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书(9)美国近现代教育

作者&投稿:魏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国近代教育

一、教育概况

1、殖民地时期的教育 17~18世纪的美国总体上处于欧洲的殖民统治时期,缺乏独立统一的中央政府,这一时期美国的教育尚未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制度,更缺乏统一的教育安排。

①1636年,哈弗学院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第一所高等学府的开办,也标志着美国学校教育的开始。

②1642年和1647年,马萨诸塞州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要求家长和师傅对自己的孩子或学徒进行教育,要求各乡镇居民共同出资兴办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否则就会处以罚款。

③1693年建立了一所初期为中等水平的“威廉—玛丽学院”。

④1751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首先创办了一所文实中学、文实中学大多私立收费,这是美国中等教育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独立战争以后至20世纪初叶的美国教育

(1)教育领导体制的形成

①学区制的兴衰:19世纪中期,学区制在美国被普遍使用。学区制改革的主要措施:一是削弱学区的职权;二是合并学区。

②州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美国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地方分权制。1837年,马萨诸塞州首先建立了州领导体制,推动了美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③联邦教育机构:1867年,美国设立教育署,交流全国教育组织领导、学制和教学方面的情报。

(2)公立学校运动和中等教育的发展

①公立学校运动:贺拉斯·曼是主要推动者。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构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

主要特点:

第一,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学校。

第二,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

第三,采取免费教育手段,促进普及义务教育。

②中等教育的发展。

1749年,富兰克林提倡建立新型的中等学校——文实中学。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将古典课程与现代课程学科相结合,并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培养目标的中等学校。

公立学校的建立,不仅奠定了美国教育的基础(统一和免费的公立学校体系),也成为美国普及教育运动的开端。

(3)高等教育的发展

①特点

第一,办学形式丰富多样,以私立为主,公、私并重。

第二,高等学校数量大增,但规模普遍偏小。

第三,新兴农工学院的兴起,开创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先和。

第四,研究型大学的创办,提高了美国大学的研究实力。1876年创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被认为是美国第一所现代化大学。

第五,美国高等教育在19世纪开始面向女子开放,20年代开始,创办了一批女子学院。到19世纪末,个大学纷纷向女性开放,实行男女同校教育。

②《莫雷尔法》

代表人物: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莫雷尔法》(也称《赠地法案》)。

具体内容: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拨给每位议员三万英亩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这类学院也叫做赠地学院。大多数州都将赠地收入用来创办工农学校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工农学院。

影响:农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改变了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特性。

(二)教育思想——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

19世纪“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

1、论教育作用与目的:首先,教育是培养理想的国家公民的途径;其次,教育是维持现存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再次,教育是使人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目的:教育应当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

2、论教育内容:重视体育、智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

3、论师范教育: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认为教师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他的倡导下,马萨诸塞州建立了第一批公立师范学校。

4、评价。贺拉斯·曼为推动美国公立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普及教育、师范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美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国际教育界也产生了巨大反响。

二、美国教育的发展

(一)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内容:

(1)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是民主原则。

(2)中等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掌握基本的方法、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公民资格、适当地使用闲暇时间和道德品质七项。

(3)改组学制,建立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互衔接的学制,中等教育在包括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进行。

意义:《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在美国教育史上一份有影响的报告。他不仅肯定了六三三学制和综合中学的地位,而且提出了中学是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构思的思想。

(二)中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八年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高中的发展带来了升学与就业的矛盾,美国进步教育委员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研究大学与中学的关系问题。

(1)实验内容:委员会制定了为期八年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当时在200所中学中选出了30所中学,故该实验也称“三十校实验”。也有与300所大学的合作——实验中学的毕业生不用才加入学考试,只要完成了规定的学分,就可申请进入学院,但必须有校长的推荐信。有的学校没有变化,有的学校坚持入学考试。

意义:“八年研究”对美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鼓励中学摆脱传统教育和课程的模式。

(三)初级学院运动

(1)内容:初级学院是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既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升入大学三年级完成正规的高等教育。芝加哥大学校长哈伯率先把大学四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年未“初级学院”,第二阶段为“高级学院”,同时课程也分为两部分。

(2)意义:初级学院思想的提出,对美国高等教育自身结构的改革产生了影响,也对中等教育的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全国职业教育促进委员会”目的在于制定一个能对全国的职业教育提供财政补助的法律。

(2)《史密斯—休斯法》

该法案的颁布,对美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普通教育转向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加强了教育与现实的联系;同时又为美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此,美国职业教育不再是一种行业内的自发行为,而是一种联邦与州合作的政府行为。

(五)《国防教育法》

(1)背景:国内,民众不满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下降;国外,苏联卫星的上天,教育改革的呼声更为强烈。

(2)内容:

①普通教育加强对自然科学、数学、现代外语(“新三艺”)的教学。

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③强调“天才教育”。

④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

(3)意义:《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落后的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六)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

(1)中学小学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报告。

(2)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黑人、白人合校。

(2)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设施法》。

(七)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教育运动

(1)生计教育: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署署长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生计教育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

(2)“返回基础”教育运动:20世纪70年底,美国公众对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满,美国掀起了“返回基础”教育运动。其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出现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薄弱的问题而言。这场运动从实质上讲是恢复传统教育的。

(八)20世纪80~90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1983年提出了《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这个报告也是美国战后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开端。

(2)内容:

①建议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自然科学、英语、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

②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

③通过加强课程管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在校学习时间。

④改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

⑤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

这些内容旨在提高教育质量。

(3)影响

①恢复和确立了学术性学科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②加强了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对所有学生提出了严格的共同要求。

③增强了公众对教育的信心,重新激发了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资助。

(4)弊端

①因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测试成绩,导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②因教学要求过于统一,导致了不灵活。

③因强调提高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使潜在的辍学人数迅速增加。

(九)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改革

(1)《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1991年,美国总统老布什发表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了美国六大教育目标,旨在缩短美国在技术与知识方面的差距。其中六大目标是:

①所有学龄儿童具有入学读书的准备;

②中学生的毕业率至少应提高到90%;

③美国学生在满4、8和12年时,应当在有相当难度的课程——其中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及地理等科目中,学习成绩优秀,考试合格;

④美国学生在数学与科学成就方面将是全球第一,名列前茅;

⑤每个青年人都具有文化知识和在国际活动中的竞争力;

⑥每所学校将成为无毒品、无暴力的场所,还将成为秩序井然而又富有浓厚学习空气的园地。

影响:这份文件规划了美国教育发展的蓝图,它犹如一项教育改革宣言,对美国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90年代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揭开了美国20世纪末教育改革的帷幕。

(2)《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它提出了一个全国性的教育改革计划,包括四大部分:国家教育目标;全国教育领导、标准和评价;州和地方教育体系的改革;国家技能标准委员及其成员、经费和职责。

该法表明了美国在教育改革上决心强化联邦政府的主导作用,并继续确认了6项“国家教育目标”,加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

~

美国的教育是怎样的
答:3.中学:9-12年级(15-18岁)4.大学(学院):一般为4年制的大学本科,也有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还有二至四年的“研究院”或“专业学院”,为大学毕业学生从事研究而设立。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由于准学士...

哪本书发展了,美国幼儿略过
答:《美国幼儿教育课程实践指南(原书第9版)》发展了,美国幼儿教育。是2019年7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克劳迪娅.伊莱亚森。内容简介本书集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为一体,以发展适宜性实践(DAP)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了幼儿教育的重大议题 ...

现代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有哪些
答:(一)当代美国教育改革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超级大国,然而过去几十年,学校改革的呼声响彻美国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是在紧锣密鼓中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专业团体报告、国家报告或文献接二连三地出台,这是继19世纪初出现的又一次全国上下规模地进行教育改革的浪潮。进入21世纪美国...

适合教师读的教育专著
答: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 颜真译 海峡...

请介绍一下美国的教育(高等教育)
答:近百年来,美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发明和发现走在世界前列,本世纪诺贝尔奖得主中有三分之一为美国人。这些惊人的成就的取得,除了美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富有创造性的人文精神外,应该归功于美国的高等教育。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高等教育中开放性这一特点的比较,探索其中有益的规律和启示,给...

有推荐教育学一流书籍的吗
答: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7、《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

外国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
答:外国教育孩子的书籍 一、哭泣的耶路撒冷 意大利、法国、危地马拉、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家的教学读物 适读年龄:9~12岁 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女孩迪玛,拥有看似幸福的一切:年轻漂亮、学习成绩优异、名牌大学的召唤……但她在巴以冲突中饱受心灵摧残,仇恨驱使她制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 从美国归来的以色列少女梅里亚...

有哪些教育名著?
答: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 费 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答: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为表彰斯金纳在心理科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科学贡献奖",1968年他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励。1971年美国心理学...

美国学制为蓝本的我国近现代学制是
答: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现代学制是壬戌学制。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从1919年第五届年会起即开始讨论修改学制系统。经过三届年会讨论议决,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会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案稍作修改,又交同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