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花鼓的风格特色

作者&投稿:窄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翼城花鼓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情绪热烈,风格淳朴。打花鼓是翼城市各种节日庆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新春佳节是花鼓表演的高潮时节,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正月初一到十五,翼城东西南北走,百岁老翁五岁童,花鼓打的震天响。
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进行节日表演,每逢有重大的节庆活动,在大街上边走边打,进行游行表演,动作简单,节奏舒缓,往往适合扭秧歌、抬花轿等汉族传统社火节目配合在一起表演;另一种是场地表演,场地表演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进行中走到围观人群密集的地方就停下来表演一番,这种情况下的表演一般都要露两手绝活,所以又叫斗花鼓,场地表演另外一种形式是广场表演。其乐器比较简单,有花鼓、大苏锣(也叫背花锣或大锣)、呆锣(也叫斗锣或引锣)、小战鼓(俗称救鼓子)等。曲牌则有五流水、花流水、五槌等,唱腔多为当地民歌,一般由花鼓手和女苗子领唱,众人齐和。

凡逢有重大的节庆活动,翼城人的花鼓总要乘机亮相,尽情表演一番。此时,鼓手们精神抖擞,在街头边走边打,动作大方,鼓点整齐,节奏舒缓,往往与秧歌、抬花轿等汉族传认同社火节目配合在一起表演。
翼城花鼓还喜爱在围观人群密集的地方停下来表演一阵,艺人此时表演都要露两手绝活,所以又叫斗花鼓。广场表演发展到现时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汉族舞蹈。这种表演节奏明快、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表演形式有二十多种,鼓点曲牌有四十多个。
表演形式
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以广场表演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鼓手配有女苗子(旦角)的和小丑的表演。先由鼓手带着女苗子和小丑跑各种队形,然后由鼓手独打一段花鼓,停打后,女苗子和小丑唱一段小曲,唱完后锣又开始重新表演,这种形式应变性强牞可长可短,一般在“闹红火”时表演。解放前的女苗子都是男演员扮演,不仅头部化妆颇费一番工夫,而且服饰的打扮也不得有半点马虎,以防露出大脚。一般都是头戴花冠,上身穿绣花彩衣,下身穿绣花长裙。解放后,女苗子由年轻的姑娘来扮演,只需简单化妆即可。小丑的服饰比较杂乱,甚至有些不伦不类,一般都是三花脸的打扮,多穿红花袄、肥筒裤或类似戏剧中孙悟空的服饰,头戴凉帽或各种形状的草帽圈。女苗子和小丑相互配合,来回串跳牞互逗互引,时而“双龙咬尾”、“二龙嬉水”,时而走“剪子股”、“风搅雪”等。
一种是不带女苗子和小丑,光是一群男鼓手上场表演。此种形式干脆利落,动作快,鼓点急,这种打法一开始鼓点就非常急,边打边快速变换队形,整个表演从出场到退场一环扣一环,动作与曲牌层次清晰,表演粗犷勇猛,一般在5分钟之内完成全部动作。
第三种是踩高跷和杠上表演。鼓手踩着高跷打着鼓走圆场,技艺高的鼓手踩高跷劈叉,起来后继续表演。在上杆表演时有几个队员抬着一根杠子上场,像猴子一样爬上杆表演造型。如“空中取酒”、“仙人过桥”、“蝎子倒挂”、“老虎大张口”等。此种形式也有不踩高跷表演的。除此还有对鼓表演牞对鼓表演俗称“二龙戏珠”,具体打法是:两个鼓手分别咬住鼓上的两条绸带向后拉,使鼓悬在空中,互相交替对打,同时运用转身打、跪着打、掏腿打等技巧。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翼城花鼓在背法和打法上与其他鼓乐艺术有所不同,表演风格上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舞中有唱,唱中带舞,唱舞中又夹杂着特技,是一种集歌、舞、技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它的鼓乐曲牌、民歌曲调、基本动作、基本打法都有一整套较完整的规定和约定俗成的规矩。它以优美清晰的曲牌,灵活多姿的动态,热烈奔放的气势,体现了一种蒸蒸向上的奋发精神
打花鼓法
根据表演者挎鼓位置的不同,翼城花鼓有高鼓、中鼓、低鼓之别,将鼓右高左低系于紧贴下巴处的称高鼓,将鼓稍斜挎于胸前的称中鼓,低鼓的位置在腰部。
翼城花鼓开始只是一人一鼓表演,将鼓系在胸前右高左低,成斜坡状,双手用鼓槌在鼓的两面轮流击打,每拍两下,右手打强拍,左手打弱拍,打一个鼓,双手使用的是木制硬槌,同时有大锣、呆锣、小镲伴奏。后发展到一人多鼓表演,是由一个技艺高超的鼓手,在头、肩、胸、腰、后背、腿、脚等部位系鼓进行表演。一般的最少挂三面鼓,三鼓是一个头鼓、一个肩鼓、一个胸鼓;五鼓是一个头鼓、一个肩鼓、一个胸鼓、两个腰鼓;七鼓是一个头鼓、一个胸鼓、一个肩鼓、两个腰鼓和两个腿鼓,名为“满天星斗”;九鼓是再加上两个小脚鼓。打多鼓右手使用的是用牛筋或麻绳制成的软绳。多鼓表演时是背花锣者先出场,再引出多鼓手,二人一退一进,到了场子中心后,背花锣者闪到一旁为鼓手击锣助威,让多鼓手开始表演自己娴熟精湛的击鼓技巧。因为鼓手身上系挂的鼓多,不便于大幅度的移动位置,所以多在原地表演。观众可以看见艺人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快速地飞舞缠绕,无论是蹲下打、跑起来打、左旋右转、拧腰甩膀、踢腿跺脚,鼓点始终清脆响亮,接连不断。花鼓的另一种打法就是将鼓斜挎于腰侧,鼓槌的持法打法类似腰鼓,手腕手臂动作神速。
动作特点
翼城花鼓的动作特点很鲜明,其中,鼓的动律为上身灵、下身沉,上身动作变化多样,下身则多用“大八字步半蹲”、“弓箭步”。移动时常用蹲、蹦、跳、碾、转,动作幅度大、速度快,在同一节奏里姿态变化万千,显得热烈奔放、刚健有力、活泼欢快。尤其是群鼓飞舞,更是气势宏伟壮观,表现出浓郁的乡土色彩。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花鼓手的动作、神态酷似猴相,如晃头、耸肩、颤跳、瞪眼以及上杠的集体造型,都形似活猴,诙谐风趣、机敏灵活。相比之下,手持花扇及手绢的女苗子显得格外轻松愉快,踮脚跟碎步慢行,穿梭于花鼓手之间,为花鼓舞增添了色彩。
背花锣者虽不是舞中的主要角色,但他起着指挥的作用,一般都是由村里打花鼓的长者或是有名望的艺人来扮演,锣声掌握着舞蹈的节奏及场图的变化。小丑扮相怪诞,表演滑稽,他不受限制地自由穿插于花鼓手、女苗子之间,不但不破坏整体的表演,反而为舞蹈增加了欢乐的气氛。
翼城花鼓的艺术风格可概括为:气势逼人似猛虎,神态逗人像顽猴,灵巧多变节奏快。
花鼓唱腔
翼城花鼓的唱腔多为当地民歌,由花鼓手或女苗子领唱,众人齐和,不用乐队伴奏,.定调由领唱者掌握,且唱时不舞、舞时不唱,演唱内容与舞蹈可以没有密切联系。“花鼓”是翼城花鼓的主奏乐器,同时也是舞蹈的道具。领奏乐器是大锣,亦称“花锣”,它在舞蹈中起指挥作用,虽也加入表演行列,但主要还是担任伴奏。呆锣又名手锣,为辅助乐器,敲击花点烘托锣鼓气氛。基本锣鼓点有八个,衔接灵活,但有一定规律。《五流水》多用于开场,《动四棰》多用于结尾,其余锣鼓点在变换队形和动作时用。《花流水》系《五流水》的变奏和发展,在8拍基本点的基础上,节奏可任意变化,它是换点的过渡。
翼城花鼓以其特有的动作语言、风格特点、表演形式以及歌舞、器乐的密切配合等成为山西汉族舞蹈的一大特色。其夸张的形象、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之成为山西汉族民间舞如此让人喜爱和广泛流传的原因,它最真实、最直接地反映着晋南民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达着民众质朴、强烈的心声。



翼城北关小学花鼓操受欢迎吗~

挺不错的舞蹈

山西翼城县乃古之“陶唐”,今属临汾地区。地处太岳、中条两山之间,全县人口约26万,分布在16个乡镇。翼城方言属中原官话河东片方言。本文拟从语音特点、构词方式以及语法作用三方面,讨论翼城方言“子”尾的特点。1�翼城方言“子”尾的语音特点翼城方言“子”尾...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7
【DOI】:cnki:ISSN:1000-2979.0.1999-01-012
【正文快照】:
山西翼城县乃古之“陶唐”,今属临汾地区。地处太岳、中条两山之间,全县人口约26万,分布在16个乡镇。翼城方言属中原官话河东片方言。本文拟从语音特点、构词方式以及语法作用三方面,讨论翼城方言“子”尾的特点。1�翼城方言“子”尾的语音特点翼城方言“子”尾的读音比较特殊,它既不属于子变韵,也不属于子尾变调。特点是:1)有A、B两种语音形式:A式为〔·�20〕,当地人习惯写作“昂”;B式为〔·n��20〕,当地人习惯写作“能”。翼城方言“子”尾与晋南其他地点方言的“子”尾相比,都为轻声音节,但声母和韵母…

花鼓戏的特点
答: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主要唱腔之一。花鼓戏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再加上语言不同,师承起源不同,流派不同,每个地区的花鼓戏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所以花鼓戏的种类也就五花八门了。

湖南花鼓有什么特点?
答:1.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2. 它因流行地区不同而形成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醴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3. 湖南花鼓戏的构成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4. 音乐主要是以湖南特色乐器如花鼓...

皖南花鼓戏的特点是什么
答:传统剧目的人物和情节,多带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大多数剧目是根据民歌、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传说编演的,因而又具有通俗活泼,想象丰富和语言生动等特色,有浓郁的民间文学风格。民歌风味 皖南花鼓戏的唱腔很有民歌风味,变化多端,优美动听。唱腔分为主腔和花腔两类。主腔类有“四平调”、“蛮蛮腔”、...

什么是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点
答:1、安徽花鼓灯融合了吴歌楚舞的韵味,其中包含了许多武术和武功元素。其舞蹈动作既有着细腻腰肢的延伸,也兼具北方的刚劲与古朴,以及南方的灵巧和秀丽。2、在安徽花鼓灯的表演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粗犷而秀丽农村青年。这种粗犷的形象能够生动地表达出无拘无束、朴实无华的艺术效果。表演主要以男女...

花鼓戏的特点?
答:表演手段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歌舞风格。传统剧目以反映生产劳动、男女爱情、家庭矛盾等民间生活内容为主,在后来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新作品。 2008年,花鼓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湖南师范大学为花鼓戏...

什么是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点
答:1、安徽花鼓灯具有吴歌楚舞的风韵,有诸多来自武术、武功的技艺,舞蹈动作有细腰的延伸,也有北方的刚劲古朴,又有南方的灵巧秀丽。2、安徽花鼓灯的表演中所塑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农村男女青年粗犷而秀丽的形象。以粗犷的形象来表达毫无竭绊约束,朴实无华的艺术效果。表演是以男女双人的对歌、对舞为主...

湖南花鼓戏 表演形式 特色
答:湖南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4类:1、川调,2、打锣腔,3、洞腔(即师公腔),4、小调湖南花鼓戏 川调,源于山歌及民歌。按调式分为宫调式、羽调式两种,宫调式强调六级音,羽调式强调七级音,花鼓戏味特别浓厚。 打锣腔源于哼歌及劳动号...

以花鼓为主的四平调有什么特点?
答:之后,四平调剧团排演了《陈三两爬堂》,邹爱琴扮演主角陈三两,王汉臣扮演陈奎,他们的表演技艺精湛,珠联璧合,使四平调迅速在苏鲁豫皖一带红火起来。这期间,剧团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演员,他们的唱腔各具特色,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成了其他剧团学习的榜样。其中,邹爱琴以浑厚、奔放、淳朴、流畅的...

荆州花鼓的艺术特色
答:同时也吸收了某些楚剧、汉剧、汉滩小曲的音调和曲牌,丰富了本剧种的唱腔。其声腔有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九十多种小调,戏剧台词不用韵白,而是采用当地人民的口头语 、歇后语。具有主动、明快、幽默的艺术风格。它的表演形式是汉族民间歌舞和地花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沔阳地势低洼,水灾...

花鼓戏的演出形式和特色
答: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 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 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1949年后,不但整理了如《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