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到底对孩子有没有用? 有必要让孩子学习《三字经》吗?如何看待《三字经》中的内容?

作者&投稿:养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可以肯定地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让孩子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古代的启蒙读物,对孩子是有用的。还是先弄清楚《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启蒙读物究竟是什么、是怎样的,然后再来看看应该如何去读这些读本。

一、什么是《弟子规》《三字经》 

    《弟子规》《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一起,被称为“蒙学读物”,也就是过去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读本。这些读本现在依然被一些人拿来作为孩子的国学读本,特别是在“国学热”的背景下,此类读本甚至在某些地方、某些时期还十分流行。现在不少家长也很纠结,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学这些启蒙读物,学吧,又觉得孩子要学的东西太多,再给孩子学这些古代的东西,就是给孩子增加压力,可又不知道花了时间学了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处;不学吧,又怕孩子缺了什么。那还是先看看这些启蒙读物是怎么回事吧。

    《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名叫李毓秀。他的工作是教书,在教书之余就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内容编写成了教材,这就是《训蒙文》。后来到乾隆年间,有个叫做贾存仁的,又把《训蒙文》改编一下,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指为人弟者、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规”是“规则”“规矩”“规范”的意思。名为“弟子规”,其实也就是要将其作为一本规范儿童言行举止的蒙学读物,简单说就是“立规矩”的读本。

    那么,它立是什么规矩呢?其实就是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文义演绎而成。孔子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是:孩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要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那就去学习文化知识。由此可见,这是以儒家思想去培养孩子如何做人的,其实就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一个“道德读本”。

    而《三字经》影响更大,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儿童启蒙读物之一,与《千字文》《百家姓》合称为“三百千”。关于该书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今人普遍认为是南宋时期的王应麟。与《弟子规》一样,《三字经》也是包含了儒家思想的道德读本,同时也是包含了许多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文化读本。所以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在众多蒙书中,只有《三字经》称作“经”(经典),可见其影响之大,应该说是最具权威性和典范性的蒙学之书,堪称“蒙学之冠”。

二、今天从古代的蒙学读本中学习什么

    《弟子规》《三字经》之类都是古代蒙学读本,那么,今天的孩子有必要学吗?

    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有的态度是“古为今用”,也就是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或者用鲁迅先生的经典说法是,采取“拿来主义”,就是把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内容“拿来”,而不是“全盘接收”,也不是“全盘抛弃”。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正确态度。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必纠结到底要不要学这些古代的蒙学读本了。

    1.首先明确:《弟子规》《三字经》是值得学习的,学习其中的精华对孩子是有益的。受到古人、今人的追捧,其中必定有值得探究的道理。古代蒙学读本很多,而像《弟子规》《三字经》之类能够得到今人的认可,这其中的奥秘,除了其中的“道德伦理”值得孩子们“择善而从”之外,还有其他古代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于学习古代文化知识是有帮助的,同时,因其有着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句式,而这些都适合孩童阅读。因此,孩子要学习古代文化知识,汲取古代的优秀养料,除了学习经典诗歌、经典文章,这些被称为“蒙学”的东西,当然是值得学习的,值得借鉴的。

    2.同时也要明白:学习古代读本,是取其精华,绝不能“照单全收”。时代不同了,知识体系不同了。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海量的,绝不是古代堪比的。古人读书主要就是读圣贤之书,至于数理化之类的科学知识基本是不涉及的。况且古代除了圣贤之书,其他可以选择的余地也不大,选来选去就是那几本,所以,人们往往就集中在那几本读本上了,以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而今非昔比,现在的孩子们在学校要学的知识体系是充分的、完备的,在目前这种大背景下,如果把大量时间花在古代的所谓经典上,那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孩子来说,行有余力,可以好好学一学《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代读本。但也不必拘泥于是否需要背诵,是否要进国学班之类。当然更不能迷信,因为随着时代变迁,孩子们的思想活跃,不能用古代的思想来限制和束缚孩子。至于其中的不合时宜的观点,更不能灌输给孩子,比如,其中的“不关己,闲莫管”“非圣书,屏勿视”等说法,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总之,阅读古代经典,一定要通过鉴别来吸收精华。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不能迷信,不能照搬。孩子还小,可能无法辨别其中的内容,况且,古代的读本,即便浅显易懂,但往往还是有着文言色彩,而且为了保证三字一句,有的读起来并不顺畅,至于其中的许多典故,更是阅读障碍。因此,孩子的阅读最好还是要在学校老师统一安排下进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相当丰富全面的,只要是适合孩子学习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都会包含其中的。



当然有用啊,知书达理,从小开始很重要



1.能培养节奏感;
弟子规、三字经等读物,三字一句,节奏清晰,朗朗上口,孩子朗读时,会有一种愉快的声音体验。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韵律感,直到孩子长大后,这种韵律感还可以转化成语感,这是语文学习中比较珍贵的东西。
但是话又说回来,能培养节奏感的东西并不少,也不是非《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选唐诗、《音韵启蒙》等都很好。(小孩儿不推荐宋词)。也是很好的美学素材。
2.为儿童提供行为指导。
《弟子规》的许多内容都是对人日常行为的基本规定。有助于引导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例如,“父母呼唤,不要放松”教孩子们积极及时地呼唤父母和其他人。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告诉小孩说话要清楚,语速不要太快。“步从容,立端正”,是对小孩走路,站立时仪态的一个基本提醒,"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引导卫生习惯……凡此种种,《弟子规》涉及得比较广。《三字经》也是如此。
顺便说一下,这是两本书中最受批评的地方,也就是过分强调孝道。在这里,现代人类阅读时也会感到不适。
而孝文化实际上是儒家文化至为重要的秩序基石。《论语》开头的第二件事是家庭伦理秩序对国家秩序的重要性,“人也孝顺弟弟,好犯人也不容易犯,好作乱者也不容易犯”,这样也能理解孝在这样的作品中的位置。(读这些作品时不喜欢的内容可以跳过去,不用考虑完整性)
3.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文化常识。
《三字经》中,还是有不少文化常识的。孩子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不知不觉的积累许多的文化常识。这类常识可以成为孩子和他人交谈的起点,也可以成为理解更高层次事物的起点。

当然有用,上千年的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孩子小时当然应首先教育她最基本的礼仪和原则 ,还应让小孩子从小就深受本土的文化的熏陶 ,三字经 、弟子规,字数少 ,读来朗朗上口 ,又包含了诸多历史名人的积极向上的鼓舞后人的事例。这当然对孩子的教育大有好处 。作为识字和启蒙教材是很不错的选择 。

那孩子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还是有用的,像弟子规三字经里也是有一些,现在也很有用的道理的,让孩子从小学会一些人生道理,也是很有必要的,还有弟子规三字经里有许多字,这些字还是可以从小学习认识一些字也是很好的

让小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到底有什么用?~

《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都是从我国古代传下的传世名书,不同于那些传世名著,读的晦涩难懂,这三本书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也是通俗易懂,男女老幼无不欢喜这两本另类“古书”。我觉得我国的这三本书与西方的童话故事书一样,都是为了稚儿准备,只不过一个是为人启蒙一个是予人希望幸福感。我觉得当代小学生学习这两本书主要是想让他们明智以及传播中华文化。

一、开智识礼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礼仪,可见礼仪在我国的地位。提高国民素养从小抓起,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教育礼仪文化,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收录在三字经中,孔融小小的一个举动,却是我国礼教的体现,小小孩童尚懂让梨,可见礼教在我国的重要性。

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说说而已,《弟子规》这本书中华文化中三大根本之一,弟子规中字里行间皆是儒家文化,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都是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至今为止儒家文化仍被沿用。《三字经》不同于《弟子规》讲的是修德立业,《三字经》着重于学习与教育,读三字经会发现里边有着很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还有先人的高效学习方法正是一个学生所需要学习的。

祖国的未来是掌握在新生在手中的,只有培育好我们祖国的花朵,教育好下一代,我国的未来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或许还处于小学阶段的花朵们读三字经和弟子规可能还一知半解,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终会慢慢理解,汲取我大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成就我国更辉煌的未来。

《三字经》是我们祖国国学经典,有许多内容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很好素材,既可以作为识字教学的课本,也可以作为道德教育的范本,批判性吸收,开放性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抛开其它的一切大道理不谈,只谈它对孩子的作用。主要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型期,过去的思想理论与现在的思想教育脱节了,很多不适用了,我们新时期的思想理论基础又完全跟不上现在快速发展的形势!现在的很多人,没有思想、没有道德、没有理想。光剩下一个“钱”子了。

第一,它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虽然孩子现在不懂他的意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慢慢地运用到他的学习和工作中;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认识水平的提高,孩子会在某些不经意的时间想起曾经学过的三字经,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在《三字经》中包含了许多的故事,可以陶冶情操、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等等。在他慢慢理解后,其中的故事,就可以当成以后生活当中的素材来使用了!比如写作文,为人处世,等等!个人觉得非常有必要学习三字经!

孩子,如果有幸在他们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能够去背诵《三字经》,一定会为他们打下一个终身受益的基础。作者在这里也倡导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背一下,然后去帮他们理解,让他们更深入的去掌握这个基础的学科。
看内容,教小孩子学文、明礼、知仁,还有人伦历史地理,还有这里很多的典故,对孩子都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就像我和小朋友交流古诗词时,我都要问他,作者是谁之类的问题。我觉得,这样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从《三字经》中《诗经》的内容看“曰国风,曰颂雅。号四诗,当讽咏。”《诗经》的目录出来了,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幅对联“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如果再给孩子讲《雅》分《大雅》和《小雅》,这不就是让孩子又记住一个知识点吗。
我觉得这样概括性很强的文笔,对孩子的作文能力也是很好的提升,其实对成年人也是有借鉴教育意义的。再看看,“三光者,日月星”,六个字概括了日月星辰。通过《三字经》的学习,对孩子的智力也是有很大的开发。教育也很大。
教人化性立命,明道行道,是传统教育的根本,也是现代教育理念所推崇和鼓励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完善基础教育,重铸民族精神,必须弘扬民族文化,必须从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非常有必要让孩子学习《三字经》。

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孩子背诵《弟子规》,背诵《弟子规》有什么意义?_百度...
答:常常听闻幼儿园的小朋友背《弟子规》《三字经》等等这些传统国学经典具体内容,不过我觉得小朋友背诵这种书本,仅仅作为童谣一样去唱读,并无法理解里面的意思,就没有具体的价值。还不如选一些合适幼儿园小朋友年纪极端化的书,让能够通过学习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书本,顺理成章便会吸取到里边的精髓。一、...

学弟子规的意义
答:学习《弟子规》的好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孩子的语感。《弟子规》言语流畅,三字一句、二句一韵,接近白话,读诵时朗朗上口,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感受正确而自如地运用母语表达自己的快乐;2、增长孩子的见识。《弟子规》是依据《论语》编写的,学习过程中还会接触到《论语》、《三字经...

你觉得《三字经》和《弟子规》哪本做育儿书更好?
答:文化的学习要先难后易,就像坐滑滑梯,越学越容易,越开心,越想读书;科技知识的学习却要先易后难,就像是爬楼梯。文化的学习要孩子还不知道难易的时候就学。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胎教开始,能听的时候听,能读的时候读,能认的时候认。试问现在你成年了,你还读得了《易经》《论语》《道德经》...

弟子规、百家姓和三字经多大的孩子可以学了?
答:你说的这些都是中国的启蒙学,一般在三岁左右就可以学习了,初期不必讲解道理,只需识字、背诵即可,等孩子大一些之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该不该让孩子学《弟子规》?
答:最近在读关于宝宝的养护方面的书的时候,专门有本书里提到,要让孩子学习《弟子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弟子规》和《三字经》差不多。但是,《弟子规》是谁编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相信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

本人刚小学毕业,三字经和弟子规应该适合背哪个?哪个容易背?
答:《弟子规》更适合现在的教育,教育意义更大 《三字经》虽然也是经典,但现在背也并不一定懂什么意思(如果不看翻译的话)我觉得《弟子规》更容易背

本人刚小学毕业,三字经和弟子规应该适合背哪个?哪个容易背?
答: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

孩子要不要学三字经和弟子规
答:这是圣贤之教诲,小孩子先背下来,不求理解,长大以后,绝对是利益一生,我个人从小背诵类似的圣贤文章,深有感触,每到遇到一些事情举棋不定的时候,就会有一句书中的话冒出来,就如心有灵犀。三字经和弟子规,说到底,是讲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是圣人所言,能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

《三字经》、《弟子规》是垃圾,千万别让孩子读了
答: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文化及品德教育知识。一部分内容仿《三字经》,偏重文化基础知识传送;一部分内容仿《弟子规》,偏重儿童品德养成教育。笔者为什么不重新新编两本新《三字经》新《弟子规》呢?而是把《三字经》和《弟子规》两类内容合二为一。一是两者内容有重复部分;二是两者有些过时的内容没必要让现在儿童来学习;...

学校叫孩子学习弟子规,你们接受吗?
答:学校统一安排的话不接受可能有点困难,不过我认为可以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投诉,因为弟子规这些东西绝对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学之无益,提倡的是愚孝、愚忠,古代蒙学教材中它是最低劣的一个,现在一些人把它捧为国学经典实在是不知所云。实在有心接触国学的话,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比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