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元稹有诗词云: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水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稹,著名情诗王子之一。他的情诗中,写给亡妻的悼亡诗尤其情真意切,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题主提到的这两句诗同样也是悼亡诗,出自《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妻子韦从

公元802年,一介书生元稹攀上了高枝,迎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从。韦从虽出身名门,但心甘情愿嫁给元稹过穷日子。可惜好景不长,结婚7年后,韦从病故。大约2年后,元稹思念亡妻,含泪写下三首悼亡诗,这是其中第二首。

原诗解读

当年“我们”开玩笑,谈及种种死去的情景,不幸言中,今天都成为残酷的现实。因为害怕睹物思人,你穿过的衣服,“我”都送给了别人,基本上看不到了;你缝补衣服用过的针线“我”还保持着,但是一直不敢打开,生怕又悲痛难忍。

因为对你的爱,“我”对侍奉过你的婢女、仆役也有深情的怜爱。常常梦到你,梦醒后便给你少一些纸钱。“我”也知道生死离别是在所难免,但是想到你以前陪“我”度过的那些穷苦日子,就会十分悲伤。

赏析

从诗句来看,满满的情真意切。玩笑不幸变成现实,送掉了衣服又还保留针线,复杂的心情刻画得细腻而深刻。爱屋吉屋,因爱亡妻而怜爱下人。现在日子好过了,但是亡妻没能一起享受,想弥补她却终究不能如愿,只能送上一些纸钱。

题主问题所涉及的尾联,我们重点看看。“诚知此恨人人有”,一声叹息,写尽了元稹对亡妻深深的愧疚和遗憾:对他的亏欠永远无法弥补,尤其是作为多年的贫贱夫妻,妻子下嫁,没过上好日子就匆匆离去。元稹把夫妻之间的遗憾扩展到贫贱夫妻的悲哀,内涵得到提升,有意无意之间提醒了世间的贫贱夫妻要珍惜对方,珍惜现在。

扩展:诗中的痴情男,却言行不一

从全诗看,元稹真是个痴情种,妻子去世两年了还是思念不已。然而,大家可能想不到,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续娶了一位叫安仙宾的女子,而在安仙宾之前,他还跟大唐才女薛涛搅到一块,最后抛弃薛涛娶了安仙宾。

更狗血的是,妻子去世不久,他写下“取次花丛懒回顾”(看到别的女子,我都没心思看),然而他主动搭上薛涛的时候离妻子去世仅有半年,不得不说,元稹对妻子仅仅是愧疚而已,他对妻子的爱并没有诗中体现的那么浓烈,那么真挚。



~

诚知此恨人人有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诚知此恨人人有的下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诗词名称:《遣悲怀三首其二》。本名:元稹。字号:字微之,字威明。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化鲜卑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时间: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去世时间:太和五年(831年)。主要作品:《过襄阳楼》《遣悲怀三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也曾因梦送钱财的下一句也曾因梦送钱财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也曾因梦送钱财的下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也曾因梦送钱财的下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诗词名称:《遣悲怀三首其二》。本名:元稹。字号:字微之,字威明。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化鲜卑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时间: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去世时间:太和五年(831年)。主要作品:《过...

如何理解“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答:“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中的第2首,原诗是这么写的: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在这首诗中,元稹细致刻画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看到韦丛留下的物品,以及她曾经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人人知晓,居然还有上半句,也是至理名言?
答:而“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它本来是一首诗里的两句,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如果你对他不熟悉,你一定知道他的另两句被人们经常引用的诗,叫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人元稹在妻子去世后,对她万般怀念,于是就怀着悲戚写了三首诗,其中的一句就是“诚知此...

昔日戏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賎夫妻百事衰。_百...
答:这是唐代元稹的诗,遣悲怀中其二,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 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

夫妻百事哀下一句是什么?
答: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下一句,只有上一句。这是真是你的最后两句。就是“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我明白,这种痛苦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但是对于曾经一同经历了贫贱,一起共患难过的夫妻来说,阴阳两隔会更显得让人痛苦和悲哀。

俗语“贫贱夫妻百事哀”,它的上半句说了什么?
答:她知书达理,与元稹感情很好。丈夫被流放,韦从自愿跟随自己的丈夫前去流放地,一路之上照顾自己的丈夫,与丈夫同甘共苦。但是韦从是一名大家闺秀,从来没有吃过那样的苦,于是很快身体就吃不消了,在流放地很快香消玉殒。所以元稹才会写下“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诗句悼念亡...

诚之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衰的作者是谁?
答: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诗以乐府诗最具代表性,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其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向称名篇 《遣悲怀》其一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啊?谢谢了...
答:关于古诗中“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正确意思!这句诗被很多现代人滥用,而且也用错了。其实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悲怀三首》,是他为了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所写的三首七言律诗中的诗句。在诗中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并写了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意思
答: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意思是:虽然我知道这种遗憾和痛苦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但是对于曾经共同经历过贫贱生活的夫妻来说,他们所经历的百事都令人感到悲哀。诚知此恨人人有中的此恨指的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别离和遗憾。元稹在诗中表达了对于这种痛苦和遗憾的理解和接受,他知道这是每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