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的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廖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

远古时代,泰州这块地方原在长江口外的浅海中,大约在7千—1万年前开始成陆,5千年前已有人类居住,夏、商时,为滨海临江地区,属《尚书·禹贡》所称“九洲”之一的扬州。
西周,称海阳,属吴国。
春秋战国,历属吴、越、楚,楚时为海阳邑地。
西汉,建海陵县,属临淮。海陵县始置时间史无明载。《汉书.地理志》载: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设置临淮郡,下辖29个县,其中有海陵县。海陵县命名由来,《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七云:“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汉代海陵,县治所在地不详,唐以后县治位于今泰州市市区(海陵区)。
新莽,海陵县改称亭间,属淮平郡。东汉,海陵县属广陵郡。三国,江淮之间为魏吴战场,海陵县废。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县复立,属广陵郡。东晋,海陵县属广陵郡。刘宋,海陵县属广陵郡。刘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辖临泽县。武帝永明元年(483)、五年先后增设齐昌、海安2个县。
南齐,海陵县属广陵郡。南梁,海陵县改属海陵郡。海陵郡设置于东晋义熙七年(411),下辖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5个县,郡治所在地不详。后来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县,下辖海陵、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临泽7个县。海陵郡属南兖州。
北齐,南兖州改称东广州,海陵郡属东广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南陈,宣帝太建五年(573),东广州复称南兖州,海陵郡属南兖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北周,南兖州改称吴州,海陵郡属吴州,辖海陵、建陵、如皋、宁海、临泽5个县。蒲涛县省,临江县并入宁海县。
隋代,文帝开皇三年(583),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如皋县并入宁海县,临泽县并入高邮县。不久,海陵县分出江浦县。海陵县属吴州。开皇九年,吴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炀帝大业初年,扬州改为江都郡,海陵县属江都郡。江浦县又并入海陵县。
唐代,高祖武德三年,海陵县改称吴陵县,以县设置吴州。武德七年吴州废,复称海陵县,属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宁海县并入海陵县。中宗景龙二年,分海陵县东境设置海安县,玄宗开元十年,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
杨吴,海陵县属江都府。高祖武义二年,分海陵北境招远场设置兴化县。睿帝乾贞中,于海陵县设置海陵制置院。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设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个乡设置泰兴县。泰州下辖海陵、泰兴、盐城、兴化4个县。元宗保大十年分海陵县如皋场设置如皋县,泰州增辖如皋县。同年又于海陵县东境设置静海制置院。马令《南唐书》卷一:改元升元……以扬州海陵县为泰州。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相传以为取通泰之义。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所在地。
后周,以泰州为团练州,属扬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
北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军事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国为15路,泰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泰州属淮南东路。太宗太平兴国前,泰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太平兴国二年盐城改属楚州后,泰州辖海陵、兴化、泰兴、如皋4个县。
南宋,泰州为军事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四年,兴化县改属承州,泰州辖海陵、如皋、泰兴3个县。绍兴五年,泰兴县改属扬州,兴化县废为镇并附入海陵县,泰州辖2个县。绍兴十年,泰兴县改属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兴沙上。绍兴十二年,泰兴县再次改属扬州。绍兴十九年复设兴化县,仍属泰州。孝宗乾道二年,兴化县改属高邮军,不久又属泰州。淳熙四年,兴化县再次改属高邮军,泰州仅辖海陵、如皋2个县。
元代,世祖至元十四年,设置泰州路,属淮东道,至元十九年属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为泰州,属扬州路。泰州辖海陵、如皋2个县。
明代,太祖洪武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
清代,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世宗雍正三年,如皋县改属通州,从此泰州不再辖县,成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东北境设置东台县。
民国元年(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府废州,泰州改称泰县。三年,江苏省分为5道,泰县属淮扬道。十六年道废,泰县属江苏省。二十一年,江苏省划为15个行政区,泰县属泰县行政区,泰县行政区辖泰县、泰兴、靖江、东台。二十三年,江苏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江都行政督察区。二十四年,江苏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二十九年10月,新四军东进抗日,在泰县东部建立民主政权泰县县政府,隶属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会撤销后,先后隶属苏中临时行政委员会、苏中区行政委员会第三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直到三十八年1月泰县全境解放。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至三十四年8月,日军侵占泰县,成立伪政府,先后隶属伪苏中行营与苏中绥靖主任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设立泰州市,属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5月,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辖泰州市及泰兴、靖江、泰县、海安、如皋、东台、台北(今盐城大丰)7个县。

1950年1月,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泰州专区与扬州专区合并为泰州专区,专员公署驻泰州,下辖2市9县:泰州市、扬州市、泰县、泰兴、靖江、江都、高邮、宝应、兴化、六合、仪征。原所辖如皋、海安2县划属南通专区,东台、台北(今盐城大丰)两县划属盐城专区。泰州行政区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扬州市直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后,泰州行政区辖1市9县。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县合并,称泰县,县政府驻今泰州,属泰州专区。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复,仍属泰州行政区。1953年1月,泰州专区撤销。泰州市划归扬州专区。同年苏北人民行政公署与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南京市合并恢复江苏省,泰州重新划归江苏省。
1954年11月,泰州市改为省辖市,并受扬州专署督导。1958年7月,又改为专署辖市,属扬州专区。
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扬州专区。
1962年5月24日,泰州县撤销,泰州市建制恢复,泰州市政府驻泰州,仍属扬州专区。
1971年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泰州市属扬州地区,为地辖市。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市属扬州市。1985年1月1日,泰州市成为江苏省计划单列市。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扬州市行政区划,“扬泰分设”: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
2011年12月,泰兴市被列入江苏省直管县(市)。
2012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姜堰区,至此泰州市下辖三区三市: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



天津的历史沿革~

1、汉朝,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2、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3、唐朝,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
4、辽朝,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
5、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
6、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7、清末时期,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8、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
9、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
10、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总督衙门迁津。同年中华民国成立,天津改为县,属直隶省。
11、民国二年(1913年),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
13、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同年7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会仍设天津,10月省会迁北平。
14、1930年6月,天津改为直辖市。同年10月,河北省会再迁天津,遂改为省辖市。
15、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16、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17、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天津仍为直辖市。
18、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划为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市。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津被定为中央直辖市。
19、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到天津。
20、1966年5月河北省省会再迁保定。
21、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

扩展资料:
经过历史沿革留存下来的文化:
1、方言
天津话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特指以天津老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天津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方言。
2、饮食
津菜是具有天津风味的地方菜系。历经几百年发展,逐步完善成一个涵盖汉民菜、清真菜、素菜、家乡地方特色菜和民间风味小吃的完整体系。
3、文学
天津文学是“津味文学”和“卫派文学”的集合,在某一历史阶段曾间断性地呈现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小说”的出现,但置放到一个更为长远的历史视域来看,“天津文学”的地域性和传承性都不那么明显。
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天津文坛是由解放区来的作家、诗人、戏剧家主导的,他们自身也成为天津文坛的主体,如孙犁的《风云初记》和《津门小集》等
4、民俗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民间工艺有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天津地毯等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
百度百科-天津历史

义县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义县地属孤竹国;战国时期属燕国辽西郡,郡治所在阳乐(今义县西);秦始皇灭燕,秦袭燕制,此地仍属辽西郡,郡治仍在阳乐。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命绛侯周勃平定辽西。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立遗诏辽西郡建交黎县。孝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正月,建交黎县,任周勃为辽西郡守兼交黎县尉。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改交黎县为昌黎县。
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废辽西郡,设昌黎郡。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鲜卑族莫护跋建大棘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营州刺史元景开凿万佛堂石窟。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建燕郡。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建燕郡守捉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鄂国公尉迟敬德肇建宝林楼。
辽太祖天赞二年(公元923年),置宜州崇义军。辽圣宗统和八年(公元990年),宜州崇义军置弘政、开义两县。金海陵王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改宜州为义州。元袭金制。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何浩建义州卫城。
清太宗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始称义州。
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统一县名,遂将义州改为义县。
义县建县2200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可谓沧海桑田,日新月异!

和州的历史沿革
答:秦汉置历阳县,晋置历阳郡,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冬,在历阳郡置和州。据《舆地纪胜》:“北齐图霸功,拥正阳侯渊明以归,王僧辩来迎,会于兹地,二国协和,故更名为和州”。陈太建五年(573年)五月,伐北齐。五月辛巳,南豫州改治历阳(今历阳镇),废和州。太建十一年十一月,北周恢复和州...

济州的历史沿革
答:“济宁”一名的出现是元至元八年,即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开始的,济宁一名的由来,是因“济水南会泗,北会汶,州居其中,故以济宁为名”。又因巨野一带曾被河水淹没,而任城“地势高亢,关津险阻”,“可保安宁”,故名济宁。济州—济宁名称的变换,是济宁地区历史地理变迁的见证,虽然一字之差,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

浔州的历史沿革
答:浔州是公元633年至1944在今桂平境内存在的一个州(道、府、区),存在时间长达1311年。 浔州(桂平)的历史从公元前214年开始,因此,浔州(桂平)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城市。秦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后,以其地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领十二县:布山、安广、河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

同州的历史沿革
答:早在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民族沿洛河进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国。秦厉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设临晋县。汉武帝改为左冯翊,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左冯翊为冯翊郡。北魏置华州,西魏改曰同州,置武乡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冯翊郡。唐武德元年为同州,天宝...

朔州的历史沿革
答:从朔州市峙峪、边耀、鹅毛口古遗址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8000年),就有人类在此生息。春秋(前770-前476)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蒙恬在此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置马邑...

玉州的历史沿革
答:领方、雍鸡12县。公元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晋领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9县,大兴元年(318年)析地置晋兴郡。南朝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隋平陈,改为尹州。大业初改为郁州。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

景州的历史沿革
答:景州〈jingzhou〉最早建于隋朝的长芦。〈隋书〉载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隋文帝杨坚于长芦置景州。因辖境为古景城侯国之地,故州以景为名。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汤帝杨广并省、州、县,景州逐废。﹝汤帝应系炀帝之讹,谓隋炀帝也。﹞、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

哈萨克斯坦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答:1936年12日5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初分16州。1950年代,塔尔迪库尔干州并入阿拉木图州。1960-1971年间,北部的阿克莫林斯克(Akmolinsk)、科克切塔夫(Kokchetav)、库斯塔奈(Kustanay)、北哈(North Kazakhstan)、巴甫洛达尔(Pavlodar)5州合并,为切利尼边疆区(Tselinny kray )。这里...

请教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历史沿革
答:历史沿革 景洪,系傣语,“景”意为“城”,“洪”意为“黎明”,即“黎明之城”。 古名阿腊维。西汉时为衰牢地,东汉时属永昌郡名南涪。唐南诏时名茫乃道,属银生节度地。宋大理时名勐泐,为帕雅真统一西双版纳后所建“景陇王国”之地。元代属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清属车里宣慰使司。明隆庆...

越州的历史沿革
答:越州为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于泰始七年(公元471年)所立,州址临漳,就在今广东浦北县石涌乡坡子坪的仰天湖边。领临漳、百梁、陇苏、永宁、安昌、富昌、南流、合浦、宋寿九郡。南齐越州领临漳、合浦、龙苏、百梁、安昌、盐田、封山、南流、定川、齐宁、北流、陆川、马门、越中、高兴、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