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烹饪特点

作者&投稿:淳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烹饪内涵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特点是广采博取,刀工细腻,讲究火候,善于调味,它常用的烹饪原料约3000种,应用的调味品近500种,各种调味料的味与配料的味复。

中国的烹饪艺术是在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具有实用目的与审美价值紧密相联的特点。如陶制炊器的器形从实用需要设计出发。

本意为放置平稳,受热均匀,但却给人以对称、均衡美的感受。陶器、铜器、铁器的不断演进,不仅是对工艺、性能方面的改进,还包含着追求形式美的意图。

中国的烹饪主要分为四大类:

1、油传热:炒,煎,贴,烹,炸,熘。烹:卤汁不加淀粉勾芡,余同熘。炒后水传热:熬,烩,焖,烧,扒。熬:先把料物炒一炒,然后加汤至熟。

调味料可在加汤前或汤后加。烩:出锅前勾芡,余同熬。焖:亦作炆,先炒,然后加汤和调味品,微火,至熟。烧:加汤和调料后,微火至接近熟,再以旺火收汤。余同焖。扒:出锅前勾芡,余同烧。

2、水传热:氽,涮。煮:投料物于水(凉、温、开),加热至熟;炖:旺火收汤。余同煮。煨:主要用于不易酥烂的料物,如脚爪一类。宽汤旺火。焐:温火久热。余同煨。

3、汽传热:蒸,鲊。

4、其它:卤,酱,熏,烤,炝,腌,拌,拔丝。焗:以盐为热介质的烹调方法,如盐焗鸡,成菜具有味醇厚,鲜香味美的特点。调料:孜然粉。



1、选料讲究;
2、刀工精细;
3、配料巧妙;
4、烹调方法多样;
5、精于运用火候;
6、讲究盛装器皿。

中国烹饪的特征是什么~

  、养助益充
  养、助、益、充这些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索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由于其中包容了中国医学中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性味和谐、因异制宜等营养摄生观点,故被视作古代的平衡膳食学说;还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国情、民情和养生健体要求,沿用数千年之久,所以不少学者又认为:谷、果、畜、菜的有机结合,组配入撰,正是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
  这里,“五谷为养”指的是稻、麦、豆、黍等粮食,能养五脏之真气,“益脾健胃,百福所基”,故“得谷者昌”。“五果为助”系指各种鲜果、十果和硬果,能佐助五谷,使营养平衡,即李时珍所指出的“辅助粒食,以养民生”。“五畜为益”是指牛、羊、猪、狗等动物性食料,能增进健康,“生鲜制美,脍炙人口”,可弥补素食之不足。“五菜为充”是指各种蔬菜,能充实人体所需的维生索、矿物质和粗纤维,“辅佐谷气,疏通奎滞”;并日_古人还认为“菜根不厌,百事可为”。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烹饪历来讲究烹调原料的组配,如饭配菜、荤配索、点心包馅、面加躁子、荤菜索炒、索菜荤炒、“每食不用重肉”、节假日“开荤”、饭前吃蜜脯、饭后备水果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中国菜都不是一种原料制成的,而是两种、三种、四种乃至更多种,如“全家福”、“罗汉斋”、“龙虎斗”、“佛跳墙”之类,这样,营养平衡的思想就直接落实到每一盘菜中,显然,这对养营摄生是有利的。
  另一力一面,中国传统上非常重视食医结合。早在先秦,医生和厨师已配合默契,药品与食物常常一致;后来食与医虽然分了家,但是饮膳仍以医学作指导,医家也多用食力一来治病。特别是古医学的药物炮制、饮食洁净、偏嗜八戒、调味五禁、食物中毒、季节进补等学说,都曾被菜谱食经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充实了烹饪理论的内容。所以中国烹饪选料历来注重药食兼用的吃潜动植,将它们的根、茎、叶、花、果与皮、肉、骨、月旨、脏巧妙搭配,以达到既可满足食欲、滋辛「身体,又能疗疾强体、养生延年的目的。这又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养、助、益、充,同样符合中医的养营摄生理论。中国烹饪中以药入撰的菜品(如燕窝粥、人参鸡、虫草金龟、构祀鸭子)倍受青睐,道理即在于此。
  二、五味调和
  有些美食家曾把一些国家的肴撰进行过形象的比较,说法国菜是鼻子的菜(重香),日本菜是眼睛的菜(重色),中国菜是舌头的菜(重味),美国菜讲时髦(变化快),苏俄菜讲实惠(份量足),上耳其菜、非洲菜和印度菜讲戒律(宗教影响大)。这种说法虽不全面,但有某些道理,它点破了这些菜种的特征和迷人的奥秘所在。
  中菜重“味”,源自中匡!哲学中的五行学说。原始五行说把自然现象和人的活动归结为水、火、木、金、上五种物质元索,并把饮食归于上的范畴(因为动植物大多依赖上地而生长)。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上在口味上的属性分别是咸、苦、酸、辛、甘,合称五味,五味要受五行统辖。烹饪者要使五味调和,从差异到平衡,就必须掌握好“调”的本领,以达到“和”这一饮食的审美极致。先民还根据五行学说,规定饮食季节性应当与五味、五行相吻合,这就是“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了。
  中菜重“和”,还与儒家中庸之道和古典哲学、美学的最高境界有关。“和”的实质,就是持中、协调、适度、节制。体现在饮食上,便是菜肴的软硬、甜咸、厚薄、大小、生熟、冷热、荤索、浓淡等对立因索的恰当统一;色、香、味、形、器、名、时、疗的相成相济;加热量与施水量的适当均衡等。其中,味的调和又至关重要,《昌览·本味》便明确提出八条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咪,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奄月昔制品不变质,垠炖食品不走形,加糖不能甜过分,调醋不能酸太浓,下盐不能咸涩口,加辣不能太呛喉,汤要清鲜汁不淡,肉要肥美不腻人)”。这都是把“五味调和”作为生活审美中的一种格调、 一种境界、一种美感、一种享受来追求的。
  中国菜把“五味调和”放在菜品制作和质量鉴定的首位。故而古代强调时序、适口和本味,现今重视爽口、开胃和畅神。根据“口之于味,有同嗜焉”的饮食审美普遍法则,历代名厨主张鲜咸为主,少用调料,物尽天然,返朴归真,尽量显现原料的天生丽质,崇尚清淡;根据“物无定味,适口者珍”的饮食审美特殊要求,各地巧师又灵活运用味、料、刀、
  勺、水、火、器、炉等要索,对菜品质感施加积极影响,使之入乡随俗,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变,力求达到“-菜一格、百菜百味”的极致。所以,味的用料广;味型变化多;调味力一法细;味觉的层次感深;注重显现主料之味质朴的内涵;味的丰美性、差异性与独特性的辨证统一;味与乡风民俗、宗教信仰、民族习性结合;味的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席而异、因人而异;品味后的余韵悠长以及按风味给菜系定性等,都是中国烹调工艺的精髓,中国菜品的灵魂。
  三、奇正互变
  中国烹饪是变化之学,创新之学。一力一面烹饪中存在辨证法,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另一力一面烹饪法则里有正格也有变格,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把握临灶主动权。
  烹调中的辨证法,表现在许多地力一。例如选料中的荤与索,刀口上的大与小,加热时的水与火,调味中的浓与淡,质感上的绵与脆,排菜中的冷与热,这都是烹调内部矛盾的反映,它规定菜品的属性。还如烹调原料与烹调工艺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成菜的基础,外因是成菜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促使原料内部矛盾转化,从而产生理想菜品。再如烹调还须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象对于臭味,绝大多数菜品是千力一百计加以排除,而屯溪臭鲡鱼、长沙臭干子却是极力使之强化。至于肯定否定规律,在烹调中也比比皆是;否定一种旧菜,肯定一种新菜,标志着烹调工艺的进步;不断地否定,不断地肯定,促进饮食文化的繁荣。
  再就烹与调来分析,也是如此。烹是加热的过程,主要表现为量变;饪指菜品成熟,着重说明质变。而众多烹调方法的区别,则明显体现在加热量与施水量的“度”上,故而原料是否“抗烹”和热能的大小,应是制菜中的主要矛盾。至于“调”,也应突出主料、主味和主要的调味力一法,这是矛盾的主导力一面,不论是采用对流调味、扩散调味、渗透调味、使呈味物质遇热化学分解,还是循序渐进和一锤定音,都须遵循质量互变的规律,控制佐料的“度”,并与加热、施水巧妙结合,应付裕如。
  所谓“正格”,就是通行的厨规,它能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普遍适用。象采购原料审慎挑选,初步加工料尽其材,综合利用;切削配菜注意营养,操作过程讲究卫生;着油施水洽当均匀,灵活使用炉灶与传热介质;正确控制水温和油温,及时投料、下味与用火;翻勺颠锅操纵灵活,点水、用汤、勾芡、淋油恰到好处;出锅及时装盘利索,走菜程序有条不紊;炉案之间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又彼此照应,等等。所谓“变格”,就是不拘程式而采用的“临时应急措施”,如用料部位有改变,技法相应也改变;原料质地不理想,调味用火来补救;原料组合有出入,味料比例作调整;味料品种不齐全,相近之物可替用;火力不能随心所欲时,不妨随机应变,顺火成菜;炊具不能得心应手时,应当随遇而安,因器变法;浆糊过大或过小,适当调整火力火时来约制;油芡太厚或太薄,酌量增减高汤用量来冲匀;季节有春夏秋冬,技法宜加区别;客人分东西南北,味型亦应变通。
  正格与变格的相机使用,也是烹饪中的辨证法。这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兼顾。中菜之所以有别于西菜和工业食品,创造出数以万计的花色品种,正是在于它具有“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这一极富生命力的特征。
  四、畅神悦情
  烹饪是一种吃的艺术,吃的美学。在烹饪中,它有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等美的形态(如菜品的色、香、味、形、器、名、时、疗),也有人的体力、智力在菜品中的形象反映这一美的本质。厨师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即评判美且的标准),进行着审美活动(制作菜品),客人获取美感(欣
  赏、评价、享用菜品),双力一都可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畅神悦清。
  烹饪是一种创造性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厨师在临灶操作时,眼、耳、鼻、舌、身全神贯注,是相当辛劳的。当他制作的珍懂佳肴一道道呈现在客人面前、被尽情享用和赞誉时,就意味着厨师的劳动创造了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肯定。这对劳动者来说,是最大的安慰和奖赏,也是精神上最愉悦的时刻。这是事物的一个力一面。
  另一个力一面,当客人品尝一道道珍懂佳肴时,不仅可以果腹充饥,大饱口福,而日_还可以通过对菜品的审名、辨色、观型、看器、闻香、品味、大饱眼福,增进知识,获取精神上的享受,这又是客体的畅神悦情了。特别是那些制作精美的工艺菜,集味觉艺术、色彩艺术和造型艺术于一体,立意高雅,物象具有吉祥意义,风格为中华民族喜闻乐见,构图分宾主、讲虚实、重疏密、有节奏,形似与神似结合,色泽鲜亮,手法简洁,既符合卫生又富于营养,宛如工艺品,它所具有的魅力更能使客人感到欢愉。
  中国烹饪之所以能够畅神悦情,这与中菜制作的指导思想有关。自古以来,中匡!人就把饮食美作为生活审美中的主要对象,不仅要求吃得好,还要求吃得开心,历来都是把食用与观赏结合在一起的,重视美食、美名、美情、美景、美趣、美韵的协调。既然是这样,无疑便增加了烹饪的难度,提高了对厨艺的要求。中菜的烹调工艺较之西菜复杂,其主要原因也在这里。所以,刀技高超、形态美观、盛器华贵精美、具有观赏价值,并日_能够畅神悦情,应当是中国烹饪的又-特征。
  综上所述,中国烹饪享誉肚界,有“烹饪工国”的美称,决非偶然。这是在它近万年的发展历程中,将养助益充、五味调和、奇正互变,畅神悦情四大特征完美结合的必然结果。在这四个物质特征中,更带有根本性的是“味”与“养”。因此更概括地说:“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是中国烹饪的本质特征。
  这是我从书上找的!!累死了!


中国人在饮食内容和方式上有哪些特点
答:1、风味多样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2、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基本特征
答:1. 风味多样:中国因其广阔的国土和多样的气候条件,各地饮食习惯和风味迥异。长期以来,中国饮食形成了多种风味,如巴蜀、齐鲁、淮扬和粤闽等四大菜系,展现了南米北面的饮食差异,以及东酸西辣南甜北咸的口味特色。2. 四季有别:中国烹饪讲究根据四季变化调整饮食。冬季偏好浓郁口味,夏季则偏爱清淡。

中国菜的特点
答:味道分基本味和复合味两种。基本味即酸、甜、苦、辣、咸等,比较单一;复合味有酸辣、咸鲜、鱼香等,各种调味技艺有上百种之多。其中以四川菜最为典型,其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为世人所称道。中国菜除了讲究口味变化外,在烹调的过程中还能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调味方法。同等量的调味品在...

我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
答:中国饮食文化特点如下: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

中国菜有哪些特点?
答:2、香 指的是菜肴的香气,包括气香与骨香。3、味 指的是菜肴的味道口感,是菜肴的灵魂。它是菜肴的主料与调料以及不同烹饪方法的有机结合的产物。5、形其实形是慢慢从色中分割出来的,主要就是讲究成菜的形状以及装饰。4、器 让人有联想或是有意义的菜色。中国菜的选料:中国菜的选材非常丰富,...

中国的饮食特点是什么?
答:中国的饮食特点是: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中国美食特点
答:中国的饮食特点是: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我国菜肴的特点有哪些?
答:中国菜肴在日本和韩国称为中华料理或中国料理,欧美称之为唐餐,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深远的影响了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菜谱来源于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菜肴。中国菜的特点被总结为:色、香、味、意、形。被称为国菜五品。按烹饪特点分又可分为:选料、刀工、火候和调味四个方面。但不论如何,“中国...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
答:2、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调配饮食,是中国烹饪的主要特征。我国一直遵循按季节调味、配菜,冬则味醇浓厚,夏则清淡凉爽。冬多炖焖煨,夏多凉拌冷冻。各种菜蔬更是四时更替,适时而食。3、讲究菜肴的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

中国菜有什么特点?
答:中国菜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高的声誉,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材多样化: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各异,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食材,因此中国菜系食材的种类非常丰富。2. 调味多变:中国菜业多样性不仅源自于食材,更基于调味料丰富,各地的厨师会根据地方特色和口味习惯进行不同调味。3. 烹饪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