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行在中国要经过哪些审查? 审查的标准有哪些? 为什么? 要在中国举办电影展的话,片子之前没有在中国发行放映过,是不是...

作者&投稿:脂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颁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颁布日期】 19970116

【实施日期】 19970116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影审查工作,保证影片质量,保护电影生产者和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电影管理条例》
,修订《电影审查暂行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实行电影审查制度。

未经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电影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发行、
放映、进口、出口。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电影审查包括电影片内容审查和电影片艺术、技
术质量审查。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电影片是指各种形式、不同宽度的电影片,包括


(一)故事片(含舞台、戏剧、艺术片);

(二)纪录片;

(三)科教片;

(四)美术片(含动画、木偶、剪纸片等);

(五)专题片;

(六)其它电影片。

【章名】 第二章 审查机构

第五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设立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电影复审委员会,负
责电影片的审查和复审工作。

第六条 电影审查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审查送审的电影片;

(二)对送审的电影片提出修改、删剪意见;

(三)作出审查决定。

第七条 电影复审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指导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工作;

(二)受理送审单位提出的复审申请,对电影片进行复审,作出复审
决定。

【章名】 第三章 审查标准

第八条 国家提倡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深受广大群
众欢迎,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电影片。

第九条 电影片禁止载有下列内容:

(一)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五)宣扬不正当性关系,严重违反道德准则,或内容淫秽,具有强
烈感官刺激,诱人堕落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蛊惑人心,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

(七)渲染凶杀暴力,唆使人们蔑视法律尊严,诱发犯罪,破坏社会
治安秩序的;

(八)诽谤、侮辱他人的;

(九)有国家规定禁止的其它内容的。

第十条 电影片中个别情节、语言或画面有下列内容的,应当删剪、
修改:

(一)夹杂有淫秽庸俗内容,不符合道德规范和观众欣赏习惯的:

1、不恰当地叙述和描写性及与性有关的情节,正面裸露男女躯体;

2、以肯定的态度描写婚外恋、未婚同居及其它不正当男女关系;

3、具体描写腐化堕落,可能诱发人们仿效;

4、造成强烈感观刺激的较长时间的接吻、爱抚镜头及床上、浴室内
的画面;

5、具体描写淫乱、强奸、卖淫、嫖娼、同性恋等;

6、内容粗俗、趣味低下的对白;

7、庸俗、低级的背景音乐及动态、声音效果。

(二)夹杂有凶杀暴力内容的:

1、美化罪犯形象,引起人们对罪犯同情和赞赏;

2、具体描述犯罪手段及细节,有可能诱发和鼓动人们模仿犯罪行为


3、刺激性较强的凶杀、吸毒、赌博等画面;

4、描述离奇荒诞,有悖人性的残酷的暴力行为。

(三)夹杂有宣扬封建迷信内容的:

1、细致描写看相算命、求神问卜,以及长时间的烧香、拜神、拜物
等场面;

2、鼓吹宗教万能、宗教至上和显示宗教狂热的情节。

(四)可能引起国际、民族、宗教纠纷的情节的;

(五)破坏生态环境,肆虐捕杀珍稀野生动物的画面和情节的;

(六)其它应当删剪、修改的内容。

第十一条 电影片技术质量按照国家标准审查。

第十二条 已经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电影片,发生下列情况
时,应当重新报审:

(一)情节变更;

(二)名称变更。

【章名】 第四章 审查程序

第十三条 电影制片单位应当在电影片摄制完成后,报请电影审查委
员会审查。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应当在办理电影片暂时进口手续后,报请电
影审查委员会审查。

送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审查费。

第十四条 国产电影片(包括合拍片)的审查分为混录双片审查和标
准拷贝审查。进口电影片的审查分为原拷贝审查和译制拷贝审查。

第十五条 送审国产电影混录双片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一)混录对白双片;

(二)审查申请书,内容包括:

1、电影片名称、原作内容、内容提要、主创人员;

2、送审单位初审意见;

3、送审单位所在地省级电影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三)影片完成台本,内容包括:影片长度、内容、对白、字幕、镜
头号;

(四)改编作品的原作者版权授权书复印件。

中外合拍电影片,还应提交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审查意见、合拍电
影片合同书复印件及筹资合同书复印件。

第十六条 送审进口电影原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一)原拷贝;

(二)审查申请书,内容包括:

1、电影片名称、语种、片种;

2、出品厂家名称、国别或地区;

3、编剧、导演、主要演员、摄影等主创人员名单;

4、电影片内容简介;

5、送审单位初审意见。

第十七条 电影审查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送审的混录双片或原拷贝之日
起十五日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并通知送审单位。

凡电影审查委员会提出修改的影片,送审单位应按要求提出修改实施
方案,送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后修改。

第十八条 国产电影标准拷贝和进口电影译制拷贝制作完成后,应当
报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

第十九条 送审国产电影标准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一)标准拷贝;

(二)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的对电影片的修改实施方案;

(三)拷贝制作单位签署合格的影片技术鉴定书。

第二十条 送审进口电影译制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一)译制拷贝;

(二)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的对电影片的修改实施方案。

第二十一条 电影审查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标准拷贝或译制拷贝之日起
十五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审查合格的,应当签发审查通过令;经审查仍须
修改的,由送审单位修改后依照本规定重新送审;审查不予通过的,应当
将不予通过的理由书面通知送审单位。

第二十二条 送审单位收到审查通过令后,应当送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一)国产电影片

1、一个标准拷贝;

2、三个大1/2声画清晰的录像带;

3、向中国电影资料馆送交一个标准拷贝的回执复印件。

(二)进口电影片

1、三个大1/2声画清晰的录像带;

2、中外双方签定的影片发行合同复印件。

本条手续完备后,广播电影电视部应当颁发《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电影制片单位和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对电影片审查决定不
服的,可以自收到审查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电影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

电影复审委员会应当作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送审单位和电影审查
委员会。

复审合格的,应当核发该电影片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已经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电影片,广播电影电
视部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出停止放映或者删剪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 进口供科学研究、教学参考的专题电影片,依照《电影
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审批、备案。

【章名】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依据《电影管理条例》和其它
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电影审查暂行规定》同时
废止。

再来谈谈它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审查人员

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中国现在的电影审查委员会由36人组成。这36个人并非都是国家广电总局的官员,而是来自各行各业。如郑洞天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于洋是老牌电影导演,朱小征是全国妇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尹鸿是清华大学教授,肖虹是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厅综合信息处处长等。每一部电影拍完后,最终能否进入大众视野,就看这36个人的决定。而每审查一部电影的时候,并非每个委员都要到场,只要大部分到了就行。

关键词:审查步骤

据悉,一般情况下,对每部电影的审查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制片单位自己得审一遍,确保影片在思想内容和技术质量上没有问题;然后,由制片单位向电影局递交一份审查申请书;接着就是审查委员会举行看片,正式进入审查流程。而看完片后,并不是由委员们直接表决某部影片能不能通过审查,而是由大家提意见。意见越多,就说明影片的问题越大;意见越少越好,如果少到没有,那就是直接通过审查。委员们提完意见后,电影局会向制片单位回复一个“修改意见”----这个修改意见,电影局须在收到制片单位申请后30日之内作出回复。制片单位须按照这个“修改意见”对影片进行修改,然后将影片递交审查委员会进行复审。如果没有问题,即可得到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如果还有问题,就继续修改,直到能通过审查。大凡送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查的影片,在作出修改后一般都能通过审查。以2004年为例,据电影局局长童刚透露,2004年一共有213部影片送往电影局审查,最后有212部拿到了“电影放映许可证”。

关键词:审查标准

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电影的审查标准主要是依据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一共有11条。记者从这11条标准中发现,只有一条是针对影片的技术和质量问题的,如颜色的深浅、声音的录制等。其他10条全部是针对影片的思想和内容的,如不能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不能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不能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不能宣扬迷信和邪教等,不一而足。

最后,再来看几个例子————————

典型案例一些不能通过审查的影片,主要是因为其在内容上涉及色情、迷信、暴力、黑社会话题等,既不适合普通大众,更不适合未成年观众。大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小武》社会描写太边缘

贾樟柯的《站台》、《小武》、《任逍遥》等,都未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总结起来,这与其作品对社会角落的片面描述有一定关系。比如《小武》,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小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士。他为社会所不容,朋友的背叛、爱情的欺骗、家庭的唾弃,甚至连同行也在电视上对他嗤之以鼻。似乎曾经管教过他的教官对他还有一点怜悯之心,可到头来还是将他铐在路边,让他遭尽路人的白眼。有影评人说,尽管影片比较真实,但相对小众,比较片面,没有温情。与贾樟柯一样,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李阳的《盲井》情况都大致相同。
②《银饰》“成人”味道过浓

2005年3月,黄建新执导的《银饰》本来已经通过电影局审查,连影片的上映日期都曾确定下来。结果上映前几天,该片在北京星美国际影城举行首映式时,制片公司拿错了版本:把原来未删节的拷贝拿出来放了,出现在银幕上的露点镜头颇多,全场观众一片哗然。国家广电总局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二天就把这部影片招了回去,要重新审查,并要求制片公司重新对其进行修改。后来,制片方曾多次对外宣称影片将全国上映,但却始终未能与观众见面。

③《鬼子来了》历史立场不正

姜文的《鬼子来了》没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曾引起众多电影界业内人士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涉及了抗日这个历史话题,且“立场有问题”。据记者从知情者处获悉,当年电影局对这部影片的部分回复内容如下: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沉船出路

尽管通过的比例很大,但终究还是有不能通过的,比如《鬼子来了》、《十七岁的单车》、《站台》、《小武》、《颐和园》等。这部分影片去向如何?记者通过大量采访得知,它们主要有三个流向。

①内地发行音像一些影片通过影碟的方式与内地观众见面。

如《黑社会2》,虽然没能在内地影院上映,却在内地发行了正版DVD。李连杰的《狼犬丹尼》虽然没能在内地上映,但也发行了DVD。未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为何还能在内地发行音像制品?据知情人士透露,音像制品的发行审查工作由国家文化部或者各地方文化局负责,而银幕上映则由电影局的审查委员会负责。虽然大原则相同,但是具体到一部影片,审查结果还是会各有不同。

②海外售出版权在国内收不回成本,就拿到海外市场。

贾樟柯的《站台》、《小武》、《任逍遥》等影片在欧洲市场上都很受欢迎。随后,它又以海外影碟的方式流进了内地市场,只不过是盗版。姜文的《鬼子来了》也曾在日本发行过DVD。③流向国家仓库还有一部分影片被当做史料保存起来,如《十七岁的单车》、《鬼子来了》、《活着》、《蓝风筝》、《爸爸》、《盲井》等。绝大部分没有通过审查的影片都走上了这条道路。当然,通过审查的影片国家也会有所保存,只不过对这些影片来说,保存和上映并不矛盾。

中国电影发行存在的问题,有什么弊端? 谢谢了 谢谢各位大侠~

1.中国现行的发行体制,不发达又不健全。虽然现在是院线发行,但发行体制的不规范已经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就以中国电影集团这个内地最大的电影发行公司来说,即使每年有30部电影,也只有两三部电影可以得到真正地宣传推广。剩余的影片在制作之后全部放到仓库里束之高阁。为什么呢?中影集团的发行人员表示,‘即使你将发行某部国产影片的全部收入给我,我也宁可去做好莱坞大片的发行’。这就是现实。2009年国产影片多达212部影片通过审查,比上一年几乎翻了一番。其实这个数字并不惊人,今年极有可能要超过300部.虽然有200多部影片通过了审查,但去年真正在影院上映的国产片只有43部。如果电影拍出来了不能在影院里上映,根本就没有市场效益可言,就更谈不上什么丰富国内电影市场,冲击国际电影市场了。

2.从整个产业的投融资规模来看,电影产业的资金总量不足,从2004年的41亿元,到2005年的50余亿,虽然有接近25%的增长率,但相对电影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言,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就完全不相称了。电影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必须有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实现整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除了少数国产大片以外,大量的影片拍摄完成即进入仓库保存,投资得不到有效回收。国产影片的这种市场表现和国内市场环境的不透明,导致了国际和行业外社会资金对于进军电影产业信心不足。

4.电影是一门风险和回报率都非常高的产业,其持续的市场运转有赖于金融服务和贷款保险等行业和机制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信贷风险保障体系从《夜宴》和《墨攻》开始,在制片领域才刚刚起步;在电影院改造的环节因为受房地产开发商机的带动有一定进展。但在产业链总体上还没有形成气候,不能保证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且极其容易受到国家总体金融形势波动的影响。

  电影故事片(胶片、数字)送审须知
  一、故事片(胶片、数字)混录双片送审步骤(初审阶段):
  (一)程序:
  影片摄制完成后,先送混录双片审查,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自收到混录双片(数字电影送HDCAM带)及相关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审查合格的,发给《影片审查决定书》和《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片头。审查不合格或需要修改的,应在《影片审查决定书》中作出说明,通知制片单位。
  (二)混录双片(胶片、数字)送审须送交下列材料:
  1、胶片电影送混录双片一套或BETA 带一套(送审BETA带需事先书面申请并经同意,且技术检查合格),数字电影送高清数字节目带(HDCAM)一套;
  2、故事片(胶片、数字)送审清单一份(点击此处下载《国产影片(胶片)送审清单》或《国产影片(数字)送审清单》),送审报告单一式三份并附电子版(点击此处下载《国产影片审查报批表》),须加盖第一出品单位的公章;
  3、影片主创人员名单一份并附电子版(点击此处下载《主要创作人员登记表》);
  4、影片英文片名译名的报告(需提前书面报告,经同意后印制在中文片名下面);
  5、增加、变更出品单位或摄制单位的,须提前申报(附合同),并经电影局批复同意后,报送同意增加、变更出品单位或摄制单位批复的复印件;没有提前申报的,须补报相应材料,出品单位、摄制单位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须附合同;在字幕中出品人数量和出品单位数量须一致,且出品人数量不得超过出品单位数量;
  6、故事片(胶片、数字)完成台本的电子文档;
  7、交回该片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回执单》或《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
  8、如故事片变更片名,须报送更改片名批复的复印件;
  9、数字电影还需报送数字电影片制作送审报告单(点击此处下载《数字电影片制作送审报告单》),须加盖制作单位公章;
  10、领取公映许可证片头的经办人授权书(须加盖第一出品单位公章)。
  二、胶片电影标准拷贝和数字电影D5带送审(终审阶段):
  (一)程序:
  混录双片审查通过后的胶片或数字电影送审,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自收到标准拷贝或数字电影D5带(影片片头须加龙标)及相关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审查合格的,发给《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审查不合格或需要修改的,应通知制片单位。
  (二)胶片电影送审标准拷贝须送交下列材料:
  1、标准拷贝一套和一套通过技术审查的数字电影母版(即D5)(片头都须加龙标),合格的母版将支付3万元补贴(详情见《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数字电影母版实行有偿收集的通知》)
  如果不能同时送交影片数字母版(D5),则送交标准拷贝两套(片头须加龙标),其中一套送缴广电总局电影局,另一套送缴中国电影资料馆并将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回执交电影局,该种情况则无任何补贴;
  2、影片1/2录像带三套(中外合拍片四套)、Beta录像带全本、Beta宣传带(长度为10-15分钟)、终混八轨带各一套;(每份带子与包装盒的正面、侧面均须贴有片名及出品方的标签)
  3、定为民族语影片,须送国际乐效一套;
  4、洗印加工单位出具的《送审标准拷贝技术鉴定书》(点击此处下载《送审标准拷贝技术鉴定书》);
  5、故事片(胶片、数字)相关剧照若干或海报(1-2张)并附光盘;
  6、领取影片公映许可证的授权书(须加盖第一出品单位公章)。
  (三)数字电影送审D5必须报送的材料:
  1、数字电影D5带一套(片头须加龙标,片尾须加技术合格证)送缴广电总局电影局;
  2、影片1/2录像带三套(中外合拍片四套)、数字高清带HDCAM带、BETA宣传带(长度为10-15分钟)各一套;(每份带子与包装盒的正面、侧面均须贴有片名及出品方的标签)
  3、定为民族语影片,须送国际乐效一套;
  4、相关剧照若干或海报(1-2张)并附光盘;
  5、领取影片公映许可证的授权书(须加盖第一出品单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