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是一样的概念吗? 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是一样的概念吗?

作者&投稿:姬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税后净利润和净利润不是一样的概念。
税后净利润和净利润两者是一种从属或者包含关系,净利润所表达的范围更大,它包括税前净利润和税后净利润。将净利润减去应该缴纳的税金后就得到了税后净利润。即:税后净利润=税前净利润-税金。净利润指的是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增长率=(当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100%。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而税后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税后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拓展资料:
1、利润分配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2)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基数,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时,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算应提取数。这种“补亏”是按账面数字进行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无关,关键在于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也不能在没有累计盈余的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金。
3)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4)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违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在抵补亏损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还公司。


税后利润是会计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企业和个人缴纳各种税费之后剩余的利润,但是很多人对这个税后利润不是很清楚,导致把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搞混。
扩列资料
一、税后利润是净利润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税后利润,是指公司当年利润减除应纳所得税的余额,就是公司净利润。
净利润按公司章程规定进行分配。按照新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税后利润首先要按照10%的比例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之后可以根据公司章程,并经过董事会形成决议对利润按照股东投资的比例进行分配。
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必须经过利润分配科目进行帐务处理。
需要提起注意的是,如果要把红利从银行中提出,发给个人时,还要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代扣个人所得税。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
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利润。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二、税后利润分配顺序
第一步,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第二步,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基数,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时,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算应提取数。这种“补亏”是按账面数字进行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无关,关键在于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也不能在没有累计盈余的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金。
第三步,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第四步,向股(投资者)东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违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在抵补亏损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还公司。
法律依据:
《公司法》
第一百六十六条法定公积金与任意公积金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如果简单的说是可以把税后利润看做是净利润的,但是如果采用纳税影响法来核算,那么两者的概念就是不一样的。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有关税后利润是净利润吗,两者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不一样,因为税后利润是这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后的利润,而净利润除了税后利润还包括投资分红、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等。 所以净利润和税后利润不一定相等的。

1。如果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企业所得税,两者的概念是一致的。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这里的所得税应是当期的应交所得税。
税后利润也是企业利润总额减去当期应交所得税后的利润。
2。如果采用纳税影响法核算企业所得税,则两者概念不完全一致。
税后利润始终是当期利润总额减去当期应交所得税,但当期应交所得税不一定等于当期所得税费用,因此,当:应交所得税 不等于 当期所得税费用时,两者的概念是不一致的。只有在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情况下,两者一致。

不一样。净利润只是利润的一种形式而已。
区别:
1、概念不同: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以后公司的利润留存,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2、层次不同:
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划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3、作用不同:
净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
拓展资料:
1、目标利润定价法 目标利润定价法(Target-Return Pricing,又称目标收益定价法、目标回报定价法)是根据企业预期的总销售量与总成本,确定一个目标利润率的定价方法。目标利润定价法是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之一。
2、定义
目标利润率定价法的要点是使产品的售价能保证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利润率。企业根据总成本和估计的总销售量,确定期望达到的目标收益率,然后推算价格。这种定价方法需要运用收支平衡图”。
3、公式
目标利润定价法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出厂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1-销售税率)]+[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1-销售税率)] 目标利润=(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预计销售量×成本利润率 产品出厂价格=[(单位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1+成本利润率)]/(1-销售税率) 目标利润定价法与“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有区别的。差别在于“成本加成定价法”公式中的成本只是制造成本,不包括期间费用;而“目标利润定价法”公式中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相应地,两个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也有所不同。
4、产品定价的三大原则:成本加成定价,客户导向定价(价值导向定价),竞争导向定价。只有当产品价格与其竞争产品价格相比,不再与其价值相符时,降价才是合理的。

不一样,因为税后利润是这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后的利润,而净利润除了税后利润还包括投资分红、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等。
所以净利润和税后利润不一定相等的。

利润与净利润是一样的吗?~

利润与净利润不一样。
1、概念不同: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以后公司的利润留存,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2、层次不同:
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划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3、作用不同:
净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
利润是衡量企业优劣的一种重要标志,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4、计算公式不同:
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

扩展资料:取决因素
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25%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25%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
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中国人寿200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46亿
举例说明:如一家电器商店,一年的营业收入为4000万元,总共进了2万台家用电器,平均每台家用电器的平均进价为1500元,员工一年的工资100万元,房屋租赁等开支为400万元,增值税率为3%,则这家电器商店一年的总成本为:
总成本=家用电器的总进价+员工工资+房屋租赁费用=2×1500+100+400=3500(万元)
增值税=营业额×增值税率=4000×3%=120(万元)
则这家电器商店的利润总额为: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成本-增值税
=4000-3500-120=380(万元) 当所得税率为25%时,其净利润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380×25%=95(万元)
净利润=380-95=285(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所得税是应纳税所得乘以税率,但应纳税所得有时候并不等于会计利润有调整项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净利润


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是一样的概念吗?
答:如果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企业所得税,两者的概念是一致的。\x0d\x0a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这里的所得税应是当期的应交所得税。\x0d\x0a税后利润也是企业利润总额减去当期应交所得税后的利润。\x0d\x0a2。如果采用纳税影响法核算企业所得税,则两者概念不完全一致。\x0d\x0a税后利润始终...

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是一样的吗
答: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是不一样的。税后利润指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结束后实现的利润,即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减去成本和营业税金所得到的利润,而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两者之间是不一样的。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

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是一样的吗
答:税后利润并不是净利润。净利润是指企业的实际收入减去实际支出的差额,而税后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后剩下的利润。因此,税后利润实际上是净利润的一部分。净利润的金额是在企业运营中及其相关活动中形成的,而税后利润则是指企业运作后剩余的收益减去应缴税费后的利润。税后利润包括净利润...

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是一样的吗
答: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是不一样的。净利润(收益)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如果从财务的角度说:这两项应该是相等的。如果税后利润是税务的角度说,而净利润是从财务角度说,那么可能存在...

税后利润是否是净利润?谢谢
答:如果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企业所得税,两者的概念是一致的。\x0d\x0a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这里的所得税应是当期的应交所得税。\x0d\x0a税后利润也是企业利润总额减去当期应交所得税后的利润。\x0d\x0a2。如果采用纳税影响法核算企业所得税,则两者概念不完全一致。\x0d\x0a税后利润始终...

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是一样的吗
答:不是。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税后利润是利改税公司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调节税或承包费之后多余的利润,是推行利改税后国家与公司收入分配转变后形成的定义。税后利润并不是净利润,所以税后利润和净利润不一样。税后利润的计算公式是税后利润=税前计税利润-企业所...

税后利润是净利润吗
答:1、税后利润不是净利润,税后利润是利改税企业交纳所得税、调节税或承包费以后剩余的利润,是实行利改税后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变化后产生的一个概念。2、税后利润=税前(计税)利润-所得税,税后利润全部留给企业安排使用,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企业经营得好,经济效益越高,税后利润就越多。3、净利润...

净利润和税后净利润是一样的吗
答:是一样的。净利润(收益)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两者没有区别,因此是一样的。

税后利润是净利润吗? 净利润是税后利润吗?
答:净利润是指公司本期总利润减去企业所得税后的金额,即公司的税后利润。企业所得税是指公司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范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的总利润。是公司总利润的扣除项目。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总利润-所得税,净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结果,净利润,公司经营经济效益;净利润少,公司经营收入差,是考虑...

净利润和税后利润的区别
答:1. 净利润和税后净利润是同一个概念,没有区别。2. 它们都指的是公司在扣除所得税后的利润。3. 净利润和税后净利润都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