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谣的六廿一和八廿三分别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里的‘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蓝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廿一:六号、二十一号(廿:读niàn 指二十)

八廿三:八号、二十三号(廿:读niàn 指二十)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整句的翻译:上半年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节气在六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一号左右。下半年每个月两个节,前一个在八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三号左右。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歌谣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谣中的六廿一指的是农历六月二十一日的节气,也就是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期,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六廿一的典故是古代人们观测到太阳已经到达北回归线的最北端,此后太阳开始往南移动,白天逐渐变短。

而八廿三指的是农历八月二十三日的节气,也就是处暑。处暑代表着夏季的尾声,意味着炎热天气即将过去。八廿三的典故是古代人们观测到平均气温已经开始逐渐下降,表示着进入凉爽的秋季的倒计时。

这两个节气在农历年中标志着不同的季节变化,六廿一是夏至,表示夏季的正式开始;而八廿三是处暑,表示夏季即将过去,秋季的到来。

六廿一指公历的6日、21日,上半年的节气基本在这两个日期,如春分日一般是每年3月21日;八廿三指公历8日、23日,下半年的节气基本在这两个日期,如秋分日一般是每年9月23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



这是说节气到的时间,上半年中每个月里的两个节气到来的时间,是六号和二十一号左右,下半年中每个月里的两个节气到来的时间,是八号和二十三号左右,最多相差一两天。


在我国古代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

小满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关于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经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歌最后2句是“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意思是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上半年一般在每月6日、21日,下半年一般在每月8日、23日。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即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表中,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是什么意思~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的意思是:上半年的节气大多数在每个月的6号和21号,下半年的节气大多数在每个月的8号,23号。

解析:这是以阳历来推算节气的日期。而农历每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农历每月有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春秋时期,确立了春中、夏中、秋中、冬四节气。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了秦汉时期,24节气已经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规定了24节气,明确了24节气的天文位置。



2、太阳从零时起沿黄太阳经度行驶15度的时间称为“一个节气”。它每年运行360度,经历24节气,每个月2个。



3、其中,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12个节气。
每个月的第二个节气是“中气”,即:雨、春分、谷雨、小圆月、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央节气”每15天交替,现在人们称它们为“节气”。

意思是上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节气在六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一号左右,下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前一个在八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三号左右。
每年阳历7月份以前,每月两个节气的日期,一般阳历6日或21日左右,可能会相差一两天,阳历下半年每月的两个节气一般在阳历的8日或23日左右,也可能会相差一两天。

扩展资料
廿四节气,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时候、气候、物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两句: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 是什么意思
答:上半年六二一,下半年八二三出自《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

二十四节气歌
答:知道的告诉一下 中国农历的24节气为: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

二十四节气顺口溜全部内容是什么?
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春雨惊春清谷天,野粗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一月小寒接...

CCTV7上24节气歌?急!!!
答:二十四节气歌 开放分类: 节气、农历、历法、气候、歌诀 (一)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

24节气歌中'六廿一,八廿三'那句是什么意思
答:回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就是说上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节气在6号左右,后一个在21号左右。 下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在8号左右,后一个在23号左右。前后最...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是什么意思
答: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这句话出自《二十四节气歌》。意思是:上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节气在六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一号左右。下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前一个在八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三号左右。它们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是什么?
答:《二十四节气歌》作词: 秋林(改编) 作曲: 秋林 演唱: 秋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24节气歌中'六廿一,八廿三'那句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说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月两个,每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细分为“三候”,共七十二候。例如,秋分“三候”表现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二十四节气是季节气候变化时段性的标志,其...

24节气歌中'六廿一,八廿三'那句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说上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节气在6号左右,后一个在21号左右。下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在8号左右,后一个在23号左右。前后最多相差一两天。社会影响 21世纪,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发展,节气对我们的制约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但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仍然发挥着基础指导作用,依然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