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二十世纪人类取得了哪些科学、科技方面的成就?

作者&投稿:牛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不锈钢。1903年前,钢不仅易锈,而且易被腐蚀。 1903年到1912年间,不锈钢一出现便成了杰出的工业金属。而今,不锈钢已不仅仅用于工业,还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与人体。

2、汽车。1913年,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正式启用他的汽车组装流水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了这个世纪拥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件大事。  

3、飞机。1901年8月14日,第一架动力飞机开始飞行。 1933年,世界上第一条正规航线开通,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

扩展资料:

1942年核武器:原子时代开始于1942年。为了打败轴心国法西斯,美国最高当局决定启动旨在研制原子武器的“曼哈顿工程”。年底,作为“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第一个核反应堆在芝加哥大学一个体育设施下面建成并开始运行。

1945年的7月16日,一团蘑菇云从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腾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将两颗取名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日本天皇随后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子弹似乎为赢得二战的胜利立了大功,但是人类从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阴影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世纪发明



1、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不仅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旧有的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微观系统,于是经由物理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初创立量子力学,解释了这些现象。

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量子场论)。

2、DNA双螺旋结构

1953年2月,沃森(Watson)、克里克(Crick)通过维尔金斯看到了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

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 。他们不仅确认了DNA一定是螺旋结构,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参数。

他们采用了富兰克琳和威尔金斯的判断,并加以补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两两对应。

一连几天,沃森、克里克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兴高采烈地用铁皮和铁丝搭建着模型。1953年2月28日,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终于诞生了。

3、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

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这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4、激光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原子受激辐射的光,故名“激光”: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的时候,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

被引诱(激发)出来的光子束(激光),其中的光子光学特性高度一致。这使得激光比起普通光源,激光的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好。

激光应用很广泛,有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光纤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矫视、激光美容、激光扫描、激光灭蚊器、LIF无损检测技术等等。

5、人造地球卫星

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主要任务并非科学考察,而是进行政治宣传。第一颗卫星上天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科学事件。

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多级火箭先到达900多公里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约28800公里的速度与地球平行飞行,最后卫星脱离停止燃烧的最后一级火箭,在距地球约880公里的上空建立自己的运行轨道。人造卫星每96.2分钟绕地球一圈。

由于地球的自转,人造卫星能飞越各大洲以及所有有人居住区。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

该星重8.22公斤,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公里、远地点2531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运行周期114.8分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辟特”℃四级运载火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造地球卫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双螺旋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量子力学



1、计算机

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

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人造卫星它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

用来研究某星球的大气、辐射带、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并可以观测其他星体,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造卫星为人造地球卫星,另外有人造火星卫星等。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3、飞机

飞机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飞机是20世纪初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公认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飞行作为“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进行的受控的持续动力飞行”被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所认可,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自从飞机发明以后,飞机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运载工具。它深刻的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发明了飞机,人类环球旅行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行是16世纪完成的。当时,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一支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足足用了3年时间,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环绕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

19世纪末,一个法国人乘火车环球旅行一周,也花费了43天的时间。飞机发明以后,人们在1949年又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

一架B—50型轰炸机,经过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仅仅用了94个小时,便绕地球一周,飞行37700公里。强中更有强中手。超音速飞机问世以后,人们飞得更高更快。

1979年,英国人普斯贝特只用14个小时零6分钟,就飞行36900公里,环绕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可以飞到地球的各个角落,这对于生活在20世纪以前的人类来说,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奇迹。

4、电灯

1858年,英国人斯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碳丝电灯。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更好的电灯泡,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可以连续亮一千小时的电灯。1913年,钨丝取得专利后,电灯开始大放光明。

5、卫星电视

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1923年他为自己发明的能产生8线图像的装置申请了专利。1930年底卖出了第一台电视机。

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规范的电视节目。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今天,人们利用卫星等途径,将电视信号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电视当今世界上人均拥有量极高的电视(平均每10人拥有一部)始于1927年,始于美国人之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世纪发明



1、相对论
1905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在他26岁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在理论上为原子能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2、量子力学
1900年,普朗克创立了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
20年代末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1905年—1915年相对论建立后对经典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性突破,它成功地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加速了原子物理学和固态物理学的发展,为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准备了理论基础.因此,量子力学可以说是20世纪最多产的科学理论,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中后期5大科学成就
30年代以来,物质基本结构、规范场、宇宙大爆炸、遗传物质分子双螺旋结构、大地构造板块学说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理论的创建,使人类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更为宇观、宏观和微观的领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3、DNA分子双螺旋模型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25岁的沃森和37岁的克里克合作研究的成果————DNA 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就后来被誉为20世纪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也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4、大地板块构造学说
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1968年,勒比雄等提出了全球大地板块构造学说,建造了全球被分为欧亚、美洲、非洲、太平洋、澳洲、南极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验证,特别是海洋地质学的有力支持.
5核能与核技术
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反应将产生和释放出远大于机械能、化学能等产生的能量.核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既安全又清洁、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
1942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60年代以后,核电站进入实用阶段,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重要能源,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5.
核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材料、考古和环保等领域.
6航天和空间技术
1903—1914年,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以火箭为动力的航行理论,奠定了航天学的基础.1926年,戈达德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的火箭.
1957年,苏联用洲际导弹的火箭装置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时代”从此开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1971年,苏联建造空间站,人类首次在太空中有了活动基地.1981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成功,从此人类可以自由进出太空.
自50年代后期起,人类开始对月球和太阳系各大行星,以及遥远的行星际空间进行探测,至今已发射了100多颗空间探测器.
7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06年,三极电子管的发明使远程无线电通信成为可能.1947年,第一只晶体管的诞生为电子电路集成化和数字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1945年电子计算机问世.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向巨型化和微型化两极发展.
8激光技术
1917年,爱因斯坦在研究光辐射的过程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奠定了激光的理论基础.1958年激光被发现.1960年美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1977年原子激光器问世
9生物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是20世纪下半叶蓬勃兴起和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的最前沿领域.DNA的重组能创造性地利用生物资源,实现人类改造生物的遗传特征、产生人类所需要的生物类型的意愿.80年代以来,已获得上百种转基因动植物,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转基因药物的研制和生产则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新的福音.
除基因工程外,生物技术(即生物工程)还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领域.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诞生、1996年克隆羊多莉的出现都是细胞工程的杰作;加酶洗衣粉和嫩肉粉等则是酶工程的产品;现代发酵工业始于青霉素的生产,现已大规模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等.至于根据需要对天然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生产出新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优质蛋白质,更是日益受到重视,被誉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10互联网
互联网在亿万网民的学习、研究、交流、贸易,娱乐等方面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20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世纪,人类在本世纪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它们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世界的面貌.它们中有一些为科技界公认的重大成就,将在人类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20世纪初科学革命两大成就
20世纪的科学是在19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如热力学与电磁学理论、化学原子论、生物进化论与细胞学说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导致了20世纪前30年的物理学革命,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20世纪科学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1、相对论
1905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在他26岁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提出了不同于经典物理学的崭新的时空观和质(m)能(E)相当关系式E=mc2(此处光速C=3×108米/秒),在理论上为原子能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关于E=mc2,即物体贮藏的能量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个数量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不妨打个比方说,1克物质全部转化成的能量,相当于常规状态下燃烧36000吨煤所释放的全部热能;或者说,1克质量相当于2500万度的电能.
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空间和时间是随着物质分布和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从1923年开始,爱因斯坦用他的后半生致力于统一场论的探索,企图建立一个既包括引力场又包括电磁场的统一场理论,虽然他没有取得成功,但是杨振宁和米尔斯于50年代创立了“杨—米尔斯场方程”,发展了所谓“规范场”的理论,使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统一场论可望在规范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2、量子力学
1900年,普朗克创立了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1913年,玻尔把量子化概念引进原子结构理论.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1925年,海森伯和薛定谔分别建立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1928年,26岁的狄拉克提出电磁场中相对论性电子运动方程和最初形式的量子场论,使包括矩阵力和波动力学在内的量子力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20代末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1905-1915年相对论建立之后对经典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成功地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加速了原子物理学和固态物理学的发展,为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准备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生物学等的产生.因此,量子力学可以说是20世纪最多产的科学理论,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世纪中后期5大科学成就
30年代以来,物质基本结构、规范场、宇宙大爆炸、遗传物质分子双螺旋结构、大地构造板块学说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理论的创建,使人类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更为宇观、宏观和微观的领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1、物质的基本结构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在探讨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有没有公共的基本单元.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这种共同的基元就是原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内部有一个核;1913年,玻尔指出放射性变化发生在原子核内部,于是研究原子核的组成、变化规律以及内部结合力的核物理学应运而生.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从此,人们认识到各种原子都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于是把这三种粒子和光子称为基本粒子.
但是,基本粒子并不“基本”.一方面,正电子、中微子、介子等新的基本粒子相继发现;另一方面,基本粒子还有其内部结构.60年代以来,出现了基本粒子结构的“夸克模型”、“层子模型”等,使40年代末诞生的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基本粒子物理学(又称高能物理学)至今方兴未艾,成果累累.
2、宇宙大爆炸理论
现代宇宙学的研究发端于爱因斯坦.他在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后,用它来考察宇宙的结构问题,于1917年提出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1922年,弗里德曼提出的非静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可能膨胀的.1929年,哈勃确定了星系红移(即退行速度)和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证实了宇宙膨胀理论.1932年,勒梅特提出了宇宙爆炸说.
1948年,伽莫夫把核物理学的知识同宇宙膨胀理论结合起来,发展了大爆炸理论,并用它来说明化学元素的起源.这一宇宙大爆炸理论在1965年发现的宇宙背景辐射现象和1998年哈勃望远镜探测到距地球120亿光年之遥的星系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3、DNA分子双螺旋模型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25岁的沃森和37岁的克里克合作研究的成果——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就后来被誉为20世纪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也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DNA是遗传基因的物质载体——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简称.1915至1928年间,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坐落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着生物性状,从而创立了基因理论.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过去生物学界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直到1944年埃弗里等人通过实验才证明了遗传载体不是蛋白质,而是DNA.1953年DNA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的建立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60年代尼伦柏格等人破译了遗传密码,证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都是相同的——DNA的4种核苷酸碱基的序列代表了基因的遗传信息,决定着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作为基因载体的DNA是生命的后台指挥者,生命的一切性状通过受DNA决定的蛋白质来表现.
4、大地板块构造学说
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在地质历史上的古生代,全球只有一块巨大陆地,周围是一片大洋;中生代以来,这块古陆开始分裂、漂移,逐渐成为现在的几个大陆和无数岛屿,原来的大洋则分割成几个大洋和若干小海.
大陆漂移说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由地幔对流说(1928年)、海底扩张说(1961年)等阶段,到1968年勒比雄等提出了全球大地板块构造学说,建造了全球被分为欧亚、美洲、非洲、太平洋、澳洲、南极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验证,特别是海洋地质学的有力支持.
5、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948年,申农《通讯的数学理论》、维纳《控制论: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贝塔朗菲《生命问题》的出版,标志着交叉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一般系统论的诞生;1957年,古德等《系统工程学》的出版为系统工程论奠定了基础.6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新的交叉科学——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理论.
交叉科学不仅沟通了为数众多的自然科学学科,而且在方法论上也沟通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它向人们提供了定量、精确和最优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的5大尖端技术成果
在科学的先导和生产的促进下,20世纪发展起来五大尖端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在能源、材料、自动化、海洋和环境等高新技术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1、核能与核技术
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反应将产生和释放出远大于机械能、化学能等产生的能量.核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既安全又清洁、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
1942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首次实现了人工控制的链式核裂变反应.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52年第一颗轻核聚变的氢弹爆炸成功.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60年代以后,核电站进入实用阶段,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重要能源,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5.
核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材料、考古和环保等领域.40年代放射性同位素开始大量生产,1947年比利发明了C14测定年代的方法,1951年开始使用Co60等放射性元素治疗癌症,70年代以来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广泛应用于临床,80年代初发展到核磁共振扫描技术(MRI).
2、航天和空间技术
1903-1914年,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以火箭为动力的航行理论,奠定了航天学的基础.1919年,戈达德提出火箭飞行的数学原理,并于1926年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的火箭.1942年,布劳恩主持设计发射的液体军用飞箭成为二战后各国火箭发展的蓝本.
1957年,苏联用洲际导弹的火箭装置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时代”从此开始.1961年,苏联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人类首次飞向太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1971年,苏联建造空间站,人类首次在太空中有了活动基地.1981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成功,从此人类可以自由进出太空.
自50年代后期起,人类开始对月球和太阳系各大行星,以及遥远的行星际空间进行探测,至今已发射了100多颗空间探测器,去揭示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06年,三极电子管的发明使电信号放大,从而使远程无线电通信成为可能.1947年,第一只晶体管的诞生为电子电路集成化和数字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1945年问世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40年代中至50年代末)、第二代(晶体管,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第三代(集成电路,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和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初开始)等发展阶段,80年代开始对新一代的智能计算机、光学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果.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向巨型化和微型化两极发展.70年代中,巨型机的向量运算速度超过了每秒亿次;微机则进入了千家万户,标志着个人电脑时代的来临.当今,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已达每秒3.9万亿次,而计算机互联网络则在2亿多网民的学习、研究、交流、贸易甚至娱乐等方面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激光技术
1917年,爱因斯坦在研究光的辐射的过程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奠定了激光的理论基础.1958年激光被发现.1960年美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它用红宝石晶体做发光材料,用发光强度很高的脉冲氙灯做激发光源,在这种受激辐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超强光束就是激光.
继红宝石激光器之后,半导体激光器(1963年)、气体激光器(1964年)、自由电子激光器(1977年)乃至原子激光器(1977年)等相继问世.
5、生物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是20世纪下半叶蓬勃兴起和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的最前沿领域.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阿尔伯和史密斯发现细胞中有两种“工具酶”,能对DNA进行“剪切”和“连接”;内森斯则使用工具酶首次实现了DNA切割和组合.DNA的重组能创造性地利用生物资源,实现人类改造生物的遗传特征、产生人类所需要的生物类型的意愿.80年代以来,已获得上百种转基因动植物,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转基因药物的研制和生产则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新的福音.
除基因工程外,生物技术(即生物工程)还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领域.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诞生、1996年克隆羊多莉的出现都是细胞工程的杰作;加酶洗衣粉和嫩肉粉等则是酶工程的产品;现代发酵工业始于青霉素的生产,现已大规模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等.至于根据需要对天然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生产出新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优质蛋白质,更是日益受到重视,被誉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20世纪主要科学成就有哪些?~

1900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
1909年,丹麦的约翰逊提出基因遗传学。
1912年,德国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1913年,丹麦波尔提出原子结构假说。
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
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受激辐射理论(激光)。
1919年,英国卢瑟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
1926年,美国摩尔根创立了基因学说。
1931年,美国卡罗瑟首次合成纤维尼龙。
1931年,美国杨基思发现无线电波。
1939年,美国纽约实现第一次电视直播。
1945年,美国费米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
1946年,美国埃克特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53年,美国沃森选定DNA模型。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0年,美国梅曼制成第一台激光机。
1966年,高锟、霍克提出光纤传输信息的设想。
1969年,美国登月成功,并首创基特网。
1975年,英国制成单克隆拉体。
1986年,瑞士、德国发现陶瓷材料的超导体。
1987年,美国、中国获得高温超导体。
1990年,美国成功发射哈勃太空望远镜。

一、20世纪人类取得的科学方面成就:
1、相对论:1905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在他26岁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在理论上为原子能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2、量子力学: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概念;1913年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玻恩、海森堡、泡利、狄拉克等),以及德布罗意、薛定谔、费米、康普顿、爱因斯坦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创立了量子力学。
3、基因理论:1910年开始,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细胞遗传学基础上建立起基因理论;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理论,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4、核能技术:1939年原子分裂实验成功;1945年美国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1956年人类开始利用核能发电;1952年美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5、航天技术: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由苏联发射升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1977年美国发射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探测器,它们传回了太阳系8大行星以及幂王星的大量图片,探测器携带录有地球信息的镀金唱片;1981年美国成功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6、互联网技术:1969年,本世纪发明的全球最大的由众多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与电视机一起,让每天发生的世界性新闻及时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拉开了信息时代的大幕。
7、激光技术: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1960年5月1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梅曼宣布获得了波长为0.6943微米的激光,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束激光,梅曼因而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激光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
8、微电子技术:1943年美国制造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引发了电子领域的半导体革命,随后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1948年制造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9、克隆技术:1997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克隆绵羊“多利”。

二、20世纪人类取得的科技方面成就:
1、阿司匹林:1897年,德国人费利克斯·霍夫曼合成乙酰水杨酸,两年后登记的商品名为阿司匹林,一个世纪后成为最大众化的药品。
2、输血:1901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卡尔.兰德斯泰纳首次发现了ABO血型系统,自此安全输血才得以实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3、原子:1900年,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发现,原子在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把这种能量称为“夸特”。
4、飞机:1903年,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5、手表:手表人类历史上改变次数较多的发明之一,出现于1904年。
6、复印机:1907年,世界上最早的照相复印机在美国纽约出现;1959年,施乐914型静电复印机面市后复印机开始被广为应用。
7、塑料:1909年,美国人L·贝克兰发明的酚醛塑料的制作方法。
8、空调:1911年,美国人W·卡里尔发明了空调。
9、汽车:1913年,美国福特公司正式启用汽车生产流水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10、电灯:1913年,钨丝获得专利,电灯开始大规模普及。
11、信用卡:1920年信用卡金钱史上,信用卡的出现是自货币出现后的最大革命。首张信用卡是20年代印发的,普遍使用的信用卡是1950年印发的。
12、电视机: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
13、青霉素:1928年,人们称青霉素是本世纪最有贡献的药品,它的发明者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
14、避孕药:1954年避孕药,美国医师格雷戈里·平卡斯发明了避孕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世纪发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量子力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对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光

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答:1、原子 1900年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发现,原子在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把这种能量称为“夸特”,这一发现被誉为世纪性发现。2、复印机 复印机的发明人查斯特·卡尔森,原本是一位专利律师,兼职研究员及发明家。他在纽约专利办公室的工作需要复制大量重要文件。卡尔森患有关节炎,视复制文件为痛苦...

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有哪些
答:1、塑料 塑料始于1909年美国人L·贝克兰发明的酚醛塑料的制作方法。在得知塑料的发明之后,全世界最开心的莫过于大象了。几百年来,从小刀的把手到台球,一切都以象牙为标准原料。19世纪80年代,象牙供应的逐步减少与台球运动的兴起就曾引发了一场危机。美国最大的台球生产商费兰与考兰德公司迫不及待地...

20世纪美国的科技成就有什么?
答:1 飞机--莱特兄弟-1903 2 原子弹--曼哈顿计划--1945年 实验第一颗 “瘦子”成功 3 太阳能电池-194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 4 激光--1954--美国物理学家 汤斯 5 计算机--1946--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研究小组 ...

二十世纪二十项重大科学成就
答:九、解开精神病之谜。研究人员识别出可增加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遗传疾病风险的特殊基因。该研究成果对于研制治疗这类疾病的新药意义重大。十、小核糖核酸分子研究继续升温。2003年,科学家继续探索小核糖核酸分子如何影响从早期发育到基因表达等多种细胞行为。对小核糖核酸分子的研究,将有助于人类战胜诸如...

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
答:没有发生战争是个伟大的成就激光技术:拓展科研新领域 1960年,梅曼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可实际应用的红宝石激光器。它标志着激光技术的诞生。 近年来,激光技术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展,如激光保鲜、激光育种、激光医疗、激光美容等等,已成为科技人员研究的热门领域。 过去,人们还在为常温下蔬菜保鲜绞尽...

20世纪的科技成就!!!
答:基因工程在20世纪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至少有两个有力的证明。一是转基因动植物,一是克隆技术。转基因动植物由于植入了新的基因,使得动植物具有了原先没有的全新的性状,这引起了一场农业革命。如今,转基因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如抗虫西红柿、生长迅速的鲫鱼等。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首是克隆羊的诞生。这只叫“...

列举20 世纪生化领域对生命科学及人类命运产生深刻影响的五类科研成果...
答:基因技术:法国人弗朗索瓦·雅各布(生于1920年)和雅克-莫诺(1910-1976年)1961年指出DNA的分子“开关”支配着基因在一个复杂的结构中保持活跃或不活跃的状态。评论:这是一个跟发现双螺旋一样有相似意义的突破。这一突破在本世纪最后四分之一时间内再次引发一场科学革命:基因技术。1978年7月25日,人类...

你还知道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请举出四个例子
答: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2016年8月4日,...

科学技术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答:由于应用先进技术,生命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理论成就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由于生命科学的进步向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技术科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概念和新的研究领域,生命科学已成为ZI世纪的主流...

科学家通过什么事例发现什么结论概括
答: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控制论是20世纪三项重要的科学成就.1948年美国科学家维诺提出了控制论.钱学森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的控制与制导工程技术实践进行了全面观察,以比旁人更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提炼出指导控制与制导系统设计的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在50年代初创建了工程控制论.1954年工程控制论的专著在美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