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路和子贡写作文

作者&投稿:宗圣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仿照子路 曾析 冉有 公西华侍坐文章令写一篇话题作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虚数,泛指几个)位成年人,六七个(虚数,泛指几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2. 谁能帮我写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的性格

在孔子弟子中, 我对颜渊 子贡 子路等人性情的印象都用”光明正大”四字来形容.只是三人材质不同,悟性各有高低. 三人中, 颜渊悟性材质最高,子贡次之,子路最下,但子路最让老砍感动,恐怕也是老砍天性中有和子路物物相应的东西吧! 印象最深的还是: 子路少孔子九岁,性情粗率直接,好勇力. 子路穿粗衣和富家子弟走在一起不会自卑 曾一副愤青打扮去凌暴孔子,孔子设礼诱子路。

子路后儒服(孔校的校服),提着小礼物,请门人引见,为孔子弟子(子路从礼开始见孔子,也因为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子路是孔子中最直率,在孔子面前有啥说啥,也是最死心塌地跟随老师的弟子。 关于礼: 我不知大家怎样理解“孔子设礼诱子路”这句话,其实孔子之礼和今天之礼实不能等同。

蔺相如也是设礼服廉颇,诸葛亮也是设礼降孟获。论语曰:礼必以仁义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

礼是形式,通过礼体现出来的仁义才是内涵。子路不是服礼,而是服礼中之仁义。

孔子的礼有形而上的东西.也有形而下的妙用.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

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

遂命覆醢。---《礼记》 孔子以亲师的身份(所以要在中庭.) 为子路操办丧事(所以夫子对前来吊丧的人要回拜) 孔子想知道子路怎么死的.使者回答:被剁成肉酱了 孔子听完,命人把家中的剁肉倒掉,不吃了. 孔子对子路的命运做过两次预测.,一次见论语先进.意在警戒子路. 但子路还是难逃厄运.悲夫! 子路遇见孔子这样的大善知识,恐怕是子路的福分.子路没有抽象思辩的天赋.这不怪他, 在抽象思辩方面,连子贡都欠缺..这可以从他们和夫子问答中体现的教条主义程度来估量.太执着夫子的教诲,反而忽视其中的奥义!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和他们讲的都是形下的具体表现. 只有颜渊能由此攀沿,践行,了悟夫子奥义.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子路这样的材质,如果不遇到夫子,也许会成为蛊惑仔,土霸王.但是,和夫子的相遇,改变了子路一生 “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史记》 翻译:自从子路做我的学生,就很少听到"恶言"了. 因为子路,从此没有人敢对孔子口出恶言.否则有可能招来子路一顿猛揍.子路生猛如斯. 由此也反陈出孔子在收子路前,孔子及其门徒默默承受着很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 子路有着明显的性格缺点.在粗鄙方面,项羽也可与之一比. 当代美国的拳王泰森也类似.因为明显的性格缺点,在军事或者政治斗争中,很容易被对手利用,把对方击夸. 孔子知道子路这样做其实很笨,简直象未开化的蛮人,因此警戒子路:"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 后来孔子闻卫乱,孔子哀叹,子路一去,不可能再回来.果如夫子所言. 但是老砍说,子路具备光明正大的性情.乃是因为,他的心灵其实比一般的人剔透. 只不过,子路有福气,遇上了能降伏他的大善知识.从此,在生命的道路上,随夫子,夫子弟子,证习生命的绚丽和华彩!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文字,容易把真实的苦难洗刷得干干净净,也容易把真实的苦难放大10倍. 看见一块牛肉干巴,通常留恋于味道,而忘记想象来自一头什么样的牛。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

十个字的描述如同一块失去生命的干巴!有多少人会想到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日子? 《圣经》中摩西劈开海水寻找流奶和蜜之地的故事涉及到人群因为困顿、苦难而对目标产生绝望,对摩西产生怀疑。于是骚乱发生。

世间所有骚乱的根源是心。摩西借助神力劈开海水,平息了骚乱。

其实是平息了心的骚乱,表象的骚乱自然平息。 我们可以中西对比:孔子其实也平息了骚乱,但是以无声无息的方式。

而且孔子借助的是“他自己”的智慧和德行。 在这“寻找流奶和蜜之地”过程中,圣经把所有的荣耀归于上帝和摩西,随众的表现采用集体描述,致使我们无法知道除摩西外某些个体的智慧和英雄行为。

但先秦散留下来的历史资料不同,所记载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无论这些记载如何描述,它关注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儒学问题.通过动乱的现世、尘世,直接或者间接地留下了答案。 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也是“寻找流奶和蜜之地”的过程。

两者区别处在于:一个内求,一个外求。 一个是摩西个体求证,一个是孔子和弟子集体求证(稍后以孔子家语中的一个故事来诠释)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如中流低柱,也如香象截流。

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诠释,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次集体求证之路,孔子采用了那种可以接驳千年之后的禅宗当 *** 悟棒喝法。 例如,在本例子中,孔子以直逼方式,“小人穷斯滥“用语锐利。

让子路看见了自己的”小“,睹见了生命至高无上的绚丽和尊贵。 老砍估计: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话也是在这样的危景中所言。 后来,孔子回忆过往困顿岁月,由衷感念弟子们: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孔子和弟子困于陈蔡之间.断粮七天。.。

3. 以能言善辩的子贡为题目写500字左右的作文

范文:能言善辩的桑牙

小麦般的脸上,镶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就在这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方,那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显得出类拔萃。她就是伶牙俐齿的——桑牙。

在一次热火朝天的辩论赛前夕。我们一致认为桑牙是我们的主力队员。赛上,她聚精会神地盯着对手。那怕对手只出了一个微乎其微的漏洞,她都会立刻抓住,进行粉身碎骨的反击。

LOOK!对方辩友高声说道:“……善意的谎言本质与谎言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说它不是谎言。”听到此话,桑牙的嘴角似乎洋溢起了一丝笑意。好像在想:“又被我揪到了,呵呵。”她立刻站起来反驳道:“它不是谎言?那为什么称善意的谎言?既然后面有谎言两字就一定是谎言。是有碍诚信的……”铿锵有力的话语使对手辩手措手不及,全场一片混乱,有的鼓掌,有的吹呼、有的咒骂、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坐在位子上呆呆地望着双方一红一黄的脸、有的甚至站到位子上大声嚷嚷。这使桑牙会心的一笑,然后坐回位子上。我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兴奋,觉得桑牙太历害了,句句坚不可摧,重如泰山,使对方无言以对,不愧是我们的主力队员。

还有一次,几个男同学仗着自己已经读完了《叶圣陶读本》,认为自已很爱看书,消遣桑牙不爱看书,桑牙很不以为然地反问:“你们很爱看书吗?”几个男生异口同声地说:“爱!”“怪不得个个都是近视眼,像四眼田鸡一般。一定是书看太多的缘故吧。”桑牙诙谐地笑道。几个男生气得无言以对,只好吐吐舌头自认倒霉地溜了。

的确,桑牙就是这样一个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的人。她是我最亲最亲的小伙伴。



~

法如深涧,德凭喜好?子贡赎人与子路救人的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_百度知 ...
答:子贡的行为看似高尚之举,但他只是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水平,若要求人人如此,反而会让其他有心做好事的人望而却步。不遑多举,假如一百个人中有一个人受到“赎人应该拒金”的干扰,就会导致有一个鲁国人没被救回来。相反,子路的行为从表面上看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却能带动更多的人来行善,惠及大多数人...

介绍一下端木赐,也就是子贡
答:其实仅就“政事”方面的业绩而言,他也决不逊色于子路、冉求等人(此二人都是“政事”方面的优异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子贡“常相鲁、卫”。他的老师孔子也认为子贡有非凡的政治才能。《论语·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说三人皆可从政,但孔于却分别道出三人之优点...

曾子、颜渊、子路和子贡,到底哪一个更触动我?
答:这我要是孔子的话,我直接带着子路上他家说曾点!轻的话就是吵架,中的话,那肯定就是让子路扁他了!虽说在现实中,孔子不可能那么干,但孔子确实注意到这件事情了!        他生气的对自己的弟子说,以后曾参来,不要让他进来!曾参直接被说懵了,他就很好奇,我...

难能可贵的故事及意思
答:子路、子贡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很勇敢,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后,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救孔悝的难。”刚进城就被杀了。 子贡的言语绝世...

语文作文子贡拯救溺水者
答:依据“做事要符合多数人的健康正常生活需要,做到合情合理”的中庸思想。 2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无

作文网:成语典故:分庭抗礼
答: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

一烂泥扶不上墙为话题,写一篇700字作文
答:传说孔门弟子三千,学成六艺毕业拿到文凭的有七十七人(有名有姓),如比较知名的有子路、子贡、子渊、冉求、子若、子骞、 子禽、 子张、子长、 子思、子容、 仲弓等。当然,孔子也有糟糕的学生,如 宰予( 子我)。宰予能言善辩,刚开始倒很得孔子欢心,只是其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一次孔子...

类似鲁国赎人文言文
答: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素材积累作文
答: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

合肥名人馆外面按方位写作文
答: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