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赏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此句出自收集六祖慧能大师语录的《六祖坛经》。

扩展资料:

六祖慧能一般指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这句的出处在哪
答:六祖上慧下能大师所说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这句的出处在哪
答:“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此句出自收集六祖慧能大师语录的《六祖坛经》。

“佛法在世间”的出处
答:•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作者】慧能 【出处】《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译文】佛法就在世间里面,不需要离开世间去求取正觉。如果离开世间做人的本分,去寻觅菩提觉道,就好比向兔子头上去找角一样的傻。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什么叫:世间觉
答:《六祖坛经》上的这句经文,意思是:佛法就在人世间,我们修行悟道离不开人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直译就是不离世间而觉悟,“不离开世间法而觉悟”,或者“觉悟离不开世间法”,所以,“世间觉”三个字在这里不能脱离整句话来讲。

六祖为何强调不能离开世间?
答:六祖坛经里六祖惠能认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给读者的信息是,佛法是佛祖造出来的吗?不!佛法在世间成为一个现实,那么就要“不离世间觉” 。佛祖也有凡人的一面,他首先穿衣吃饭才开始讲经,因此,学佛不能“从经到经”。六祖惠能教导弟子学佛的理念是,要尊重实际,...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什么意思
答:只有在世间修行,发起菩提心,行菩萨道,才能成佛,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渡众生的心。不仅自己有修行的道心,更重要的是时刻去帮助别人,理解别人带给别人宽容、快乐、正能量。所以这句话是出自六祖坛经里,整句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兔子是没有角的,比喻离开世间去修...

何为“佛法在世,不离世间觉”
答:《六祖坛经》提及: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求菩提 犹如觅兔角。这个观念使中国佛教一发不可收拾地朝着世间化、世俗化的趋势长足发展。佛教徒开始提倡世间法即是佛法,不但挑水担材无非是道,举凡是世俗人有兴趣的事,都成了佛教徒、出家人争相参与、学习的科目,以为如此便能符合‘不离世间觉...

佛法不离世间法,那么世间法是否就等同于佛法
答:六祖大师在《坛经》中说: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佛法的修证是要建立在世间法基础上的,所谓即烦恼为菩提,全在念头的转换。如果离开世间法去求修行,就如同建立空中楼阁一样,想要求得解脱是不可能的。但是,绝对不能把佛法降低到等同于世间法!佛法是无漏的智慧,能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无相颂 解析
答: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三、关于这十五首偈子的综合简介: 颂有十五首,大致分为五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讲‘佛教教学的宗旨’,这一段只有一首颂。第二首是独立的一段,‘说明佛法...

慧能法师六祖禅师名言
答: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悟此法门,由汝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