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关于龙的起源,象征的资料 关于龙的由来

作者&投稿:机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相传在七千年左右,帝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甘肃天水)常年活动在中原地区,以木德王建都于宛丘(河南淮阳)。

  伏羲智勇双全、力大无比在中原地区征服了许多部落,他集中了当时人们喜爱的几种动物特征创造了马的头、蛇的身、鸡的爪待许多动物的综合体,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为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

  伏羲的另一功绩在于,他正姓氏,自姓为风,;制嫁娶,男婚女嫁;做网罟,教民渔猎;画八卦,代替结绳;造琴瑟,功成作乐;定官职,分理海内……从此,我们的先人从荒蛮转入了早期文明。
  农历的庚辰龙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块,算来是3000年一遇,于是,这“龙”就成了特别珍稀的“千禧龙”。企业家、文化人都纷纷围绕着“龙”做文章。总体上讲,龙当然是好的,不好,怎么会将我们民族、国家、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比作龙呢?具细些说,对龙族的成员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这里得讲点辩证法,就像人间有好人坏人之分一样,龙族也有孽龙、歹龙、恶龙、祸害一方的龙。即就是好龙、善龙、祥龙、忠于职守的龙,也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不生疮、不患病呀。

  好龙和孽龙差不多是同时出现的。

  早在传说中的女娲氏时代,中原一带,就曾张牙舞爪过一条为非作歹的黑龙,这条黑龙被女娲氏斩杀。到了舜帝的时候,九嶷山一带一下子冒出了九条兴妖作怪的恶龙,舜帝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湖南,帮助老百姓除掉了这九条恶龙。滔滔黄河过龙门。龙门附近有一条卧龙沟,当年曾有十条恶龙盘踞在沟中,时不时地爬出来伤害人畜。勤政爱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经过这里,见恶龙呈凶,便持长弓,搭神箭,将这十条恶物一一射杀。也是这位治水英雄,将一条作恶多端的太湖孽龙锁在了湖底龙洞,并在洞口压上了一口大铁锅。

  可见,神话英雄们对付孽龙的办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斩除。

  为什么非斩除不可呢?英雄们明白:对歹恶的估息,就是对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龙,龙的队伍才能纯净,才能担负起布雨理水,为众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错开峡和斩龙台是很有名的。相传大禹当年引导洪水到这里,一龙行错了水道,被大禹拨剑斩之。玩忽职守,与孽龙无异。

  斩龙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龙观,观里敬祀着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真实人物枣李冰。相传秦时蜀地水患不息,一条孽龙兴风作浪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儿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儿子二郎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缜密的擒龙计划。当孽龙随风雨入庙攫取祭物的时候,李冰子二郎率众勇士突然出击,齐战孽龙。孽龙搏战不过,终被擒服,李冰将其以铁链系之,锁在伏龙观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无水患。

  像李冰这样的太守还真是不多。

  马师皇是黄帝时代有名的马医了。相传有一条患了病的龙,从天上下来,耷拉着耳朵,张着大口,求马师皇医治。马师皇用铜针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汤药,几天后,龙病情好转,点头谢恩,腾云而去。

  流传最广远的还是药王孙思邈医龙的故事。说是孙药王五十岁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灯下潜心地攻读医书,忽然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有人笃笃地敲门,药王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穿黄袍的干瘦老头来求医。老头衣不沾水,一进屋便雷停雨息。药王为其切脉,说:“这脉像起如腾云驾雾,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龙吧?”老头顿首叹道:“真是神脉啊!”药王说:“你的病是吃出来的,如今肚子很饿,却什么都吃不进去,对吧?”龙又点点头。药王说:“后天现出真身来吧。”第三天,龙来了,从后山脚直穿到药王的院中。药王在龙头上深深地扎了一针,又给龙灌了一桶汤药,龙上吐下泻地折腾了一阵,又在洞子里养了几天,好了,飞走了。

  如今的疽疮和病变不算少了,多么需要医术高超的当代马师皇、当代孙思邈!

中国人有“龙的传人”之称。受到中国人广泛喜爱的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按一般的说法,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它生着驼头、鹿角、牛耳、蛇身、鱼鳞、鹰爪和龟尾,它既能飞在天空呼风唤雨,又能潜入海底兴风作浪。很显然,这种动物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龙的符号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据考古考证,龙最初呈现鱼、扬子鳄、猪等形象,表达人类先民希求衣食丰足的朴素愿望。随着历史的发展,龙的形象逐步演化,并且越来越附加了传说和神话成份。最迟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的中国汉代,龙的形象就定型成现在人们所知道的样子了。龙变成一种能通天的灵异的动物,它掌管风雨,赐人祸福,无所不能。

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国家统一而强大,各民族空前融合,特别是当时的皇帝把自己与龙的形象联系起来,更加夸大龙的灵异、神秘和权威,他们声称自己的诞生与龙有着神秘的联系,将自己说成是龙的化身,自己的后代是龙子龙孙,龙成为帝王个人的私有物,皇帝的吃、穿、用、行全部都有龙的标记。这种由上自下的绝对权威在以后一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进一步得到强化。如今,几乎你走到中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古代龙文化的遗迹。其中最典型的体现是皇家宫殿北京的故宫。在这里,从台阶上的汉白玉石,大门上门饰,柱上的彩绘到屋内的一幅画、一个花瓶、一盏灯等等,从大到小,从外向内,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龙。此外,遍及全国的皇家行宫、皇家寺庙、皇帝到过的地方等也都有龙形象的装饰品或纪念性建筑。

尽管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龙是王权的象征,但在中国民间,龙的形象始终保留了它的原始意义,就是作为吉祥和富贵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体现在风俗和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在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差不多各民族都有舞龙的习俗。其时,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架着一条巨龙,踏着音乐锣鼓起舞,气势十分宏伟。人们藉此表达避凶趋吉、事业兴旺的美好愿望。其它的,象挂龙灯、赛龙舟等民间风俗也都寓含了祈求吉祥的意思。以至于中国人给动植物命名,给新生儿命名也要加一个龙字,就是一对年轻男女要结婚了,人们也会祝他们“龙凤吉祥”,把男子喻为“龙”,把女子喻为另一种传说中的灵异动物“凤”。

实际上,在中国,龙的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习俗,它影响到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文学等很多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且影响到与中国地缘相近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随着华人华侨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流动,龙的概念和美学意义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今年是人类进入新千年的第一年,又恰是中国农历龙年,所以有关龙的话题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不仅因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特别的地位,而且在于,中国龙年作为一个新千年的头一年的情形,三千年才能遇到一回。

在北京西郊的北京动物园,举办了“龙生肖文化科普展览”。这个展览包括了二十五个专题。主办者收集了三百多张与龙相关的实物照片,包括北京故宫中的九龙壁,山东曲阜孔庙中的龙柱,山西大同云岗石窟中的石支柱,以及皇家编钟,民间风筝等等。这些照片展示了从古自今龙形象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北京动物园工程师、展览负责人居龙和说:

“龙的形象可以说在中国无处不在。龙文化渊远流长,历史可追溯到一万年以前,六七千年前龙的形象就出来了。现在来看,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力量的体现。象中国的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就是龙的形象。龙命名的现象在中国也是很多的,象植物,用龙命名的有几十种,用龙命名的地名、人名的就更多了,这是一种历史的渊源。”

这位学识广泛的工程师说,龙作为一种中国人喜爱的形象,经历了数千年而不衰,并被不断赋予吉祥、和谐、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精神含义。在今天,“龙的传人”已经成为流传在中国人当中最有亲和力和号召力的字眼。

与龙生肖文化展同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龙文化艺术特展”,则以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龙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积淀。这里陈列的一条由蚌壳组成的龙,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中国河南的一座古墓中发掘出来的,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展览中还陈列了许多精美的珍贵文物,从三千年前的青铜器、玉器、到一百年前的中国古代皇帝穿的龙袍、皇家艺术品象牙龙舟、民间龙纹漆器等等。此外,展览中还展出当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孔祥星说,展览不是纯学术性的,而是充分注意到龙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源流,把龙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现实一起展现出来。

“应该说中国龙有久远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从没有间断过。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龙的形象,是象形文字。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

早期的龙的形象类似鱼、蛇、鳄、猪等动物,它被看作通天的神兽,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愿望。但到了后来,龙象征吉祥的寓意越来越强烈,龙的形象也脱离现实动物,被附加许多传说和神话,龙成为综合了多种动物特点的奇异动物。在公元前二世纪汉代以后,龙的形象与皇权联系起来,成为皇家的徽记。皇帝自称“真龙天子”,他的后代称为龙子龙孙,他的服饰被称作龙袍,他的一切用品都刻画上龙的形象。在以后一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龙的神秘性和权威被绝对化,并渗透到国家意识形态中。但在中国民间,龙始终保留了它原始的象征意义,即龙代表了喜庆、祥和与富足。直到今天,龙的形象还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文学、宗教、绘画、雕塑、服饰、剪纸、瓷器等各种领域,寄托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中国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文章标签: 龙 中国文化

我们这里要说的龙,是一种神话动物,在中国大地上,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形象。

但真正的龙是什么样子呢?谁也没见过,因为自然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动物。可见,龙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龙不仅中国有,世界上很多的国家的神话中也都有龙。例如,西方神话的龙就很有意思,那些龙在形体上跟中国龙有很相似的地方:身体庞大,遍身鳞甲,长着四条腿和尖利的爪,头上有角,能腾云驾雾。不同的是,西方龙的龙头比较多,有的三个头,有的九个头,还有十二个头的,而中国龙只有一个头;西方龙嘴里吐火,中国龙嘴里一般喷水;西方龙常常代表凶恶的势力,中国龙往往是吉祥的象征。

中国龙是神奇的,本领大,它能变长也能变短,能上天也能入海,它还能在天上兴风降雨。古代中国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就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龙的身上。那时候,人们在龙王庙祭龙求雨的现象非常普遍。

中国龙的产生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了。

在远古时代,人们常把他们所敬畏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氏族的标记,他们崇拜它,祈求得到它的保护,这就是图腾崇拜。龙就是一种图腾崇拜物。

那么,龙起源于哪种东西呢?说法很多了。有人说龙起源于鳄鱼,有人说起源于蛇,有人说起源于猪,还有人说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专家们的这种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后来华夏族又联合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1987年在河南省淄阳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龙了,人称“中华第一龙”。在内蒙古还出土了一个玉龙,样子很漂亮,它的身体细长,弯曲成C形,龙头很像猪。这个猪头形玉龙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距离今天3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龙常常出现在青铜器和骨器上。那时的甲玉龙(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出土)骨文中就有“龙”字,“龙”字的写法有100多种。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龙多次被生动地描绘在帛画上。到了汉代,龙的样子就跟我们今天见到的龙差不多了。以后,经过各个朝代的加工,龙的样子越来越威武神气了。

龙生九子

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器物上,除了龙以外,人们还能看见龙的九个儿子呢。传说龙生的这九个儿子,样子和脾气都不一样,所干的工作也都不一样。

龙的大儿子,它总是驮着一个大石碑,因为它长得像乌龟,所心人们说是“乌龟驮石碑”。

二儿子喜欢站在高的地方观望,人们看见在宫殿屋脊上的兽头就是它。

三儿子个子很小,喜欢吼叫,许多铜钟的兽钮就是它的形象。

四儿子长得像老虎,有威力,只有在监狱大门上才能见到它。

五儿子好吃东西,在青铜食具上常常能看到它的面孔。

六儿子喜欢玩水,它的形象雕刻在桥洞上。

七儿子好杀人武斗,经常被雕刻在古代的刀把上。

八儿子长得像狮子,喜欢烟火,它总是站在香炉上。

九儿子外形很像一只螺蚌,好静,在门上能见到它。

http://baike.baidu.com/view/6392.htm

哪里有关于龙的起源、象征的资料?~

龙,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腾云驾雾的中华龙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是一种意念,是一种割不断舍不掉的情结!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居住区和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最引人注目的装饰物就是龙。新岁舞龙,端午划龙舟成为传统文化习俗,上下数千年,流传有序。“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文化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属龙人,我一直关注着中华龙图案演绎进化的过程。在我国的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虚拟的物种。龙,为何让我们的祖先崇敬,乃至顶礼膜拜,令人费解。不久前,我去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实地考察,并同甘肃省马家窑研究会会长王志安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马家窑博物馆的展品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跨度近2500年的马家窑蛙纹彩陶,它向人们揭示了蛙纹出现、变化,最终发展成雏形龙图案的演绎过程,而整个演绎过程与先民避免和战胜水患的愿望有着直接的联系。马家窑文化彩陶画,可以证明中华龙的形成起源于蛙纹。这是我们在研究了众多马家窑彩陶画之后得出的结论。序曲:龙的起源众说纷纭“那远古的初态,是谁传告下来?天地还未成形,凭什么来考证?……如何可以识得天地?禹用应龙,如何沟通江海?应龙怎样以尾划地?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经历?日光无处不到,烛龙如何再照?”爱国诗人屈原曾在《天问》中问了一连串问题,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传说,屈原大胆地提出了疑问,“龙”这个神物自然也在疑问之中。龙,是先民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从开始的“模糊集合”到后来龙的形象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文学家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因此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至于龙图腾是怎样形成的,闻一多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说:龙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和示威来概略。学者们一直在研究龙的起源与本质,其主要观点有:蛇、蟒蛇说;鳄说;蜥蜴说;鱼说;马、河马说;猪说;牛、水牛说;蚕说;恐龙遗存说;人文动物说;生命符号说;树神说;雷电说;云神说;虹霓说;龙卷风说等。关于龙的图案,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显示: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说是龙最早的雏形;辽宁阜新查海出土距今达8000年的石块堆塑龙,及两块陶片上的龙纹,均为蛇形;内蒙古赤峰赵宜于设防沟出土的距今7000年左右的陶器龙纹,其头似猪首,其身如盘蛇或卷云;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约6400年的蚌塑龙纹,似鳄形、鹿形;甘肃甘谷西坪出土的距今5500年的彩陶瓶龙纹,像鲵;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距今5000年的彩陶盘龙纹,似蛇;浙江余瑶山、反山出土的距今5000年的玉器龙首纹,是牛、鹿、猪等动物的部分形象的综合。各种龙起源之说,多为假说,没有实物证据。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证据不够系统,不少学者趋于多元综合说,似乎亦多了一些假设,出土的器物和古老的图案,到底是不是龙的真正起源,众说纷纭,难以统一,用今人的眼光来判断似是而非,只是略有点像龙的形状。其实,我们无法对此作出明确判断的原因,是那些出土器物和古老图案都是孤零零的单个器物和图案,根本无法看出龙形成和发展的演绎全过程。而马家窑彩陶画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龙起源于蛙的过程。它证明从蛙纹到原始龙的“三部曲”在史前已经完成:第一部曲,从蛙到蛙图腾;第二部曲,从蛙图腾到“蛙神”的诞生;第三部曲,从“蛙神”到飞天龙的出现。龙在史前已经完成了从水中到天空的自然过渡。第一部曲:从蛙到蛙图腾古老的岩画、堆塑和陶器上所记载的龙,是古老民族远古图腾的重要佐证,尽管人们无法断定龙的图腾就源于此,但它却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产生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上画有大量的水波纹,那是泛神论时期先民对水的歌颂和赞美。由于先民对浩大、洪猛的水无法驾驭,但又离不开它,自然而然地对水产生了敬畏、依恋和崇拜。由对水的崇拜,进而对在水中自由出没的鱼、蛙、蜥蜴同样崇拜。这一时期是马家窑文化中马家窑类型的水崇拜时期。有一件马家窑彩陶盆(图1),距今5800年左右,满彩画法,盆底画着一只硕大的蛙,长着两只大眼睛,挥舞着四肢,笔画具体而生动,线条流畅而遒劲,蛙的周围画着众多的水波纹,让蛙来抵抗滔滔巨浪,保护丰收的田野,这无疑是先民的美好愿望,表明先民无比崇拜水中的蛙,遂努力将它变为图腾化的艺术造型。由此可见,先民对蛙的崇拜决非偶然。那时确实曾发生过非常大的洪水,西方民间有诺亚方舟从大洪水中救出世人的传说,而我国也流传着大水淹没了世界,只留下女娲伏羲的传说。在马家窑遗址所在地,至今还能看到当时洪水冲刷的痕迹,水患的严重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青蛙是两栖动物,能在水中生,会在地里长,出入自由。加上青蛙产卵量大,繁殖能力极强,这与先民企盼多多繁衍后代的理念又是一致的。“蛙”与“娲”同音,“蜥蜴”又同“伏羲”音相近,女娲补天和伏羲演绎八卦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说文》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更是深入人心。据传在远古人类全部被淹死,只留有伏羲、女娲兄妹两人。但兄妹不能结婚,洪水过后人类不能繁衍,怎么做呢?忽然天地有一个声音说:你们分别到两座山头上去,那里有两个磨盘,你俩分别去把两个磨盘滚下山,看能否结合在一起,合在一起你们就结婚。于是他们把磨盘滚下山,结果磨盘合到了一起,于是,兄妹结婚,担负起繁衍人类的重任。在马家窑半山彩陶(距今4500年左右)上出现了大量赞美歌颂田园的四圈纹(图2),先民由对水的歌颂赞美,逐渐地转变为对田地的赞美、向往和歌颂,进入了土地崇拜时期。先民把旋涡纹中的小圆圈逐步放大,画成了井井有条的田地,越到后来圆圈越大,最后画成了布满陶面的四个大圆圈,圆圈中画满了田地,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农业社会基本形态,农业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导产业。农耕文明给先民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从发现的半山类型时期和马家窑早期先民墓葬数量来看,半山时期人口的繁衍非常迅速,其数量远远超过了马家窑早期人口数量的数十倍到百倍。这一发展成果的出现,完全归功于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曲:从蛙图腾到驭水蛙神随着农耕文明的产生,先民逐步走出山洞,走下山坡,走近水源并开始垦荒种田,田地成为先民的生产资料和财富。马家窑半山类型时期,先民已经有了自己开垦种植的田地,逐步结束了靠采集野果和打猎为生不稳定的艰难生活,完成了人类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但是,农耕文明发展之后,靠天吃饭的先民依旧遭受着水患之苦,而且频率越来越高。无穷无尽的水患,无情地吞噬着他们的田地和家园。面对洪水的危害,如何战胜它、制服它,已经成为当时先民最大的现实问题和最迫切的社会问题。这时候的马厂彩陶上,许多“蛙神”出现了。马家窑文化到了马厂类型时期(距今3800年左右),彩陶上开始出现大量的“蛙神”纹(图3)。这种“蛙神”不是简单地重复先民早期的蛙崇拜,而是将其进一步抽象、夸张、升华,“蛙神”的双肢功能(图4、5)更加强健有力。为了战胜不断面临的水患,先民进一步神化能够自由出没于水的青蛙,将它们粗壮结实的双肢渐渐变成了四肢,使其成为有足够力量战胜洪水的神灵。你看,马厂彩陶上画着“蛙神”纹,同时又在两侧的对面,画上表现田地的方格圆圈纹,寓意为美丽的田园已经受到“蛙神”的保护。这些“蛙神”不同于马家窑早期的具象蛙,也不是一种简单图腾的概念,而是能够抵挡洪水、保护田园的神力无比的护佑神灵,是抽象化了的“蛙神”。为强化“蛙神”驾驭水的功能,“蛙神”多不画头,只画腿部。先民以抽象的表达手法,突出青蛙伸屈有力的腿部,在这些神奇发达的腿上,腿关节处也长着脚爪,显示了它超凡的能力。其中只有少数画上了头(图3、6),而且是人头的形状,说明先民所画的已经是人格化了的神灵。“蛙神”源于对蛙的崇拜,又超越了蛙的图腾,是一种综合创新的文化。从马家窑彩陶画上的“蛙神”,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在马厂类型这一时期,水患是对先民的最大威胁,要求制服水患是当时社会最迫切的呼声。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思潮的影响下,才孕育和造就了三皇五帝之后的治水英雄大禹。第三部曲:从蛙神到飞天龙“蛙神”以后,先民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创造符合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象征的形象:为了增强“蛙神”驾驭洪水的能力,给竖着的“蛙神”身上画上了越来越多的腿,从(图7)三层到(图8)四层,最终发展到(图9)五层。整个发展过程的年代大约在距今4000年至3500年之间。先民越崇拜蛙神,长得腿就越多,画到五层时无法往上画了,聪明的先民把原来竖画的“蛙神”横过来画在盆底(图10),这样空间就大了,“蛙神”身上增添了许多强有力的腿、爪,凌空飞动,成为驾驭万物、执掌乾坤的圣灵。于是,龙的雏形出现了,一件新事物诞生了。由竖立的转变为横式的,经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形式的变化,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变,它的意义与汉字从篆书演变到隶书过程极为相似。史前龙的演绎过程十分清晰:从蛙图腾到驭水蛙神,终而上天成为原始龙。这是中华龙原形产生的完整的链条,为中华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说龙起源于蛙,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史前发展的实证。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可以看出,龙的原形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史前时代已经

古时候没有龙,都是神话传说和文学记载的。
传说,龙是一种神异生物。各地传说丰富。龙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龙的普通级别类型是有两个杈角、蛇身、四足、鳞片、腥味浓烈,非标准类型还有独角龙等。
龙的原型有“新中国龙”化石里的美丽瓦窑龙,有双角。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传说文献更是庞大。古代最著名话题有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观龙并令画工当场绘像且令文臣对此吟诗作赋。有的地方还传说天击恶龙的故事。龙的传说是中国民间一个文化仓库。

扩展资料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青龙为祖龙。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参考资料龙(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百度百科

龙的故事有哪些
答:龙的经典故事包括:一、龙的出现起源故事 关于龙的起源,存在多种传说。其中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讲述了龙是天地间的神奇生物,能够行云布雨,保护万物生长。据传说,龙的形象结合了蛇、鱼、凤等动物的特点,象征着吉祥和力量。古人通过想象和神话创造出了龙的形象,以表达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二...

中国龙的来历
答: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不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

中国的龙起源于何时?
答:中国龙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第一期是春秋以前,可称之为“古代龙”。古代龙多作匍匐爬行状,结构形态比较粗陋,蛇身兽头,保持着爬行动物的特点。但它们的形状极为丰富,也异常怪异。或尖角,或齿角,或无角,或长鼻,或卷鼻,或无鼻,或多鳍,或一鳍,或无鳍,或一足,或前后有足,或无足……...

龙的简介
答: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龙是中国神话与传说中出现的一种动物,见于汉字文化圈各地区。有别于龙 (西方)代表了贪婪与破坏就像妖怪和怪物、鬼魂、不死生物、恶魔、邪灵、精灵、...

龙的来历简短
答:1.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 龙的形象结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代表着吉祥、尊贵和力量。3. 龙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部落图腾,当时各部落有各自的图腾以区分族群并寻求神灵庇佑。4. 部落间的交流与融合导致了图腾的演变,最终形成了龙这一综合形象。5. ...

有关龙的资料
答: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 “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龙的起源】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

龙的来历(简介)
答:在图腾崇拜阶段,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有关传说,龙(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太昊)部落的图腾。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在神灵崇拜阶段,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从较为单一的图腾崇拜...

龙在我们中国人心中一直是十分崇高的,关于龙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答: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按学界的普遍观点,图腾文化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繁荣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便趋于衰落,步入阶级社会,就只剩下一些残余在延续。按考古学提供的实物资料,龙的起源当是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后的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图腾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龙却起源了。将方兴...

龙的象征意义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龙的象征意义 对“龙”的象征意义历来有多种解释:一种观点是把龙看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子孙因而是龙的传人;另一种观点是把皇帝喻做真龙天子,龙的形象因而被当成为封建皇帝的象征。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处,但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地看待,才能准确把握“...

龙的资料
答: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龙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这其中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