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司马、司空? 司马、司徒、司空在古代是什么官职

作者&投稿:刀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这三个都是古代的官职,后来逐渐演变成姓氏。另外还有司直、司农,司寇等

1、司徒: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舜的后代子孙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司马: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3、司空:是大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尧为部落首领时,禹官至司空,其后代子孙以职官命姓,称司空氏。

二、三司:是明朝地方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合称。1376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或称都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中央相关的部门。

扩展资料:

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经今文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三司)。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司



1、司徒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司马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3、司空,相传少昊设司空官职,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周朝改称冬官为大司空,传说尧时,大禹任司空,禹的子孙就有以官名司空为氏的。

4、其他还有司直、司农,司寇等。

5、三司是西汉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

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

扩展资料:

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汉献帝初,刘虞、李傕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二职始两置矣,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汉制,三公府分部九卿,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省三公官,置丞相。魏初又置,而兼置大司马,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张然明破诸羌,静幽并,耻为王曹所卖,发愤申陈窦之冤,卒不得为三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司



1.司空——相传少昊设司空官职,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周朝改称冬官为大司空,传说尧时,大禹任司空,禹的子孙就有以官名司空为氏的。

2.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另:古代战争中,战车不管如何先进,它的机动性还是受地形道路限制,所以,行军需要队形整齐;交战也一样,严谨的车阵是士兵依托的基础,使勇敢者和怯懦者都不能独自前进或后退。在战国时期,晋军首先特设“司马”一职,专门纠察队列秩序,这也是“司马”一姓的来历。

3.司徒——是上古官名,尧舜时就设立了,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物,周朝以地官为大司徒,相当于宰相。相传舜为尧司徒,子孙以为氏。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其他还有司直、司农,司寇等

4.三司是明朝地方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合称。1376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或称都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中央相关的部门。

扩展资料:

西周始置。金文都作司工。现存《周礼》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仅存《考工记》一篇,故司空之职守未详。

《后汉书·百官志》在“司空”条下,原注说:“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这虽是东汉的制度,但也可大体了解司空之职掌。春秋战国时各国亦多置之,用以掌管工程。

宋国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为“司城”,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性质已与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复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复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罢司空,改设御史大夫,其职掌一如司空。

晋有司空,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为权臣之加官。南北朝沿设。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宋代亦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辽、金相沿,元以后废。又习惯常以大司空之衔尊称工部尚书。

参考资料:三司-百度百科



在古汉语中“司”就是掌管的意思,祖先曾经管理过某些事物后来就成了姓氏

司徒
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司马
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司空
出自,是大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尧为部落首领时,禹官至司空,其后代子孙有的以职官命姓,称司空氏。

其他还有司直、司农,司寇等

扩展资料: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形容哪个国家军力强盛,就称呼它为什么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由于这层关系,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 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司



三司,就是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是古代的官名。“司”就是掌管的意思,祖先曾经管理过某些事物后来就成了姓氏。

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

拓展资料: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徒、司马、司空各是掌管什么职务~

1、司马:掌管军事之职。
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
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2、司空: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
3、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
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

扩展资料:
隋唐时期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其职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改户部为度支。
《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已来,代存其任。
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尚书为司元太常伯。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为户部尚书。宋、元、明、清沿而未改。户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
侍郎掌稽核版籍、赋役实征等会计统计工作。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
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根据各省收支情况,调剂余缺。
差役的减轻免复;对灾区贫老的抚恤救济,对有功人的赏赐;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
赡军输,督漕运,赡及转输屯种,开中以实边,和百官俸禄支给;定期编造户口册籍,调整户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减变化;对隐匿户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为及时给予制止、纠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徒

司马: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
古时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
司徒:属三公,户部尚书,由周时地方官演变而来。汉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大司徒主管国家财赋收入机构地官系统的最高官职。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
司空:属三公,户部尚书,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扩展资料:
户部尚书由来:
隋唐时期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
其职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改户部为度支。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尚书为司元太常伯。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为户部尚书。宋、元、明、清沿而未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司马
百度百科·司徒
百度百科·司空

中国古代的三公是司马、司徒、司空吗?
答:就成为司徒氏。司空,负责金文都作司工.现存《周礼》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仅存《考工记》一篇,故司空之职守未详.宋国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为“司城”,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性质已与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复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复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

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大司寇、大冢宰是不是一个职位或同等职位?
答:都是前秦的古官职 大冢宰:也就是大太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大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古典三公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科学院院长兼科技部部长 大司徒:相当于现在的全国人大秘书长兼政协主席 大司马:也可以称为全国兵马大元帅,现代的军委主席 大司寇:...

司徒、司马和司空是我国少有的姓氏,这些姓氏的名人都有谁?
答:3、官名。西周始置。西周前期金文都作“司土”,后期“司土”与“司徒”并用,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鼎》:“令女(汝)作司土,官司籍田”。《曶壶》:“作冢司土于成周八堆”。《免簋》:‘作司土,司奠还(苑)、林□...

司马、哥徒、司空是哪三公?
答: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德韶者居之);“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

司空司徒司马是什么关系啊?
答: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在周朝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写作"司土",是管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

古代的“司马”“司徒”“司空”指谁?
答:古时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司徒:属三公,户部尚书,由周时地方官演变而来。汉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大司徒主管国家财赋收入机构地官系统的最高官职。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司空:属三公,户部尚书,掌水土事,郊...

司马、司空、司徒、司寇是什么职务
答: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司空: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

司空、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是哪五官?
答:五官是我国古代对于官职的分类和称谓。指五位掌握大权的朝廷命官,分别指的是,司马,司徒,司士,司空,司寇。早在《论语》中就有“五官之禁”的说法,其中的司徒主要掌管土地户口,司马掌握军权,司空分管土木工程建设,司士掌管官爵俸禄,司寇掌管治安和维稳,其中司马一职在许多的古装电视剧中,都有...

司马,司空,司徒等于现代的什么职位
答:1、司马 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2、司空 西周始置,位次...

西周时期司马,司徒,司空,大良造的职责是什么?
答:司马、司徒、司空是古时三公九卿中的三公,相当于部长级别。大良造则是秦国初期最高的官职,相当于总理加国防部长。司马主要掌管天下兵马,与后来的兵部尚书差不多;司徒主要掌管土地、人民,即后来的户部尚书;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等职,相当于后来的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