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运用笔记,比记笔记本身更重要

作者&投稿:贺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每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很多都有过这样的时刻吧。白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大家在下面奋笔疾书,各类笔记五花八门每个人都觉得收获满满,记录的都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可是等到晚上回家时,打开笔记一看,完蛋,重点怎么那么多?我当时画这么多重点的原因是什么来着?又或者是,平时记录了很多记了很多名人名言、聚点论据,可临到写作文的时候,偏偏就无从下手了。这是不是很多人熟悉的记笔记体验?起码这是我自己比较深刻的记笔记体会了。

我常常会苦于笔记太多,很多记录完依旧无法自如运用,甚至有的时候关于特定主题或者项目的笔记要使用时,压根找不到。只能在记忆的茫茫白雾里,依稀看到遥远那残留的模糊影子,证明这个笔记有短暂存在过。

那到底,记笔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啊?

➡️➡️➡️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阅读到写作》这本书可以说是从全方位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卡片式读书笔记写作法》是作者申克·阿伦斯从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卢曼身上,总结出来的简单又独特的笔记方法。卢曼通过很好的使用他的笔记卡片盒,在20世纪60年代从一个酿酒师的儿子,最终变成一个拥有58本著作及数百篇文章的教授。而拥有这样斐然成果的人,却强调自己从不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相较于其他人对于写作的痛苦,卢曼甚至说出:“我只做容易的事情,我只在马上知道要怎么写的时候才会写作。如果我有片刻的动摇,我就会把这件事放在一边,然后继续做别的事”。这听起来好像写作对于他来说,是一件简单又顺其自然的一件事。

究竟什么是卢曼的笔记卡片盒?他的记笔记方式有什么神奇之处吗?

作者申克·阿伦斯首先对卢曼的笔记卡片盒,也就是笔记成果,做了两大分类:1、文献类:收集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简要说明;2、记录类:针对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尽量简短的写出来,并且在笔记增加链接,形成主题或分类。最后附上索引和编号,便于查看思考与其他笔记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卢曼的笔记卡片方法,他通过一个简单可靠的外部框架,弥补了思考上的缺漏。说起来简简单单,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如何将它好好的发挥作用呢?

通过卢曼的卡片盒的运用方式迸发的思考,作者申克·阿伦斯对卡片盒笔记系统自下而上的特性进行分析,由于卡片盒的优点是无须面对主题太多或太少的问题,但是一旦笔记过多造成混乱,便难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只有当目标是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时,它才能发挥自身优势,而这个最佳点不仅取决于笔记的数量,还取决于笔记的质量和处理方式。

所以笔记的正确打开方式,不仅仅是分类、归纳和记录,更要利用它本身框架的特性,最大化它的作用。对此作者在卢曼卡片盒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

·  什么是闪念笔记?闪念笔记可以理解为灵感收集站,它是收集我们日常随时灵光一闪的念头、感悟或思考。这类想法由于缺少联系容易被遗忘,所以我们需要先将它们记录下来。

·  除了一瞬而逝的灵感,还有需要一直存在的永久笔记。我们常常苦于难以活用论点论据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过自己的语言将想记录下来的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写下,没有经过思考单纯记录就容易遗忘和错漏,所以把这类想法和相关书目一起记录下来变成专属文献资料,渐渐汇集成为自己的图书馆。

·  最后是项目笔记:通过对临时灵感的记录和收集,再到对引用和参考类的存档,最终都分门别到到专属的领域里,到这里结合自己的思考,重新构思,发散,对比有关联的笔记碰撞新的火花,再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完成一次属于自己知识储备库的存档和升级。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专属笔记卡片盒。在这里面,拥有丰富的信息和相关的参考书目,而被记录下来的信息也都是我们本来就感兴趣或者有用的记录。同时通过自己“翻译”后的笔记,能够将笔记变得宛如说话一样张口就来,让每一条收集到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形成相互串联的关系,再逐步拓展,渐渐变成为了自己的语言库。新东方著名的优秀老师讲课,个个妙语连珠,即使是枯燥的课程也能让人意犹未尽。而一些厉害的演讲家,就算即兴表演也能轻而易举说出令人折服内容。这些信手拈来的相关论据及能力,就是一种建立自己的理解联系的记忆点所串联的完整内容输出。这样简单的外部构架可以保证我们不断的对自己记录的内容进行对比,查证和自审。慢慢的无形之间,这个流程反向也能拓展着我们的知识面。不论说写作还是研究,也不用再担心缺乏素材和论证。

同样的,通过写作这种作为成果呈现方式的一种,往往需要我们搜索自己的知识储备、输入大量的阅读,进行反复的思考和推敲,最终得出结论。卡片笔记盒可以让我们形成好的输出框架,优化对事物思考的角度,聚焦于我们最应该关心的问题,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的去专注于重要的部分。拥有了这样源源不绝的灵感发生器和信手拈来的论点论据,写作自然就变成一个正向反馈的完善机制。

卢曼的笔记卡片盒提出,笔记不仅仅只是一个条目,或者一个类别,它们可以发挥更大的用途。只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使用方式,一次的项目笔记可能同样可以借鉴于其他项目;一个灵感笔记也许可以结合文献笔记迸发出更多不一样的火花;多个类别的文献笔记放在一起,也可能会诞生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如果只是记笔记而不会运用笔记,只能是平白无故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所以想真正理解懂得,只有笔记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把笔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对笔记的理解和梳理,把它们分门别类的放入我们脑子里的图书馆,它们才算是真正在我们的知识储备库中安家。

笔记,不仅仅只是一个记录的工具,它是我们的思考过程、是阅读的累积、是我们理解的反馈,也是我们提出想法的佐证。正确的运用我们的笔记,不仅仅是助力我们日常生活的工具,推动工作顺利进展,甚至还能够形成一种正向的生活方式。

我想,能够驱动卢曼这样的大学者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写出58本著作及数百篇的文章,不仅仅是因为神奇的卡片盒所带来的助力,更是背后所倡导的思维方式,让他能够专注的在他的领域中深耕。同样的《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除了在笔记方式上给我们带来重新思考之外,更是让我们最终所知所学汇集,打开更大的世界去探索。

~

普通手写笔记(本子、笔)和电子手写笔记(平板、电子笔)哪种记笔记的方式...
答:电子手写笔记也很适合会议纪要的记录和分享。使用电子设备记录会议内容和关键点可以更加高效,而且可以随时添加注释和重要点。同时,您可以轻松地与与会者共享笔记或通过邮件或云存储服务将笔记传送到电脑或其他设备上。个人笔记 对于个人笔记,普通手写笔记是一种方便的方式。您可以将所有笔记集中在一本笔记本...

大学生在上课时需要做随堂笔记吗?如何有效记笔记?
答:等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才想起来把笔记翻出来查看,这才发现笔记本上的很多知识点出现了遗漏、错误和混乱等问题,根本不能当作复习资料。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学生们只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在课下并没有整理和复习,才会让课堂笔记漏洞百出。其实,好的课堂笔记不仅需要整理,还需要时不时复习,更...

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做课堂笔记才会发挥较大的作用?
答:小学五六年级。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很好的整理自己的笔记,能够达到书写最少的字,却能够记录最多的重要信息和内容,学会笔记本上不同的位置如何使用才能够让笔记看起来更有逻辑性,更方便之后的查阅和使用。总而言之,做笔记的习惯应该从小就养成,作为教师,我身边有很多最终考上名校的学生,他们...

写笔记用什么本比较好?
答:可以买那种表皮很硬的笔记,这种笔记本不容易散页,这样就可以长时间的保留,而且还非常方便携带,外观方面也比较美观,我每天就在写日记,用的就是这种笔记本,希望大家可以借鉴。

记笔记有什么好处
答:有的笔记只是做一个简单备忘,应该称作备忘录。学习、读书、工作笔记不同,笔记的目的不止备忘,还包括理清、辅助思考、积累... 深入了解笔记的意义,能够更好的利用笔记,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益。笔记有以下作用:加深记忆、储存备忘。捕捉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美好,和自己的思想、灵感。通过清晰简...

做好笔记分类管理,让你的笔记本不再杂乱无章
答:你有没有收藏了很海量干货好文,可要用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通勤时脑子里突然冒出来的灵感,以为肯定会记得,可一到站就忘得一干二净,只能一声叹息?明明建立了很多笔记本或文件夹,但每次都纠结到底该存到哪个文件夹呢?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笔记数量达到几百个,在查找上花费了很多实践,我开始摸索...

全国公认最有效的做笔记方法
答:二、三条线笔记法。三条线笔记术也是学霸们经常用的一种笔记法,它是一种简单、好用、有效的笔记法,简单到只需要在笔记本上画上三条线即可,目的是为了划分出学习内容。虽然如此简单,但却收到很好的学习成效,所以大家都说三条线笔记术是一种极有效率的学习方式。运用三条线笔记术,可以清晰地看到...

课堂笔记应如何用
答:3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有些孩子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事实上,许多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

笔记本电脑和平板从长远角度哪个更实用些?
答:此外,如果购买了触控笔,还可以方便地实现用平板做笔记、绘画的功能。而笔记本电脑则需要依赖外接数位板,操作体验远远不如平板电脑方便快捷来的好。③长续航时间:由于其更小的尺寸和低功耗设计,平板电脑通常具有比笔记本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而同样,由于能耗的区别,二者的充满电速度也存在差异,显然...

笔记是用电脑还是手写好
答:其实这要看人,有的人写的笔记会回头去看,有的人仅仅是笔记过而已,所以,我一般用纸做草稿笔记,用电脑做资料笔记。望采纳^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