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帮我详细介绍土家族的文化? 介绍自己家祖传中医的算是简介,自己文化不够,谁能帮我?

作者&投稿:冯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土家族(土家语为“毕兹卡”)现有人口802万人,在全国民族人口总数中排名第七,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共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24个土家族自治县,1957年1月被正式确定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土家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唢呐、木叶、“咚咚喹”、“打家伙”等。 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1957年9月成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83年成立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土家族织锦传人刘未香的女儿梁晓(前)和姐姐穿着土家族西兰卡普服饰从自家的木楼上走过。土家语中的“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西兰”是“被面”,“卡普”即“花”,“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的花铺盖。土家姑娘自小就跟长辈学艺,出嫁时以全套织锦作为嫁妆。西兰卡普多以丝、棉、麻为原料,一般以红、蓝、青三种颜色为经线,纬线可以自由选择颜色。用古式织机、挑花刀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手工挑织而成。西兰卡普构图大方,织工精巧,花样丰富,色彩鲜明热烈而古朴,被称为土家文化的活化石。 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节庆、礼仪食俗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有的户腊肉存放两三年。切成块状的腊肉,肉质紧凑,呈殷红色,喷香诱人。逢年过节或亲朋临门,满桌的菜肴中,正上方必摆腊肉。土家族十分好客,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盖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和排骨。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土家族置办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余均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为荤菜)。入席时座位分辈份老少,上菜先后有序。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牛王节为土家族的重要节日之一。 祭祀食俗 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此外还有:合菜,土家族逢年过节最常吃的菜,时常同包谷烧酒一起上桌;团馓,土家族风味小吃,用糯米饭加工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为客人洗尘;绿豆粉(米粉),用大米绿豆等原料制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窝”,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 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主人立即煨茶装烟,做油茶汤。席上, 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 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人祸,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 上山围猎,所获猎物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时,先清点在场人数,然后按人数将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都无意见。田边、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后,路人亦可随意摘食。这些, 都保留着原始分配的痕迹。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达13个。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各民族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文明史。 走进土家苗寨,翠竹岭下,古树丛中,可见座座寨子,依山傍水,清幽神秘。进得吊脚楼,主人热情奉上清香爽口的油茶汤,冬暖身,夏消暑,让人倦意顿消。倘若遇上“哭嫁”.“跳丧”,尽可领略土家族、苗族的婚恋情、生死观。土家族的“赶年”、“四月八“和苗族的“赶秋“等节日,更是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颇具古风。 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舞,苗族的芦笙、木鼓舞,弛名遐尔,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腊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薅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意真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甘饴,如沐春风。 男婚女嫁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对家中每位亲人要唱一首,来一位亲朋又唱一首;遇上陌生人来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昔日,土家人的这样几种婚俗: 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处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兄亡收嫂,称为'坐床'"。 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计斥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 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 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 过去,土家姑娘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她们"骂媒人": 你做媒人的想穿鞋,树上的鸟儿都哄得来。 你做媒人的想喝酒,山上的猴子都哄得走。 …… 花言巧语几箩篼,不愁银钱不到手。 好比我家馋嘴狗,东家吃了西家走。 …… "哭嫁歌"有传统唱词,也有即兴创作,它主要表达这样几种情感:一是感谢父母的养之恩 红花开时离枝去,爹娘养我枉操心。 一尺五寸养育起,背过许多山和坳。 二是表达对亲人的离别之情,如表达对哥嫂的期望穿上嫁衣别哥嫂,好比鲜花叶掉了,好比风稳断了线,好比油灯去灯芯。 花儿红,叶儿青,只有哥嫂最操心。 哥妹今天各分手,堂前双亲你孝敬。 三是对封建婚姻的反抗和对自由婚姻的追求 一把指拇尖又尖,娘把女儿往外掀, 一把指拇齐又齐,爹把女儿往外赶。 罐子装人冤头死,活人掀到死人坑, 左脚踏进阎王殿,右脚踩进烂泥坑。 婚期愈近,哭得愈悲切。上轿之前,更是哭得嗓子嘶哑。哥哥将其背出门时,她便用又手捶着哥哥的背: 哥哥呀,哥哥呀, 你为什么这样狠心,背我往火坑里送。 你为什么要帮人家的忙? 你把我背互岩坎上倒了吧, 让我变只鸟儿,飞到无边无际的天边头去吧; 你把我背到深潭里倒了吧, 让我变只鱼儿,游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里去吧! 感情是何等的强烈、真挚!他们是在用哭来表达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啊! 今天,婚姻自由了。天府好望角的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谁能帮我具体介绍秦晋文化~

秦,晋皆为短命王朝!秦从始皇 二世就已因暴政被燃起大泽乡起义!后项羽刘邦卷起楚汉之争!之后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汉末由于黄帝听信宦官,不施仁政!激起黄巾起义,随最终平定,但动荡导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三国末,魏灭蜀,魏国丞相司马懿之子司马昭篡位!建立晋(历史为西晋)晋灭吴!一统天下!从秦到晋经历了中国古代最乱的两个英雄时代楚汉之之争三国鼎立,也都由农民起义作导火索!且两个朝代皆短命!唉!天下大事分久毕和和久必分啊(兄弟我是用手机上的,手都打酸了!给点分吧)

这个简介很好写,只要把你家几代传世中医写清楚,你的出生年龄和治疗什么病症主要经过详细说明就行了。

土家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答:1、摆手舞 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 狩猎舞、农事舞、生活舞、军事舞等,它节奏鲜明,形象优美,舞姿朴素,有着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深为土家族人民所喜爱。摆手舞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2、舍巴歌 伴随摆手舞产生的摆手歌俗称“舍巴歌”,它是土家族的创世史诗,由...

土家族有哪些文化习俗
答: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等。土家族的婚姻比较自由,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经土老师作证,即可结为夫妻。丧葬方面土家族过去多行火葬。土家族的禁忌事项很多如成年男女忌坐一条板凳;不准用脚踏火坑和三角架,以免亵渎神灵等。语言文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

土家族民俗文化特色
答:1. 服饰文化:土家族服饰以红、蓝、黑色为主,女性穿着的织锦西兰卡普非常有特色,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锦之一”。2. 建筑文化:土家族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为主,飞檐翘角,注重门楼、吊脚楼、转角楼等建筑形式的运用。3. 歌舞文化:土家族歌舞丰富多彩,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等被列...

土家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答:土家族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反映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以下是对土家族风俗习惯的详细描述:1. **节日庆典**: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从年初到年终,如正腊月的年节(过赶年)、元宵节,二月的社日、花朝节,到三月的寒食节、清明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

土家族文化
答: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土家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充满神秘色彩,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山地文化。在这里,我们来一起探寻土家族文化的奥秘。土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土家族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土家族就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土家族的文化...

土家族习俗 土家族的民俗文化
答:土家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土家族过年时年事活动持续时间久,内容丰富多彩。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作准备。过年之前置办年货、杀年猪、打粑粑、做团馓、杀年猪、推豆腐等。大部分土家族称六月六为“晒龙袍”,相传这一天是土司王覃垕遇难之日,因此家家户户都要把新衣服、好衣服拿出来晒,以纪念土王,...

土家族的四大习俗的内容及意义
答:包括农业耕作、岁时节日、婚丧嫁娶、生儿育女、饮食起居、祭祀行事等等。二、意义 土家族的四大习俗,是土家族人民礼仪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这四大习俗也充分表现了土家族人民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表现了土家族人民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表现了土家族是一个具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民族。

土家族民族文化有哪些?土家民歌黄四姐的来历是什么?
答:在土家族民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就是哭嫁,简单来讲就是在结婚的时候,土家族的女孩子一定要学会哭,说哭就哭。结婚本来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在结婚的当天,土家族的新娘就一定要学会哭嫁,不会哭嫁的女孩子在土家族是要受到歧视的。而且在结婚的当天哭泣的越大声越难过就越好。并且在结婚的...

土家族的文化特点??详细。
答:土家族拥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其中“哭嫁”是其传统风俗之一。虽然这一风俗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多见,但在过去,它曾是土家族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武陵山区的外围地区,如石门等地,直至1970年代,哭嫁习俗仍在传承。而在80至90年代,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仍保留着哭嫁及抬嫁妆的习俗,捆绑嫁妆的技巧也...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答:在清江流域以北的土家族地区,流传着一种特有的古老葬俗歌舞“跳丧鼓”,又称“跳撒尔嗬”。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师傅到家里来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喧天,鞭炮不停。丧鼓一响,相邻村寨的人们齐来奔丧。“跳丧鼓”是在灵柩前由击鼓师傅击鼓,歌师叫歌,跳者接歌而起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