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当时手中无兵,为何能够在35天就能打败宁王朱宸濠的10万大军? 王守仁只是一介书生,手中无一兵一卒,为何35天拿下宁王10万...

作者&投稿:童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守仁,就是我们历史课本上学到的“王阳明”,不过他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而是真正文武双全的牛人,他属于千古完人,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神奇存在。他一生之中功绩无数,其中击溃宁王的10万大军靠的是虚虚实实的谋略。

一、虚张声势、巧妙离间

宁王朱宸濠想要起兵自立为王的时候,手上有精兵十万,而且收买了很多朝廷重臣。反观王守仁这里,他手上没有一兵一卒,但是王守仁丝毫不慌,他散布流言说朝廷的8万大军已经杀到,再加上周围省份合计24万军队,会过来围剿宁王。

接着王守仁又写了一封信,交代了24万大军的行进路线,部署方略,又言明宁王手下有卧底,搞的宁王疑神疑鬼,不敢轻举妄动。等于王守仁的一封信,就把宁王困在了他的老巢南昌。

二、围魏救赵、避实就虚

宁王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那24万大军根本不存在,于是就直接率领直接的10万大军出城,准备占领南京,自立为王。然而这个时候宁王已经错过出兵的最佳时机了,王守仁已经募集了8万“乌合之众”,有了一战之力。不过他们由贼盗、农民、衙役、流氓组成,战斗力十分堪忧,想守住南京根本不可能。

但是王守仁并不与宁王硬碰硬,他直接选择绕后偷家,直捣黄龙,带领自己的杂兵去攻打宁王的老家南昌。要知道这些临时组织起来的杂兵,想攻城是很难的,于是王守仁在攻城之前,就派人四处去散布消息:王守仁带着30万精兵攻向南昌了!

当时南昌的大部队已经被宁王带走了,剩余的守军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落荒而逃,等王守仁到达南昌,已经没有守城部队了,于是王守仁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南昌,逼迫宁王回防。

三、围点打援、火烧连舟

宁王得知自己老家被端,如果不回防,就算占领了南京也没用,势必会被两面夹击,于是他火速率领部队回援。王守仁采取了围点打援的策略,他鄱阳湖设下埋伏,伏击宁王的援军。又设兵故意诈败,诱敌深入,让宁王军队进入自己提前布好的伏击圈,杀伤宁王两千人马。

被打懵的宁王彻底失了智,为了在湖面开战,居然效仿《三国演义》的曹操,下令用铁链把船只连起来,来了一个铁索连舟。王守仁看到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会客气,于是赤壁之战在此时重新上演,他发动火攻,杀伤了宁王部队3万余人,擒获了宁王和他的手下,不出2个月便平息了叛乱。

王阳明,打破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概念,他是一个千古完人,也是大明第一牛人,他的一生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思想至今还被很多国家传承和学习研究,也值得我们去敬重和仰望。

 



王守仁由于手中没有兵力,因此他必须要筹集兵力。要筹集兵力,就得花时间。可是,朱宸濠已经做好了准备,即将从南昌出发,前往攻打南京。

他想的是,攻下南京以后,就在那里定都。实际上,那时候他早就称帝了,并且把年号都选好了,三宫六院、朝中百官也已经选定了,只需要有一个都城就可以敲定一切,舒舒服服地坐龙椅当皇帝了。

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仁便四处散布流言,说朝廷已经派出8万大军杀到。加上王守仁手中的8万大军(实际上当时他无一兵一卒),一共有16万大军前来攻打南昌。然后又写蜡书射进南昌城,离间朱宸濠和他的伪丞相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猜疑,举棋不定。

这样一来,朱宸濠就不敢轻易出兵前往攻打南京。因为他担心自己出兵后,朝廷军队会端了他的老巢。等到他终于搞清楚,实际上并没有朝廷军队前来(朝廷军队都被明武宗带着,囤积在边关)的时候,已经十多天过去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王守仁已经完成了兵力的集结和战略物资的准备。朱宸濠在发现所谓朝廷军队根本不存在的时候,放放心心率领10万大军(号称10万),往南京挺进。途中围攻安庆,安定岌岌可危。这时候,有人建议王守仁赶紧驰援安庆。

但王守仁明白,自己仓促之间筹集起来的这些军队,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要想利用这些乌合之众和朱宸濠抗衡,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他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方法,直接攻打南昌。这有点像当年孙膑曾使用过的围魏救赵的策略。

由于朱宸濠在发现所谓8万朝廷军队不过是疑兵的时候,因此他把绝大部分兵力都带出来了,南昌几乎没有什么守军。南昌是朱宸濠的大本营,如果南昌失守,朱宸濠将进退无据。再加上安庆久攻不下,因此,朱宸濠不得不放弃进攻安庆,回援南昌。



因为王守仁四处散布流言,说朝廷已经派出8万大军杀到。加上王守仁手中的8万大军,一共有16万大军前来攻打南昌。然后又写蜡书射进南昌城,离间朱宸濠和他的伪丞相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猜疑,举棋不定。

因为王守仁四处散布流言,而且离间朱宸濠和他的伪丞相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猜疑,举棋不定。

他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方法,直接攻打南昌。

王守仁当时手中无兵,为何能够在35天就打败宁王的10万大军?~

王守仁,就是我们历史课本上学到的“王阳明”,不过他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而是真正文武双全的牛人,他属于千古完人,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神奇存在。他一生之中功绩无数,其中击溃宁王的10万大军靠的是虚虚实实的谋略。
一、虚张声势、巧妙离间
宁王朱宸濠想要起兵自立为王的时候,手上有精兵十万,而且收买了很多朝廷重臣。反观王守仁这里,他手上没有一兵一卒,但是王守仁丝毫不慌,他散布流言说朝廷的8万大军已经杀到,再加上周围省份合计24万军队,会过来围剿宁王。
接着王守仁又写了一封信,交代了24万大军的行进路线,部署方略,又言明宁王手下有卧底,搞的宁王疑神疑鬼,不敢轻举妄动。等于王守仁的一封信,就把宁王困在了他的老巢南昌。

二、围魏救赵、避实就虚
宁王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那24万大军根本不存在,于是就直接率领直接的10万大军出城,准备占领南京,自立为王。然而这个时候宁王已经错过出兵的最佳时机了,王守仁已经募集了8万“乌合之众”,有了一战之力。不过他们由贼盗、农民、衙役、流氓组成,战斗力十分堪忧,想守住南京根本不可能。
但是王守仁并不与宁王硬碰硬,他直接选择绕后偷家,直捣黄龙,带领自己的杂兵去攻打宁王的老家南昌。要知道这些临时组织起来的杂兵,想攻城是很难的,于是王守仁在攻城之前,就派人四处去散布消息:王守仁带着30万精兵攻向南昌了!
当时南昌的大部队已经被宁王带走了,剩余的守军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落荒而逃,等王守仁到达南昌,已经没有守城部队了,于是王守仁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南昌,逼迫宁王回防。

三、围点打援、火烧连舟
宁王得知自己老家被端,如果不回防,就算占领了南京也没用,势必会被两面夹击,于是他火速率领部队回援。王守仁采取了围点打援的策略,他鄱阳湖设下埋伏,伏击宁王的援军。又设兵故意诈败,诱敌深入,让宁王军队进入自己提前布好的伏击圈,杀伤宁王两千人马。
被打懵的宁王彻底失了智,为了在湖面开战,居然效仿《三国演义》的曹操,下令用铁链把船只连起来,来了一个铁索连舟。王守仁看到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会客气,于是赤壁之战在此时重新上演,他发动火攻,杀伤了宁王部队3万余人,擒获了宁王和他的手下,不出2个月便平息了叛乱。

王阳明,打破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概念,他是一个千古完人,也是大明第一牛人,他的一生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思想至今还被很多国家传承和学习研究,也值得我们去敬重和仰望。

王守仁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却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在这次战争中,他先是虚张声势,之后就避实就虚,最后围点打援、使用火攻,一举活抓朱宸濠。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靠的都是他的聪明才智和沉着稳定。

虚张声势,没有兵队,仍然散播出去,自己手中有8万大军,而且朝廷已经派出8万大军前来支援。不仅如此,王守仁还写了蜡书,而且把它射进了南昌城,成功离间了朱宸濠和他的伪丞相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朱宸濠根本就不敢出兵去攻打南京啊,一来是王守仁那里有16万大军,二来他又害怕,自己一走,自己的丞相宰相就开始造反,到时候反倒弄得自己进退都不是了,所以他并没有去攻打,而这段时间里呢,王守仁已经集结了兵力,并且准备了战略物资。

避实就虚,王守仁胆子非常大,直接带着自己的一点点兵去攻打南昌。当时,朱宸濠已经发现了王守仁的16万大军都是假的,他就集结了绝大部分的兵力,当时的南昌几乎都没有什么守军大,但是南昌可是朱宸濠的大本营啊,所以南昌对于朱宸濠来说,很重要,而且呢,那个时候,朱宸濠一直攻不下安庆,所以在王守仁带着兵去攻打南昌的时候,朱宸濠便立刻回援南昌了。

围点打援、使用火攻,王守仁先是带着一点点兵将攻打南昌,趁着朱宸濠回来拯救南昌的时候,设好埋伏,之后再海战上,放火烧船。那时候,王守仁在鄱阳湖那里,设了埋伏,当时,朱宸濠被打得措手不及,但是,朱宸濠的武器装备比王守仁要好几百倍呀,所以慢慢地就有点反转了。但是呢,朱宸濠竟然用铁链把船连在了一起,这是致命的啊,所以王守仁就直接用小船载上柴薪,然后点燃,就这样,王守仁几乎把朱宸濠的军队都杀了,朱宸濠也被活捉了。

王守仁只是一介书生,他手中并无兵权,为何能够平定朱宸濠之乱?_百度知 ...
答:王守仁是一个书生,在宋明时期,理学发达,所以王守仁成为了心学大家,并且名扬海外,由于他在心学方面的成就过高,所以很多人都还不知道王守仁还有军事才能,而且还立下了赫赫战功,那就是只用了三十多天,就平定了朱宸濠之乱,那他为何能立下这样战功?明英宗时期,蒙古瓦剌部入侵明朝,明英宗欲效仿其...

王阳明有关思想家的一个故事
答: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王守仁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

王守仁被称为明清第一牛人 王守仁到底有多厉害
答:王华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守丧期间还睡在草垫上,吃素食,因此士人们每每称赞他。王守仁在母胎中怀了十四个月才出生。他的奶奶梦见神仙从云彩中间送婴儿下来,所以给孙子取名叫云。他五岁还不会说话,一个有道术的人抚摸了他,改名守仁,才会说话。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附近访问客人。经常混在人群中走出边塞,放...

王阳明是如何平定宁王之乱的?为何他没得到正德帝的封赏?-趣历史网_百 ...
答:当时,王阳明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叛,走到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获悉宁王叛乱之后,王阳明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但问题是王阳明手中无兵:一是两年前平盗之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二是宁王叛乱迫在眉睫,南赣、湖广、两广等部队远水解不了近渴,调兵需要时间。然而,一旦...

王阳明为何一生能开挂?只因做了这两件事
答:当时正处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多如牛毛,江西、广东、福建、湖广地区都发生过农民起义。而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明军频频失利,束手无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才起用王守仁。 初任巡抚,王守仁随即推行“十家牌法”,切断当地民众与“山贼”的联系。之后,针对赣州等地兵源问题,开始选练民兵。他在所属...

中国古代名将王守仁是怎麽样的一个人?
答: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率军平定江西内乱和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守仁传阅读训练及译文
答: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

请问有没有王阳明将其心学思想运用于他的军事之中的例子?
答: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

明朝王守仁的光荣事迹
答: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守仁并亲自前往劝降。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就是在这烽火连天的两年里,他掌握了一样神秘的工具——知行合一。擒获宁王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王守仁将去福建剿匪时(无大量军队...

开心眼漫谈“守仁格竹”
答:其中是非曲直,主要关乎两点:第一,守仁是否误解了朱熹的格物理论?第二,格竹事件本身是否是无足轻重的笑谈?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非得对各个概念咬文嚼字一番不可——毕竟辩论的前提是基本概念的一致。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把“格物”训解为:“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