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者&投稿:革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西方经济学思潮历来就有激进派、正统派和保守派的区分,形成了左中右三种派别。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斗争和转化,推动了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正统经济学(辅之以保守派经济学)构成的主流经济学的主体。而激进经济学包含着正统经济学的否定因素、变革因素,以及新经济学的萌芽因素、肯定因素,因而往往构成为新旧西方经济学相互转化的过渡点或枢纽点。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又称持异见经济学,从广泛意义上讲,是一种批判正统经济学的具有激进色彩的经济思潮的总称。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就是批判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力图改变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厮主流经济学这种传统的或正统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极力主张改造先行资本主义制度。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思潮由来已久。美国坦普尔大学的阿佩尔鲍姆把斯密等划入他们那个时代的持异见者。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麦克法莱恩则把18、19世纪批判正统经济学的凡勃伦等人视为西方早期激进经济学家。大量西方经济学文献说明:激进政治经济学与正统经济学的对立和转化是经济学说史上带规律性的现象。激进政治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激进政治经济学把凯恩斯左派或后凯恩斯主义、新制度经济学、斯拉法主义或新李嘉图主义、马克思经济学都囊括在内。理由在于:他们都以“左”的姿态批判正统经济学,揭露现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和不良现象。持这种观点的有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谢尔曼和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马尔科姆.索耶。狭义的当代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专指产生于60年代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自称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观点批判正统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代之以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潮。这一学派直接继承“老左派”的思想传统,西方大多数经济学文献认为这种激进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并无根本性区别,因此往往称之为“新左派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激进的社会主义”。“新左派运动”是狭义激进政治经济学派产生的直接根源。这一学派就其发展过程而言,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60年代)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成员在一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上并不一致,中经70、80年代的冷遇期之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出现在度复兴的迹象,逐渐趋于成熟。并在对正统经济学和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中,逐渐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学说体系。激进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思潮,它在美、法、英、比利时、西德、日本等国都有其代表人物、刊物、学派或组织。西方经济学普遍认为对激进政治经济学下定义并非易事。《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1987年)中的“激进政治经济学”辞条则强调:“激进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十分广泛和形式多样的流派,它既没有形成前后一致的理论框架,也不存在一致赞同的合法的框架。然而,激进政治经济学突出了有关阶级问题这一独特的研究课题。对于从经济学史到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问题,都从劳动和资本关系这一角度进行了重新构造。在这一过程中激进政治经济学家承认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出发点,但同时,他们又用现代的激进世界观,重构了马克思主义”。西方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乃致庞杂,但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也有一定的侧重点。60年代末70年代初即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早期阶段,着重研究的领域有社会结构变迁、中央集权计划、政治和私人经济权利的关系、收入和财务分配以及决策民主化等五个领域。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已发展成为有某种一致性的团体,其研究范围、主题或理论取向有了新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激进学派全面系统地批判正统经济学,拓宽了研究领域。第二个变化是明显现露出“重新研究”、“重新思考”、“重新塑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独立倾向。他们中间一些人强调其与流行于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官方的”、“传统的”或“原教旨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歧和对立。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再思考或重构,以及对所谓“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其中含有某些有价值的思想材料(诸如重视市场作用),但是在许多方面(诸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唯物史观)背离或曲解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16世纪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仅仅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而已。
2、18世纪,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引起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
3、19世纪30和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这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 。
4、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时代背景
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为法国大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启蒙学者,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那时,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阶段
16-17世纪以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以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缺陷:一他们只是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二是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还局限于价值判断上,而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三是他们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理想社会,因而没有找到以革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2、18世纪,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引起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3、19世纪30和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1)16世纪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2)18世纪,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引起...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 史阶段,有哪几次历史性飞跃?_百 ...
答: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有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历史阶段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这一时期,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但方案具有明显的空想的性质,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2、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跨越 在...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哪几个重大时期?
答: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党的八大也提出了正确的路线。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在内容上,它们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启蒙学派所宣扬的观点,初步大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在由幻想故事走向理论化的过程,这些空想家们开始寻求在现实世界实现理想社会制度的道路。马布利一方面幻想通过立法措施对现实社会进行逐步改革,经过一个过渡阶段,最后实现他的理想...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过渡时期,第二阶段从三大改造完成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曲折发展时期。第三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过渡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主要任务是完成...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哪几个重大时期?
答: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这一措施使国家掌握了 合理调整工商业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意义:通过三年时间的恢复到1952年国民经济取得 好转,为国家有计划的建设创造了条件。(二)1953年---1956年 向社会主义过过渡(一化三改造时期)1、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有哪几次历史性飞跃?_百 ...
答: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经历经历6个阶段,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具体如下:6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3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社会制度实践的飞跃、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十五大到十六...
答:【答案】: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理论奠基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②理论创立和初步形成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五大。③理论发展和深化阶段:从十五大到十六大。④理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阶段:从十六大到现在。故本题答案为C。

社会主义分哪几个阶段?
答:社会主义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发达阶段、完全发达阶段。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物质基础。在这个阶段,我国实行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