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孩子距离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能力,聪明父母这样做

作者&投稿:敖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从孩子上小学后,大人小孩都深感时间不够用。每天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学校的作业要完成,兴趣班和辅导班要参加,阅读和运动也不能拉下。仔细一想,孩子从学校回来到睡觉的时间,其实很有限。 除去吃饭和洗漱,可利用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

俗语说的好 “时间如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确实如此,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会利用时间的人总是很高效,而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人看起来一天很忙,其实并没有做多少事情。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是,如果一个人懂得珍惜时间,一件一件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就会发现, 一天竟然“变长了”,能做很多事。

有些人努力很久却没成效,而有些人即使重新来过仍然可以成功。天赋和智商是一方面,但如何在有效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这是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

有人说, 真正拉开孩子距离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 ,深以为然。对于孩子而言,随着学业的加重,要做的事情逐渐增多,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人支配时间的方式,就等于他支配人生的方式。人生只有一次,希望孩子能够学会时间管理,成为时间的主人翁。而学会支配时间的第一步是要认识时间。

1.教孩子认识时钟和时间

从小开始让孩子认识“时刻”,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入时刻的概念。比如,“7点了,该起床了”“9点了,该洗漱睡觉了”。

有意识地把“时刻”和“行动”联系起来 ,时刻是简单的数字,但把这个数字和所做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就能让孩子把生活和时间连接起来,帮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时刻的概念。

学前的宝宝, 让孩子有一个时间的概念 ,上学后,就可以正式学习时间和钟表了。虽然现在电子设备都有时间,但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管理时间,在每个房间都放置一个时钟吧。有时针、分针的时钟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

2.让孩子感受时间,给时间分段

孩子对抽象的时间不理解,可以帮助孩子, 把一天的行动用图表表示出来 ,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行动。这样一来,各项行动占用了多大的时间比例,就能一目了然。

父母也可以制作自己的时间安排,让孩子了解到父母在工作上花费多少时间。通过图表,让孩子感受父母各项行动所占用的时间。

对于孩子经常做的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分配要花费多长时间,在图表上示意,将一天的时间分段,让孩子明确一天的时间能做什么事情。

1.培养孩子列清单整理大脑,分清“该做的”和“想做的”事

孩子每天要做的和想做的事都很多,父母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想做的”。把脑海中所有的想法都列到纸上,然后 区分“该做的”和“想做的”的事。

即使收拾玩具和洗漱这样的小事,我们也让孩子写出来。每完成一件事,就把这一项划掉,每划掉一件事,就会增加一份成就感。而这份成就感,也能成为督促孩子行动的利器。

经常列清单养成习惯, 有助于孩子制定可实施的有效计划 ,是提高孩子生活效率的好方法。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在一个师傅的引领下养成了列事情清单的习惯,工作多年以来,这个习惯让我受益匪浅,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班事情条理化”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当孩子慢慢地养成这个习惯,一定能从中受益。

2.引导孩子给事情排序,要事第一

按照事件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给任务清单排序。每一件事情都有截止日期,所以对于完成计划而言,排序十分必要。

《忍住!别插手!》合理安排时间中根据事情的紧要程度和重要程度划分为四个象限。

孩子越大,需要做的事越多,如果不善排序,孩子会被各种任务压得喘不过气。趁孩子小没有太多任务压力,帮助孩子培养判断力,养成排序的习惯。如果做事情前就能排序好,行动时就会事半功倍。

“到底先做哪一个更好一些呢?” 用这样的问句引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先从A类事情开始做,因为如果先花精力做不太重要的事,那么做相对重要的事时,可能会精力不足。

有时在父母看来无足轻重的事,可能在孩子眼中是头等大事, 耐心倾听孩子的排序理由,明白孩子的心思,父母也从沟通中反思。

决定先做什么也要视状况而定。比如我家孩子每天练跳绳,如果回家先写作业,等到晚上了练跳绳就会打扰邻居的休息。所以我和孩子商量先练跳绳,再写作业,否则影响别人休息。

制定计划时引导孩子把紧张和轻松的事相结合,劳逸结合能提高效率。心理学上有个法则——边际效用递减,人会对重复的事 情感 到厌倦。如果长时间学习也一样,会让孩子反感。

3.引导孩子为行动设置目标,做事情步骤化

确定一个目标,把必须要做的事分解成易于操作的一件件小事。看着一本很厚的书,一口气读完肯定有困难,但是分解到每一天读几页,就很容易了。

如果把庞大的工作化为一件件简单的小事,按部就班地去做,到最后,你都会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惊。

比如,和孩子一起做点心, 让孩子列出需要的步骤,一步一步写下来 ,完成一步划掉一步,培养孩子掌握分步骤能力的训练项目。

4.让孩子养成根据目标倒推计划的习惯

孩子可能意识不到,每件事情到底花多长时间。比如确定晚上睡觉的时间是9:30,那睡前换衣服、洗漱到底要花费多长时间,如果不告诉孩子,睡前需要30分钟做准备,孩子的睡觉时间就会比预定的晚。

引导孩子,睡前都需要做什么准备,每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从睡觉的时间点向前推确定什么时间开始准备睡前工作。

1.番茄工作法

番茄时钟法非常适合孩子,简单来说就是学习30分钟+休息5分钟,这种方法有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注意 使用实体的番茄时钟,不要使用手机。 当孩子习惯这种方法后,会慢慢习惯相对固定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可以先从学习10分钟开始,再慢慢增加,关键在于适合孩子注意力的时间。等孩子适应某个时间段,再慢慢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

2.懂得如何舍弃,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时间就那么多,引导孩子舍弃, 当一段时间集中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更加专注,时间也会被高效利用。

法国著名侦探小说作家乔治.西默农在写作的时候,就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开来,不接电话,不见来访的客人,不看报纸,不看来信。也许他的方式是常人难以理解和做到的,但结果就是他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常人花10倍时间也难以完成的任务。

比如孩子喜欢阅读,而家里有一大堆书,但每次选择只能选择一本,我会让她选择最想看的一本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几本随意浏览,这是最浪费时间的一种方法。

当舍弃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 专注于一件事 ,又能高效完成时,孩子的成就感也会大大增加。

3.留给孩子合理自由支配的时间

和孩子承诺,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作业, 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可以自己选择想要做的事。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可以激励他们变得更有效率。可以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业上,高质量完成任务。

时间管理,不仅能够让人生变得丰富,也能铸就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也要认真的和孩子一起学习时间管理。

当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每天内心就会无比充盈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这样的人生,那么我们就和孩子一起努力吧,做好孩子最坚强最有力的后盾。

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吧。

参考资料:

《忍住!别插手!》合理安排时间 (日)高取志津香 【著】

《聪明人是怎样管理时间的》 斯凯恩 【著】



~

孩子拉开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什么?
答: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这5个关键词。我们总认为学习好的孩子和不好的孩子之间相差的是智商。然而研究表明,98%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有1%的孩子是天才。这98%的孩子之所以能在后期出现明显差别,其实主要是5个关键词起了作用。自律: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icon曾说:“登峰造极...

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
答: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积懒成笨]。这种懒表现在两大方面:一种是行为上懒散 千什么都没有精神,浑身懒洋洋; 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沉迷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中;喜欢选择轻松舒适的学习方式。一种是思维上的懒散 需要动一点脑筋的题他就说不会;上课只会抄笔记完...

拉开孩子之间距离的是孩子的智商吗?
答:这个跟智商没有关系,拉开孩子之间的距离,是父母关系,一些父母有地位。孩子也会有地位,不会和一些普通孩子玩。

智商与情商是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原因吗?
答: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也曾在节目中表示:“没有情商的教育,等于白教!”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人的交流协作性越来越强,情商的重要性也越发突显出来,拉开孩子距离的并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可是现代家庭中往往都只有一两...

拉开孩子距离的不是智商 而是习惯
答:拉开孩子距离的不是智商 而是习惯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普通人应该怎么科学应对『甲流』?小小的情感经历 2023-04-02 · 贡献了超过1776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7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91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真正让孩子拉开差距的是智商,还是个人习惯呢?
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家长也比较着急孩子的成绩,希望孩子在未来有一个好的工作,所以会为了孩子的教育煞费苦心,那么让孩子拉开距离的,究竟是智商还是个人习惯呢?我个人认为是个人习惯,原因如下。一、伤仲永的教训说明了,高智商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在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了伤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