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的布局分区和造园特点? 颐和园与杭州西湖两者造园手法的异同点,及布局特色和作用?

作者&投稿:穆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颐和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与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其一:西湖(在建清漪园时乾隆把西湖该为昆明湖)从元、明以来就是京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西湖景”早就神似杭州西湖的口碑,文人笔下亦多以前者直接比于后者的吟咏。并且有好事者也摹仿杭州的“西湖十景”来命名北京的西湖十景。其二:当时翁山(即后来的万寿山)与西湖的位置有北山南水的态势。虽然这种北山南水的关系有点尴尬,但这为摹仿西湖造景提供了有利的地貌基础。这一点在营建中有为重要。其三:乾隆对杭州西湖的喜爱。杭州西湖素为乾隆所向往,在他第一次南巡前一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曾命画家董邦达绘制《西湖图》长卷,并题诗以志其事,诗中已经略透露欲在近造园,以摹仿1杭州西湖景观的意图。

建成后的颐和园与杭州西湖相比极其相似,昆明湖水面的划分同杭州西湖一样都有一条湖堤把水面分成几块;万寿山和昆明湖的位置关系与孤山和西湖相同都呈现北山南水的态势大致成南北走向,苏堤在西湖中也成南北走向;还有就是颐和园和杭州西湖都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中“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
但是颐和园之摹拟杭州西湖,并不是简单的抄袭,用乾隆的话来说乃是“略师其意,就其自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贵在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的艺术的再创造,能够结合本身的环境、地貌特点和皇家宫苑的要求,发扬“己之所长”,作出了卓越的创新,可以说有“本于西湖,高于西湖”的园林艺术效果。

北京颐和园这种分布区和造园的特点都是本着一些很简单很便捷的方法。

布局和分区造园特点在北京,颐和园是一个很富有历史特点的公园,我特别喜欢北京颐和园的环境,很优美,她的造型和布局都很有艺术性

关于颐和园的具体分布,应该有图纸,你可以去那里要一张图纸,会有详细的记录

北京颐和园布局结构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面积4350亩,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故有亭台楼阁廊等

以颐和园为例简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特点~

颐和园的园林建筑,继承了我国古代园休艺术的传统特点和造园手法,并且有所发展。
  颐和园园林布局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水取胜。广阔的昆明湖水面,是园林布置极好的基础。园的周围共有十三里(六公里半),全园面积四千三百多亩(约三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仅占四分之一,在当时北京诸园中是水面最大的一个。因此,设计人抓住了水面大这一特点,以水面为主来设计布置。主要建筑和风景点都面临湖水,或是俯览湖面。当时取名“清游园”,也就是清波满园的意思。
  湖山结合,是颐和园的又一特点。位于广阔的昆明湖北岸,存一座高达五十八米的万寿山,好像一座翠屏峙立在北面。清澈的湖水好像一面镜子,把万寿山映衬得分外秀丽。湖山景色密切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古代的造园艺术家和工匠们,在设计和建造这座园林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这一湖山相连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当地布置园林建筑和风景点。如抱山环湖的长廊和石栏,把湖和山明显地分清而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伸入湖中的知春亭,临湖映水的什景花窗,建造在湖边山麓的石肪等等,都巧妙的把湖山绪合在一起。
  鲜明对比的手法,是颐和园园林布局的另一特点。我们在颐和园中,不仅可以看到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的前山,还可以看到建筑荫蔽、风景幽静的后山;不仅可以俯览浩荡的昆明湖,还可以漫步怡静的苏州河(后湖);不仅有建筑密集的东宫门,还有景物旷野的西堤和堤西区。处处有阴阳转换,时时有矛盾开展,才觉山穷水尽,忽又柳暗花明,使游人心情随着抑扬顿挫。
  颐和园中布置的许多风景点,处处景色都不相同。这些风影点,用楼、台、亭、阁、斋、堂、轩、馆以及曲槛回廊等建筑物和假山花木等分别不同的地位组合而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风景点之间育明显的分隔,而又有有机的联系。从这个风景点看那个风景点,彼此构成一幅图画。当人们行走在长廊里或是谐趣园的时候,走几步,周围的景色又有变化。这就是古代园林布置中所谓“景随步转”,也就是风景点彼此之间互相转移变化的布置手法。
  “借景”的造园技法,是我国古代造园工匠多年积累的经验,在颐和园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设计时不仅考虑到园里建筑和风景点互相配合借用,而且把四周的自然环境、附近的园林以及其他建筑物,也一并考虑在内。当我们转过仁寿殿来到昆明湖东岸的时候,西山的峰峦,西堤的烟柳,王泉山的塔影,好像都结合在一起,也成了颐和园中的景色。这种不仅园里有景而且园外也有景的“借景”手法,使园的范围更加扩大,景物也更加丰富。
  “园中有园”,是颐和园设计布置园里风景时继承传统、利用自然地形的很好例子。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原来就有一处地势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造园工匠就利用了这一地形,布置了一处自成格局的小园“谐趣园”。当人们从万寿山东麓的密集宫殿区或是从后山的弯曲山路来到这里的时候,进入园门,好像又来到一处新的园林中,建筑气氛、风景面貌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园中有园”的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
  颐和园水中布置岛屿,也是继承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传统手法。用长堤把湖面划分成儿个区域,还在昆明湖中布置了凤凰墩、治镜阁、藻鉴堂等孤立湖心的岛屿,象征传说中的蓬莱、方丈、流洲的海上三神山。它的实际作用是打破广阔的昆明湖面的单调气氛,增加了湖中的景色。
  “集景模写”是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一种传统手法,清代北京西郊诸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运用这个手法特别突出。在清漪园建造之初,就派出许多画师和工匠,到全国各地去参观和模写有名的风景和建筑物,把它们仿造在园里。颐和园中的景色,可说是汇集各地有名建筑和胜景而成。但是,设计人和造园工匠绝非生搬照抄,而只是仿其风格而已。如谐趣园和无锡惠山园神同形异,涵虚堂、景明楼也和黄鹤楼、岳阳楼不完全一样,园里的苏州街和江南苏州的市街更相去很远。这说明我国古代建筑工匠在参考借鉴的时候,绝不生搬硬套,很注意创新。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我国园林艺术和造园技巧中的又一传统经验。如颐和园后湖的风景,虽然是人工所造,但是宛如江南水乡一样。园中许多风景、林木,也力求达到宛如自然景色的效果。
  

这两个景点的描述采用的手法基本上是相同的,观察的角度也是从整体到部分。
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国力转衰,清漪园陈设有所裁撤,至咸丰五年(1855年)时实有陈设三万七千五百八十三件。
咸丰十年(1860年),包括清漪园在内的北京西北郊的五座大型皇家园林,皆遭英法联军野蛮焚掠。据英法联军劫掠后的清册载,清漪园各处陈设物品只剩有五百三十件,而且多残破不整。

扩展资料:

建筑格局: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以什么布局为主
答:苏州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是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沧浪亭和环秀山庄。其中,拙政园最具特色,在布局上非常巧妙,以山水结合为主,因此在园林建筑上,它甚至比北京的颐和园都更具代表性。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

颐和园的建造有什么特点?
答: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起源很早,但留存至今的园林,除了少数系宋代、元代遣构外,大量为明清两代所建。本着着重介绍了这些园林在总体布局、个体建筑、室内装修、庭园小品等方面的艺术成就。颐和园原是清朝的皇家花园和行宫。颐和园规模宏大,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原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位于海淀区,距城约15...

关于北京颐和园
答:山脚下的苏州河,曲折蜿蜒,时狭时阔,颇具江南特色。在岸边的树丛中建有多宝琉璃塔。后山还有一座仿西藏建筑——香岩宗印之阁,造型奇特。苏州街原为宫内的民间买卖街,现已修复并向游人开放。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参考资料:http://changdao.view.und.cn/...

颐和园以对称还是不对称布局为主
答:颐和园的整体布局以对称为主。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颐和园注重对称与协调的美感。采用了许多对称的设计元素,包括轴线、建筑群、景点和装饰等。从整体来看,颐和园的中轴线贯穿整个园林,将各个景点连接起来,并在两侧呈现出对称的布局。例如,位于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和长廊...

颐和园的特点
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智慧海在万寿山巅。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颐和园的特点是什么
答:颐和园的特点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

颐和园具有哪些古典园林特点
答:颐和园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有其如下特点:众多的殿、堂、楼、阁、 廊、榭、亭、桥点缀于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布局得宜,“虽由人造,宛自天成”.伫立知春桥,远眺佛香阁、彩画长 廊、十七孔桥、园外数十里的西山群峰 和玉泉山宝塔,真是山外有山,景外有 景,无限深远,加上...

颐和园与杭州西湖两者造园手法的异同点,及布局特色和作用?
答:这两个景点的描述采用的手法基本上是相同的,观察的角度也是从整体到部分。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国力转衰,清漪园陈设有所裁撤,至咸丰五年(1855年)时实有陈设三万七千五百八十三件。咸丰十年(1860年),包括清漪园在内的北京西北郊的五座大型皇家园林,皆遭英法联军野蛮焚掠。据英法联军劫掠后的...

颐和园的介绍
答:全区布局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和风景浏览区三个部分。 政治活动区以仁寿宫为主体,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的地方;风景浏览区是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前山、昆明湖、后山三部分;乐寿堂是其寝宫。颐和园计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长廊728米,彩画8000余幅,是其它苑圃所不可及的特色和长处,被列为我国...

颐和园有什么特点?
答:雕塑、石刻等,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辉煌。5. 皇家居住和休闲场所:作为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曾是清帝的夏宫,帝后常在此度过闲暇时光,享受休闲和娱乐。园内的建筑和布局反映了皇家生活、宴会和文化活动的痕迹。以上只是颐和园的一些特点,整个园林还有更多丰富的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