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三省六部制中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别都是干嘛的?他们的职能

作者&投稿:磨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唐朝政体为三省六部一台,三省指中书、门下、尚书。
2.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包括吏、户、礼、兵、刑、工部,每部下辖四司,共二十四司。
3.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4. 诏书经门下省审查同意后,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设有纪检性质的都省。
5. 六部诸司将诏令细化为具体政令,颁发并监督执行,有纪检职责。
6. 尚书省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不便之处,可将诏书封还。
7. 御史台为独立于三省之外的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监察百官、皇帝及参与司法审判。
8.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发展成熟的标志,具有划时代意义。
9. 御史台对官吏有有效监督作用,减少冤假错案,为大唐盛世提供制度保障。
10. 唐代中后期,三省制衰落,御史台脱离轨道,监察御史变为地方长官领导者,埋下割据隐患。
11. 唐朝之后,中国式的三权分立运作不再存在,对后世影响有限,仅一些概念遗留。

~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主要是在当时的 及其相关的史实?
答: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意义及影响: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还有史实不知道。。。

过去三省六部是指啥意思?
答:三省六部是隋文帝创立的,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丞相权力的机构或体制。其中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

礼户工兵刑 史建立于哪个朝代
答:.你好,三省六部制度确立于唐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则发源于原尚书台下的各曹,在唐代尚书省成立后就升格为部了。

隋唐的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 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

三省六部制是哪个朝代的
答:三省六部制雏形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北周,正式形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三省六部制并不是某一个人所提出的,而是渐渐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

关于吏 户礼兵刑 工六部……
答: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其次是“侍郎”,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元朝又将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初废中书省,六部便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更大,地位更高;清末废除六部。

与三公九卿制度相比,唐代三省六部制取得了那些进步
答:三省长官却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决定政策之权则被剥夺。玄宗以后,中书舍人起草诏敕之权又为翰林学士所分割;尚书省各部司的职权,在安史之乱后也大部分为各种使职所瓜分。故唐中叶后,三省六部制名存买亡。宋承唐制,设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但北宋...

隋唐时期,设立并进一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隋唐在中央实行的制度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其中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对中书省起草的政令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过关,门下省就不签署,政令需要返回去重新拟定。而尚书省下辖六部,分别为吏礼户工兵刑六部。尚书省只负责政令的实行,一般不参与政令的起草与讨论...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及运行机构
答:掌管全国的土木、水利工程,兵器制造和度量衡。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兵器工业公司和中国计量院。全国最大的包工头~另外因为吏部掌管人事,为六部之首,也成天官;户部掌管财赋、户籍、山林盐泽产出等,为地官;礼部主要在春天祭祀,为春官;兵部常在夏季农闲出兵,为夏官;刑部在...

吏户礼兵刑工反应的朝代是唐朝还是明朝?
答: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起于隋唐,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直接管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