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介宾短语

作者&投稿:濯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语文古文里什么是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把宾语提前了,比如说“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宾语,应该是“古之人不欺余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是宾语,应该为“未有之也” 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词结构。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通常出现“于”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当然这是通常,有1、2种情况不是,不过不用考虑。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说,古代汉语介宾短语的这种位置,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

2. 语文介宾短语举例10条

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

用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通常做状语。现代汉语大多放在谓语中心词前面,文言文后置。

下面以现代汉语和文言文对照举例,(方括号里就是介宾短语):1、(今)【对母亲】说。(古)白【于母】。

2、(今)【在野外】捡到的。(古)拾之【于野】。

3、(今)【用手掌】盖着。(古)覆之【以掌】。

4、(今)【在长勺这个地方】作战。(古)战【于长勺】。

5、(今)【向我】学习。(古)学【于余】。

6、(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古)徘徊【于斗牛之间】。

7、(今)【将事情的详细经过】报告。(古)具告【以事】。

8、(今)【比蓝色】青。(古)青【于蓝】。

9、(今)【用道理】说服他。(古)晓之【以理】。

10、(今)这幅画【在北京】买的。(古)此画购之【于京】。

3. 语文什么语法,宾语前置.介宾短语这些怎么分辨,教个方法.

宾语没有后置的 只有宾语前置 介宾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词做宾语 否定句中否定代词做宾语 "是" "之"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就这样了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二,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24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2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三,定语本来也是放在要修饰的词前做修饰语的啊~应该是定语后置吧?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希望对你有帮助。



~

文言文介词大全
答: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如: ①“青,取之于蓝...

古文言文介宾短语后置和状语后置是一样的么 别复制粘贴一大推 简单点...
答:一样的,大多数情况下介宾短语后置充当状语,又被称为状语后置。如: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文言文介词包括哪些
答:5。 表对象,相当白话文的“向” “对”。 如《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外面的人们说。) 此外,文言文中,介词常常省略,介词的宾语也常常省略。 这也是文言文介词使用上。 2. 文言文介词短语后置包括哪几种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

高中语文文言文运用提宾结构
答: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有时放在介词之前(2)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3、还有一种...

文言文介词后加
答:1. 文言文中介词什么意思 1,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 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 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 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
答: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

文言文特殊句式
答:所以,“其势弱于秦”的大意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小。另及: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是文言文的一种语法现象。关于这个问题,现代学者李佐丰在他著作的《古汉语语法学》中,专门讲了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充当状语,为什么要后置为介宾补语的道理,并介绍说:在介宾短语中,“以”字介宾表示与物、工具时最...

文言文宾语前置例句
答: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放在谓语后充当补语,对谓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要注意的是,它的结构是介词在前,宾语在后.可是,在文言文中,这种介宾短语时有将后面宾语提前到介词前面的现象,即介词宾语前置.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1、疑问代词作...

文言文介状语后置
答: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几种类型
答: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