使用的是它的引申义。附:比喻义 比喻义:通过...

如何辨别词语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
答:区分判断引申义还是比喻义,你好好判断其中是否有比喻这个概念,到底是顺着本义延伸的意思,直接能想到的,还是感觉像什么就是什么。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示例及分析: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

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区别
答:两者区别有表现形式不同、使用频率不同。1、表现形式不同:引申义通常是对客观事物的某个方面特征的引申,而比喻义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的特征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似性。2、使用频率不同:引申义在语言中使用较为普遍,而比喻义则在使用频率上相对较低,更多地出现在文学、...

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关系
答:一个词的本义可能是基本义,也可能不是基本义。而引申义和比喻义都是由基本义派生出来的意思,比喻义实质上也是引申义的一种。本义指的是一个词的最初含义,是一个词有文献资料证明的最初的意思。而基本义是一个词多个义项中最常用的那个意思。因此,一个词的本义可能是基本义。而引申义是从一个...

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关系 那本义和基本义呢
答: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 说明: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示例及分析:(1)“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如:“这里的河水很深.”“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这个宅院很深.”(2)“实”: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如:“这是一个实心儿的铁球.”“河水已经冻实了....

对于一个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的详细解释
答:比喻词要有本体 喻体。 通俗地说就是把什么比做什么。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用冬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

怎样区别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答:多个义项不平等,最常用最基本的是基本义 基本义推演发展产生的叫引申义 用基本义来比喻事物的叫比喻义,比如帽子===戴绿帽子 基本不考这种吧?

比喻象征义 双关义 引申义 分别是什么意思 请举例说明
答:1.是象征了什么什么。e.g.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象征了天下母亲的舐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