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簧是怎样开创新局的? 苏剧诞生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臧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11年后,滩簧演员走街串巷或向外地流动,大多数演员在乡土僻壤,送艺卖唱,养家糊口。由于上海和苏州铁路通车,这为滩簧进入大城市创造了条件。

1913年,王文香的徒弟无锡羊尖人袁仁仪到苏州后转往上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大上海卖唱的滩簧演员。

接着,滩簧演员过昭容、周莆艺、王嘉大等也先后进入上海,他们初期只是走街串巷或进茶馆酒楼演唱。到1916年,袁仁义和李庭秀等人组班称“无锡滩簧”,在年底进入天外天游艺场演出,之后又转入上海大世界三楼。另有孙玉彩、王嘉大、周甫艺等组班称“常州滩簧”,于1919年进入小世界等场所演出。

1921年,常州班改名“常州文戏”,无锡班改名“无锡文戏”。同年,常帮演员周莆艺和锡帮演员过昭容合议,两帮合作到先施公司游乐场同台演出,从此两帮合流,统一改称为“常锡文戏”。

与此同时,在无锡地区演出滩簧戏的演员,在农闲时也开始进入无锡城里。他们白天在马路和空场地上卖唱,夜里到弄堂和旅馆等地清唱,有时,他们还被一些爱听无锡滩簧的听众集资暗约,进行化妆演出。

不久,演员陆秀章、刘召亭、邢长发、阿四和朱宝泉5人,便进入无锡市万前路留香阁茶园内登台化妆演出。这次进戏院化妆演出轰动了无锡城,

1923年,上海常锡文戏日益兴旺,影响无锡四乡。有胆有识的演员杜裕章又进城了,他先跑到旅社演唱,后被工人请到工厂里去化妆演出。

1925年,无锡滩簧在无锡是最旺盛的时期。当时,无锡全城有周山浜的升平楼、广乐楼、天和楼、共和楼;惠农桥有群贤楼、共一楼和多宝香;城里有大观园等领有营业执照的滩簧场所。这些场所,都是化妆演出同场戏,另外还有许多清唱小班,大小场所共有11处之多。

1935年无锡第一台在《人报》和《锡报》上刊登广告,使用无锡文戏名称公演《克宝桥》。

后来,滩簧经过大张旗鼓的改良后,在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有了较稳定的演出场所,先后出现了一批较稳定的长年不散的四季班,著名的有袁仁仪的袁家班、孙玉彩的孙家班、周甫艺的周家班、李庭秀的李家班和刘荣炳的刘家班等。

1937年秋,以演淮剧为主的文柏班社在苏州金星剧场演出文戏,他们的武林班在新民剧场演出《方五娘哭塔》,而常锡戏在协兴剧场演出《李三娘后房产子》,这三个剧场十分靠近。

在演出时,演员第一次将武林班的大陆板引用到《李三娘后房产子》中。继而,演员姚梅风、玉玲锦、沈佩华和陆爱英等人都学着演唱,逐步传开,成为与簧调并列的一个基本曲调。

滩簧在城市里生根后,与其他兄弟剧种的接触和交流变得比较密切,开始接受电影、话剧和其他曲艺的影响,使滩簧小戏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演员们首先在剧目上进行改进,他们先后从宝卷和弹词引进了《珍珠塔》、《玉蜻蜓》、《双珠凤》和《孟丽君》等剧目;从徽班中吸收《琵琶记》和《蔡金莲》的精华;又从京剧里移植了《贩马记》和《攀梨花》等唱段。

上海的常锡文戏,在十里洋场商业文化的影响下,为崇尚新奇,招徕观众,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演出了一大批机关布景和灯光彩头的连台本戏和公案戏,并很快影响到苏南的常锡文戏,如《狸猫换太子》、《封神榜》和《彭公案》。

同时,演员们还上演了取材于现实题材的《克宝桥》、《显应桥》,以及《山东马永贞》和《杨乃武与小白菜》等一批时装和清装戏。这些大型的连台本戏或本头戏,标志着常锡文戏已进入同场戏阶段的大同场戏时期。

常锡文戏的名字叫响后,其他无锡滩簧剧班社也有人开始以常锡文戏为名,但只有上海苏州路的滩簧班社自称苏锡文戏。直至1925年后,上海的各大无锡、常州滩簧班社终于形成了常锡文戏的统一剧种名。

后来,7个常锡文戏班社在上海湖社茶园联合举行救灾义演,剧目为《三看御妹》。江苏武进的进士钱振鍠先生看完戏到后台说:“过去常州文戏是没有武戏的,现在演《三看御妹》,有文有武,似不宜再称文戏。”

事后,7个常锡文戏班社商议,将常锡文戏改称“常锡戏”。1950年正式定名为“常锡剧”,简称“锡剧”。1955年起,就以简称代名,通称“锡剧”。

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它的音乐是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锡剧的唱腔是上下句的版式变化体结构,它在上下句之间常常会插入一段或长或短、短近似朗诵的清板。锡剧的主要曲调为簧调,20世纪30年代,又吸收了杭州武林班的大陆调、唱曲调中的玲玲调,苏滩和申曲的迷魂调、三角板,京剧的高拨子,以及春调、紫竹调、九连环和绣荷包等江南民歌小调,使唱腔变得丰富多彩。

在锡剧的这些曲调中,它的基本调分成簧调、大陆调和玲玲调三大类。锡剧最早形成的曲调是簧调,由江南山歌融合苏州弹词曲调发展而成的。

其旋律优美流畅,长于抒情,有老簧调、簧调慢板、老旦反弓调等10多种板式。演员在演唱时,要求情绪明快健康,曲调流畅,富于江南水乡气息,曲调的过门和唱腔部分乐队要全部伴奏。

锡剧的第二主要唱腔是陆调,它是由武林戏中的武林调改变而成的,也称“大陆板”。大陆板旋律既优美流畅,又刚强开阔,具有抒情特点。在演唱时,要求演员们感情充沛,咬字清晰,拖腔委婉。



为什么说沪剧是上海写照?~

沪剧源自上海及江、浙一带农村的田头山歌。沪剧初名“花鼓戏”,进入上海城市后改称“本地滩簧”,又名“本滩”或者“申滩”。
1911年前后,本滩进入游艺场,开始称为“申曲”。20世纪40年代初,申曲改名为“沪剧”。
沪剧已成为上海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成为上海剧坛欣欣向荣的民族文化瑰宝。沪剧以独特的文化载体方式,记录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历史。

流行于江苏苏州地区的曲艺苏州滩簧,简称“苏滩”,又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
清代时期,苏滩在江浙一带盛行,并流行到江西、福建等地。在这些地区,它被吸收到当地的剧种里面,如浙江的婺剧、和剧及江西的赣剧中都保留着对白南词的剧目,称为“南词”或“滩簧”。
据近代学者徐珂的《清稗类钞·音乐》中记载:
滩簧者,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也。集同业五六人或六七人,分生、旦、净、丑角色,唯不化妆,素衣围坐一席,用弦子、琵琶、胡琴、板鼓。所唱戏文,唯另编七字句,每本五六出,间以谐谑。
由此可见,滩簧是一种所唱内容不拘一格,唱腔也不严格要求像昆曲那样字正、腔圆、板准,具有浓厚地方气息及轻柔委婉、圆润幽妙的艺术风格的民间花鼓小戏。
1796年后,因昆曲开始衰落,不少昆曲演员改唱苏滩,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苏滩的发展。苏滩分为前滩和后滩。
据民间传说,前滩的产生是因为清代的一个皇帝死后,3年中不准大锣大鼓地演戏。
当时有个演员钱某就去掉昆曲的锣鼓,把昆曲脚本中深奥典雅的文词,改成通俗的7字句,成为用丝竹伴奏的苏滩清唱。
当时称为“钱滩”,后来谐音误传为前滩。前滩是正戏,都是由昆曲改编、移植过来的整本戏,是通俗化了的昆曲,也称“全滩”。
后滩是诙谐戏,以地方风土人情为内容,多为一旦一丑的对子小戏,轻松活泼,随意穿插,较多地保存了民间滩簧特色。
由于演唱时油腔滑调,笑料百出,亦称“油滩”。此外,还有一个人独唱的赋,因能及时编唱时事新闻而风行一时。
1862年至1874年,苏滩流传到上海。当时习唱多为商界人士,仅以自娱,称为“清客”。
1884年,苏州名角张筱棣在四马路义园茶馆公演。演员林步青客串三日,备受赞扬。
于是,林步青与徒弟林步瀛以及杜子香和蔡云麟等,组成了上海第一个职业苏滩班。苏州名角朱筱峰和张筱棣等也陆续建班,在茶馆、书场和堂会演唱。因其通俗生动、音乐优美而大受欢迎。
19世纪末,苏滩已成为上海流行的主要曲种之一,并以热闹风趣自成风格,被称为“海道”,以区别于苏州的苏道,常赴北京、天津、武汉、宁波和杭州等地演出。
1875年至1908年,林步青与京剧、昆剧演员周凤文、何金寿和小桂枝等,常在丹桂茶园和新舞台合演京昆小戏,并在幕间化妆表演苏滩段子,如《马浪荡》、《荡湖船》和《卖橄榄》等。
以后,演员朱筱峰和费西冷等也在游艺场表演花装苏滩,各班社纷纷仿效。从此,苏滩便由曲艺坐唱演变为具有简单的舞台表演形式的戏曲雏形。
1912年,苏滩演员郑少赓借鉴文明戏表演方式,开创了苏滩化妆演出。但到1925年以后,才出现了穿古装的生、旦,或丑、旦同台演出于茶馆和水陆码头的现象。其间女子苏滩对苏滩的细腻表演和婉转唱腔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前滩由叙事体的演唱发展为代言体的曲艺,已经接近戏剧。化妆苏滩出现后,坐唱苏滩因其风格独特而仍拥有一定观众。
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化妆表演与坐唱并存,这是苏滩的兴盛时期,其他剧种、曲种有很多演员改唱苏滩。
1931年,专业班社名目繁多,有化妆苏滩、古装苏滩、全班女子苏滩、妇子配角化妆苏滩、化妆坐唱苏滩和素衣坐唱苏滩等。
著名演员有丑角林步青、净角朱菊峰和老生张筱棣,他们三人称为苏滩三鼎甲,还有费西冷、范少山、陈少赓、朱国梁、蒋婉贞、庄海泉、龚祥甫和张凤山等。班名多数以班主姓氏而称某家班,取专名的则有国风社、正风社和玉韵集等。
1935年,上海成立了苏滩歌剧研究会,该会几十位演员联合排演了大型舞台剧《昭君出塞》、《三笑》和《描金凤》,这是化妆苏滩发展成苏剧的重要转折。到30年代末,化妆表演已成为苏滩演出的主要形式,并积累了一定的舞台经验。
在20世纪40年代,苏滩正式成为苏剧。昆腔清唱对苏滩的影响非常深远,苏滩对清唱也极为倚重,所以化妆扮演人物往往只是清唱的点缀。
苏剧兼昆剧著名演员朱国梁将国风社和正风社合并,在上海创建国风新型苏剧团,标志着苏剧的正式产生。当时昆剧演出团体只剩下金华地区半职业性的民生乐社,以朱国梁领导的国风新型苏剧团也是个半付昆剧班。
国风苏剧团起初不唱昆曲,但当著名的昆剧演员王传淞和周传瑛先后参加后,这个剧团开始采用一种奇特的折子戏演出方式,常常是两折苏滩和两折昆剧加一折滑稽戏。
剧团共有7个演员、一个乐师,采取苏剧、昆剧混合演出的方式,流动于苏南浙北的农村,在草台、茶馆、庙宇和院落中演唱,饱尝艰辛。
剧团中的朱国梁、龚祥甫及张艳云、张凤云、张娴张氏三姐妹开始学习昆曲,成为近代昆剧男女合演的第一辈演员。
苏昆演员的混合演出,使苏剧得以吸收昆剧和其他剧种的艺术营养,在剧目、表演、音乐和舞台美术等方面逐步发展和规范化。
除了上演传统戏外,该团还在大世界等游艺场自编自演了很多大型新戏,如《文素臣》、《林则徐》、《群莺乱飞》和《魂断蓝桥》等,从而提高了演出水平,扩大了苏剧的影响。
国风苏剧团不断延续昆剧的舞台实践,同时也随团培养“世”字辈第一批演员。
新中国成立后,国风苏剧团在杭州注册,后更名为国风昆苏剧团。苏滩获得新生,正式在舞台演唱,并发展为苏剧,由坐唱的曲艺形式发展为完整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如何开创我国柑桔生产新局面的主要途径?
答:今后,应扶植改造老柑桔园,建设新果园,重点发展以甜橙为主的优良品种,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生产基地。(2)华南甜橙、蕉柑、柑柑生产基地。主要包括闽东的福州平原、九龙江平原及浅丘、广东的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桂东南的西江两岸平原及桂东北、柳州一带等。这些地区位于南亚热带,气温高,热量足,雨量...

怎样才能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答: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敬请参考:①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②坚定地实行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信教群众。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半年能开创新局的命格
答:第一名:事业宫天梁 短评:否极泰来 下半年天梁会有起死回生之好运,明明已经可以宣告失败的案子,却可因为发现一个细节而迎来大逆转;明明已经宣告竞选失败的你,却因竞争对手的失误,而又迎来了候选资格……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局面送到你面前,所以这半年无论经历怎样的失败,都别轻言放弃哦!...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落脚点是什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为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哪几个星座心想事成,心情愉快轻松,生意开创新格局?
答:哪几个星座心想事成,心情愉快轻松,生意开创新格局?白羊座白羊座的人学习能力强,具有强烈的探寻心,温婉真心诚意待人接物,把心思放在事业上,自由散漫,重情义,只需紧紧抓住住,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工作上有可能是一次非常好的洗礼,有的可能得到新机会有一些新的整体规划,白羊座的人十分...

中国怎样才能开创一个中国足球新格局?
答:全国一盘棋!每个区县市省军队都有自己的足球队可进,俱乐部就不用说了,初中高中大学彻底打通校园足球通道,让踢球的孩子看到踢球也能养家糊口,足球人才基数翻倍增长,做大了,中国足球自然就好了,不是请哪个教练的问题!

...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会议...

是什么开创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局面?
答:那肯定是因为先导人,导致着在各方面开创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局面。

十六大的主题是什么?
答:这个主题从总体上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应该高举什么旗帜、遵循什么思想路线、确定什么战略目标、沿着什么道路前进、保持什么精神状态,指明了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怎样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世纪我们党举什么旗的问题,指出新的...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进程”?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从 1949 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