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投稿:郝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教师要积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创设有利情境,引导学生以初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究性学习,规范思维过程,并对不同形态的史料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执行“从史实到结论”的教学程式,教学的中心放置在引导学生对现成史实和史论的机械性记忆与理解层面上,忽视了对学生历史研究素养的培养。在面对上述试题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只能简单地抱怨命题偏离了“方向”,这是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在执行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从“史料”到“史实”再到“史识”的过程。这里,就要求教师能够开发出多样化的史料,让学生在提炼史料信息的过程中验证教材中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并能够从中逐渐感悟、反思这些不同形态、不同性质史料的使用价值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取、甄别、判断史料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思维能力的过程。

2、
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标准对历史评价本身进行反思和再评价,形成历史思维的独特视角和科学的价值倾向。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过于注重评价的结果,注重对历史事件本身的评价,而忽视了从更高的层面上对该评价结果的再评价。如,对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说来,我们仅停留在“影响”本身,即:“一方面开始瓦解东部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掠夺中国资源,强占中国市场,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另一方面,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提供了条件”等等。却很少有人对该评价结果进行评价,即:该评价结论的产生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坚持了怎样的历史唯物主义评价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两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我们能够从中获得的启示是,评价问题的立场、角度和标准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自然不同。

3、要注意将各种“史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史观”统领我们的课堂教学。“史观”是统领历史思维的灵魂。要有意识地将诸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等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内容中,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在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时,我们就要将“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加以引入。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经济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世界市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被迫开放,开始被动地融入了世界经济舞台,从这个角度分析,就运用了全球化的观念。同时,也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和社会的全面转型,中国经济领域逐渐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从这个角度分析,就是近代化的史观。
  

  学生的历史素养,重要的就是历史的思维能力。即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学习,以相关的历史学理论为指导,去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弄清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解释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并根据历史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正确认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教师必须认真地分析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立即让学生阅读、整理能够证实答案的相关史料,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有机会去创造他们自己的历史叙述和论据。多样而适应学生的课堂教学和训练,对学生历史思维是最有效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首先要求教师善于研究教材、考纲;善于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我们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所以,中学历史教师的水平不仅仅在于自身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态度等。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重要的是在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把握、考纲的研究、学生情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分析重要的历史事件、解决历史问题。

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早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课程性质上又再次强调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所谓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概括地说包括学生基本历史知识贮备、科学的学科思维、正确的观点方法和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应成为教学过程和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向,从而使其成为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历史学科素养
1.学科基础知识。虽然高考试题远高于历史教材,但源于历史教材,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源于学科基础知识,因而,熟练掌握和运用学科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基本素养。
2.学科思维。历史学科问题的认识往往需要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的学科思维遇到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思路。其中最基本的是哲学的思维、历史的思维。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因与外因、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等。
3.学科能力。依据考纲要求和题目考查实际,学生需具备阅读、理解、概括、归纳、分析、判断、比较、说明、论证、评价等基本能力。具体体现为《考试大纲》的四个能力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调动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4.多元科学史观。多元科学史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目前高考考点考查的学生基本素养之一。多元科学史观包括唯物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科学运用多元史观是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要求学生掌握多元科学史观的基本内涵,并能对其准确熟练地运用,科学地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
5.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历史学科的目的在于“以古知今”“以古鉴今”,关注现实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方向之一。因此,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做到古今对比,古今贯通,以古知今,以古鉴今。
6.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考历史试题素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除历史学科本身直接相关的材料,往往还涉及文学、政治、艺术、科学和现实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储备扎实的历史基本知识,而且储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储备广博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解决才会得心应手。
7.较强的持久学习潜力。历史教学重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展学习潜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考担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考查也成为高考能力立意的目标之一,较强的持久学习潜力是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基本素养。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呢? (一)、准确把握“历史时间观”: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必须让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时间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学生无法准确定位历史时空,这是历史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训练学生准确定位特定历史阶段历史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如数轴定位法);训练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归纳本阶段的基本特征,再从历史阶段特征回忆反映这些特征的历史事实。只有让学生“走进历史”,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准确地形成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初中历史学科素养~

提高现代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方法如下: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探究讨论方式,建设高效课堂是提升中学生历史素养的首要途径。
(一)依据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创新思路,领悟教材编写新模式,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体会历史,在适度的问题中感悟历史,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讨论式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又一种最佳手段。因为通过老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历史的思维之中、处于积极的课堂参与之中。
二、培养中学生自身素质是提高其历史素养的必要条件。
(一)大量阅读各种历史题材的书籍、史籍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来了解历史,培养历史素养。
(二)关心时事,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最高的历史素养。
三、提升中学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重视。

摘 要:历史课堂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科素养,体现历史课堂的价值取向,可以展示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进而实现历史教育的两大重点——健全人格与公民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 实现
2016年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的改革主题,对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命题的侧重点,这就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成为我们思考的话题。[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历史教育,更离不开历史课堂。历史课堂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有价值引领的不失魂

初中历史五大学科素养的培养
答:三、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锻炼,这是基于历史课程的一种非常值得培养的学科素养,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关注的问题。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不断丰富,教师要逐渐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具备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可以对于一些典型历史事件有...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答: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陈超(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 2 1 世纪,随着 信息 化、全球 化时 代的到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方兴未艾,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潮流。国际组织、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教育领域相继建立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模型。 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答:也就是需要结合实际学情,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提升社会实践能力。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环节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历史与社会...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答:(二)关心时事,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最高的历史素养。三、提升中学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重视。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一定的过去性特点,导致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同时,由...

浅议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
答: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建立起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体系,通过史料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科学地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如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等,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章节...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答:摘 要:历史课堂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科素养,体现历史课堂的价值取向,可以展示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进而实现历史教育的两大重点——健全人格与公民素养。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 实现 2016年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

怎样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答:这样我们也就实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了教学目的。三、积极营造和创设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切感受人文情怀,拉近人文素养教育与现实的距离。在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多方面积极提供或创造通过历史人文知识竞赛或名人故事励志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外出...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答: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素养,从而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上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识,并在认识和总结过去的过程中找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然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一般是临考试...

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答: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一、素质培养的范围:人的素质保罗万象,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素质、人文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要树立学生素质培养的几种观念:1.要树立全员育人观:学生素质培养,是教书育人...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答:在教学方法上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要改变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也要跟着教师的进度,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改变以往对历史这一学科的看法。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