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下图为雅典瓶画:陶片放逐法实施的一个片断——点票 材料三 铁米斯托克里为公元前5

作者&投稿:泣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克利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制度中加强对城邦官员民主监督,保护公民利益的重要措施。
(2)该法的实施带有普遍性,出土陶片很多,在陶瓶画上也有体现。
(3)该法在手段和程序上有漏洞,存在弊端。如材料中出现的少数人刻写大量陶片的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把以贵族为首的反民主势力置于国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不失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这种方法也往往成为一些野心家用来左右政局、徇私舞弊的手段,以排除异己。材料二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公民投票决定的本身就是民主性和公开性的表现,但材料二的内容表明有人利用“陶片放逐法”徇私舞弊。所以,对“陶片放逐法”的评价与认识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

特点:有一整套行政监督系统;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监督网络健全,工作效率高; (每点2分共6分)
进步之处:中国汉代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是没有民主意义的、狭窄的监督机制;美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以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来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