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的资料 简单描述梅花鹿的样子和生活习惯

作者&投稿:拱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梅花鹿 学名:Cervus nippon Temminck 英文名:Sika Deer 中文别名:花鹿、鹿。 分类:偶蹄目、鹿科、鹿属 外形特征 中型鹿类,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 毛: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 角: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分布范围 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在国外见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过去广布中国各地,但现在仅残存于吉林、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区域内。台湾亦分布有一个特有亚种。 生活环境 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 生活习性 梅花鹿晨昏活动,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间或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深密、体色相似的地方栖息,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善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 生长繁殖 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群体的大小随季节、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通常为3—5只,多时可达20多只。在春季和夏季,群体主要是由雌兽和幼仔所组成,雄兽多单独活动,发情交配时归群。每年8 10月开始发情交配,雌兽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而雄兽在求偶时则发出像老棉羊一样的“咩咩”叫声。 繁殖期间雄兽饮食显著减少,性情变得粗暴、凶猛,为了争夺配偶,常常会发生角斗,头上的两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击的武器,这种“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一只健壮的雄兽通常可以拥有10多只雌兽,在一个繁殖季节,雌兽可以多次发情,其发情周期为5天,一旦受孕后便不再发情。妊娠期为230天左右,产仔于翌年5—6月,一般每胎仅产1仔,也有少数为2仔。产下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也有白色的斑点,几个小时就能站立起来,第二天可随雌兽跑动。雌兽觅食时先到林外四处探望,确信没有危险后,才把幼仔带出来,发现险情会发出惊叫,带着幼仔逃进密林。哺乳期为2—3个月,4个月后幼仔便可以长到10公斤左右。1.5—3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年。 雄兽的旧角大约在每年4月中旬脱落,再生长出新角。新角质地松脆,还没有骨化,外面蒙着一层棕黄色的天鹅绒状的皮,皮里密布着血管,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鹿茸。这时若不采茸,继续长到8月以后,鹿茸就逐渐骨质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渐脱落,整个鹿角变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动脱落,重新长出鹿茸。 鹿茸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形态也发生变化。野生的梅花鹿未经锯茸而脱掉骨质角称为脱掉“干杈子”或者脱掉“清枝”,饲养梅花鹿经过锯茸而脱下残留的骨质角称为“脱花盘”或“脱盘”。花盘脱落以后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迹,称为“老虎眼”。以后茸芽组织由四周皮部向内生长,与中间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状,称为“灯碗子”。此后,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组织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长,呈粉红色,初期时称为“拔桩”,生长至1.5—2厘米时称为“磨脐子”,再经过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长3—4厘米时称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干分生眉枝时,形状很象马鞍,称为“小鞍子”,当主干生长到比眉枝高出时称为“大鞍子”,再继续向上生长到一定高度又称为“小二杠”,当主干比眉枝高出6—7厘米时,其外表的形状恰似黄瓜,所以又称为“瓜角”。主干生出第2侧枝的初期称为“小嘴三杈”,生出第2侧枝的中期称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侧枝前在形态上表现出主干、眉枝和第2侧枝,共有3个杈,所以称为“三杈”。到第3侧枝分生之后则称为“四杈”。一般认为它可以最多生长到4—5个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说法。骨质化的稚角则称为“毛杠”,脱皮后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称为“清三杈“或“清四杈”。 经济价值 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据记载,服用鹿茸有“补精髓、壮肾阳、健筋骨”之功。认为“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自胚胎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坚。惟麋鹿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至二十余斤,计一日夜须生数两。凡骨之生无速于此。虽草木易生,亦不及之。此骨之至强者,所以能补骨血,坚阳道,益精髓也。”古人认为鹿角骨质生长迅速,是有某种特殊的物质在起作用。有分析和临床证明,鹿茸含有内分泌素鹿茸精等,有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作用,被认为是滋补强壮药物。 种群现状 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为现人工养殖种群己达数十万只。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

梅花鹿习性特征~

梅花鹿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树杈形的鹿角,鹿角下面藏着喇叭似的耳朵,像在偷听周围的动静,随时准备逃命似的。梅花鹿身体的两侧生着整齐而明显的白色圆斑,远看好像一朵朵梅花,这花斑一到冬季便渐渐地消失了。
属中型鹿类,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85~110千克。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
外部特征:
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无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生活习性:
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这样有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丛较为深密,并与其体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栖息,这样可以较早地发现敌害,以便迅速逃离,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群居性:在自然条件下,梅花鹿是群居的,少则十几头,多到几十头。在寒冷的冬季比其他季节的集群性更大,人工圈养的梅花鹿群其群居性仍然没有改变,鹿群中的头鹿常会影响整个鹿群的行动,为逃避伤害,众多的鹿都会按照头鹿或少数几头鹿的躲避方向和路线奔跑。偶尔因病或其他原因令个别鹿离群单独饲养,则表现胆怯不安,在圈内不停地来回走动,甚至拒绝采食和饮水。外来的鹿只很可能受到本群中一些鹿的攻击,人们利用梅花鹿的这种有群居性,对梅花鹿进行驯养、放牧和控制整个鹿群。

鹿和麝的区别是什么?
答:鹿曾经广泛分布于每个大陆,澳大利亚有6种在19世纪引进的鹿,它们是:黇鹿、马鹿、水鹿、豚鹿、蒂汶黑鹿和花鹿。但由于环境的限制,只分布在有限的范围内。 通常只有公鹿长角,驯鹿是唯一一种公鹿和母鹿都长角的鹿,但母鹿的角要小得多。在每年冬天,公鹿的角都会脱落,到春天开始长出新的角,那时鹿角会覆盖者一层...

鹿回头的传说用一两句话介绍下
答:3、突然,花鹿转回头向阿榔投去深情的一瞥,四目相对,迸发出千古绝唱的爱情火花:花鹿在瞬间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投入阿榔怀中,两人互吐爱慕之情。那撼山震海的爱情誓言,那如痴如醉的绵绵情意,感动了土地爷。资料扩展 鹿回头风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一个以黎族文化、情爱文化和生态文化...

拼多多梅花鹿肉是真的吗
答:拼多多梅花鹿肉不是真的。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梅花鹿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

鹿有什么特殊本领
答:腿细长,善奔跑。多数种类具角,无角种类则具獠牙状上犬齿。由于鹿相比其他动物要好看许多,而且个头适中,奔跑时比较优雅,又因为长角,适合提着战利品,特别是鹿会奔跑,打到鹿可以表现出帝王的本领,所以,古代帝王就比较喜欢打鹿。随着鹿数量的减少,鹿不但成为帝王最喜欢猎杀的动物,也慢慢成为帝王...

2,“鹿回头”为什么能名扬于世
答:“鹿回头”能名扬于世是因为“鹿回头”是根据一个美丽爱情传说而建造的。关于“鹿回头”这一地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残暴的峒主,想取一副名贵的鹿茸,强迫黎族青年阿黑上山打鹿。有一次阿黑上山打猎时,看见了一只美丽的花鹿,正被一只斑豹紧追,阿黑用箭射死了斑豹;然...

目前梅花鹿价格(公鹿 母鹿 去年产的幼鹿)
答:5、充分供应饮水。饮水必须清洁。夏季天热时应随时添加清洁的饮水,冬季以饮温水为宜,防止冻结。尽量为鹿群创造自由、随意的饮水条件,保证饮水的充足。我没养过鹿,但给你些资料。你这样找是找不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CA%C0%C3%B3%CD%A8/blog/item/907c0...

鹿茸和鹿有什么关系呢?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名贵呢?
答:代谢旺盛,生长很快。而鹿角是鹿茸脱皮后经骨化过程形成的骨质硬角,是雄鹿争偶御敌时的斗争武器,为鹿科动物花鹿或马鹿头上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动角加工而成的。古代医家认为,鹿之精气全在于角,而茸为角之嫩芽,气体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力最盛,是峻补无阳、益寿延年的滋补要药。

鹿科动物有那些?(请尽量一次答全)
答:花鹿、印度花鹿)Axis deer(A. axis) ● 豚鹿Hog deer(A. porcinus)据传已经在中国境内灭绝 卡拉棉鹿(加岛鹿、卡拉米安鹿)Calamian deer(A. calamianensis) 巴拉望鹿(巴岛鹿)Bawean deer(A. kuhli) 麋鹿属 Elaphrus 1种 ● 麋鹿(四不像、戴氏鹿)Pere David's deer...

小花鹿的功劳是什么
答:‘’小花鹿‘’的功劳是让‘’我‘’不随便买零食吃,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书。原文节选 自从我有了‘’小花鹿‘’以后,那些话梅啦、山楂啦、橄榄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我不再随便买零食吃,把节省下来的钱,从“小花鹿”后脑勺上的小口子里塞进去。每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小花鹿‘’...

关于鹿的事实
答: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是美国多个联邦机构的合作伙伴,也列出了51种鹿。这是鹿的分类,根据ITIS:王国:动物亚王国:双翅目下王国:尾口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颚口动物超纲:四足动物纲:哺乳动物亚纲:动物亚纲:偶蹄目:鹿科 亚科和属 三亚科及其属、种为:卷尾鹿(花鹿、驯鹿、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