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投稿:党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摘要:《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其书主要记载了东汉到东晋社会名士的言行,该书主要分为三十六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隐、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而本文旨在选取贤媛部分的女子做简要的女性形象分析。
关键词:世说新语、贤媛、女性形象
正文:此书有大量的篇幅来写当时的魏晋名士的风度和气象,像嵇康、阮籍、王羲之、谢安(及其谢氏家族)等人在《世说新语》当中就曾多次出现。对于其魏晋风骨,在我看来可以一言以蔽之——“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尽管男士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女性形象的出彩。正如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说:“妇女有(文)集行世,则六朝最多。”在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同时又有门阀等级制度制约着人们,这对于男性来说是一种束缚同样对于女性来说也未必轻松,但是在当时却涌现了很多的才女,如:谢道韫、蔡文姬、左棻、薛涛。
一、道韫之咏絮才男子难及
这些才女之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谢道韫,在《世说新语》(中华书局·沈海波译注)之中提及谢道韫的有两处。其一《言语·七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其二《贤媛·二六》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就从这两则故事之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个集才情和孤傲于一身的女子形象。她出生于名门世家,在与叔父和和哥哥讲论文义时仍旧能够对答如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将兄长的“撒盐空中差可拟”比了下去,其兄之言少了的不只是动态之美更是少了一种神韵。因此谢道韫被称赞有“咏絮之才”,可见谢道韫确实是个才女,以男子的才气相比之她也是毫不逊色的。但是谢道韫也是孤傲的,从《贤媛·二六》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但是她对于王凝之是十分看不上的,认为他及不上谢家兄弟的半分,并且感叹世间竟有这样的人。可见在谢道韫的心中对于自己的丈夫并不是十分满意的,谢安安慰她说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人又不恶,哪里会使你如此的遗憾呢?谢道韫就反驳说谢家的子弟是何等的光辉,而他凝之是万万不及的。
由此可见,即使是谢道韫这样的才女在婚姻上也是没有自主权的,她嫁给了王凝之但是对于王凝之她并不满意。她要的不是一个比不过自己周围的兄弟男人,她要的是一个丰神俊朗、风流倜傥、才气、才情都胜过自己的人。但是谢道韫这样的才女有多少男子是能够比得过的呢?在《晋书》当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幛自遮,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可见在“辩论会”上谢道韫也是丝毫不输于男子的,她的才气确实是远胜过很多平常男子的。这样的女子其实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个“异类”,太过于聪慧,超过了男子,这才让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留下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位置。
但是谢道韫这样的女子毕竟是少数,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历代对于女子的教育都是不重视的,除了家学渊源以外,女子可以接触到的教育资源是很有限的。在《周礼》中有提到“妇学之法”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但是刘义庆却给了这样“异类”的才女一片空,由此可见谢道韫这个女性形象确实是独特而又另类的。
二、许允之妻容貌虽丑四德兼备
在魏晋南北朝那个“看脸”的是时代,长得好看的男子备受推崇,潘郎出行一次“掷果盈车”满载而归,左思这样相貌丑陋之人出行一次便被满街的女子吐唾沫,最后颓丧而归。(《世说新语·容止·七》)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还不止一次,卫玠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人们都争相想见他的容貌,一睹他的风采。在卫玠从豫章郡来京城时围观的人多的像一堵墙,因为他体弱多病,体力不支最后病重而死,时人谓之“看杀卫玠”。
可见在当时人们对于人容貌之美、体态之形的追求。魏晋时期的男子还要像女子一样涂抹脂粉,让自己看起来面色如玉,对自己的个人形象非常注意。对于容貌之美的追求不仅仅表现在男子身上,对于女子也一样。如晋朝许允的妻子阮氏就是一个是个相貌极丑之人,但是她却用自己智慧赢得了丈夫的尊重。《世说新语·贤媛·六》就有记载如下: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且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白行,君有几?”许曰:“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为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这个故事当中的女主人公阮氏因为貌丑而不得丈夫的待见,但是她并没有独自在房内哭泣而是想要丈夫来见自己一面,尽管长得不是很讨喜但是因为自己机智化解了丈夫对自己提出的貌丑的难题。女子在当时被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品德、言语、仪容、女工)所束缚,但是阮氏确实利用自己具备三从四德来化解自己貌丑的尴尬。尽管貌丑但是智慧却显露了出来,这样的自信是现代女性也比较缺少的,对于容貌的丑陋她以智慧和德行来稍弥补之。从这番对话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阮氏本人所受到的良好的教育,她先是以丈夫是否具备士人的所有品格来发问,接着再以丈夫好色并非具备士人所有的全部品德来反驳。可见其肯定受过相当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丈夫嫌弃自己貌丑之时她并没有哭哭啼啼,吵吵闹闹,而是积极的为自己争取最后一点机会,让丈夫见自己一面,对自己的印象有所改观。
这样的奇女子是少见的,对于她的外貌刘义庆并未过多的描摹,短短的“奇丑”二字就可见其容貌是何等的丑陋。但是容貌的丑陋却丝毫不影响她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面对丈夫的“好色”她循循善诱,使丈夫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我们无法窥知当时阮氏的心境但是可以隐约的察觉到这又是一场不令人满意的婚姻,与谢道韫的“女方嫌弃男方”不同这次是“男方嫌弃女方”。对于这样的婚姻还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婚姻肯定不在少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等级制度很是严格,上层阶级只能和上层阶级联姻,因此这样的爱情悲剧可能会导致男女心理受到很严重的伤害。
三、王济之母有先见,不肯嫁女短命郎
在《世说新语·贤媛·一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王浑妻钟氏生女令淑,武子为妹求简美而未得,有兵家子,有俊才,欲为妹妻之,乃白母。曰:“诚是才者,其地可遗,然要令我见。”武子乃令兵儿与群小杂处,使母帷中察之。既而母谓武子曰:“如此衣形者,是汝所拟者非邪?”武子曰:“是也。”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不有长年,不得申其才用。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武子从之。兵儿数年果亡。这样的女子很有先见之明,她的一番推论合情合理,致使儿子断了要将妹妹嫁与兵儿的念头,使妹妹免遭了丧夫之痛。母亲在帷帐之中悄悄的观察就可以推知兵儿的情形,可见其识人的功力深厚。从钟氏的言谈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远见,她不同于一般的妇女一样见识短浅而是将那目光放在了长处,虽然眼下见到的兵儿是出类拔萃但是他却不是一个长寿之人,对于女儿以后的日子钟氏则更为担心。
在这里钟氏是作为一个慈母的形象出现的,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尽心尽力,兵儿短寿不是能托付的良人因此母亲就拒绝了兵儿成为自己女婿。这样的一个慈母同时又是一个颇有远见的聪慧女子。她观察人细致入微,通过形态、动作就可以做出较准确地判断可见其非一般的常人,而最后的结局也证明了钟氏当年所做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就让人联想到了另一个“爱偷窥”的聪慧女子——山涛之妻韩氏,据《世说新语·贤媛·一一》记载: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这个故事当中的妻子韩氏也颇有识人的眼光,一眼就看出自己丈夫与嵇康、阮籍的才情的差距,但是同时也看到丈夫身上所具有的气度,认为只有这样的气度才能使他与阮、嵇二人能够有所交往。
无论是王浑之妻钟氏还是山涛之妻韩氏都是能够慧眼识珠的有远见的女子形象,他们二人在作为母亲和作为妻子上都是合格的,帮助女儿选择良人帮助丈夫结交友人。这样的母亲、妻子形象在魏晋之后是很难再见到,尤其在宋代之后三纲五常是女子的地位更加低下,完全依附于男子,能够这样帮助自己的女儿挑选良婿的、帮助自己的丈夫结交友人的寥寥无几。因此这样的女子形象才更为可贵和难得。
四、王湛之妻郝氏有母仪垂范,李家之络秀愿委身为娘家
王湛之妻乃是洛阳太守郝普之女,据《世说新语·贤媛·一五》记载:王汝南少无婚,自求郝普女。司空以其痴,会无婚处,任其意便许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或问汝南:“何以知之?”曰:“尝见井上取水,举动容止不失常,未尝忤观,以此知之。”王湛虽然被其父认为有些痴傻,但是从他选择媳妇可以看出他其实并非真的是个痴人。在暗中观察之后发现郝普之女举止合乎礼节,不逾矩,因此在考虑之后就将她娶为了妻子。
在这则故事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容貌秀丽,举止规范的大家闺秀,郝氏的能够被记载在《世说新语》当中,不是因为其过人的才华,也不是因为其聪慧有远见而是因为她具有一种典范作用。她在王氏一门当总分是为人母的典范,因此这样的母仪垂范之人物在当时应该具有相当大的表率作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女子形象为大家所带来的典范意义。女性该具有怎样的品格,母亲该具有怎样的仪态,这才是郝氏这一女子形象在当时带给人们的思考。
另一位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故事则出自《世说新语·贤媛·一八》,周浚作安东时,行猎,值暴雨,过汝南李氏。李氏富足,而男子不在。有女名络秀,闻外有贵人,与一婢于内宰猪羊,作数十人饮食,事事精办,不闻有人声。密觇之,独见一女子,状貌非常。浚因求为妾,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姻贵族,将来或大益。”父兄从之。遂生伯仁兄弟。络秀语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余年!”伯仁等悉从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络秀家中富有然而门第低微,为了家族的利益她嫁与贵族周浚做小妾。这样的女子有远谋,有深见,为了自己的娘家的门第她甘愿委身做小妾,但即便是作为小妾她也没有丧失自己的尊严。
这样的一个女子在当时为了自己的家族的利益愿意委身为小妾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尽管她是一个小妾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看低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地位据理力争,使李家在上层社会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得到了上层社会人士的尊重。
络秀为了自己的家族能够在上层社会有一席之地嫁与周浚为妾,按照李家的富足程度来说嫁女儿为妾这种事情并非十分的有面子,因而父亲和兄弟都极为反对。但是络秀却觉得这是李家可以攀上上层社会的垫脚石,通过这样的联姻可以使李家受到上层社会的尊重。就是因为络秀的远见和她在为小妾时仍旧不失尊严让李家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门第低微变为了受到上层社会礼遇的家族,而络秀也得到了自己族人和儿子的尊重。
《世说新语》列于卷首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所谓的“孔门四科”。《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我们从这四科的排名来看就知道德行是排在首位的,不仅是男子需要德行,女子也同样需要。谢道韫才情与德行兼备,曾有人说她是最具有魏晋风骨的女子;许允之妻样貌虽丑但是仍旧具有良好的品德;王济之母、王湛之妻皆为有品有德之人。因此一本《世说新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魏晋风骨的名士生活状况,更为我们呈现了当时女子的生活风貌。
我们看到被记录下来的只是一小部分的上层社会的女子,而那些劳动妇女被记录下来的却很少。我们看到的是上层社会的女子风貌,而下层社会的女子风貌我们是无法窥见的。位于社会上层的女子因为家学渊源大多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兄皆为有见地之人,她们有大都聪慧过人才会在史册上留下一笔。
因此我认为《世说新语》里的女子们是具有典型性的上层社会的女子的风貌,在她们的身上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上层社会的状况。她们的所作所为是受到大众的认可的,更是受到社会的认可的,从这一方面来讲她们可能就是一些典型,为了社会的女子做出榜样的典型。女子自古以来就是附属于男子的,但是在《世说新语》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子也是具有独立的人格的,如:谢道韫就曾公开的嫌弃王凝之无才。她们就是这样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的活生生的女子,她们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的呆板女子而是具有自己的个性,具有自己的想法的女子。
参考文献:《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沈海波译注)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
胡应麟《诗薮》
《论语·先进》
徐虹《从“世说新语”女性形象看魏晋女性观》
李丹《“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研究》
甄静《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朝士人的女性观》

~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真实的结局是什么
答:1、史湘云的结局是:湘云丈夫卫若兰去世,湘云一人孤苦度日。2、人物简介 史湘云,《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她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

《红楼梦》第20回中为什么不早写湘云的出场?
答:史湘云,《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她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史湘云出场之谜:细读红楼梦文本,就会发现,金陵十二钗其他十一个出场,前后都有对这个人的身世,家庭乃至于性格的很具体的一段交待...

林黛玉判词
答:林黛玉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判词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株枯干的树木,树木上悬挂着一围玉带,树下有一堆积雪,雪下有一股金簪。判词前两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引用了古籍《世说新语》和《后汉书》中的两个故事,...

历史上魏晋有哪些著名女子
答: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

《红楼梦》中以性格大大咧咧而才气极高著称的贵族小姐是谁
答:她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放女性。但...

在《红楼梦》里,谢道韫的“咏絮才”被用来形容()。
答:在《红楼梦》里,谢道韫的“咏絮才”被用来形容林黛玉。谢道韫是东晋名将谢安的侄女,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世说新语》记载,一天,谢安本来在正在院子里和侄女谢道韫、侄子谢朗等晚辈们讨论文学,适逢下雪,谢安兴致大起,便问众人:“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郎答道:“撒盐空中...

《红楼梦》史湘云是谁?
答:史湘云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金陵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父母在她还是襁褓时就已经亡故,由叔叔婶婶养育。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史湘云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豪爽女性。她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由于史家经济拮据,也没有过上...

金陵十二钗是谁
答:史湘云,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史湘云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6、妙玉 妙玉,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后来,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玉等人结下友谊。7、贾迎春 贾迎...

世说新语二则各说明的什么道理
答:“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

《世说新语》读后感
答:《世说新语》故事短小,尽管每个故事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它总能述说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它用风趣的语言述说着一个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故事。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世说新语》总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世说新语》读后感7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