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者&投稿:竹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我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德”就是道德品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五大要素构成。道德认识是前提,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是关键,道德信仰是核心,道德行为是外在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形成了道德品质。“立德”就是树立人的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观。“树人”就是树立人的正确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职高专学校,呢?笔者认为要从下面几方面来下工夫,见成效。一、 着眼于培养学生确立美好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社会体验、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作为高职高专的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全国的高职高专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样的,但德宏师专地处边疆民族地区有其特殊性。表现为农村生源多,占在校生总数的90%,少数民族学生多,占在校生总数的35%。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学生有美好的理想显得非常重要。高职高专学生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迅速发展,已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大脑发育基本完成,神经系统结构已经达到成熟水平。学生的理解速度加快,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增强,所以,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要求。一是思想上自主。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经过独立思考,自己作出决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学习上自觉。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职高专而言,学习的自觉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学习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广度深度都比在中学时学的内容深多了,难多了,而课外作业和课堂测验比在中学时少多了,更专业了。加之高职高专普遍实施学分制,课余时间相对较多了。这就要求学生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科学的运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生活上自理。自理,是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对于边疆地区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多数远离父母,失去对家长的依赖,一切要靠自己。靠自己的能力思考、判断、选择、处理。所以,要培养学生生活上能完全自理,从小事做起,把实现美好的理想放在身边的自理上。四是行为上自律,自律,是指个体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制约的能力。自律要求个体主动根据社会的规范和准则来约束自我行为。作高职高专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应自觉地做到自我调节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生活规范与准则。因此,培养自己在行为上的自律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思想上自立、学习上自觉、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的“四自”途径是培养学生确立美好理想的前提和条件。二、 着眼于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是人生观的灵魂,是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集中体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作为高职高专学校,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学校的办学条件、工作思路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职高专教育工作,提出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办学方针,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而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思路。其次,要根据高职高校的办学方针和工作思路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信念,让学生充分了解高职高专在全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认同的情感,从而在内心深处接受高职高专的办学方针和工作思路,坚定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自我定位,把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寻求适合自己的位置。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必须以社会发展为基础,就业也必须在我国经济状况、就业形势、国家政策等协调一致,不能超越客观条件,否则,不切实际的就业理想就不可能实现,只能落得错失良机,自寻烦恼。高职高专学生的自我定位是追求科学理念的一方面,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在了解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特长,兴趣和志向选择自己的就业志向。同时还要明白,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需要过程的,不可一蹴而就,先就业再择业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符合科学的理念。三、 努力培养学生增强事业必胜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种信念,即事业必胜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是坚定信念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在重大的历史机遇面前,要教育学生树立事业必须的信念,也就是只有把自己的文化基础知识打牢,才能在今后的事业建设中取胜。要“取胜”关键因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吸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具备的素质。二是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毕业后大学生面临的不在是学校的小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未知因素。为了让学生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要教育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东西。三是要培养学生创新。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降低毕业生就业压力,但自主创业也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就必不可少的。有创新就有潜力,有创新就有动力,有创新就有发展,有创新才能在自主创业中站稳脚跟。四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主动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不要轻易“跳槽”,不要好高骛远,要坚持到底,要对所在单位负责,对自己负责。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树立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荣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要使自己的事业取胜,必须在文化建设上有更深的底蕴,因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纯粹的、科学的、向上的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先进文化具有健康性、科学性、积极性、现代性、开放性、民族性、群众性和创造性。高职高专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事业必胜”的现实实践才会成功。四、 着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修养今天,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道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传统美德中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在以诚实守法的重要思想道德建设中,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各个领域中,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中,都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命力。青少年包括高职高专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道德法规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必须在广大的青少年中,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道德品质修养得到进一步升华。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谈点粗浅认识,算是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一点体会吧。

如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我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德”就是道德品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五大要素构成。道德认识是前提,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是关键,道德信仰是核心,道德行为是外在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形成了道德品质。“立德”就是树立人的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观。“树人”就是树立人的正确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职高专学校,呢?笔者认为要从下面几方面来下工夫,见成效。一、 着眼于培养学生确立美好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社会体验、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作为高职高专的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全国的高职高专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样的,但德宏师专地处边疆民族地区有其特殊性。表现为农村生源多,占在校生总数的90%,少数民族学生多,占在校生总数的35%。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学生有美好的理想显得非常重要。高职高专学生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迅速发展,已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大脑发育基本完成,神经系统结构已经达到成熟水平。学生的理解速度加快,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增强,所以,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要求。一是思想上自主。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经过独立思考,自己作出决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学习上自觉。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职高专而言,学习的自觉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学习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广度深度都比在中学时学的内容深多了,难多了,而课外作业和课堂测验比在中学时少多了,更专业了。加之高职高专普遍实施学分制,课余时间相对较多了。这就要求学生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科学的运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生活上自理。自理,是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对于边疆地区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多数远离父母,失去对家长的依赖,一切要靠自己。靠自己的能力思考、判断、选择、处理。所以,要培养学生生活上能完全自理,从小事做起,把实现美好的理想放在身边的自理上。四是行为上自律,自律,是指个体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制约的能力。自律要求个体主动根据社会的规范和准则来约束自我行为。作高职高专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应自觉地做到自我调节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生活规范与准则。因此,培养自己在行为上的自律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思想上自立、学习上自觉、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的“四自”途径是培养学生确立美好理想的前提和条件。二、 着眼于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是人生观的灵魂,是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集中体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作为高职高专学校,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学校的办学条件、工作思路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职高专教育工作,提出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办学方针,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而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思路。其次,要根据高职高校的办学方针和工作思路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信念,让学生充分了解高职高专在全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认同的情感,从而在内心深处接受高职高专的办学方针和工作思路,坚定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自我定位,把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寻求适合自己的位置。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必须以社会发展为基础,就业也必须在我国经济状况、就业形势、国家政策等协调一致,不能超越客观条件,否则,不切实际的就业理想就不可能实现,只能落得错失良机,自寻烦恼。高职高专学生的自我定位是追求科学理念的一方面,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在了解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特长,兴趣和志向选择自己的就业志向。同时还要明白,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需要过程的,不可一蹴而就,先就业再择业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符合科学的理念。三、 努力培养学生增强事业必胜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种信念,即事业必胜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是坚定信念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在重大的历史机遇面前,要教育学生树立事业必须的信念,也就是只有把自己的文化基础知识打牢,才能在今后的事业建设中取胜。要“取胜”关键因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吸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具备的素质。二是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毕业后大学生面临的不在是学校的小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未知因素。为了让学生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要教育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东西。三是要培养学生创新。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降低毕业生就业压力,但自主创业也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就必不可少的。有创新就有潜力,有创新就有动力,有创新就有发展,有创新才能在自主创业中站稳脚跟。四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主动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不要轻易“跳槽”,不要好高骛远,要坚持到底,要对所在单位负责,对自己负责。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树立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荣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要使自己的事业取胜,必须在文化建设上有更深的底蕴,因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纯粹的、科学的、向上的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先进文化具有健康性、科学性、积极性、现代性、开放性、民族性、群众性和创造性。高职高专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事业必胜”的现实实践才会成功。四、 着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修养今天,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道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传统美德中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在以诚实守法的重要思想道德建设中,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各个领域中,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中,都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命力。青少年包括高职高专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道德法规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必须在广大的青少年中,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道德品质修养得到进一步升华。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谈点粗浅认识,算是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一点体会吧。

1、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强化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
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突出铸魂育人,构建思政课良好工作格局
坚持学科驱动,厚植思政课理论底蕴,以教学带动学科,以学科建设反哺教育教学,以综合优势推动质量提升,以理论创新促进教学创新,推进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3、坚持高标准,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
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根本保证,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扩展资料
立德树人的五个方面:
1、关注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精神成长,终身起作用的是理想与信念。理想是对未来美好的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信念是信服准则等,是精神支柱,可以排除许许多多的东西。理想要和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是最主要的。精选和传播人生经典的故事。
2、关注人生与人性的教育
生命的有限性与人生的无奈性之间的矛盾。
3、关注学生的性格好习惯
6岁以前形成的都是基本的性格,14岁之前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
4、关注儿童的品德与品格
生命虽短,品德流传,基本品德至少5个:一是善良,二是正直,三是诚信,四是责任,五是勇敢。
5、关注学生情感和情怀
意境是尖锐的社会问题,缺乏美好的情感,社会就会出问题。情感是培养健康心态的核心要素,教育需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情感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
答: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正确)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握关键,立意深远,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是推进我国教...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
答: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为实现最广大人民大众受教育权利而斗争是我们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我们党不忘初心...

我国为什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是要弘扬...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答::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我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德”就是道德品质。1、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2、依法治校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因为...
答:正确答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学校德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是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德育首先要求我们坚持德育。道德是做人的基础,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德育要把理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什么作为教育的根本本任务
答: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方向,明白做人道理。

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方向,明白做人道理。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以下教育内容。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为什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答: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古今中外的共识。党的十八大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无疑是对教育如何育人本质的新认识。道德教育揭示了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强调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立德庶人揭示了道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强调德性成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体现...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答: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理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主题,从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两方面进行理解,正文:立德树人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升华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任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以人为本。它倡导以人为本,顺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