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是哪个省的简称 青、藏、川、滇、 鄂、 湘、赣、皖、苏、沪分别是哪个省和市的...

作者&投稿:宗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西

山西简称“晋”,又称“三晋”。对于这里面的“晋”,主要指的是周朝时期的晋国。晋国(前1033年—前349年),周朝的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作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

由此,在春秋时期,今山西省一带基本上都属于晋国。并且,对于晋国的曲沃、晋阳、绛、新绛等都城,基本上都在今山西省一带。

山西的历史文化

1、节令

山西是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形成了地方特色节令民俗。

2、添仓节

添仓就是预祝农家粮仓里添满粮食。添仓节在每年农历正月的二十五日,实际含意是要往粮仓里添东西,指望当年增产增收。到了添仓节,山西的讲究是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上了年纪的居民习惯在添仓日购米买面,以兆全年丰衣足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山西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1]介于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40°43′之间,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385公里,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3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府东街。
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以出煤闻名天下·号称"乌金之乡"。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1]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山西,因大部分位于太行山之西,吕梁山和黄河以东而得名。
传说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后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
春秋时期,山东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因此简称“晋”。
这就是山西省简称为“晋”的由来。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山西,简称“晋”。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山西省简称的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你好朋友!晋是我国山西省的简称,省会是太原市。

晋是哪个省的简称~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山西省: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山西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青——青海省;藏——西藏;川——四川省;滇——云南省;鄂——湖北省;
赣——江西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沪——上海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为止,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一级行政区,之后数量一直稳定不变。



扩展资料
中国各省的简称是中华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众多省份简称中,还保留先秦时期最古老“九州”概念的,只有两个:冀和豫。从地理概念上,河南、河北继承中原文化正统,优势得天独厚。不光如此,“豫”字,还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国地理气候大变迁。
在金文中,“豫”的字形,好像是一个人看着大象。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也经常发现商朝贵族田猎捕象的信息。这说明,在商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原是存在大量野象的。
野象、犀牛等种群的存在,证明中原地区曾经长期处于“全新世大暖期”,这一气候期大致在9000年前到5000年前,基本吻合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到商朝这段时间。进入周初,气候发生显著变化,野象栖息的地域也整体南移到淮河流域。
金文中,粤字是由“雩”演化而来,它的字形像是海洋上的气流受阻,巫师祈求降雨。《诗经》里,粤常和“越”通用,含义也是一样。
在先秦文献中,中原文化对长江以南沿海部族,统称为“百越”,包括吴越、闽越、扬越、骆越、于越等。从简称上看,粤(通“越”)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和越文化有关的省份。
广东的“粤”起源于南越国,这是一个已经完成中原文化融合的政权,它的建立者是秦朝南海郡尉赵佗,祖籍就在今天河北的正定县。
在南越国建立之前,秦朝就已经完成了大范围的民族融合。最著名的一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逃亡被捕者、入赘者和贾人进入百越。这批人口共有50万,其中大部分是商人。由此可见,岭南人的经商血统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份简称

中国各省份简称是什么?
答:云南——滇(或云)、西藏自治区——藏、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港、澳、台。注意:①当省份有两个或多个简称时,车牌简称取与省份全称有同字的。如:四川简称“川”或“蜀”,车牌简称取“川”字。②内蒙古自治区简称为“内蒙古”,不简称“蒙”,但在车牌号中,只能使用...

各大省份的简称是什么呢?
答:中国有23个省,各个省份的简称分别是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安徽(皖)、福建(闽)、江西(赣)、广东(粤)、海南(琼)、河南(豫)、湖南(湘)、湖北(鄂)、河北(冀)、山西(晋)、青海(青)、陕西(陕/秦)、甘肃(甘/陇)、四川(川/蜀)、贵州(黔/贵)、云南(云/滇)、辽宁(辽)、吉林(吉...

中国各省份的简称是什么?
答:1、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2、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3、辽宁省,简称辽,省会沈阳。4、河北省,简称冀,省会石家庄。5、甘肃省,简称甘,省会兰州。6、青海省,简称青,省会西宁。7、陕西省,简称陕,省会西安。8、河南省,简称豫,省会郑州。9、山东省,简称鲁,省会济南。10、山西省...

36个省的简称和省会是什么?
答:我国只有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这34个省的简称和省会如下:1、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2、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3、辽宁省,简称辽,省会沈阳。4、河北省,简称冀,省会石家庄。5、甘肃省,简称甘,省会兰州。6、青海省,简称青,省会西宁。7、陕西省,简称陕,省会西安。8、河南省...

中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及省会是什么?
答:我国省份简称如下: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省-晋;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辽宁省-辽;吉林省-吉;黑龙江省-黑;上海市-沪;江苏省-苏;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省-闽;江西省-赣;山东省-鲁;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海南省-琼...

中国各省份简称都是什么?
答:山西省简称:晋 辽宁省简称:辽 吉林省简称:吉 黑龙江省简称:黑 江苏省简称:苏 浙江省简称:浙 安徽省简称:皖 福建省简称:闽 江西省简称:赣 山东省简称:鲁 河南省简称:豫 湖北省简称:鄂 湖南省简称:湘 广东省简称:粤 海南省简称:琼 四川省简称:川,蜀 ...

各个省的简称是什么?
答:中国各省市简称列表:北京市(京)、天津市(津) 、河北省(冀) 、山西省(晋) 、内蒙古自治区(蒙) 、辽宁省(辽)吉林省(吉) 、黑龙江省(黑) 、上海市(沪) 、江苏省(苏) 、浙江省(浙) 、安徽省(皖)福建省(闽) 、江西省(赣) 、山东省(鲁) 、河南省(豫) 、湖北省(鄂) 、湖南省(湘) ...

中国各个省份的简称是什么?
答: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及简称如下:北京市—京、上海市—沪、天津市—津、重庆市—渝、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辽宁省—辽、内蒙古—蒙、河北省—冀、新疆—新、甘肃省—甘、青海省—青、陕西省—陕、宁夏—宁、河南省—豫、山东省—鲁、山西省—晋、安徽省—皖。湖北省—鄂、湖南省—湘、江苏...

中国的省市区简称是什么啊
答:1、河北省:简称冀,省会是石家庄;2、山西省:简称晋,省会是太原;3、辽宁省:简称辽,省会是沈阳;4、吉林省:简称,省会是;5、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是哈尔滨;6、江苏省:简称苏,省会是南京;7、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是杭州;8、安徽省:简称皖,省会是合肥;9、福建省:简称闽,省会是...

全国各省市的简称
答:北京(京)、天津(津)、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河北(冀)、河南(豫)、山东(鲁)、山西(晋)、陕西(陕)、内蒙古(内蒙古)、宁夏(宁)、甘肃(陇、甘)、新疆(新)、青海(青)、西藏(藏)。湖北(鄂)、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浙江(浙)、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