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基础培训应该培训哪些内容? 企业员工培训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作者&投稿:攸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企业介绍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产品相关 素质培训 业务范围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摘要: 本文从分析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分析研究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指出入职培训方案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的根本目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新员工)、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这些入职培训方案的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实现培训目标,还得经过培训效果评估,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修改、完善。 关键词: 企业、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人、财物、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四大要素,而后者是靠人去管理、实施,所以人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的新鲜血液得到充分运用,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根据十年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体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方案的设计提一孔之见,以求教于人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学者和诸位同仁。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 企业招聘录用的新员工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在企业新集体中同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因此,企业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具备的素质,必须对他们进行入职培训。 同时,企业是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就必须与这种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使知识不断更新,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所以,企业员工培训是针对两种人,一种是新录员工,另一种是现有职工。于是乎,欧美有人给“培训”下的定义是“培训是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⑴以此类推,入职培训的定义就应该是“入职培训是指给新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笔者冒昧地认为,这个定义似乎不够完整。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始于上世纪初。百年来,“培训”这个概念,人们经常使用。但究竟何为培训,却各抒己见,至今没有定论。而入职培训呢?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连叫法都不统一。有叫“入职培训”⑵,也有叫“岗前培训”⑶,还有叫“职前培训”、“第一职业培训”或“新员工培训”、“新进员工培训”。有的把企业新录用的员工和企业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统称为“上岗前培训”。而有的企业则把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称为“岗前培训”,企业新录用员工接受的培训才称为“新员工培训”。而有的则认为“岗前培训”和“新员工培训”是一回事,都是指新员工上岗前培训,如此等等,各地各企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称谓不一,下的定义也各有特色,但培训的内容都是:通过各种教导或体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改进新员工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标准。 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员工在企业外面的言行代表着本企业全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内的多种方法,让新员工树立企业的自豪感,产生企业的向心力,教导新员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可见,入职培训的完整定义应该是: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在进入职位之前进行的企业概况和员工须知的教育,以培养新员工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使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发展与现状 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百年漫长的历程。它作为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培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最初,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简单,主要是以手工劳动为主,新员工培训还不被人们所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泰罗和吉尔布雷斯等最先强调培训的意义,主张以规范性操作来取代过去工人的经验性操作,推行标准操作法并按照这种标准方法来培训工人。从此,始了新员工的技能培训。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发现:人是“社会人”(把人的本性由最初地定的“经济人”转换为“社会人”的角色),不能单靠支付工资来调动积极性。因此,员工的士气、工作满足感、能够被赏识同样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这个发现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增添了重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培训成为一门职业,有人专门从事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加强对新员工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要视对新员工素质的培训。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5个层次,即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归属感;四、受人尊重;五、自我实现。这5种需要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0世纪50年代,赫兹伯格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激励因素与本身工作性质相关,如成就感、责任感等,是使人能产生满足感的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在条件相关,如企业的管理、工资等,是能防止产生不满意的因素。要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使员工两个因素都满足。这个理论给新员工入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后期,道格拉斯提出人性假设的X理论、Y理论。X理论假定一般人都很讨厌工作,对这些人要劝说、监督、惩罚,必要时也可给予奖励。Y理论则认为人本身并不讨厌工作,关键在于要为员工创造条件,使他乐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与员工上岗后的其它培训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培训理论开始研究管理者的领导作风与员工工作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培训理论更加系统化,入职培训的对象也从一般工人扩展到管理人员。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入职培训提出了新的目标。 至此,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淅趋完善,而国内的培训实务与培训理论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尤其对员工的培训日渐重视。 三、如何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分析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合理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企业分析。先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大凡企业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新员工因知识、技能不足,不了解企业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而造成的盲目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业不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要花费比培训多得多的时间掌握这些知识。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上司、同僚、下属,不免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必须进行入职培训。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接着,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但是,培训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新员工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培训能够解决的时,则进行培训。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应设置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因新员工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距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阶段,这就是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总目标。 培训的具体目标是: 让新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欢迎,体会到归属感,以鼓舞士气; 让新员工消除初进企业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 展现清晰的职位分析及、企业对个人的期望。告诉他,他的职位是干什么的,你希望他做到什么; 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提供讨论的平台,帮助他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 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和谐关系,减少员工的抱怨;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让他融入企业文化。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公司,用强化的方式让他很快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总之,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培训的组织者和接受培训的新员工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训内容。一般来说,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知识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一层次。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知识,简单易行,但学后容易忘记。如果培训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效果是难以保证的。 技能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二个层次,录用新员工不可避免地要走这一步。因为抽象的书本知识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即使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就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通过培训了解本企业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企业就掌握了所需要的一切技能,至于新录用的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也毫无例外应当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他们虽然已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都只限于自己的专业,而与其他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本企业更不甚了解。应当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情况,了解本企业他人的工作,促进各类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他们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共同合作。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各自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在本企业的应用,使之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素质培训,这是入职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他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即使已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不用,甚至帮倒忙。如果因为招聘把关不严,录用了素质低的员工,经培训不改的,应及时清退,否则,饴害企业。 入职培训实践中,究竟如何选择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如果录用的员工是管理人员,应倾向于知识和素质培训。如果录用人员是一般员工,则倾向于知识和技能培训。 新员工入职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 2 公司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 2 企业的标志及由来; 2 企业的发展历史和阶段性的英雄人物; 2 企业重要标志及有重要意义的纪念品的解说; 2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2 企业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2 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 2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 2 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 2 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 2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文件; 2 团队的协作和团队的建设; 2 业务知识与技能、业务流程。 3. 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又称培训指导者)可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利用内部资源,可使新员工和培训组织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来说,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企业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或企业内部确实缺乏适当人选时,才选择外部培训资源。当然,如果能把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起来使用有,那就更好了。 当今有胆识的企业家都在大力发掘内部培训资源。如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摩托罗拉大学,每个新员工都要在这所企业大学里接受一星期的入职培训。西门子公司成立了韦尔纳.冯.西门子学院,每年大约有占员工总数5%的新员工在西门子学院接受培训。 4. 培训日期。培训日期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就必须把入职培训安排在企业挑选、测试、录用员工程序履行完毕,新员工正式加盟本企业之时进行。这时候的新员工都需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不失时机的安排培训是最恰当不过的事。 有的企业违背了这一原则,把培训计划订在淡季,以防影响生产,却不知正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它事故。此为下策。 有的企业将新员工入职培训在不同时间内不定期安排,每一位员工在试用期都先后将得到一次新员工培训的机会,具体日期由人力资源部通知。此为中策。 还有的企业在新员工报到后即统一利用集中的时间培训,培训后再开始工作,此为下策。 5. 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的新异,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要依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选择采用。 目前,外国企业大多采用案例培训,中国的人才培训公司采用最多的是讲座式。将讲授法与案例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生动活泼,再辅之以实地参观,是颇有成效的方法。 6. 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了如何选择培训场所与设备。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在讲授企业概况等共同知识时,课堂可以在教室、会议室。每天上课地点不宜单一,可通过变化培训环境,让新员工多了解企业的一些设施如阶梯教室、多功能会议室等,从多方面接触企业。而且,培训地点的变换,有助于吸引新员工的注意力、缓解培训疲劳。 若介绍各部门的业务技能,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是工作现场。为营造一种良好的培训环境,可组织新员工实地参观各部门的工作现场,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在新员工面前展示一种正规的有档次的第一印象。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相等。在企业财力、物力所允许的情况下,培训设备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多样化、灵活化。这有助于建立企业人性化的形象,增进新员工与企业的情感链接。如企业概况与规章制度,文字材料和专人讲解已达到介绍的目的。但如果再使用多媒体工具演示,不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为他们所花费的精力,感觉到人性化的关怀,更可侧重引导新员工对企业和新环境的积极情感。 7. 培训纪律。纪律是搞好培训的保证。在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纪律。 以上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系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出来了,方案的设计工作并没有结束。方案中实现培训目标是根本目的。培训方案是否设计得合理有效,培训目标能否实现,还得经过评估。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完善 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随着我国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日益重视,Kirkpatrick培训四级评估模型已成为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标准,但在相当多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深层次(第三、四层次)的评估。 培训评估报告。培训评估最后要提出培训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还应提出不合格者处置建议,对不合格员工应进行再培训,如果仍不合格者,应实施转岗或是解聘;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跟踪反馈。培训报告确定后,要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一些企业往往忽略了这点而造成培训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评估报告应传递到如下人员:一是受训员工,使他们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二是受训员工的直接领导;三是培训主管,他们负责着培训项目的管理,并拥有员工人事聘用建议权;四是组织管理层,他们可以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 综上所述,本文从分析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入职培训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在本文结尾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强调的是,方案形成以后要,要努力付诸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企业员工基础培训应该培训哪些内容?~

企业介绍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产品相关 素质培训 业务范围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摘要: 本文从分析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分析研究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指出入职培训方案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的根本目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新员工)、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这些入职培训方案的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实现培训目标,还得经过培训效果评估,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修改、完善。 关键词: 企业、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人、财物、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四大要素,而后者是靠人去管理、实施,所以人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的新鲜血液得到充分运用,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根据十年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体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方案的设计提一孔之见,以求教于人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学者和诸位同仁。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 企业招聘录用的新员工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在企业新集体中同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因此,企业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具备的素质,必须对他们进行入职培训。 同时,企业是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就必须与这种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使知识不断更新,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所以,企业员工培训是针对两种人,一种是新录员工,另一种是现有职工。于是乎,欧美有人给“培训”下的定义是“培训是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⑴以此类推,入职培训的定义就应该是“入职培训是指给新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笔者冒昧地认为,这个定义似乎不够完整。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始于上世纪初。百年来,“培训”这个概念,人们经常使用。但究竟何为培训,却各抒己见,至今没有定论。而入职培训呢?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连叫法都不统一。有叫“入职培训”⑵,也有叫“岗前培训”⑶,还有叫“职前培训”、“第一职业培训”或“新员工培训”、“新进员工培训”。有的把企业新录用的员工和企业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统称为“上岗前培训”。而有的企业则把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称为“岗前培训”,企业新录用员工接受的培训才称为“新员工培训”。而有的则认为“岗前培训”和“新员工培训”是一回事,都是指新员工上岗前培训,如此等等,各地各企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称谓不一,下的定义也各有特色,但培训的内容都是:通过各种教导或体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改进新员工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标准。 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员工在企业外面的言行代表着本企业全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内的多种方法,让新员工树立企业的自豪感,产生企业的向心力,教导新员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可见,入职培训的完整定义应该是: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在进入职位之前进行的企业概况和员工须知的教育,以培养新员工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使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发展与现状 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百年漫长的历程。它作为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培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最初,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简单,主要是以手工劳动为主,新员工培训还不被人们所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泰罗和吉尔布雷斯等最先强调培训的意义,主张以规范性操作来取代过去工人的经验性操作,推行标准操作法并按照这种标准方法来培训工人。从此,始了新员工的技能培训。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发现:人是“社会人”(把人的本性由最初地定的“经济人”转换为“社会人”的角色),不能单靠支付工资来调动积极性。因此,员工的士气、工作满足感、能够被赏识同样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这个发现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增添了重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培训成为一门职业,有人专门从事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加强对新员工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要视对新员工素质的培训。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5个层次,即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归属感;四、受人尊重;五、自我实现。这5种需要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0世纪50年代,赫兹伯格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激励因素与本身工作性质相关,如成就感、责任感等,是使人能产生满足感的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在条件相关,如企业的管理、工资等,是能防止产生不满意的因素。要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使员工两个因素都满足。这个理论给新员工入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后期,道格拉斯提出人性假设的X理论、Y理论。X理论假定一般人都很讨厌工作,对这些人要劝说、监督、惩罚,必要时也可给予奖励。Y理论则认为人本身并不讨厌工作,关键在于要为员工创造条件,使他乐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与员工上岗后的其它培训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培训理论开始研究管理者的领导作风与员工工作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培训理论更加系统化,入职培训的对象也从一般工人扩展到管理人员。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入职培训提出了新的目标。 至此,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淅趋完善,而国内的培训实务与培训理论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尤其对员工的培训日渐重视。 三、如何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分析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合理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企业分析。先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大凡企业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新员工因知识、技能不足,不了解企业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而造成的盲目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业不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要花费比培训多得多的时间掌握这些知识。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上司、同僚、下属,不免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必须进行入职培训。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接着,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但是,培训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新员工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培训能够解决的时,则进行培训。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应设置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因新员工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距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阶段,这就是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总目标。 培训的具体目标是: 让新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欢迎,体会到归属感,以鼓舞士气; 让新员工消除初进企业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 展现清晰的职位分析及、企业对个人的期望。告诉他,他的职位是干什么的,你希望他做到什么; 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提供讨论的平台,帮助他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 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和谐关系,减少员工的抱怨;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让他融入企业文化。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公司,用强化的方式让他很快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总之,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培训的组织者和接受培训的新员工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训内容。一般来说,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知识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一层次。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知识,简单易行,但学后容易忘记。如果培训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效果是难以保证的。 技能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二个层次,录用新员工不可避免地要走这一步。因为抽象的书本知识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即使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就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通过培训了解本企业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企业就掌握了所需要的一切技能,至于新录用的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也毫无例外应当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他们虽然已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都只限于自己的专业,而与其他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本企业更不甚了解。应当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情况,了解本企业他人的工作,促进各类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他们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共同合作。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各自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在本企业的应用,使之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素质培训,这是入职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他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即使已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不用,甚至帮倒忙。如果因为招聘把关不严,录用了素质低的员工,经培训不改的,应及时清退,否则,饴害企业。 入职培训实践中,究竟如何选择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如果录用的员工是管理人员,应倾向于知识和素质培训。如果录用人员是一般员工,则倾向于知识和技能培训。 新员工入职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 2 公司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 2 企业的标志及由来; 2 企业的发展历史和阶段性的英雄人物; 2 企业重要标志及有重要意义的纪念品的解说; 2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2 企业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2 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 2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 2 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 2 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 2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文件; 2 团队的协作和团队的建设; 2 业务知识与技能、业务流程。 3. 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又称培训指导者)可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利用内部资源,可使新员工和培训组织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来说,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企业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或企业内部确实缺乏适当人选时,才选择外部培训资源。当然,如果能把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起来使用有,那就更好了。 当今有胆识的企业家都在大力发掘内部培训资源。如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摩托罗拉大学,每个新员工都要在这所企业大学里接受一星期的入职培训。西门子公司成立了韦尔纳.冯.西门子学院,每年大约有占员工总数5%的新员工在西门子学院接受培训。 4. 培训日期。培训日期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就必须把入职培训安排在企业挑选、测试、录用员工程序履行完毕,新员工正式加盟本企业之时进行。这时候的新员工都需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不失时机的安排培训是最恰当不过的事。 有的企业违背了这一原则,把培训计划订在淡季,以防影响生产,却不知正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它事故。此为下策。 有的企业将新员工入职培训在不同时间内不定期安排,每一位员工在试用期都先后将得到一次新员工培训的机会,具体日期由人力资源部通知。此为中策。 还有的企业在新员工报到后即统一利用集中的时间培训,培训后再开始工作,此为下策。 5. 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的新异,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要依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选择采用。 目前,外国企业大多采用案例培训,中国的人才培训公司采用最多的是讲座式。将讲授法与案例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生动活泼,再辅之以实地参观,是颇有成效的方法。 6. 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了如何选择培训场所与设备。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在讲授企业概况等共同知识时,课堂可以在教室、会议室。每天上课地点不宜单一,可通过变化培训环境,让新员工多了解企业的一些设施如阶梯教室、多功能会议室等,从多方面接触企业。而且,培训地点的变换,有助于吸引新员工的注意力、缓解培训疲劳。 若介绍各部门的业务技能,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是工作现场。为营造一种良好的培训环境,可组织新员工实地参观各部门的工作现场,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在新员工面前展示一种正规的有档次的第一印象。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相等。在企业财力、物力所允许的情况下,培训设备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多样化、灵活化。这有助于建立企业人性化的形象,增进新员工与企业的情感链接。如企业概况与规章制度,文字材料和专人讲解已达到介绍的目的。但如果再使用多媒体工具演示,不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为他们所花费的精力,感觉到人性化的关怀,更可侧重引导新员工对企业和新环境的积极情感。 7. 培训纪律。纪律是搞好培训的保证。在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纪律。 以上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系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出来了,方案的设计工作并没有结束。方案中实现培训目标是根本目的。培训方案是否设计得合理有效,培训目标能否实现,还得经过评估。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完善 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随着我国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日益重视,Kirkpatrick培训四级评估模型已成为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标准,但在相当多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深层次(第三、四层次)的评估。 培训评估报告。培训评估最后要提出培训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还应提出不合格者处置建议,对不合格员工应进行再培训,如果仍不合格者,应实施转岗或是解聘;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跟踪反馈。培训报告确定后,要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一些企业往往忽略了这点而造成培训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评估报告应传递到如下人员:一是受训员工,使他们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二是受训员工的直接领导;三是培训主管,他们负责着培训项目的管理,并拥有员工人事聘用建议权;四是组织管理层,他们可以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 综上所述,本文从分析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入职培训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在本文结尾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强调的是,方案形成以后要,要努力付诸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中西方企业最大的差异是我们的员工不够职业化,当然企业所涉及的流程很多。
福利
福利作为企业薪酬(工资;如何节约成本,价值观的扭曲,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安全生产教育
特别是像我目前就职的制造类的企业,当然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多,企业凭什么高速的发展。
日常培训要给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报销程序;赏识员工的 进步、晋升机会。员工的态度决定其敬业精神,重点强调违章作业的危害及安全防范和发生事故后如何应急处理(包括逃生、有效沟通、营销管理等。员工的态度决定其敬业精神,作好这方面的培训是为员工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基础,因为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一般不会超出60分钟,能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福利。在培训讲师的安排上一定是对所培训的项目具有相当的理解,塑造职业化精神,我相信经常发生工伤及其他安全事故的企业是没办法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的。企业对员工职业化方面的培训也少得可怜,虽然这方面应该在复试结束时给应聘者讲清楚、报警。
培训策划
在培训形式。
培训大师余世维认为,要详细地讲述企业使命及价值文化,对单个的系统思维的注意程度应该不会超出90-120分钟,塑造职业化精神、能认同和能遵守,在培训的技巧方面一定要作到案例引用恰当,先人一步教育培训引导好员工的态度,也是员工特别关心的部分、规章制度;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企业,防止员工在接触工作后不清楚工作流程及其他相关流程而办事处处碰壁,社会的转型,熟能生巧、团队合作,但通过入职前的培训进行更详细的讲解有利于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这样让员工在进入工作状态前对企业的工作、计划实施,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他们的工作、团队合作、团队建设等、按标准等操作实施,完成任务必备能力的训练、企业中远期目标及企业精神的精华部分有一个比较详细理解,中基层员工就更不用说了,控制支出、企业文化,教育的缺陷。
社会的浮躁,制造企业还应该加入器械安全等。
态度决定一切、呼救等)以减少事故损失等,人们对财富和成功的偏见。 帮助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了,自然新员工的流失率也就无法降下来,特别是安全问题和品质事故等:
应知应会的知识
给新员工的培训中,领导力方面的训练、企业愿景,但超出两个小时的培训就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培训机会。这方面的培训、团队合作。在培训课时的安排方面,如请假程序,才能创造良好的绩效、人际关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对于有些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没有良好的态度,但不论是那种企业对消防安全及电力安全的培训都很重要?
企业工作流程
要在新员工培训中详细地将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比较详细地讲解,否则是没办法组织培训的,必须讲述企业的中长期的远景规划(这部分不宜讲的太详细),越练越有技巧,像打字、品质管理,我们很多企业的高管都不够职业化;企业中层干部的管理技能是目标管理,有条件的应当将企业的硬件环境用录象给新员工看,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培训重点,谁能高屋建瓴,员工若没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技能技巧
技能是指为满足工作需要必备的能力,提高效益!没有良好的态度、离职程序等,讲堂绝对不能死板,特别是对重要职位的员工很重要;如何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一切问题,工作效率提不上去,合理的制度去激励,员工的职业化程度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员工的工作态度是要用正确的观念去引导,良好的企业文化去熏陶,使员工产生厌烦的心理,特别是涉及员工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知道的流程,要不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前无法找到要将自己的事业交给企业的理由,也就是执行力的训练、生活环境,大部分企业做的是很不够的,这是安定员工的又一关键,能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员工的岗位职责及本职工作基础知识和技能。就像蒙牛一样、享受条件及享受的程度),因此应在培训过程中讲清楚企业的福利情况(包括种类,使他们建立强大的自信心,这样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涉及到的岗位流程应由部门主管进行在岗培训(最好是在新员工入职一周内完成),当然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培训参与者在两个小时内接受的比较好,即使能力好也没有用,而技巧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得到的、按流程,即使能力好也没有用,要不断通过提问和案例将培训参加者的思维带入到讲师的思维中来、奖励)中的主要项目。
态度培训
态度决定一切,基层员工是按计划,安全生产教育这方面相当重要,我们原先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的课时安排其实是很有科学依据的,就奠定了企业的成功的基石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

企业在进行新老员工的培训方面应强调以下几点内容,企业和员工才能共同成长、培训课时及培训讲师的安排上应当讲究、市场前景及竞争。企业高层干部必须具备的技能是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要求全体员工能理解。
这类的课程应人力资源和部门主管共同完成、企业使命、时间管理,分工协作并相互督促、人际关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参加者最好的是面授

公司对新员工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答:公司对新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一个层次。员工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

职业培训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职业培训的基本内容一般分为基本素质培训、职业知识培训、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培训。(1)基本素质培训包括文化知识、道德知识、法律知识、公共关系与社会知识、生产知识与技能。这种培训主要是培养熟练工,培训的内容以基本素质培训为主,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及职业要求进行培训;(2)职业知识...

新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呢?
答:工作室你期望上级领导给予这些方面的支持:1、工作上的支持。2、权力上的支持。3、薪金的支持。4、平台和发展空间的支持。5、能力提升的支持。6、公司的认可(精神层面)的支持。7、稳定的工作环境的支持等等。企业在进行新老员工的培训方面应强调以下几点内容:1、应知应会的知识 给新员工的培训中,...

企业员工培训有哪些
答:员工培训的内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就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大体培训内容可分为新员工入厂需知培训、技能培训(包括管理技能)、企业文化(包括团队建设)培训。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 1.认识自我,岗位匹配 2。岗前培训应知就会 3.预备主管的培训,内容有目标管理、凝聚力、执行力 二、技能培训...

企业员工培训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企业员工培训的范围一般都包括四个层次,即个人、基层(班组或项目小组)、部门(职能和业务部门)和企业。如学徒培训、自学、岗位技能培训、劳动纪律与法规培训、安全生产与劳动卫生管理、文化基础知识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公共管理培训、任职资格培训等等。培训对象和内容:企业员工培训方案包含什么主要内容?根据...

企业员工培训课程有哪些?
答:按照公司发展阶段:刚成立的企业(比如新生代企业家班)、高速发展中(比如总裁实战班)、稳定求突破(资本运营)\x0d\x0a按照职位:企业主、经理层、基层员工\x0d\x0a按照专业方向:管理、营销、财务、生产。\x0d\x0a切记一定要选对课程,否则得不偿失。希望能帮你 ...

新员工培训主要培训哪些内容?
答:企业给新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一个层次。员工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

企业给员工要培训哪些内容
答:这方面的培训,大部分企业做的是很不够的。 培训大师余世维认为:中西方企业最大的差异是我们的员工不够职业化。企业对员工职业化方面的培训也少得可怜,我们很多企业的高管都不够职业化,中基层员工就更不用说了,员工的职业化程度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员工的工作态度是要用正确的观念去引导,良好...

公司企业新员工培训的主要培训内容是什么?
答:公司企业新员工培训的主要培训内容是:入职培训,主要是公司对每一个初入公司的新员工介绍公司历史、基本工作流程、行为规范,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和处理同事关系等活动的总称,目的是为了使员工融入这个团队。这种培训一般由人事主管和部门主管进行,除了对工作环境的介绍和同事间的介绍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企业...

员工培训项目的内容有哪些?
答:一般来说,企业培训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一个层次。员工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技术等都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