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的历史沿革 请教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布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7000年前,栖霞地区已有先民从事渔猎活动,并创造了农业文明。公元前20世纪至前17世纪,栖霞境内开始出现两大原始聚落,一为玄武湖聚落,一为东北沿江聚落。
春秋战国时,栖霞地区先属吴,继属越,后属楚。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置江乘(后讹为嵊)县,为栖霞区域最早的县级行政建制,治所设在江乘村(今摄山镇西湖村)。其时,县境辽阔,西起石头城、白石垒沿江而东,至今句容市下蜀镇,再转向南达江宁县淳化镇一带。连同今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区、建邺区、白下区、秦淮区、雨花台区统在其领属之下。隶属会稽郡。今栖霞区地域皆在古江乘县境内。
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平西楚霸王项羽,“以项羽所分楚地王韩信”,江乘县属之。高祖六年,刘邦杀韩信,立刘贾为荆王,自会稽郡析置鄣郡,江乘县归属鄣郡,隶于荆。汉元朔元年(前128),割江乘县东境分设句容、胡孰(后汉时期改为湖熟)两县,今区境东部归句容县。
汉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安徽宣城),江乘县改属丹阳郡。新莽天凤元年(14),改丹阳郡为宣亭郡,江乘县改为相武县,属宣亭郡。至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23),始恢复丹阳郡、江乘县旧称。
汉建安十七年(212),孙吴废江乘县改设典农都尉。西晋太康元年(280),恢复江乘县,至南北朝时仍沿袭县的建制。东晋元帝大(太)兴三年(320),始在江乘县金陵乡置琅琊侨郡和怀德侨县。咸和六年(331),在江乘县境内先后置东海、兰陵、东平等侨郡;咸康元年(335),析江乘县西境侨立临沂县,隶属琅琊侨郡。咸康六年,割江乘县西界侨立即丘、阳都等县。
至隋开皇九年(589),废临沂等侨县及江乘县,均并入江宁县(详见附录)。唐上元二年(761),江宁县更为上元县。
五代十国时期,于杨吴天十四年(917),析上元置江宁、上元两县,今栖霞区域分属上元、句容两县,至宋、元、明、清,区境大体属上元县石步镇(后称石埠)和钟山、慈仁、开宁、北城、清风、宣义、长宁诸乡及句容县琅琊乡。
民国元年(1912),废上元、江宁两县,改设南京府,次年,废南京府重置江宁、句容两县,今区境大部遂为江宁县域,东隅为句容县域。
民国16年(1927),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1日,成立南京市政府,今区境内燕子矶、迈皋桥、尧化等镇与八卦洲乡属南京市,其他地域仍属江宁、句容县。
民国23年9月,江宁县燕子矶和孝陵卫地区划归南京市,10月,设南京市燕子矶(第九区)和孝陵(第十区)两个乡区,治所分别在燕子矶镇和孝陵卫镇苜蓿园。中山陵园则隶属国民党中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区内其他地域仍属江宁、句容两县。
民国23年(1934)9月,南京市划定市界,今区境内燕子矶、孝陵卫地区从江宁县划归南京市。10月,在燕子矶地区设立第九区,区公所驻燕子矶镇,下辖乌龙、笆斗、太平、万山、和平、燕子矶、栅栏、金固、七里(包括八卦洲、尼滩洲)等乡镇;在孝陵卫地区设立第十区,区公所驻孝陵卫镇,下辖尧化、仙鹤、马群、孝陵、海新、谷秀等乡镇。区境内中山陵园区域,时属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今区境栖霞、龙潭等其他地域,时仍属江宁、句容两县。
民国28年1月16日,日伪国民政府改第九区、第十区为燕子矶区和孝陵卫区,辖地不变。
民国31年(1942)4月,伪国民政府改燕子矶区为南京特别市乡区自治实验区,仍辖原1镇8乡,分为89保、765甲。孝陵卫区辖孝陵、牌楼、马群、仙鹤4镇及太平乡,分为53保、468甲。
民国34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第九区、第十区。
民国34年(1945),国民政府于抗日战争胜利后还都南京,废除汪伪区划,仍以燕子矶区为第九区,辖区扩大到下关车站、东炮台、煤炭港铁路线北侧,面积180.32平方公里,设25保、383甲;以孝陵卫区为第十区,辖区北扩以京沪铁路为界,面积71.31平方公里,设37保、355甲。
民国37年(1948)3月,江宁县之汤水(今汤山)、麒麟、古泉、东流4乡镇划归南京市,成立第十三区,为乡区,面积93.56平方公里,设10保、161甲。麒麟地区属今栖霞区。
民国38年(1949)1月22日,燕子矶区析出八卦洲,单设南京市第十四区。
民国38年(1949)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中共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接管国民政府南京市第九区和第十区区公所。6月,成立第九区、第十区人民政府(1955年5月,改设区人民委员会,简称人委),治所未变。
民国38年(1949)4月23日,南京解放,仍沿用原第九、第十、第十三区、第十四区建制。6月2日,撤销第十四区,仍归第九区。
1950年6月15日,重新划片设区,第九区改称第八区,第十区改称中山陵园区。第八区以旧九区为基础,划出宝塔桥地带,增加旧六区一部分即中央门外地带,辖14乡1镇,即:上坝、中桥、下坝、巽离、七里、笆斗、兴武、藤子、吉祥、尧化、万寿、迈皋桥、大庙、小市14乡和燕子矶镇。中山陵园区以旧十区为基础,东自岔路口向南,至上五旗、下五旗、马群各乡村;南自五棵松沿枣园、棕园一线至后庄;西自明城墙至太平门外岗子村至沪宁铁路;北与第八区、江宁县毗连。辖蒋王庙、高桥门、马群、牌楼、沧波5乡和孝陵卫镇。
1953年7月7日,由从江宁县划归南京市的尧辰、石埠、衡阳、仙女、新合、栖霞6个乡镇,摄山乡二村至六村5个村,三阳乡便民村及句容县所辖的龙潭镇,新建南京市第九区。与此同时,第八区八卦洲七里、上坝、中桥、下坝、巽离5个乡划归六合县。
1953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调整南京市与邻近三县地界,将句容县的龙潭镇和江宁县的尧辰、石埠、衡阳、仙女、新合、栖霞6个乡镇及摄山乡、三阳乡部份划入南京市,新建第九区,区人民政府驻栖霞镇。同年7月18日,南京市第八区的八卦洲划归六合县。
1955年8月初,第八区改称燕子矶区,第九区改称栖霞区。
1956年2月,江宁县牌楼、沧波2乡划归中山陵园区,江宁县龙永乡、三阳乡、句容县东阳乡划归栖霞区,六合县八卦洲区复归燕子矶区。
1956年2月,江宁县的牌楼、沧波两乡划归中山陵园区;江宁县龙泉乡、三阳乡、句容县东阳乡划归栖霞区;六合县八卦洲5个乡划归燕子矶区。
1958年11月,撤销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建制,成立南京市郊委。1960年9月,南京市郊委撤销,原辖地域分属鼓楼、玄武、下关等区。
1958年11月,撤销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原燕子矶区燕子矶、小市镇和迈皋桥乡划归下关区,其它12个乡合并为燕子矶、八卦洲、尧化3个公社,原栖霞区5个乡3个镇合并为十月、龙潭2个公社,原中山陵园区5个乡1个镇合并为紫金山公社,6公社统归同时成立的南京市郊委。
1959年12月,尧化公社撤销,尧化大队并入十月公社,兴武、笆斗、柳塘、万寿、下庙、兴卫等大队并入燕子矶公社。
1960年9月,南京市郊委撤销,十月、龙潭、紫金山3公社及龙潭、栖霞、孝陵卫三个镇划入玄武区,燕子矶公社划入鼓楼区,八卦洲公社划入下关区。
1961年6月,小市镇转划鼓楼区。
1962年7月,除小市镇仍归鼓楼区外,原划入城区的公社和镇,划归南京市郊办。
1963年4月,南京市郊办撤销,燕子矶区、陵园区(7月复称中山陵园区)和栖霞区三区建制恢复,治所未变。7月,将所属5个公社划小为34个公社和栖霞、孝陵卫、龙潭、迈皋桥、燕子矶5个镇。燕子矶、八卦洲两公社划为上坝、中桥、巽离、下坝、七里、下庙、迈皋桥、藤子、燕子矶、柳塘、笆斗山、兴武12个公社;十月、龙潭两公社划为三阳、东阳、东花、龙泉、摄山、十月、长林、衡阳、乌龙、尧辰10个公社;紫金山公社划为蒋王庙、孝陵卫、石门坎、高桥门、牌楼、沧波门、马群、百水桥、仙鹤门、岔路口10个公社。
1965年5月28日,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合并,成立栖霞区人民委员会,治所在栖霞镇(1968年迁至板仓镇,1971年5月迁至尧化门)。
1965年3月,鼓楼区小市镇重新划归栖霞区,中山陵园区孝陵卫镇石门坎居委会划归雨花台区七里镇。
1965年5月28日,燕子矶区、中山陵园区、栖霞区合并成立栖霞区,下辖燕子矶、迈皋桥、紫金山、玄武湖、马群、尧化、十月、摄山、便民河、八卦洲10个公社及小市、迈皋桥、燕子矶、栖霞、龙潭、孝陵卫6个镇。
1967年4月19日,成立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栖霞区分会。1968年3月9日,区军管会撤销,成立栖霞区革命委员会(简称区革委会)。
1970年1月22日,南京市革委会决定将栖霞区所辖马群、紫金山、玄武湖三公社和孝陵卫镇划出,加上中山陵园管理处,成立南京市钟山区,治所在灵谷寺(1973年4月,迁至孝陵卫镇)。
1974年3月13日,便民河公社并归摄山公社。
1975年4月30日,钟山区建制撤销,除中山陵园管理处划归市城建局领导外,其地域社镇划归栖霞区。
1980年10月11日,恢复栖霞区人民政府建制。一直到1999年底,区人民政府建制及治所均未变变动。
1981年12月,成立尧化镇。
1983年4月,十月公社并入栖霞镇,栖霞区下辖燕子矶、迈皋桥、紫金山、玄武湖、马群、尧化、摄山、八卦洲8个公社和小市、迈皋桥、燕子矶、栖霞、龙潭、孝陵卫、尧化7个镇。
1983年9月中旬,栖霞区撤销8个人民公社,改设8个乡人民政府。
1984年6月29日,小市镇建宁路、大庙、水关桥、金陵村4个居委会和迈皋桥乡的大庙等村划入下关区,7月,玄武湖乡玄武湖村、锁金村和小市镇韶山路居委会以及火车站、新庄、岗子村、板仓一线划入玄武区。此时,栖霞区下辖迈皋桥、燕子矶、玄武湖、紫金山、马群、尧化、摄山、八卦洲8个乡和栖霞、迈皋桥、燕子矶、孝陵卫、龙潭、小市、尧化7个镇。栖霞区总面积370.3平方公里,除长江水域外,陆地总面积306.65平方公里,与其他区县接壤界线总长为78.8公里。
1987年5月1日,江宁县的长江、营防和花园3个乡划入栖霞区。
1993年底,栖霞区对所辖乡镇进行撤乡并镇调整,撤紫金山乡并入孝陵卫镇,燕子矶乡并入燕子矶镇,迈皋桥乡并入迈皋桥镇,尧化乡并并入尧化镇,花园乡并入龙潭镇,撤销玄武湖乡、马群乡和摄山乡,建立玄武湖镇、马群镇和摄山镇。此时,区辖八卦洲、长江、营防3个乡及孝陵卫、马群、尧化、摄山、栖霞、龙潭、燕子矶、迈皋桥、玄武湖、小市10个镇,栖霞区总面积452.21平方公里,除长江水域外,陆地总面积386.13平方公里。
1995年4月,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区辖小市镇(整建制)及迈皋桥镇五塘村划入下关区,玄武湖镇(整建制)及孝陵卫镇(各一部分)划入玄武区和白下区,迈皋桥镇小营、藤子、红山3个村划入玄武区。
1999年末,栖霞区辖马群、尧化、摄山、栖霞、龙潭、燕子矶、迈皋桥7个镇和长江、营防、八卦洲3个乡。
2000年5月,原营防乡和长江乡撤并成立靖安镇。
2000年5月30日,撤销迈皋桥、燕子矶、尧化和马群4镇,分别改为街道。撤销摄山镇,并入栖霞镇,组建新栖霞镇;撤销长江乡、营防乡,合并后组建靖安镇。
2001年12月14日,撤销栖霞镇,设立栖霞街道;撤销八卦洲乡,设立八卦洲镇。栖霞区乡的建制消亡。
2002年3月26日,经市政府批准,原属南京市奶业集团的南京仙林农牧场改列为栖霞区政府直属单位,更名为“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农牧场”。
2002年12月11日,市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龙潭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龙潭街道,下辖5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
2004年2月6日,市政府批复同意,在仙林新市区规划范围内成立仙林街道,下辖1个社区委员会。
2005年5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八卦洲镇和靖安镇分别设立街道,至此栖霞区镇的建制消亡。
2009年7月30日经南京市政府批准,设立西岗街道,下辖4个社区居委会。
2012年7月,撤销靖安街道,将其行政区域整建制划入龙潭街道。区划调整后,龙潭街道辖区面积107.63平方千米。



有谁知道南京市栖霞区有哪些历史名人?详细些,谢谢!!!~

  话说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明僧绍的山东名士,为了躲避战乱寻求太平之地,就来到了摄山(栖霞山原名)。明僧绍修建了宅舍,并贡献出来,邀请高僧法度大师来讲经并担任住持。而明僧绍也是别有一番闲情,在美丽的山林里陶醉着还不过瘾,索性连名号也改了,自称“栖霞居士”,寓意栖居于云霞野壑之中,将佛寺称为“栖霞精含”——这是栖霞寺的起源,栖霞山也因寺而得名。
  从“栖霞”开始,这座山便与佛结下了缘。栖霞居士曾多次拒绝当朝皇帝的邀请,归隐于栖霞山中怡然自得,把学佛、赏景作为人生大事。他死后,子孙继承遗愿,在栖霞寺后的西峰石壁上开凿了三圣殿,殿内正中坐着一尊无量寿佛,左右两边立着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像,三座圣像巨硕庄严,宏伟大气,守护着栖霞山,也陪伴着逝去的老居士。栖霞居士的尊佛精神在栖霞山被代代相传。南北朝期间佛教在中国繁荣的那段时间里,栖霞山也没有落后,齐梁两代的王公贵族争相捐资凿石造像,于是便有了被称为江南云冈石窟的千佛岩。
  提及栖霞寺佛学,就不能不说三论宗——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
  刘宋时期,一位辽东和尚僧朗,来到栖霞寺游学,跟随法度大师,精研“三论”(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宗”三部经典)。梁武帝听说后极为重视,特派10位僧人跟随修习。到了隋代,僧朗再传弟子吉臧在栖霞寺完成三论的注疏,创立了三论宗,使三论义学发扬光大,并传布到朝鲜、日本等地。栖霞寺也因而成为二论宗祖庭,受人参拜。
  除了栖霞寺,还有舍利塔这颗佛门明珠让栖霞山备受尊崇。隋文帝杨坚曾下令全国八十三州同期兴建舍利塔,当时栖霞山的舍利塔被列为榜首。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是木制结构,原塔在一场法难中被毁。南唐时复建竣工后,诞生了一座美轮美奂、富有中国画风的舍利塔,塔基浮雕表现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八相图:托胎、诞生、出游、逾城、成道、说法、降魔、涅槃。雕像结构严谨,人物栩栩如生,就连衣饰器具的雕刻都精细入微,令人慨叹。

  山水画卷赏栖霞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正如《桃花源记》中所述,对于真心想要归隐的人来讲,只有远离尘嚣的大自然才称得上世外圣地。陶潜钟情于桃花源,而明僧绍归隐的栖霞山也丝毫不比桃花源逊色。
  山东不乏名山大川,明僧绍却舍近求远,迁居于此,让外人不解。如果能在栖霞山走一遭,疑惑便会顿时烟消云散——葱郁幽静的树林,清冽密集的山泉,千姿百态的奇石,栖霞山犹如一幅缓缓舒展开的四季画卷,让你在任何时节都能畅游其中,尽情呼吸、畅怀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近能怀抱大山,远可把酒临江,如此天地尽在我怀中的气概,岂是朝廷中的高官厚禄所能匹敌?
  在草长莺飞的江南暮春时节,沿栖霞寺北的上山路西行,只见杨柳依依的垂天碧绿中,万千桃花绽放出粉白与嫣红的笑脸,簇拥着一条从山野中淙淙流出的小溪,这便是有名的桃花涧。自唐宋以来,这里就是游人踏青赏春的理想之地,尤其在清代著名悲剧《桃花扇》问世之后,桃花涧更广为人知。《桃花扇》取材自真人真事,明代末年秦淮名妓李香君在国破家亡之际,以死抗争权奸的无耻威逼,血溅桃花扇,最后,李香君出家并终老于桃花涧边的葆真庵。这出感人至深的古典名剧为栖霞山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如今,桃花涧旁有一座粉墙瓦黛、仿明清风格的桃花扇亭,就建在当年葆真庵的遗址上,仿佛在守候佳人,独诉幽情。
  从桃花扇亭旁经过,就能领略叠浪岩的奇观。那是一幅幅波浪翻滚、有形无声的天然画卷,对栖霞山情有独钟的乾隆将它收入御封的“摄山十佳”,并毫不吝惜自己的文墨,多次为它题诗作赋,“舒如匹练铺,急如万马骤”便是叠浪岩的最佳写照。
  这么多良辰美景,都只是个铺垫。对于栖霞山来讲,最耀眼最迷人、让她在金陵美景中独领风骚的还要数那漫山的红叶了。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红于二月花”的秀色,从清明处暑的嫩红浅红,到霜降前后的朱红姹紫,就连大雪纷飞时也有满枝的红果,真是“似酡似醉佳人色,如火如荼夕阳天”。难怪南京有句老话,“春牛首,秋栖霞”。每到深秋初冬时,栖霞山层林尽染,红枫似火,仿佛萧瑟寒风中翩翩起舞的红衣女子,又似久旱大地上汹涌澎湃的滚滚赤潮。奔放、热情、洒脱、绚烂……好一幅千姿百态、秀色可餐的山水画卷!

  人文宝库醉栖霞
  阅不尽,栖霞风光美如画;道不完,栖霞历史万千载。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明开始,栖霞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印记,从此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之后,栖霞山便不再是金陵城外的荒郊野地,而渐渐变成了金陵的一座人文历史的宝库,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深邃,也越来越有韵味。帝王亲临,让秀丽的本色再添磅礴豪气。雅客挥毫,使天然的层峦林涧文墨飘香。
  秦始皇曾特地由此处渡江,留下一个“始皇临江处”,登高望远,烟波浩渺的扬子江尽收眼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流连于栖霞,御笔一挥,“金陵第一明秀山”的美名便历代传诵。更有众多尊崇佛教的王朝,积极塑佛造像,派遣僧人著书立说,成就了栖霞山的佛门地位与人文景观。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李白登上栖霞山孟氏桃园后,感慨良多:这梁王池塘上空的月亮也曾经和今天一样照耀着梁王的酒盅,梁王去了,只有这明月还在,只有这柳树上的黄鹂看着愁醉之人在春风里哭泣,分明是为眼前的我而感动而哭泣。要珍惜时光,今朝有酒何不醉?醉了就卧在这桃花园,连家都不想回!
  迷恋栖霞山的,不止秦始皇、乾隆、李白。刘长卿、李绅、王安石、徐渭、袁宏道、顾炎武、孔尚任、袁枚……赋诗寄情于此的文坛泰斗,数不胜数。到了近代,同栖霞山与栖霞人结缘的,更有革命领袖孙中山、毛泽东。
  还有那段让人不能忘怀的血泪史。在1937年末到1938年春天这近半年的时间里,被誉为“南京辛德勒”的丹麦人辛德贝格和德国人京特,在栖霞区的江南水泥厂难民营庇护了15000名南京难民!历史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而时间总是马不停蹄地前进,栖霞山见证了南京的风雨沧桑,并将继续下去。


  ◆建置沿革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废分封而设郡县”,在其第五次东巡时,首置江乘县,此为栖霞地区历史上最早的独立建置,治所在江乘村,即今栖霞街道西湖村。后至隋开皇九年(589),江乘县“被裁分并入江宁、丹徒、句容三县”,前后历时近800年。其间,东晋元帝司马睿于大兴三年(320),在当时的江乘县境内寄设侨郡、侨县,以“安顿随其南渡之北方流民”,使之“流寓江左,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皆取与山东原籍相同的名字,分别称为南琅琊、南东海、南兰陵、南东平等郡以及临沂、怀德、即丘、丹都、开阳等县。侨立郡县,起于东晋,定形于刘宋,齐梁稍有变更,至陈亡隋兴方告消亡,前后历时248年。唐上元二年(761),江宁县更为上元县,栖霞地区属之。五代十国,世事纷乱,吴天祐十四年(917),上元县析为江宁、上元两县,栖霞地区分属江宁、上元、句容三县,至宋、元、明、清,大体如旧。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江宁、上元县,设南京府;民国2年(1913),重置江宁县,栖霞地区均属之。民国23年(1934),划江宁县燕子矶和孝陵卫两个地区归南京市,成立燕子矶和孝陵卫两个乡区。民国31年(1942),汪伪维新政府将燕子矶区改为乡区自治实验区。民国34年(1945),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废汪伪建置,改燕子矶乡区自治实验区为第九区,孝陵卫区为第十区。民国38年(1949)1月,一度将八卦洲单设为第十四区,旋于当年6月废止。
  新中国成立后,栖霞地区先后成立燕子矶、中山陵园、栖霞3区,鼎足而处。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成立南京市“大郊区”后,3区建置一度撤销,栖霞地区复又呈“朝分夕合,领属多变,治所无定”的分治局面,其间,江宁县、六合县、下关区、玄武区、鼓楼区等均分别管辖过栖霞地区。1963年4月,燕子矶、中山陵园、栖霞区建置恢复,1965年5月,合并成立栖霞区,3区鼎立局面终结。1970年1月,栖霞区又裂而为二,分设栖霞区和钟山区,至1975年4月,钟山区撤销并入后,栖霞区始最终归于“一统”,并延而至今。
  1992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栖霞区沿江新生圩成立南京新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属正局级市政府直属机构。1995年5月,更名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996年1月14日,南京市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加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问题,确定从“实际出发,建立开发区与栖霞区联合开发的运行机制”。同年3月28日,开发区与栖霞区正式实施“区区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01年11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及南京市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栖霞区境内启动仙林大学城建设,成立仙林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组长,并以栖霞区为主组建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由区委书记任主任。
  至2007年末,栖霞地区仍延续“栖霞区、开发区和大学城”3区相互依存、互为一体的建置格局。


  只是找到这么多了!~!~呵呵

问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发展
答:别传寺所有珍贵法器被遁逃顽匪横扫一空,使别传寺遭到第二次劫难; 民国十五年(1926年),仁化县立中学移至别传寺避劫难,不慎失火烧山,大雄宝殿,韦驮殿等大型建筑物皆化为灰烬;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广东西北区绥靖委员李汉魂率军驻扎韶关,重修丹霞精舍、丹霞下院等; 1963年,仁化县建立丹霞...

孝陵卫街道的历史沿革
答:街道办事处设在罗汉巷119号。据记载,孝陵卫得名于明代,当时曾在这里驻军保卫明孝陵,以此得名。1949年南京解放后,成立孝陵卫镇人民政府,隶属南京市十区工委和陵园区领导,农居统管。1958年改设紫金山人民公社,属大郊区领导,1960年大郊区撤消,划归玄武区管辖,1962年又成立镇人民委员会,1965年并入...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的历史沿革
答:2005年9月25日,张掖市丹霞地貌通过省级地质公园评审。 2005年11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栏目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2005年12月,张掖丹霞地貌以天造地设的独特神韵排名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第六名。 2005年12月29日,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论证。 2006年7月...

霞美村的历史沿革
答:霞美村原属南安三十二都,民国年间属霞新保和霞光保,1949年解放初属霞美乡,1958年为霞美大队,1984年改为丰州镇霞美村,1999年原丰州镇分拆为丰州、霞美两镇,霞美村隶属霞美镇。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属于哪个市
答:区人民政府驻宁海路街道山西路124号,邮编:210009。代码:320106。区号:025。拼音:Gulou Qu。行政区划鼓楼区辖7个街道:宁海路街道、华侨路街道、湖南路街道、中央门街道、挹江门街道、江东街道、莫愁湖街道。共有95个社区居委会、2个村委会。历史沿革鼓楼区历史源远流长,是南京城区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五六千年前...

广州湾的历史沿革
答:1897年法国军舰白瓦特号(Bayard)为避台风闯入广州湾(清朝广东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田头汛以南的一个村坊及其附近的港汊海面区域)。为这一深水良港而动心,献书法政府租借广州湾,揭开了广州湾殖民地历史的序幕。1898年3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瓜分中国的割地狂潮中,法国以“趸煤”...

霞拔乡的历史沿革
答:霞拔原名下弼、别名遐达,后雅称为霞拔,取锦霞绚丽出类拔萃之意。乡政府现辖之地,宋代为中和乡官贤里、和平乡保德里;元时为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三十一都,明清朝仍属中和乡官贤里、和平乡保得德里;民国初属西区、二十七年为霞东乡,建国初期属五区,1961年划出成立霞拔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霞...

霞美镇的建制沿革
答:除此而外,霞美镇大部分地方宋代属安仁乡永清里,明清时代属七都,清康熙三十九年编为山前、留坂、云霞、眉田、巷内、洋山、白石等保。民国初年,今霞美镇属区公所设在杜浔的南区所辖,后南区改为第二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今霞美镇分设霞美、白石2乡。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霞美、...

玄武湖街道的历史沿革
答:玄武湖街道,历经50年沿革。1949年5月蒋王庙、岔路口地区属南京市第十区人民政府领导,仙鹤门地区隶属江宁县第九区。 1950年6月成立中山陵园区。蒋王庙、岔路口地区划归中山陵园区管辖。1954年蒋王庙、 岔路口、仙鹤门分别成立乡人民政府。1956年8月仙鹤门乡合并到马群乡,岔路口乡合并到蒋王庙乡。1958年...

东海岛的历史沿革
答: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1953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吴川县第九区的南三岛划归雷东县管辖;1954年1月,又将西营区(现霞山区)的特呈岛划归雷东县管辖。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