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艺术特色

作者&投稿:弥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尽抑扬顿挫之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描绘了庐山怎样的特点
答: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前人对这首诗的艺术性评价颇高:“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

阅读《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完成题目。这首诗描绘了庐山怎样的特点?请...
答:综上所述,《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险峻壮美、清幽灵秀、神秘神奇的特点,展现了庐山的独特魅力,使人不禁对这座山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庐山的赞美和颂扬,为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庐山的窗户,使人们对庐山充满向往和向往。介绍了中国的...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
答:从仰视的角度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的双峰,三叠泉瀑布如银河倒挂,山丽水秀,引人入胜。 出自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

古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答:三句意谓: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象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以上是粗绘,写出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是细描:“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这...

李白诗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及赏析
答:卢虚舟,字幼真,范阳 (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王琦注引李华 《三贤论》 云: 李华“质方而清”,“操持有清廉之誉”,他乃李白友人,《李太白集》卷八有《和卢侍御通塘曲》,当与此诗中之卢虚舟为同一人。 李白因从永王李璘而被下狱流放,这是他继被玄宗于天宝三年(744)赐金还山以后政治...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作者简介
答: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是什么意境
答:结尾四句,由仙人的朝觐天帝再申自己的出世之想,以卢敖借指卢虚舟,点题中的“寄卢侍御虚舟”,收束全篇。诗人远远望见仙人驾着彩云,手拿莲花正要去天宫朝觐天帝,而自己也已经预先与造物之神约会于九天之外,并邀请卢虚舟共游仙境。诗人仿佛要跟随着仙人飞升而去,即将摆脱世间的一切烦恼,全诗至此便...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古诗赏析
答:《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古诗赏析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及赏析
答:《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一首出世思想很浓的诗。出世思想自然是消极的,但是在李白所处的时代,在封建统治阶级政治昏暗的情况下,出世思想则又当别论。李白既不能有所作为,作一番有益于苍生社稷的事业,那么有所不为,不去同流合污而游仙出世,也不失为高尚、明智之举,何况当时的朝廷又在酝酿着...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与赏析
答: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公元757年,永王李璘夺位失败,李白因牵涉其中,被流放至夜郎。遇赦后他从夜郎回来,途经江西庐山,遥望庐山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