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有几种课型 微课制作有几种形式?

作者&投稿:底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课型,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特点,我们把物理教学中的课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即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一) 实验教学课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1. 演示实验 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实验要首先做好准备,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2.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进行学生实验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努力创造条件,开出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实验。第二、关于实验能力的培养要具体落实,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第三、实验中要及时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纠正实验上的错误。3. 随堂实验 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二) 知识教学课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1. 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进行杠杆教学中,关键在于弄清力臂的概念。教师在选择事例时,必须包含力的作用点不垂直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联线这一情况。2. 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非本质联系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3. 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4. 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三) 习题教学课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要上好一堂习题课,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选编好例题和习题,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我们对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三种课型,即实验教学、知识教学和习题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物理教师必须熟悉这三种课的教学。

化学课课型分哪几种~

1、依据化学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认知心理的不同特征,可以把化学课课型分为元素化合物、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用语及复习课等四种课型。
2、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3、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
4、课型的分类因基点的选择不同而区别。如果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如果以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等,每一类课型又可再分为若干个亚型。如果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如何制作动态ppt」微课制作最常用的几种方式

高考选理科考哪几科
答:高考理科考有:语文、理数、英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四科。1、语文 高考语文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文学常识。阅读理解涉及各种文体和文章类型,考生需要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并能准确回答问题。写作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语文还要求...

高中理科课程有那几科
答:高考理科考试科目 理科:总750 语文150数150外语150理科综合(物理、化、物)300 数学: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2~1选修2~2 选修2~3选修4~1选修4~2选修4~3选修4~4选修4~5 化学:必修:有必修1;必修2 选修: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理科有哪几科?
答:高考理科考试科目 理科:总750 语文150数150外语150理科综合(物理、化、物)300 数学: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2~1选修2~2 选修2~3选修4~1选修4~2选修4~3选修4~4选修4~5 化学:必修:有必修1;必修2 选修: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文科和理科分别是哪几科?
答:1、文科 文科包含语文、数学、英语、地理、政治和历史。其中地理、政治和历史组成了文科综合,数学科目的试题也和理科数学有所区别。文科主要是培养管理型人才,学习特点主要是以记忆、归纳和整理为主。在录取时,文科专业相对于理科来说少一些。2、理科 理科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化学和物理。其中...

理科包括哪几科
答: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几个学科。下面将分别对这几个学科进行简要介绍。1.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空间以及变化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包括了代数、几何、数论、概率统计等多个分支。数学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经济金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理科学习的重要基础。2.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

理科有哪几门?
答:国内的较知名理科大学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主要科目 数学 数学(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

理科学那几门
答:高中理科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分数不同的省份会有差距,一般情况下总共为750分。(也有例外,如浙江总分810,上海总分600,江苏总分480等)补充全国高考总分情况(不分文理):高考现行方案分以下几种:①“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

理科是指哪几科?文科呢?
答:1、理科是指语文、数学(理科)、英语、生物、化学、物理,一般是指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数理逻辑的统称 2、文科是指语文、数学(文科)、英语、政治、历史、地理。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顾名思义,广义的文科即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1、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在难度、...

理科都包括哪几科
答:理科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软件应用。 数学是理科的基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和信息等概念及其性质和关系。物理研究物质结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科学,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生长和进化。计算机软件应用则是利用计...

高中理科的科目有哪几门啊?
答:物理、化学、生物