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氏名人 上官姓的古今名人

作者&投稿:帛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答案:
根据史书记载在不同时间段出名的人物很多,从古自今,有很多:

上官贵宝 上官仪 上官桀 上官洎 上官涣酉
上官立元 上官云相 上官伯达 上官音 上官恢
上官宝辉 上官文清 上官周 上官均 上官世盘
上官兴地 上官婉儿 上官凝 上官涣然

根据不完全记载,以上人物均是上官氏中从古自今的名人。

上官是现在什么姓氏~

  姓氏来源   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次子子阑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阑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得姓始祖:子阑。古代春秋时期,楚国有处地名叫上官,就在现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那时楚国君主楚怀王将他的小儿子封为上官大夫。这位公子名叫子阑,他的子孙就居住在上官邑这个地方,后来就以地名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阑。


  迁徙分布  上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官源于芈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位为氏而姓了上官。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其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南平市光泽县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在今河南滑省县东南一带。后来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2]典故趣事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您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历史名人
  上官桀:(生卒年待考),陇西上邽人。著名西汉朝大臣。

  约在汉武帝、汉昭帝时期人。

  少年时期为羽林期门郎,因深受武帝的信任及赏识,先被封为太仆,后又升迁至左将军。有子上官安,其孙女上官氏为汉昭帝的皇后。

  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汉武帝病逝。汉武帝逝世后,在遗诏里封金日磾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为博陆侯,但上官桀等人均不受其职。除此之外,汉武帝亦令金日磾、上官桀等人辅佐年少的汉昭帝,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再封为安阳侯。

  上官桀原来与霍光关系非常好,霍光还将其女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但是后来,上官安仗著自己为霍光的女婿,以及己身的势力,将其女儿上官氏送入宫中,晋为婕妤,上官安则成了骑都尉。

  上官氏入宫不久,被立为皇后,但没过多久,汉昭帝驾崩,上官氏也成了太皇太后,直到寿终。

  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帝位的确定,不等于争夺帝位的斗争的结束。相反,更引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霍光辅政以后,首先遇到的就是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而促使这场斗争趋向白热化的,是与霍光同时辅政的上官桀,以及汉武帝之子、燕王刘旦有关。

  上官桀为了谋取汉朝的最高权力,依附于汉昭帝之姊盍长公主。他首先巴结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极力为丁外人求官进爵,得到公主的宠幸,与丁外人、公主等结成死党,而后进一步通过公主,将其年幼的孙女送入宫中,封为婕妤,意欲通过公主和孙女,来取代霍光与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刘旦,则因长于汉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怀不满;另一位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认为在汉武帝时期制定过盐铁专营的政策,使国家富强起来,功劳莫与之比,不甘居于霍光之下,遂产生了推翻现政权,由他与上官桀来主政的欲念,与燕王刘旦勾结起来。这就形成以长公主和燕王刘旦为首的两股政治势力。他们估计到依靠各自的势力还不足以推翻汉昭帝,只好暂时联合。

  按照上官桀的计划,要先利用燕王刘旦的身份,发动政变,在政变成功之后,再除去燕王旦,由他来掌握朝政。这个暂时联合起来的政治集团,自然要把矛头首先指向阻碍他们夺取政权的霍光。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0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紧了政变的准备工作。燕王刘旦将夺取帝位的赌注压在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十多人,带了大批金银珠宝,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夺取帝位。他们袭用“清君侧”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说: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所有这些都是为推翻汉昭帝,自立为帝。并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宿卫。上官桀企图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时,将这封奏章送到汉昭帝手中,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从而废掉汉昭帝。

  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那张汉武帝时所绘“周公负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朝见汉昭帝,以此要求汉昭帝表明态度。

  汉昭帝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

  汉昭帝十分平静,随即召霍光入朝,果断地说:“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你是没有罪的……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汉昭帝一语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对汉昭帝如此聪明善断无不表示惊叹,霍光的辅政地位得到了稳固。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就干脆赤膊上阵,准备发动武装政变。他们计划是,由长公主设宴请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

  就在这危急关头,长公主门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司马迁之婿)告发,杨敞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于是汉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遂在这一政变未发动之前,就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后自杀身亡。这场由上官继发动的政变最后被霍光粉碎了。不过,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

  霍光与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斗争,从性质上说,乃是封建官僚集团以及宗室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它是宗室内部争权夺利和官僚集团长期互相倾轧的总爆发。霍光等人在武帝时期虽长期出入宫禁,但仍属朝廷中默默无闻的官吏,他们本身没有多少权力,更没有多少财富,代表着当时社会上中小地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受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压制,因而,这就不能不使他们与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者发生尖锐的冲突。从双方斗争的结果来看,上官桀、燕王旦的政变被粉碎,这也使汉朝中后期大地主、大商人阶层整体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击,从而有利于抑制腐朽势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

即上官皇后,祖父左将军上官桀,父亲上官安,外祖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6岁便成为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小的皇后,15岁时便成为太皇太后。 上官仪(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陕州陕县)人。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官至宰相。隋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朝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在扬州发动叛乱,弑杀隋炀帝,上官仪父亲江都宫副监上官弘被宇文化及党羽陈稜所杀。上官仪年幼,藏匿得以幸免。唐贞观初年,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官至宰相。因唐高宗不满武后跋扈,向唐高宗建议废后,由上官仪草诏。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被抄没,儿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唐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之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著名桥梁专家:出生年月:1939籍贯:江西省南昌市从事专业:桥梁工程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测设计院 1988年10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生前是河南散打队运动员。他从小去少林寺旅游就对很羡慕武僧们的武术表演,参加河南散打队后,先后拿到几个冠军奖,2009年和广东队的董传超比赛获得中国武术散打联赛75公斤级的冠军后名声大震。2011年10月,上官鹏飞在比赛中不幸受伤,至11月底,其伤情不见好转。在昏迷了42天之后,2011年12月12日,上官鹏飞去世,年仅23岁。上官胡欣1993年10月30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

圣人孔子为什么会离婚?
答:事实上,孔子的婚姻也确实很不幸福,以至于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离婚的名人。据史书记载,孔子这辈子只有过一个妻子,叫做亓(qi)官氏,是宋国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人。当时是在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19岁的孔子刚考上公务员,并当上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吏,不仅收入稳定,还让人羡慕...

百家姓上官近代名人有哪些?
答:上官云相 上官世盘 上官超英 上官鹏飞 以上人物的简介你可以百度,因为我发不出来

官姓的来历
答:其他官姓名人有明官吏官谦、官贤、官篆、官一夔、官荣、官希稷,学者官寅;清学者官崇,才女官连娣等。近当代官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官宗礼、官俊亭,政治家官保加、官却、官健平,爱国民主人士官文森,国民党将领官其慎,农学家官春云,金属专家官达高,高分子专家官文超,化工专家官知义,医学家官大威、官宜彬、官超云...

有没有人知道姓邸的或姓上官的名人啊
答:邸玉森:(公元1908~1935年),河北盐山邸楼村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邸延生:(公元1948~今),陕西延安人。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 邸安和:(公元1954~今),江苏淮阴人。著名排球高级教练。邸立丰:(公元1958~今),辽宁锦县人。著名现代美术家。上官世盘:(1936.10.12__),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官”字在姓里面读什么音?
答:官 guān 姓。

丌官姓的历史名人
答:即明代之前的丌官氏后裔)门人参加,并奉为上座,作为舅亲,孔家后裔始终未忘千古亲情。除孔子夫人丌官氏外,历史上的丌官氏名人,几乎绝迹于史载。直至明初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氏被改成了“亓”氏,才不断涌现出一大批亓姓名人(见《亓姓宗祠通用对联〔QIS〕·〈...

亓姓的来源是什么?
答:丌官姓就是这种官的后代为纪念先人而出现的,称丌官氏。后来,在明初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复姓被改成了单姓“亓”。孔子在十九岁结婚时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后人。因此,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样,姓源相同。亓姓名人:1,亓官氏 亓官氏(?—前485年),又作丌官氏,《礼器...

亓官氏-姓亓官的名人-亓官姓起名字-亓官姓的起
答: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丌官姓,即亓姓,亓,古“其”字,也作“丌(古音 Qí 其,今音 Jī...

宋国时期有哪些名人
答:1、微子,即 宋微子 ,宋国第一代国君,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死后葬于宋国故地的睢阳区。2、宋襄公 ,宋国君主,“ 春秋五霸 ”之一, 宋桓公的次子,子姓,名兹甫,谥号曰“襄”,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为春秋中前期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以仁义见称...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答:一、早年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子。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