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的特点

作者&投稿:芒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岁以后儿童的想象迅速发展,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二、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逻辑性
一、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在教育中发展为有意想象,幼儿的无意想象表现出以下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自己的预定目的。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如看见小碗小勺,就想象喂娃娃吃饭。在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的主题往往是从看到别人所画的或听到别人所说的而产生。如在同一桌子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非常雷同。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幼儿初期的孩子,想象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坚持下去。很容易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这主要是由幼儿初期孩子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决定的。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如幼儿画了“小人”,又画“螃蟹”;先画了“海军”,然后又画了一把“牙刷”,这是一连串无系统的自由联想。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一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如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一样的东西,直到把整张纸画满为止,甚至最后把所有的东西涂上黑色。
5.想象过程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在想象过程中常表现出很强的兴趣性和情绪性。情绪高涨时,想象就活跃,不断出现新的想象结果。此外,幼儿对感兴趣的想象主题会多次重复。
二、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它要求的独立性和创性较少。
幼儿的再造想象从内容上分为以下四类:
经验性想象:幼儿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开展想象活动。
情境性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是由画面的整个情境引起的。
愿望性想象:在想象活动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
拟人化想象:把客观物体想象成人。
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1、幼儿想象夸张的表现
(1)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比如,一个幼儿画小孩放风筝,把小孩的手画得很长,比身体几乎长了3倍。幼儿说话也喜欢夸张,比如说:“我家的花开得可大了!”等等。
(2)混淆假象与真实
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事情当做真实的事情。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在说谎。如幼儿常常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己经得到的,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
2.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1)认知水平的限制
幼儿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常常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点,而且往往是非本质特点。对于事物的其他特点,幼儿常常没有意识到。在想象的过程中,反映的是一些突出的、非本质特征,如人头——只是两只大眼睛,身体——只是两个大纽扣。
(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大量事实说明,幼儿的想象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
(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想象总是通过一定手段来表现,幼儿想象的夸张与事实不符,往往受表现能力的限制。这一点在各种造型活动中尤为突出。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1. 直观行动思维; 2. 具体形象思维; 3. 抽象逻辑思维。 二、 思维工具的变化: 1. 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 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 语言 伴随动作进行; 3. 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三、思维活动的变化。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原始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二) 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初生后的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 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三) 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3 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 系起来。

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3、从思维反应的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德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1、 好的记忆力是天生的,也是后天训练和培养的。儿童的各种记忆的品质都处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记忆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果;
2、本文旨在通过对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原始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初生后的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3、从思维反应的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德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趋势?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外部刺激到自主选择;
(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图形配对测验;
(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4)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
阶段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的各种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立体知觉)虽有明显的发展,但由于他们对空间关系还不能完全理解,各种能力发展也不适应,常常分不清周围事物的方位、形状,以及物体的远近,做出许一多引人发笑的事。
儿童的形状知觉也是随年龄逐步发展的。所谓形状知觉就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
2岁的幼儿,意识中还不存在一个单独的整体空间,而是一个互无联系混沌一片的世界。物体的各种形状并没有和幼儿的活动或其它的感觉通道相联系。因此,幼儿分不清物体的形状。如果让他们画画,他们就会以游戏的形式任意画线。有图形线、单一线、横、竖、斜、弧、踞齿、螺旋线等,杂乱地纹在一起,他还能自言自语地给各条线起名。这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涂鸦期”。由于幼儿的手发育还不完善,眼动轨迹杂乱,手、眼、脑不协调,感知能力差,所以这些无秩序、不成形的线条,就反映了他们认识的物体形状。一般说,儿童在军岁时才能较准确地辨别物体的形状,分辨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5,6岁的孩子能准确地辨别圆形、菱形、椭圆形及其它平面和立体知觉。儿童对他们所熟悉的物体或场地一般都能区分出远近,但对于较廷的距离则不能正确认识。所以4岁的儿童画画时会将很多东西直线式地排列在纸上,对于水底的动植物、水面的轮船、天空中的飞鸟及天气变化,只能用单个物体或粗略的构图来反映。这说明儿童对远近透视和物体大小比例关系的观念都很模糊,目测很不准确。所以他们画出的物体也是远近大小不分,没有反映出物体的空间特性。
儿童长到5,6岁,处理空间关系的能力有所提高,譬如,这阶段的儿童常这样讲自已的画:“水中有鱼,水面有荷花.陆地有汽车,天空中有太阳。”如此看来,儿童随着感觉运动水平的发展、主客体之间彼此的联系日益协调起来。对其间关系的认识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一般说,儿童的2度、3度空间概念是在4-6岁时形成的。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时期的发展特点
答:感知觉在学前儿童时期的发展特点如下: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婴幼儿的感知觉常伴随着较大的冲动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感知觉向着思考性方向发展;3、最初的感知觉比较粗糙,难以区分类似的刺激物;4、儿童早期往往首先感知到的是事物的个别部分,对整体视而不见。感知觉在学前儿童时期的...

早期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
答:幼儿前期儿童对自己、对别人都开始注意,他们的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都在发展中。尤其托儿所的集体教养,更能积极促进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迅速发展。二、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处在迅速发展中。幼儿期,分析器的外周部分即各种感受器已经发展完善,相应的神经中枢部分正在继续发展,为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

培养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中有哪些问题
答:文档介绍:3-2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第六节 学前儿童对物体的知觉 第七节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 第...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由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发展、由自我中心向去自我中心发展。1、由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活动常常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行动联系在一起。比如,他们可能无法直接说出2+3的结果,但是通过引导他...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这是一道教师资格笔试简答题,解答如下: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思维方式的变化 直觉行动思维变化,这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两岁前的婴儿头脑中几乎没有多少表象和经验.也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必须而且只能通过自己...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二、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逻辑性 之所以符合这三个方面,是因为幼儿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常常只感知到其中某些...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1.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在思维方式的变化上。- 直觉行动思维逐渐变化,这是最低水平的思维,依赖于儿童的感知和动作来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具体形象思维成为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尽管在幼儿阶段这种思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2....

试述儿童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3)模仿能力发展较快。幼儿模仿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延迟模仿一起发展起来的,延迟模仿大约发生在18~24个月左右。(4)创造能力发展缓慢。儿童的创造能力发展较晚,到幼儿晚期才出现创造能力的萌芽,这种创造能力明显地表现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5)认识能力发展,并出现有意性。幼儿出生时只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

试述儿童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2) 特殊能力早期显现:在幼儿期,某些个体已经展现出在特定领域的卓越能力。能力的早期表现是普遍现象,尤其在音乐和绘画等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3) 模仿能力快速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随着延迟模仿能力的形成而发展,大约在18至24个月时开始显现。(4) 创造能力缓慢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发展较晚,通常在...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趋势
答: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3、从思维反映的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