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石头大是谁写的

作者&投稿:致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远看石头大”是郭沫若写的,原句是“远看石头大,近看大石头;果然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是郭沫若当年游石林后留下的一首打油诗。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

描写云南旅游的散文
答:沿着羊肠小道步行,越往里走,石峰便越密集,小路也岔成另外几条小道,更令人觉得这石林阴深神秘,奇异的大自然景观数不胜数,令我们目不暇接。“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这里的石头确实与众不同,它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画,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驻足观赏;它也是...

《石头记》是谁写的?
答:《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3、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

远看石头大近看大石头什么意思 是讽刺吗
答:整脱口秀啊。。

写随笔,随便写什么都可以,立刻要的作文
答:比如说我们去游石林的路上,她叫我们一定要用思维想象的方法去观赏石林,反则就变成了郭沫若一首诗中所说的那样:“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想想吧,如果她没有恰当好处地用上郭沫若这位大文豪的打油诗,她这番解释能让我们捧腹大笑吗! 写到这里,朋友们可能会问我,你说这位导游这样青春、...

《石头记》是指哪一本著作?它的作者是谁?
答:关于《红楼梦》即《石头记》的作者众说纷纭,曹雪芹是此书作者,这一观点比较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石头记》就是《红楼梦》的前身,如今《红楼梦》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可在清朝时它却被认为是禁书。《石头记》包罗万象,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园林、诗词、养生、美食、音乐、戏曲、管理等,而且...

孙悟空看到石头上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十个字是谁写的?
答:仓颉

红楼梦原名为什么叫石头记
答: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 "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 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 治风俗的善政,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 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

红楼梦为什么原名叫石头记
答:红楼梦之所以又名石头记,主要是和宝玉的前世有关系。文章的一开始其实讲的是女娲补天的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下突然遭了一个大劫难。天破了一个洞,女娲为了拯救被他所创造的人类。于是就找了许多的五彩石进行补天,在这期间就遗留了一块石头。被扔在无稽崖的青埂峰上,这一个石头就是贾...

包公审石头的故事
答:我想每个人出门带钱,若发见钱上有油渍,大都会洗干净的,免得弄脏衣服。因此我便心生一计,引诱乡村父老及过路行人,都来看'审石头'怪案。偷钱的贼也会混进来看稀奇,这样一来便合我意,各位乡亲今天能破案全赖大家支持合作。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趴在地上,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

红楼梦为什么叫石头记?
答: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曹雪芹在书中写到,《石头记》的命名缘由确实有些荒唐,但细细品味起来也有一番趣味。“石头记”都只是早期流传中的小众版本,而且甚至不能代表曹雪芹的最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